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36氪x「創業最前線」原創團隊聯合出品,為氪約欄目2021互聯網職場百景圖年度系列。在這幅職場百景圖裡,我們會通過團隊故事、人物群像等來為各位讀者呈現各行各業有趣、好玩或感動的故事内容。
2021年,全國快遞數量達到100億件僅用了38天,而在2020年和2019年,達到這一快遞規模分别用時80天和79天,時間被縮短了一倍。
這樣一組數據,正直觀反映出電商行業快速發展下快遞市場的火熱,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想從這裡分得一杯羹。而繁忙的快遞代收點正在成為“瘋狂電商時代”的縮影——這個隻需要一個小小的門面、購買萬元設備就能進入的行業,正引來一群90後年輕創業者。
一位1999年出生的小夥,在看到有快遞代收點轉讓後,前後隻用7天時間決策,就投資6萬元,一頭殺入行業。也有90後創業者,重點考察了市場後,毅然辭去電子廠的工作,在快遞代收點工作近3個月,于今年年初回村開了村裡的第一家代收點。
快遞代收點縱然是一個門檻很低,操作也很簡單的項目,但有創業者的地方就有江湖,快遞代收點市場也已經硝煙四起。
1眼前是滿當當的一車大小不一的快遞包裹,劉偉與一位員工不斷彎腰将其逐一搬下來,他懷孕的妻子則熟練地用機器掃碼,将碼上的數字手寫到快遞上,再由劉偉和員工按照快遞上的數字整齊地将包裹碼放到貨架上,等待它們主人領取。
自從劉偉從上一家超市老闆的手裡盤下來這家快遞代收點後,他每天都在重複着這樣的工作。
今年10月,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廊坊市盛德花園西門一個超市内張貼着快遞代收點轉讓的消息後,隻有22歲的劉偉就起了想要創業的心思,“因為媳婦懷孕快生了,就想創業掙點奶粉錢。”
才畢業不久的劉偉今年剛剛結婚,婚後不久妻子就被檢查出有了寶寶,在喜悅的心情下,他也感受到很大的生活壓力。因為家裡才給他們小兩口買了房和車,但他在廊坊上班的工資每月也就4、5千元,已經快連車都養不起了,“還能怎麼樣,還是'搞錢’吧。”
于是,什麼都沒準備,劉偉就進去和超市老闆談了談快遞代收點轉讓的具體事宜。溝通之後,劉偉發現這個快遞代收點不僅位置不錯,就連快遞點的加盟、設備和員工都是現成的。
“代收點負責盛德花園這個小區所有圓通和韻達的快遞,平均一天代收1200多件,代寄每天都不一樣,雖然沒有準确的數字,但平均每天也有一、二百件。”劉偉向「創業最前線」解釋道,當天溝通完,他就又花了幾天時間在這個快遞代收點學習運營,親身體驗了每天的代收、代寄服務的真實情況。
據了解,劉偉的快遞代收點在代收快遞時,主要向快遞員收錢,一件快遞的價錢在0.3-0.6元不等。代寄快遞一般按照發往距離算錢,但平均寄件的費用為6-8元,在分給快遞員後,代寄包裹的差價利潤保持在4元左右。
「創業最前線」算了一筆賬,收件按一天1200件,每件0.4元,寄件按照150件,每件4元計算,他每天收寄件的收入就有1080元,一個月就是3.24萬元,一年就有38.8萬元。
而盤下來這家快遞代收點的轉讓費是6萬元(包括加盟費、保證金和設備),店裡兩名員工的工資,一名是3000元(全職,每天100元),另一名為1800元(兼職,每天晚高峰工作4小時,時薪15元),再加上每月1500元的房租。
“第一年的全部投入隻需要13.5萬元,但能淨賺25.3萬元。之後每年的支出隻有7.5萬元,就能淨賺31.3萬元。”于是,前前後後隻考慮了7天時間,劉偉就向前超市老闆交了6萬元的轉讓費,将快遞代收點盤了過來。
