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宇宙學家說,有一種黑洞應該誕生于大爆炸中。它們掌握着解決當前許多宇宙學問題的鑰匙。現在有人聲稱,這樣一個黑洞就潛伏在太陽系的邊緣。
“行星九”實際上是一個黑洞?
在外太陽系,在冥王星以外的空間,是一片廣闊的荒野。大多數天文學家認為那裡居住着一群類似冥王星的矮行星。如果事情僅僅如此,那是沒什麼稀奇的,因為這一切都不出我們所料。
但是,天文學家在那裡發現了某些奇怪的現象。譬如,某些矮行星的運動軌道平面齊刷刷地指向同一個方向,好像一群衛兵向長官敬禮。
為了解釋這種現象,他們假設存在着這麼一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行星九”,正是它的引力使得那些矮行星的軌道平面朝向如此一緻。根據估算,這顆行星有5~15倍的地球質量。
但這個假設又面臨着一個難題,即如何解釋這顆行星的來源。我們知道,太陽系所有的行星、小行星都是在圍繞太陽的一個原始星盤中形成的。離太陽越遠,物質越稀薄。在“行星九”所處的那麼遠的位置,根本沒有足夠的材料來形成這麼大塊頭的東西。
另有一種解釋說,“行星九”也許形成于更接近太陽的地方,然後由于碰撞等原因,被碰到了太陽系的外圍。但這種解釋也有個問題,因為一次碰撞似乎無法完成此項工作,需要通過一系列接力賽一樣的碰撞,才能把“行星九”被碰到那麼遠的地方。
在英國的理論物理學家雅可比·斯科爾茨看來,要經過這麼多環環相扣地朝同一個方向的碰撞,也太巧了。他認為,我們不妨考慮考慮别的解釋,比如說那是一個黑洞——隻不過那不是我們通常熟悉的黑洞,而是一個原始黑洞。
那麼,什麼叫“原始黑洞”?它跟我們通常說的黑洞有什麼區别?這就要從黑洞的分類說起。
黑洞三兄弟
黑洞是宇宙中的“怪獸”,沒有任何東西,包括光,能逃脫它們強大的引力。它們是愛因斯坦在上世紀就預言的天體。但直到2015年,激光幹涉儀引力波天文台(LIGO)探測到引力波,黑洞才首次被直接探測到,因為此引力波正是由兩個黑洞碰撞、合并時發出的。此後,LIGO又通過類似辦法在宇宙空間探測到50多個黑洞。
傳統理論上的黑洞,按其質量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盤踞在每個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數百萬倍甚至數十億倍。它們大概是由一些較小黑洞通過合并,變成龐然大物的。
另一類是恒星級質量的黑洞。它們是大質量恒星在其生命結束時,在一場爆炸中(即超新星爆發)坍塌而成的。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可能就屬于此類,它大約在1000光年之外。
但天文學家确信,就黑洞的形成方式而言,還應該存在第三類黑洞,即原始黑洞。它們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形成的。我們可以試想,在宇宙誕生之初,所有物質都擠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倘若沒有膨脹作用力的支撐(我們不妨稱其為膨脹力),那麼,在引力作用下,所有物質又會很快坍塌回一個奇點。
可是,具體到任何一塊空間,物質密度也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時刻處于漲落之中,一會兒密度大一點,一會兒密度小一點,像水蒸氣形成雲一樣。漲落的時間、地點,以及幅度多大,都是完全随機的。假如某塊區域漲落過大,物質過于密集,其引力超過了膨脹力,那麼這塊區域的物質完全可以坍塌成一個黑洞。這樣形成的黑洞叫原始黑洞。
原始黑洞的大小取決于漲落幅度,因為漲落是随機的,所以原始黑洞的質量範圍可以很廣,大到數百數千個太陽質量,小到行星或小行星級質量。
激光幹涉儀引力波天文台(LIGO)
LIGO迄今發現的黑洞,其質量大多介于5~15倍太陽質量,但最早探測到的兩個黑洞,一個約為太陽質量的35倍,另一個約為太陽質量的30倍,遠遠大于其他黑洞,比較另類。這樣另類的黑洞碰撞還有兩次,一次涉及23倍太陽質量和約2.6倍太陽質量的兩個黑洞相碰;另一次相碰的兩個黑洞,分别為太陽質量的85倍和66倍。當然,不管普通也罷,另類也罷,這些黑洞就其質量而言,都屬于恒星級黑洞。但也有人懷疑,所有這些黑洞質量差别如此之大,可能其中有一些是原始黑洞。換句話說,它們并非形成于恒星坍塌,而是形成于大爆炸。可惜,我們目前還沒辦法甄别出來。
探測原始黑洞的意義
