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成語·鄭州 嫁禍于人

成語·鄭州

嫁禍于人

李濟通

如果一個人把災患禍害轉移到他人身上,我們會說他是“嫁禍于人”。這個成語出自《史記·趙世家》:王曰:“人懷吾德,何謂無故乎?”對曰:“夫秦蠶食韓氏地,中絕不令相通。固自以為坐而受上黨之地也。韓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禍于趙也。”

公元前262年,秦國出兵攻打韓國(戰國時期韓國的國都位于今新鄭一帶),重兵圍困上黨(今山西長治北部)。上黨守将馮亭,派使者求救于趙國。使者對趙孝成王說:“我們韓國兵力有限,秦軍又斷了我們與國内的聯系,看來上黨很快要失守了。但上黨的官員、百姓,皆願歸趙,而不願歸秦。上黨有城池十七座,你都可以接受。”趙孝成王大喜,立召平陽君趙豹商議。他告訴趙豹:“馮亭有城邑十七座,我們可以接受嗎?”趙說:“聖人最怕的是無來由的得利呀!”趙王解釋:“這是本王的恩德所緻,怎能說是平白無故索取呢!”趙豹辯解說:“秦國蠶食上黨,使其不能與韓相通,是想占領上黨這個地方。韓國所以不願交給秦國而交給我們,是想把災禍轉嫁給我們。現在秦國出兵,而趙國從中得利,秦國勢必将矛頭指向我們,這樣韓國就安全了,而趙國就危險了。大王千萬不要中了韓國的陰謀詭計啊!”趙孝成王卻說:“即是出兵百萬,經年數月戰鬥,也難得一城。今天輕而易舉取得十七座,實乃大利呀!”後趙王接受上黨之地,并派老将廉頗駐守長平(今山西高平以北)。公元前259年,秦趁趙王換将(免去廉頗之職,由趙括代之)之機,派大将白起進擊長平,大獲全勝。趙括戰死,四十萬趙軍被活埋,釀成了曆史上駭人聽聞的坑俘慘案,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平心而論,作為受害者的韓國,并非有意嫁禍于人。它之所以獻城求趙,無疑是斷尾求生之舉。在韓弱秦強、趙近秦遠的情況下,舍去十七座城池,換取韓國的安全,是值得肯定的。再說啦,面對一個一味攻城略地的秦國,韓國隻有求趙救國一條路可走,并無損害趙國的故意。值得一提的是,這位獻城于趙的馮亭,并非求生賣國的平庸之輩。就在那場血腥而殘酷的長平之戰中,他奮勇抗秦,最後同趙括一起,戰死沙場,可謂雖死猶榮。這樣看來,平陽君趙豹所謂韓氏“嫁禍于人”之語,就有點言過其實,甚至是有點偏頗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