因為剛開始創業,雖然劉偉妻子是懷孕狀态,但也在跟着他一起經營着這家小店,“感受最大的就是原來取快遞的時候看着他們操作很簡單,等到自己幹的時候才發現一點也不簡單。需要寫取件碼,然後按照順序擺在貨架子上,平均一天1200多件很費腰。每天晚上還要盤點剩下多少件,感覺很累。”
圖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接着,劉偉又補充了一句,“但是生活也比之前過得充實了。”
相比劉偉的“草率入行”,27歲的高啟入行顯得更理性一些,也做了更多的準備工作。
跟很多出身在農村的小夥一樣,老家在河北農村的高啟,不到20歲就孤身一人到城市裡打拼。因為學曆不高,最開始他是在北京的飯店做服務員,後來覺得服務性質的工作要時常面對各種刁鑽的顧客,并不适合他。
于是,他又去了工業園區的一家電子廠,做起了流水線上最常見的工人。
在電子廠的工作很規律,每天都是在工作區、宿舍、食堂“三點一線”生活,“早上7點起床,晚上11點下班,宿舍的同事時常更換,時間久了人的心情也就特别壓抑。”
在去年疫情出現後,高啟通過抖音看到很多博主在科普快遞代收點的知識,了解到在“宅經濟”和直播經濟的雙重熱潮下,快遞行業正在發生肉眼可見的變化,“現在的人哪有不網購的,就我們村裡50多歲的老太太,也都開始因為拼多多的普及而學會了網上購物。”
想到他們村裡還沒有代收點,除了京東快遞可以送達外,其他快遞公司的包裹都需要村民去5裡開外的鎮上代收點取件,高啟覺得回村裡創業是一件可行的事情。
恰逢那段時間,他父親檢查出健康問題,作為獨生子的高啟決定用這幾年的積蓄,回村裡開出第一家快遞代收點。不僅可以一邊賺錢,還能在家裡陪着親人,這對他來說是一舉多得的選擇。
這之後,高啟就一直在學習各種快遞代收點的知識,還在固安縣的一家快遞代收點工作了兩三個月,了解快遞代收點的基本工作流程和大緻收入情況,“我在縣裡工作的這家代收點所在小區裡有三家快遞代收點,都是小區内的超市做出的額外業務,但一個月也能賺個一萬多元。”
今年年初,高啟很快就找快遞平台談好了快遞加盟業務,又找快遞員談具體放件和寄件的價錢。村裡是自家的房子,并不需要房租,隻用簡單刷白,再花2、3萬元購買監控設備、電腦、掃描儀、掃碼槍和貨架後,高啟的快遞代收點就正式開業了。
“自從開業後,因為鄰裡之間相互熟悉,整個工作環境都很愉快。雖然村裡的購買力不一樣,平均一天下來的收件量也就300個包裹,寄件也就有20個左右,但一個月保守也有6000元的收入。”
高啟告訴「創業最前線」,他如果在村裡打零工,一天的收入也就100-150元,很不穩定。“創業之後,隻用了不到10個月的時間,我就賺了6萬多了。”對于這個收入他表示很滿足。
這些勵志的故事背後,也反應出快遞市場的風雲變幻——遍布大街小巷的快遞代收點作為物流體系中極為關鍵的一環,正因為其入行門檻低、操作簡單,成為更多年輕人創業的新選擇。
2當然,快遞代收點這類小店經濟想要賺錢,也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這不僅需要創業者每天最少工作12小時、全年無休,且行業賺錢與否,與快遞代收點的加盟商、選址和與快遞員合作的具體情況大有關聯。
如今的代收市場已經出現一些如熊貓快收、小兵驿站等代收品牌。這類品牌以零門檻或是3000元一年的收費标準,為具備收發快遞條件的小超市、便利店等社區業态提供各大快遞企業系統對接等服務。
“這種第三方機構的優勢是可對接所有快遞品牌,不像快遞網點下面的代收點,服務太單一。”高啟表示。