從宇宙誕生到誕生之後的幾分鐘,都具備原始黑洞形成的條件,所以它們在那短暫的時間裡,一直在形成。它們也會對大爆炸後幾分之一秒内發生的許多事件産生影響。這些事件包括:大自然的四種基本作用力正彼此分道揚镳(在更高的能量下,它們本來是統一的),呈現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最終形式;普通物質和暗物質各自的比例被确定下來;空間本身則經曆了一場指數式的暴脹。
然而,調查這個階段發生的事情是非常困難的。光學和射電望遠鏡永遠看不到那麼遠的地方。因為根據标準宇宙學模型,宇宙大爆炸結束後即進入“黑暗時代”。那時的物質密度是如此之大,光子在傳播了很小一段距離後便會與其他光子或粒子相撞,形成新的粒子與反粒子(如電子-正電子對)。這種情況下,光不能長距離傳播。所以,這個時期的宇宙根本就透不出光來。要等到宇宙繼續膨脹,物質密度降低,光才有長距離傳播的可能,但那要等到大約30萬年之後了。
但探測宇宙的早期階段,對于理解宇宙的形成又是如此重要。前幾年,有一個小組興奮地宣布他們探測到了這一時期産生的引力波信号,可惜空歡喜一場,事後證明那不過是銀河系中塵埃的幹擾信号。
原始黑洞作為宇宙誕生最初即留下的遺迹,或許能提供一種手段,可以讓我們追溯那些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探測的事件。這些事件發生在不同時期。因此,根據理論預測,這些不同時期中形成的原始黑洞,其質量會有所不同(譬如,随着時間推移,宇宙在膨脹,物質密度在降低,形成大質量原始黑洞的可能性就在不斷降低)。此外,每一個事件都會影響在那一瞬間形成的原始黑洞的數量。所以,比較不同質量的原始黑洞數量,應該能告訴我們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情。
原始黑洞是暗物質?
另外,原始黑洞的存在,使科學家聯想到暗物質。
暗物質這種神秘的物質與普通物質除了引力,沒有别的相互作用。它們占據了宇宙中物質總質量的85%。它們還是塑造星系的“腳手架”,正是它們的引力,把組成星系的普通物質吸聚在一起。但它們到底是什麼呢?在過去半個世紀裡,研究人員一直都在尋找暗物質粒子,但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近年來,一些研究人員在考慮暗物質是否可能就是原始黑洞。有人利用LIGO觀測到的黑洞合并的概率,計算出原始黑洞可能存在的數量。他們的估計表明,原始黑洞差不多可以填補暗物質所占的份額。所以他們猜測,原始黑洞可能就是暗物質。
如何探測“行星九”?
話說回來,如果“行星九”真是一個原始黑洞,意味着我們不能用以往尋找行星的方法,而是需要新的搜索方法(因為即便它是一顆行星,我們目前也沒有搜到),就是用探測黑洞的辦法去找它。
如何用探測黑洞的辦法去找“行星九”呢?光學望遠鏡是永遠看不到一個黑洞的。X射線望遠鏡有機會發現黑洞,因為任何落入黑洞的物質都會加熱,并發出X射線脈沖。問題是這些閃光轉瞬即逝,需要我們在正确的時間朝正确的方向觀察才能發現。
還有一種發出穩定的X射線的可能,但依賴于一個假設:即原始黑洞是由暗物質組成的,而且組成暗物質的粒子是一種奇異粒子,它的反粒子是它自身,因此暗物質粒子與暗物質粒子接觸時,會相互湮滅。因為在黑洞引力作用下,暗物質傾向于聚集在黑洞周圍,暗物質比較集中,所以湮滅時,将穩定發射X射線或伽馬射線。而且,當黑洞運行時,這些射線也将在天空中移動。
不過上述說法太依賴于暗物質的性質了,而目前暗物質八字都還沒一撇。也許捕捉原始黑洞最好的方法還是借助于宇宙中最豐富的東西——引力。
太陽帆
最近,有科學家建議,用一隊太陽帆來探測外太陽系神秘引力的來源。他們的想法是,向“行星九”所在的區域派遣一隊太陽帆。太陽帆不需要燃料,它們僅僅依靠太陽光照射在帆上産生的壓力來驅動。太陽帆可以從太陽光那裡得到強大的推力,足以在大約一年内駛到海王星軌道。當它們到達指定區域時,任何與預期軌迹的偏差可能會揭示那裡大質量天體——不論是行星或黑洞——的存在。它們将為我們的望遠鏡提供一個精确的定位。然後,如果望遠鏡看到一點光,那就是行星;如果什麼都沒看到,那就是黑洞。
總之,探測“行星九”意義重大。如果“行星九”确實是一個黑洞,根據計算,它的質量隻有行星量級,那麼它的直徑隻有9厘米,大緻相當于一個大蘋果。顯然,這樣的黑洞隻能是原始黑洞。那也就順便證實了原始黑洞這種古老天體的存在,而這将可以一次性解決宇宙學中幾個最大的難題,其中包括解決暗物質的奧秘。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