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法 國 吉 美 國 立 亞 洲 藝 術 博 物 館

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是在裡昂工業家愛米爾 · 吉美(1836-1918)的宏偉規劃誕生的。最初旨意為展示埃及,古羅馬希臘及亞洲國家的宗教。多次埃及,希臘之行,加上1876年途經日本,中國和印度的環球旅遊,他得以收藏大量的藝術品,并從1879年起在裡昂展出。在巴黎建立博物館後,這些收藏品被遷至其中,於1889年正式開幕。在愛米爾 · 吉美生前,因一系列遠東不同地區的考察探險,博物館在保留古埃及宗教部分的同時,對亞洲越來越關注。

吉美博物館中國部擁有收藏兩萬多件,涵蓋中國藝術 , 自起源到十八世紀,将近七千年的歷史。考古領域從新時器時期的玉器展開,接著是商周有代表性的青銅器,再加上大量的馬飾車具,銅鏡,帶鉤,古币及漆器收藏。

在雕塑領域,除了一些展現佛教藝術的大件作品之外(在佛教館及中亞部),也有由卡爾曼(Calmann),魯塞(Rousset),雅各布(Jacob),伯蘭(Polain)等人捐贈而組成的漢,唐明器收藏。這些陶俑表現風格不一,具有鮮明的特性。

在裝飾領域,呈現出十分完整的歷史全貌。透過一萬餘件陶瓷 - 粗瓷,青瓷,硬瓷 - 反映了最主要的諸窯場,重大的技術革新,以及依外銷或宮廷定購之用途所顯出風貌各異的品味。家具部分由重要的黃花梨木和漆器展示。繪畫則選自唐至清代的千餘幅作品來表現。

1927年,吉美博物館歸屬法國博物館總部,因而接納了一大批探險家在中亞和中國考察探險時獲得的藝術品。後來,博物館又先後收到印度支那博物館的原件真品和法國赴阿富汗考察隊提供的出土文物。同時,館長約瑟夫·赫金完成了館内中庭加頂工程,使得部分高棉收藏品得以展出。吉美博物館遂以其泛印度文化圈豐富的藝術收藏而樹立名望。 

1945年起,法國國有博物館收藏大規模重新組合。吉美博物館将其埃及部分轉讓給盧浮宮,後者則把亞洲藝術部分做為回贈。吉美博物館因而成為首屈一指的亞洲藝術博物館。

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中國展廳分“遠古中國”、“古典中國”和“佛教中國”3大部分,另外西藏與尼泊爾等單獨組成了“喜馬拉雅山文化”展區。伯希和沿絲綢之路考古收獲基本成為中國展品的重點之一。據統計,吉美博物館藏有伯希和帶回的中國文物有繪畫(220卷)、木雕(21件)、三角幡頭、紡織飾品殘片、絲錦和竹編經帙等。

現在,這裡成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專門性亞洲藝術博物館。

北魏 釋迦多寶 二佛并坐像 金銅造

北魏 雲岡石窟 砂岩 如來立像

北魏 思惟菩薩像

北周 石灰岩彩色描金 觀音菩薩立像

北齊 佛像一組 彩色遺迹 山東

北齊 大理石佛身

法 國 吉 美 國 立 亞 洲 藝 術 博 物 館

北齊 大理石 佛像頭部

法 國 吉 美 國 立 亞 洲 藝 術 博 物 館

北齊6世紀 砂岩如來頭像 中國北方

東魏至北齊 6世紀中 石灰岩 菩薩立像

銅鎏金 菩薩坐像

隋 銅镏金 過去七世佛

隋 文殊騎獅像 石灰岩

隋-唐 石雕 菩薩像

法 國 吉 美 國 立 亞 洲 藝 術 博 物 館

法 國 吉 美 國 立 亞 洲 藝 術 博 物 館

唐 銅镏金 佛像一組

河南安陽 唐 修定寺磚雕

山西天龍山石窟 唐代7-8世紀 砂岩 如來坐像

唐 木雕嵌象牙 八臂觀音立像

法 國 吉 美 國 立 亞 洲 藝 術 博 物 館

唐 觀音菩薩立像 銅镏金

唐 釋迦涅磐銅像

法 國 吉 美 國 立 亞 洲 藝 術 博 物 館

唐代 彩塑天王像

唐 山西省 如來坐像 鎏金銀

唐7-8世紀 石灰岩 天王像 中國北方

唐代 力士像

唐 鎏金舞伎銅像

法 國 吉 美 國 立 亞 洲 藝 術 博 物 館

唐代 銅镏金像

法 國 吉 美 國 立 亞 洲 藝 術 博 物 館

彩塑大迦葉頭部

法 國 吉 美 國 立 亞 洲 藝 術 博 物 館

彩塑禮拜者頭部

唐-五代 木雕 九面觀音立像

唐至五代 麻布設色 雙鳳 雙獅 香爐紋供案鋪巾

五代至宋 彩色泥塑 比丘頭像

法 國 吉 美 國 立 亞 洲 藝 術 博 物 館

北宋 金漆木雕聖僧像 二尊

宋 觀音菩薩坐像 石灰岩

宋 石雕佛頭

法 國 吉 美 國 立 亞 洲 藝 術 博 物 館

宋代木雕菩薩

宋 木雕觀音坐像

遼代 八佛窪三彩羅漢像

元代 景德鎮 影青瓷 觀音造像

明成化十八年 鐵鑄阿羅漢坐像

明 琺花岩窟觀音坐像

明代 銅镏金觀音像

法 國 吉 美 國 立 亞 洲 藝 術 博 物 館

山西省 明正德十二年 鐵鑄閻王像三尊

清 康熙 德化窯白瓷 觀音坐像

2、1-2篇原創文稿(藝術家自己或評論人針對作品的評論或賞析解讀);

4、在其他平台原創刊發的,請加“遊觀”為白名單後,再進行投稿。

主 編:朵慶彥(汲雲軒)

/

文圖源于網絡

本号所登載之文章,除部分原創外,版權屬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處理。圖片除平台拍攝及相關作者提供外,其它圖片均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号不對其來源負責。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