與此同時,創業者也能自己與快遞平台聯系合作,一般的快遞品牌不會收取加盟費,隻會收取保證金。具體的價錢則視代收點生意的好壞而定,而保證金的作用主要是用于處理客戶投訴。
其實,對于創業者來說,在找加盟商一事上并不難,麻煩的是快遞代收市場上的平台都不提供快遞資源,需要創業者自己去所屬片區找快遞網點或者快遞員談具體合作,“也就是說,創業者能夠做到什麼程度,也要看自己的能力大小。”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比如,劉偉的快遞代收點的加盟費是向圓通快遞、韻達快遞直接支付,每家的加盟費用5000元,保證金一共5000元,兩家快遞公司的快遞都将放到他的快遞代收點。而代收和代寄包裹的收費标準因不同的快遞員而異,不同快遞代收點的收益也有所變化。
“其實很好理解,如果兩家快遞代收點每天入庫量都在三百個包裹左右,一家談到的快遞員隻願意一件包裹給你0.3元,另一家快遞員卻願意給到0.6元的價格,他的收入就是另一家的一倍。而快遞代收和代寄量的多少,更直接與快遞代收點的收入挂鈎。”高啟表示。
快遞代收點的選址則是另一個決定代收點賺錢與否的重要因素。
創業者需要考察當地市場的環境,了解周邊的快遞代收點是否很多,以及小區的常駐人數和網購人數,最好去快遞網點大緻了解小區整體的快遞單量,畢竟這些都是影響代收點收益的主要因素。
高啟進一步建議,在縣城的租金最好控制在2000元以内,還要選在小區門口或者小區的中間位置,且樓層越低越好。一方面方便卸貨,另一方面用戶取件方便。“對客戶來說,門内門外、樓上樓下雖然就需要走幾步路,但他們心理上感受絕對不一樣。”
以上的事宜都談妥之後,最後才是購買快遞設備。快遞設備一般包括監控系統、掃碼槍、貨物架、電腦、手機、倉庫管理系統,“至于系統的應用,一般快遞品牌方會對加盟商和創業者進行培訓。”
快遞代收點的主營業務雖然是代收和代寄服務,但不少快遞代收點也已經探索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比如,利用代收點人流量做一些零售或者社區團購業務,還有的代收點也提供打印複印、幹洗服務等,來提升額外收入。
“像我這個代收點,除了代收、代寄服務外,就沒有别的收入了。因為之前這個快遞點就是這個超市老闆用來引流的,隻是現在他忙不過來,就轉租給了我。”劉偉透露。
在北京市大興區經營一家代收點的老闆娘麗麗就在開店之餘,做了社區團購業務。
“做社區團購需要我們向顧客推薦,商家大概會分給我們10%以内的銷售額。”麗麗向「創業最前線」透露,“顧客來取快遞時邀請他加入團購群,每期拼團的商品也由我們分發,一般産品品類以生鮮、家庭生活用品為主。”
但這樣的錢也并不好賺,因為這很考驗代收點挑選合作對象的能力,如果對方質量不過關,最影響的還是快遞代收點的口碑。一旦産品出現腐爛或是包裝出現破損等問題,将十分影響用戶體驗和之後業務的推廣工作。
“我之前有次就和一家合作商合作得十分不愉快,對方發過來的無花果配送到用戶手裡已經爛了。”麗麗透露,在這之後,她就再也沒有和對方合作過。
顯然,快遞代收點作為服務行業,雖然入門門檻低,但想要經營好并從中賺錢絕非易事。
3在互聯網全方位滲入人們生活之後,電商購物或快遞物件變得極為快捷,快遞行業也順勢而起。
國家郵政局中國快遞大數據平台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用時僅6個月,比2018年首次達到500億件提前近半年,比2020年提前約2個月。
而作為快遞行業的最後一公裡,快遞代收點也不可避免地成為硝煙彌漫的戰場。尤其是在一線城市的快遞代收點,日子可謂十分艱難。
