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是什麼?古代繁體字的“錢”是黃金的“金”字旁加兩把“戈”,“錢”就是兩個持“戈”的士兵守着金庫,靠“戈”來對付不法歹徒。古代錢币采用外圓内方,但為何要留有方孔呢?一說是人們認為天圓地方,因而從自然環境演變而來;一說是古代交通不發達,銅源短缺,選方孔形制主要是便于穿線繩之用;另一說是古代把犯法的人頭套上枷鎖的刑具,其用意在于警告世人“君子愛财,取之有道”。
法制網7月19日訊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發布《關于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幹規定》,今後被執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确定的義務,并具有規定所列明的失信行為的,将被人民法院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受到信用懲戒。
據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幹規定》,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錄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并通過該名單庫統一向社會公布。
各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法院公告欄等其他方式予以公布,并可以采取新聞發布會或者其它方式對本院及轄區法院實施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的情況定期向社會公布。
筆者為最高法讓失信“老賴”将受嚴厲信用懲戒拍案叫好,讓那些“債主”最撓頭的如何“讨債”問題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在這個物欲橫流、滾滾紅塵中,道德是什麼?道德是人心中的一杆秤,良心在這邊,金錢在那邊,當利益的誘惑大過良心的重量,道德的天平便倒向了金錢一邊。正像黃宏小品《楊白勞與黃世仁》諷刺劇情,與當初“黃世仁”逼死“楊白勞”卻大相徑庭,“楊白勞”最終戰勝了“黃世仁”,越來越多欠債不還的“楊白勞們似乎是欠債的大爺?黃世仁們似乎是要債的孫子?”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中國的傳統文化其實向來是講究言而有信的。誠信守規,欠債還錢乃是做人的道德底線和馳騁商場的王道。然而,為什麼在社會中,欠債不還的現象會如此嚴重呢?或許是當今的人太浮躁,盲目追求西方快速緻富的價值觀,私欲漫過内心的道德堤壩,貪婪扭曲的心呼嘯而至,摒棄道德底線,挑戰法律紅線,使得傳統的以個人為基礎的信譽機制受到空前的挑戰。
最高法出台的此項法規雖然強調了嚴懲失信“老賴”的失信行為 但是對“老賴”追究法律責任的規定,懲罰力度明顯不夠。很多人或企業不願打官司,因為訴訟成本太高,收益太低。一個官司往往要拖延很長時間,通常的一種情況是:勝訴了,但得不到執行,拿“老賴”一點辦法都沒有。可見,假如法律規定的懲罰得不到切實執行,法律懲罰的力度不能大到事前遏制“老賴”的賴債動機,那麼,這個法律的威懾力就是有限的。
沒有圓規和直尺,就無法畫出方形圓形。在現實中,公衆很少有人知道某人有賴債的不良信譽記錄,而“老賴”又不會遭到法律嚴懲,自然會有越來越多的“楊白勞”肆無忌憚地欠債不還。失信的成本太低,是造成欠債不還的根源。因此,最高法及時建立這樣有效的個人和單位誠信記錄全國聯網查詢平台,将“老賴”的消息及時向社會傳播出去,使之懾于輿論壓力主動償債。但是,當道德無法約束“老賴”行為的時候還要靠什麼?隻有靠強化法律威懾力,不僅要将“老賴”列入黑名單,更要套上刑法枷鎖,對社會危害性嚴重的“老賴”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刑事立法,使“老賴”的行為才能得到根本遏止。(文/宋丞策)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