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正文

東西歐11國金秋遊(67)——布拉格老城廣場

布拉格最有滄桑感的是城堡、小城、查理橋和老城。從城堡經過小城到查理橋,走過大橋,經克萊門特學院,再到老城廣場,一路上都是百年千載的老建築。 黃牆紅瓦,雕塑林立,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經過社會主義革命,人家的曆史都完好地保存下來了。
下了查理大橋,已經是上午10點40分,加快腳步,希望能趕上11點整的天文鐘報時。老城廣場的 天文鐘 每逢整點木偶報時,是布拉格旅遊的一大特色,捷克導遊鼓勵大家,争取提前五分鐘趕到。
大橋橋頭堡邊的查理四世雕像和查理橋博物館來不及看,穿過小小的十字軍廣場,繞過克萊門特學院和市政廳,趕到天文鐘看報時,從西南端進老城廣場,然後北邊離 開聖尼古拉教堂,經馬内斯橋跨越伏爾塔瓦河。

穿過查理大橋的橋塔門洞,前面是小小的十字軍廣場(Křižovnické náměstí),正對面是救主堂(Kostel Nejsvětějšího Salvátora)。上午10:41。
左面青銅色半球屋頂是聖方濟各教堂(Kostel svatého Františka z Assisi)

布拉格市政廳,不是老市政廳。前面是老城廣場的 聖尼古拉教堂。


市政廳牆角的雕塑

市政廳對面的克萊門特學院,1556年改為耶稣會大學,1782年成為圖書館,1990年起成為國家圖書館, 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記憶項目。 克萊門特學院是布拉格的第二大建築群,僅次于布拉格城堡。捷克地區最早的氣象記錄于1775年始于克萊門特學院。

走到老市政廳附近, 這裡叫“小廣場”,是卡夫卡童年玩耍的地方。 卡夫卡 在他小說中有這樣的描述:“當我經過消防廳前,聽到一些嘈雜的聲音從小廣場那兒傳來,我走近一探究竟,看到一個醉鬼倚在鐵欄杆前......”。小廣場中央有一口1560年就存在的古井,井口用金屬籠子罩着。卡夫卡說到的消防廳,現在是商業部大樓。

卡夫卡童年玩耍的小廣場現在是露天酒吧

老市政廳對面的建築

上午10:50,趕到老市政廳,左面是市政廳牆上的天文鐘,各國遊客聚集在鐘前等待着。 正前方的雙塔建築是著名的泰恩教堂。

大鐘敲響了, 扁 貼着身子擠進人群,有點偏,但舉起相機不可再動。鐘聲裡兩扇小窗打開,12個門徒兩個一組出現,一共6組,我開始拍已經是第5組了。後來看照片屬性的時間,是10:53,提前了7分鐘,而整個過程也就是半分鐘。

不停按動快門,木偶在轉動。

第五組,左邊 注視聖杯的是聖約翰, 右邊是拿着 長鋸的 聖西門, 西門是被 鋸死的 。上面是會叫的公雞,中間是石雕天使。

第六組,左邊是 背負耶稣長袍的聖達太,右邊是 握着剝皮刀的聖巴多羅買。


布拉格天文鐘也稱“布拉格占星時鐘”,是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座中世紀天文鐘,安裝在老市政廳的南面牆上,是一個熱門的旅遊景點。這座 鐘 建于1410年,當時的技工配合天文學家, 用錘子鉗子锉刀手工制作的。每逢整點, 鐘上的窗門便自動打開,伴随着鐘聲,耶稣12門徒如走馬燈似地在窗口出現。 後面的房子是老市政廳,局部正在維修。 600多年曆史的大鐘幾經劫難,最近的一次是1945年5月5日布拉格反法西斯起義, 德軍裝甲車在老城廣場開炮, 市政廳與天文鐘上的木質雕刻和日曆鐘盤一起焚燒, 5月9日淩晨蘇軍攻入布拉格, 天文鐘已經遭到毀滅性損壞 。天文鐘維修後重新開始工作是在1948年。

布拉格天文鐘由三個主要部分構成:天文鐘盤、耶酥十二使徒、日曆鐘盤。天文鐘盤代表着太陽和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十二使徒每隔一小時顯示移動木偶雕像, 日曆鐘盤顯示 月、日和星座。


