黃芪的藥用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本草彙言》載“黃芪,補肺健脾,衛實斂汗,驅風運毒之藥也”。《本草逢原》載“黃芪能補五髒諸虛,治脈弦自汗,瀉陰火,去肺熱,無汗則發,有汗則止。”
黃芪黃芪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用于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内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現為大家獻上黃芪治病的藥方,非常有用!一定要好好收藏!
▼
經驗用量為:黃芪30克、白術12克、防己12克、甘草3克、生姜3片、紅棗10粒,常去甘草,加葛根30克,如果伴有血脂高者,加澤瀉20克,胸痛頭暈者,加川芎10克、丹參12克。
治療老年人高血壓伴有下肢浮腫者,常用防己黃芪湯加葛根,有較好的消除水腫以及降壓作用。
黃芪每日50克,水煎分3次服。
治療92例缺血性心髒病,結果表明,黃芪有較好的療效。不僅心絞痛等症狀明顯緩解,而且能改善心電圖、心阻抗圖等臨床多種客觀指标。
北芪30克,沸水沖泡當茶飲,1日1劑,20天為1個療程。
治療27例,治愈19例,有效6例。
黃芪50克,沸水沖泡30分鐘當茶飲,1日l劑,30日為1個療程。
治療13例,其中2例治愈,9例有效。
牛皮癬黃芪30克,當歸、生地、白蒺藜各3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
治療94例,治愈63例,有效21例,總有效率89.36%。
糖尿病消渴多汗,常一味取效。對糖尿病伴有浮腫、面色黃者,常用黃芪湯加葛根等。如果糖尿病所緻的下肢潰瘍或深部血栓者,則用生黃芪60克,配合葛根30克,懷牛膝30克、石斛30克、赤芍30克、丹參20克等。
腫瘤化療及手術後臨床常用黃芪建中湯、十全大補湯等。曾治療1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其主要症狀為多汗、惡風,發高熱,用黃芪60克、肉桂10克,配合真武湯,服藥1周後,出汗惡風顯著減少,治療1年,病情穩定,幾乎未出現發熱。
十全大補湯是常用的腫瘤後的體力增強劑。其組成為:黃芪15克、肉桂3克、人參5克、白術1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當歸6克、川芎6克、熟地12克、白芍10克,水煎服,日分2~3次服用。
黃芪15克、白術12克、防風10克。主治氣虛自汗,容易感冒者。過敏性鼻炎、花粉症、哮喘、老人感冒等經常用,方中可加用生姜3片、紅棗10粒。
骨質疏松、腰椎病、頸椎病、貧血等,可見關節疼痛、麻木自汗等症者,可用黃芪桂枝五物湯。
組成:黃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藥15克、生姜3片、紅棗12枚。此方不可用甘草。當年範文虎治療醫家沈某之媳病肢體酸麻,曾服桂枝湯加味治療未效,範氏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原方,2劑即效。
十二指腸潰瘍可用黃芪建中湯。多适用于病情呈慢性化,有輕度貧血,自汗盜汗,喜歡吃甜食,舌質暗淡者。如體型消瘦者,黃芪不宜大量使用,否則會導緻腹脹和食欲減退。
組成:黃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紅棗12枚,麥芽糖适量沖服。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