在一線城市,末端取件覆蓋率已經很高,面對快遞櫃的強勢覆蓋,快遞代收點很難把貨量做起來,想要虎口奪食難上加難。
從快遞員的角度來看,他們的收入主要在于其送單量多少。但現今随着快遞業務的增長,上級指派下來的任務逐漸增加,如果每個包裹都需要他們送貨上門,有些上班族隻有下班時間有空閑,就會延長一倍的工作時間,他們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
這就導緻現在隻有京東快遞、順豐,以及一些生鮮平台會送貨上門,而韻達、圓通等快遞在很多城市幾乎都不再送貨上門。
而相比快遞代收點,往往是快遞櫃的覆蓋率更強,且如果放進快遞櫃,一般隻收快遞員3毛錢。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快遞員養成了将快遞放在快遞櫃的習慣。
“我們這邊的快遞代收點在好幾年前就已經倒閉了,現在的快遞除了京東和順豐會送貨上門,其他都是放在快遞櫃裡。”居住在大興區富強東裡小區的消費者瑩瑩稱,“今年雙十一,我看到快遞櫃都已經裝滿,快遞小哥甯願在旁邊等着空位,都不往用戶家裡送。”
不僅瑩瑩居住的小區,她還發現,在她居住小區的周邊,也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過快遞代收點的身影了。
“我在我家附近也見過快遞代收點,大家都是放在快遞櫃裡,有時櫃子滿了,快遞員就會把快遞放到前台,由前台簽收後,業主有時間就直接到前台領取。”不僅是大興區,家住朝陽區十八裡店的消費者也透露。
不僅如此,朝陽區十八裡店的某公寓前台還向「創業最前線」表示,因為公寓的住戶大多是上班族,白天一般都沒有時間取快遞。為了更好地服務住戶,就免費為住戶簽收快遞,“我們不收快遞員一分錢。”
圖 / 公寓前台的快遞櫃和桌子上的快遞
白領們主要是從快遞櫃取件,因此一線城市快遞代收點的競争壓力太大。于是,大多快遞代收點開始将腳步邁向了三四線城市和鄉鎮。
實際上,鄉鎮的快遞代收業務确實已漸成氣候。
國家郵政局中國快遞大數據平台實時監測數據顯示,截至7月4日,2021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接近2018年全年水平。其中,發往農村地區的業務量增長迅速,占了三成。
“當然,并不是說縣城和鄉鎮的快遞代收點就能一帆風順,隻要創業就有風險。”高啟表示,他之前在縣城就聽說某小區開了一家快遞代收點,沒幾個月對面也開了一家,收費還比他低,很快就幹不下去了。
與此同時,在鎮上做快遞代收點,就要做好快遞業務不理想的準備。
“我朋友之前在鎮上做圓通,一天也就是300單,寄件20-30單,他和快遞員談好的價錢還低,還不如給工廠打工。”花花向「創業最前線」表示,“而且随着直播電商的興起,退換貨發生的概率雖然相較傳統電商增大,但居住在鄉鎮的多是中老年人,他們往往購買産品的單價就很低,舍不得退貨的快遞費,往往都是不了了之。寄件也不會理想。”
總的來說,這個行業賺的都是辛苦錢。
“每天上午、下午到貨兩次,你需要全年無休的在店裡對接。而想象中的隻賺不虧也根本不存在,一旦你沒有客戶,就很難生存下去。”高啟感慨道,畢竟隻賺不賠的生意根本不存在。
不過,就像劉偉所說,年輕人就要敢闖敢拼敢創業。畢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文中人名均為化名;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END
▼往期精彩回顧▼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