天文表盤 的背景是地球和天空,中間的藍色環代表地球,上部的藍色代表超出地平線之上的天空,紅色和黑色區域代表地平線之下的天空。日間,太陽裝置在藍色背景上方,夜間在黑色上方;黎明或黃昏時,太陽在紅色部分。 表盤最外圈是可以轉動的阿拉伯數字表盤,金手指指針指向的位置為古波西米亞時間。表盤第二圈的藍色圓環上用金色羅馬數字标識,按一天24小時劃分,為布拉格時間。鐘盤上的金質曲線将藍色劃分為12個部分,标識出從太陽升起到落下之間的巴比倫時間。 内圈偏心運動的圓盤為黃道圈,顯示太陽所在 黃道日的位置 ,即星座。 在黃道帶中移動的月亮裝置 顯示月球在黃道上的位置和與太陽的關系。 與黃道圈固定在一起的針尖上有個小六角星的,是恒星指針,指向春分位置。(這座天文鐘的各種介紹看得頭暈,将能理解的大概寫一下,佩服古代歐洲的天文學知識和鐘表技能。)

這張 圖片是 從網上找到的,不太明白,留着慢慢看。
日曆表盤:中心是老城标志,黃色背景圖畫是順時針旋轉的星座圖和月份标志,最外圈為代表365天的365個格子。這是1865年大修時,捷克浪漫主義大畫家Josef Mánes(1820-1871)親筆畫的。(馬内斯大橋是不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老城廣場,又稱為“ 布拉格廣場 ”,廣場中央是宗教改革先驅揚·胡斯雕像(立于1915年7月6日胡斯逝世500周年之際),也被稱為“胡斯廣場”。周邊重要的建築有泰恩教堂、聖尼古拉教堂、老市政廳天文鐘等,是布拉格極為重要的聚會場所。1968年“布拉格之春”時,廣場上滿是入侵的蘇軍坦克。


老城廣場的中心是揚·胡斯雕像。揚·胡斯是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偉大的愛國者、布拉格查理大學(中歐最古老的大學,建于1348年)的首任校長。他改革和簡化了捷克語語法,主張高校用捷語教學,反對日耳曼化和教權專制。

由于胡斯的主張與羅馬天主教會針鋒相對,因而于1415年7月6日在瑞士的康斯坦茨(今德國境内)被羅馬教皇宗教法庭以觸犯教規、散布異端邪說罪處以火刑。雕像于1902年至1915年用13年塑成,于1915年7月6日揚·胡斯被焚五百周年紀念日揭幕。


老城的聖尼古拉教堂,與 小城的聖尼古拉教堂同名, 教堂原建築早于1237年,原是本笃會修道院的部分,十八世紀才改建為巴洛克風格,其教堂内許多裝飾、祭壇、壁畫、雕像等均出自頂級藝術家之手。

布拉格小學生有組織地排隊到聖尼古拉教堂參觀

泰恩教堂,全名是“泰恩前的聖母瑪利亞教堂”,簡稱為泰恩教堂。 最早建于1135年,14世紀後半葉成為布拉格宗教精神中心。教堂内部擁有大量哥特、文藝複興以及巴洛克早期的藝術精品,許多名人長眠于此。

泰恩教堂 80米高的 兩座塔樓夜晚陰森恐怖,又叫做“魔鬼教堂”。 制造于1673年 的管風琴安放在該教堂内,是 布拉格最古老的 管風琴。

金斯基宮( Palác Kinskych ) 位于布拉格老城廣場東側,與 泰恩教堂相鄰,為 洛可可風格建築,立面上有金斯基家族的紋章。19世紀末期,這裡設有一家德國文法學校,卡夫卡1893-1901年在此就讀。現在是布拉格國立美術館。

對面是一排建築,窄窄的橘紅色是金榔頭飯店, 1882年,卡夫卡的父親赫爾曼.卡夫卡經營的第一家飯店在此開業,那年他剛與尤利葉.勒維結婚,一年後生下卡夫卡。右面隔壁的黃色建築,有捷克國旗和歐盟旗的,是 商務部辦公大樓,卡夫卡的童年時代這裡是消防廳。

金榔頭飯店和 商務部辦公大樓, 商務部樓頂有個消防隊員金頭盔。

廣場邊上的烤肉攤,看得出神……。 烤豬肉是 捷克的國菜, 捷克人飲食以豬肉為主, 水果蔬菜很少吃, 喜飲啤酒,人均消費量160升,據世界首位。

換個角度再來一張

烤肉攤前的捷克警察

離開老城廣場,經馬内斯橋回城堡區,路過楊帕拉廣場的查理大學藝術學院。


查理大學藝術學院( Academy of Arts)

馬内斯大橋( Mánes Bridge ),這 Mánes是不是畫天文鐘表盤的捷克畫家?

在馬内斯大橋橋頭看伏爾塔瓦河,遠處是布拉格城堡。


馬内斯橋的橋墩上有很精緻的雕塑,如同巴黎塞納河上的橋梁。歐洲的橋梁都是按藝術品打造的。
從馬内斯大橋看查理大橋

橋頭的布拉格秋色

伏爾塔瓦河邊的秋色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