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輔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城市,始建于5世紀下半葉,比莫斯科早将近600年,名字由建造者之一基伊的名字演化而來。在蘇聯時期,基輔還是個相機的品牌。下圖站在船頭的就是基伊的雕像。
基輔面積827平方公裡,位于第聶伯河沿岸,該河發源于俄羅斯瓦爾代丘陵南麓,河上建有衆多大壩和水電站,二戰時是德國主要轟炸目标之一。
基輔的獨立廣場,中間那個最高的建築是斯拉夫母神──貝利黑那亞,2004年該廣場因衆多記者紮營而名聲大噪,最近各大媒體又在這以攝像頭直播的方式,記錄着基輔每天的動态。
烏克蘭是一個民主國家,輪流坐莊,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原則,受前蘇聯影響,工業多為重工業,現存的的工廠主要集中在基輔,基輔也是全國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男性平均月工資1600元,女性1400元。
素顔的烏克蘭铿锵玫瑰,在寒冷的天氣裡,戴上棉帽子,手握鋼槍,他們是基輔的守護神。
從1240年起,一直到1686年,基輔成了香饽饽,先是被孛兒隻斤·拔都帶領的蒙古鐵騎攻占,後被立陶宛、波蘭瓜分,直到最後歸沙俄,多事之秋才算告一段落,市内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有950年的曆史。
基輔人口294萬,三十年前是350萬,近幾年人口變化很大,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大體有三點,1、人口外流,2、生育率下降,3、人口老齡化嚴重。
烏克蘭醫療免費,男性人均壽命62歲,女性72歲,看到網上很多人說烏克蘭女多男少,的确是這樣,但是多的那些有75%是50歲以上的。
基輔是烏克蘭經濟、文化、政治中心。烏克蘭族占65%,俄羅斯族占25%,是全球500強榜城市之一,在2019年位列421位。
作為羅斯衆城之母的基輔,曆史上都留下過衆多名人的足迹,出生在烏克蘭的俄羅斯文學之父果戈裡,托爾斯泰,奧斯特洛夫斯基等文學巨豪,都曾在基輔尋找靈感,為他們日後的創作積累了寶貴财富。
烏克蘭語和俄羅斯語雖然是同宗同源,但各自經過幾百年的演化後,在很多地方不同。他們名字的中文音譯很有意思,俄羅斯男性名字最後一個字以夫為多,女性後邊一般是娃,而烏克蘭不管男女名字最後喜歡帶個科字,比如季末申科、尤先科等。
基輔賣的最火的東西就是香水,據統計,85%的人有喜歡噴香水的習慣,60%的人持續購買香水。這些人中男性多于女性。當地很多工廠已改行生産香水,以應對供不應求的市場。
斜坡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個帶坡度的坡。它在基輔是一條街的名字,相當于咱們這的古玩市場,出售各類具有烏克蘭民族特色的工藝品和蘇聯時期的紀念品,每天非常熱鬧,周邊的房價,也因為這條街水漲船高,達到了12000元人民币一平,這個價位在烏克蘭來說已經算最貴的了,基輔的平均房價才每平8000元。
基輔郊區的黑土裡,糧食在健康的成長,一群來自藝術學院的學生,利用暑假時間在田野裡創建了一副大型畫像,駕駛直升機用相機記錄最美的一刻。
斯特山地勢險峻,5号岩石就像山的大舌頭,伸出幾十米遠,英雄救美的故事,經常在這裡上演。
平時隻能在電影裡看到的鏡頭,出現在現實中,不知這人咋想的,這麼大的火,居然為了兩個輪胎,冒着風險沖入火海。
基輔的10号公路,占據了整座山峰,在陡峭的森林裡七拐八拐,路的兩頭有代駕員,幫助那些不敢開的司機。
一隻黑熊悄無聲息的進入人類的院子,院子裡的攝像頭記錄了全過程,它可能隻是餓了,并無惡意。
基輔市内取款機,設計很不合理,在牆壁裡面,空間狹小,不下跪取不了款。
讓人眼界開闊的農田,種莊稼的疲勞感瞬間消失,被它的美景所陶醉,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讓人很難相信。
樹頭和畫像巧妙的組合在一起,夏天頭發是綠色的,秋天成了金黃色,對比起來看很有違和感。
基輔一家很大的市場,原先是一家歌舞劇院,市場裡面的食物可以免費品嘗,品嘗完不買也沒事,逛一圈很容易撐得慌。
工人推了一架發動機,烏克蘭在蘇聯分家時獲得大量技術和設備,工業底子還是不錯的。
基輔市中心的共和國之母雕塑,晚上看起來很威嚴。基輔人口密度不大,燈光分散不集中,很多地方沒人住。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