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經》是古代道教的一部重要典籍,裡面除了講述道教的一些思想之外,也有一些關于教育孩子的方法。其中比較著名的是“七不責”,也就是說,古人認為在七種情況下,對孩子不能責備。那麼,古人說的是哪七種情況呢?
第一,當衆不責。有些人有當衆責罵孩子的習慣,但是在古人看來,這是不适宜的。原因在于,小孩子也有自尊心,當衆責罵孩子會傷孩子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是自卑内向,自我封閉。二是習以為常,失去廉恥之心。
第二,愧疚不責。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本應該及時糾正、斥責,但是如果孩子已經認識到了錯誤,已經悔過,這時候家長就不應該再責備了。因為孩子既然悔悟了,就表明他以後不會再犯類似錯誤了,家長再責備就是畫蛇添足了。
第三,暮夜不責。意思是說晚上不要責罵孩子,因為晚上是孩子睡覺的時候,如果這時候責罵孩子,會使孩子難以安眠,影響身體健康,甚至造成心理疾病。
第四,飲食不責。傳統醫學講究“食不言,睡不語”,無論是吃飯還是睡覺,都盡量不要說話,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吃飯是孩子攝取營養,保障身體健康的重要環節,家長如果在吃飯的時候責罵孩子,很可能會影響孩子吃飯,甚至造成消化不良。
第五,喜悅不責。孩子高興的時候,家長不适宜責備孩子。因為孩子高興的時候,氣血舒暢,如果忽然受到責罵,孩子情緒大喜大悲,很容易造成氣血阻逆,落下病根兒。
第六,悲憂不責。如果孩子正處在悲傷難過的狀态中,家長也不适宜對孩子責備,因為這時候孩子心情本來就很低落,家長如果繼續責備等于對孩子的心情“雪上加霜”。這時候,家長應該做的是對孩子進行安慰和鼓勵。
第七,疾病不責。孩子即使犯了過錯,但是如果他正處于生病的狀态,也千萬不要責備。因為生病的時候是孩子身心最脆弱的時候,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絕不是疾風暴雨般的斥責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