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組詩中的兩句。意思是妃子看見驿站快遞人騎着快馬揚起的塵土高興地笑了,别人不知道是送荔枝來了。從遙遠的南方快遞新鮮的荔枝到北方長安,看來中國古代就有快遞了。 商周時期 “快遞”主要服務軍事。司馬遷的《史記》裡記載,周穆王在拜會西王母的時候,收到有人叛亂的消息,他乘着千裡馬趕回中原平叛,後世說“一日千裡”,這是一個傳說的非常 快 的交通速度。 秦漢時期的道路叫“馳道”,寬五十步,接近七十米,當時最快的行駛速度有多快呢?漢昭帝劉弗陵去世後,大将軍霍光征召昌邑王劉賀(也就是有名的海昏侯)來主持喪禮,他接到消息後午時從昌邑出發,一路狂奔,累死了幾匹馬,申時就到達了定陶,大概三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走了一百三十五裡路,每小時大概在四十五公裡左右。這差不多是馬匹能達到的極限。随着道路的完善,當時的快遞系統也逐步發展起來,形成了“傳、郵、驿”體系。傳,就是用車送達;郵,就是步行送達;驿,就是用馬送達。特快的傳送,則叫“馳傳”。這些系統中的快遞員中途休息、吃飯、喂馬、換馬的地方,叫“傳舍”“館舍”“郵亭”等。漢高祖劉邦早年就是一個郵亭的亭長。秦漢時期的快遞系統也是主要為軍事政治服務以及為帝王服務,快遞的物品除了有政府文件和軍中情報外,據說也有漢高祖劉邦專門給戚夫人運送家鄉的大米,還有南方省份“快遞”荔枝、龍眼等生鮮水果,所以“一騎紅塵妃子笑”的事兒,早在漢代就有了。 隋唐時期,全國郵驿歸在兵部管理,主要也還是為軍事服務。當時的驿傳道路上,每三十裡就有一個驿站。詩人岑參的詩裡有“一驿過一驿,驿騎如星流。平明發鹹陽,暮及隴山頭”的句子,是對當時快遞的生動描述。當然,整個唐朝的快遞行業,最有名的傳送,自然就是楊貴妃的荔枝了,正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朝驿站也叫驿樓,兼有住宿的功能,官員們出差,經常寄宿在這裡,所以唐詩中留下了大量相關的詩句。 宋朝的驿傳分為三等,據沈括《夢溪筆談》記載,分别是步遞、馬遞和急腳遞,急腳遞是速度最快的,一天能走四百裡。宋神宗時期又設置了更快的“金字牌急腳遞”。“金字牌”是一個一尺多長的紅漆木牌,上面有金字“禦前文字,不得入鋪”,就是說,凡是用“金字牌”傳送的文件,不在每一個驿站停留交接,省了中轉時間,所以特别快。《夢溪筆談》說它“光明眩目,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日行五百餘裡”。宋高宗曾經一天連發了十二道“金字牌”,将嶽飛從前線召回,并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 元代疆域遼闊,當時的驿站,數量也不少。來中國旅行的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裡寫道:“從漢八裡城(今北京),有通往各省四通八達的道路。每條路上,也就是說每一條大路上,按照市鎮坐落的位置,每隔四十或五十公裡之間,都設有驿站,築有旅館,接待過往商旅住宿。這些就叫 做 驿站或郵傳所。這些建築物宏偉壯麗,有陳設華麗的房間,挂着綢緞的窗簾和門簾,供給達官貴人使用。即使王侯在這樣館驿下榻,也不會有失體面。因為需要的一切物品,都可從附近的城鎮和要塞取得,朝廷對某些驿站也有經常性的供應。” 明朝以前私人的信件和物品,不能通過官方系統來郵寄。到了明朝永樂年間,正式出現了“民信局”,這并非官方機構,而是純粹的民間商業組織,最早是在東南沿海一帶,尤其是浙江甯波地區,業務就是專門為民間商人和百姓寄送信件。到了晚清時代,大清郵政逐漸勢大,民信局和官方的驿站系統,最後都退出了曆史舞台。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