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爾巴尼亞是一個位于巴爾幹半島西南部的國家,與意大利隔海相望,陸上鄰國有希臘、北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
2、面積有28748 km²,已不算很小,但其人口數量卻不足300萬,其中首都地拉那人口接近三分之一。
3、曾經的社會主義體制國家之一,東歐劇變後跟着變革,現今是北約成員國和歐盟候選國。
4、阿爾巴尼亞的人均GDP僅有五千美元左右,屬于歐洲最窮國之一,尤其是與鄰國希臘相距甚遠,迫切希望加入歐盟來帶動經濟發展,但從2014年至今,仍然隻是候選國。
5、阿爾巴尼亞的國旗很有特點,是黑色的雙頭鷹圖案,國旗中有黑色條紋或色塊很常見,但很少有國旗以純黑色的某種圖案為主。雙頭鷹圖案來自曆史上抗擊奧斯曼帝國的領袖印章。
6、縱觀阿爾巴尼亞的曆史,就是一部反抗史,歐洲曆屆大帝國幾乎都統治過這裡,還被周邊強鄰瓜分過,每次都是起義起義再起義。1912年第一次宣告獨立時,就以領土縮減一半為代價,得到歐洲大國的承認。
7、阿爾巴尼亞的戰鬥力确實不太強,我們都知道意大利軍隊在二戰的戰鬥力和風格,然而意大利就能輕松一舉占領阿爾巴尼亞。(意大利二戰失敗後,這裡又被德國占領)
8、巴爾幹周邊鄰國幾乎都是信仰東正教,隔海相望的意大利也是天主教,隻有阿爾巴尼亞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在這一片地方顯得有些孤立。
9、正因為這個國家與周邊國家都不對付,又極度缺乏安全感,所以國内修了大量的碉堡,大量是多少?大概是有幾十萬座!因為單個造價便宜又實用,他們幾乎是傾國之力在打造可以禦敵的碉堡工事。現在這些碉堡仍舊是其國内最有規模的景點,被稱為碉堡最多的國家!
10、當年造起來總體耗費巨大,現在拆起來更是有心無力,索性就這麼遺留下來;有心人甚至将一些空間大的碉堡改造成酒店,旅遊設施等。
11、曾經阿爾巴尼亞也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兄弟國,是關系比較鐵的友邦,我國給予了他們大量的财力、物力支援,幫助他們搞五年計劃,要知道六十年代正是我國最困難的時候;在國際立場上,阿爾巴尼亞也積極與中國抱團,當年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有他們一票,老一輩國人應該對這個社會主義明燈國家記憶猶新。
12、但阿爾巴尼亞卻過分依賴我國援助,不自食其力,甚至到了主動索求的地步;而那時因為我們與美國關系緩和,又集中盡力搞經濟建設,就沒有繼續給予大規模援助,這卻引來了阿爾巴尼亞的惡言相向,于是我國停止了所有援助,兩國關系一度步入冰點。
13、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主要仍舊依賴農業和旅遊、貿易方面,工業上并無比較強勢的領域。
14、阿爾巴尼亞有大量人口出國勞務,比如去意大利、西歐等國家,人數一度達到20%,進一步阻礙了國内的建設發展;鄰國希臘比較發達,那裡也有不少阿爾巴尼亞人。
15、如果你在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看到滿大街的奔馳,不要奇怪,大部分都是從西歐買過來的二手車。
16、阿爾巴尼亞人通常都是能說會道的,尤其是和外國人溝通,非常善于打交道、略幽默,感覺能很快熟悉起來。
17、那裡的風俗與某些國家類似,就是點頭表示否定,搖頭表示肯定、可以。
18、雖然國家發展落後,教育方面還是比較重視,實行的是九年免費教育,國民的識字率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首都地拉那,高等院校比較多。
19、平時的節假日休息方面比較人性化,如果法定有休息的假日和周末重疊,則會順延補休。
20、時至今日,到那裡仍然會有種懷舊感,最大城市地拉那老城區有很多革命時期的老建築,像列甯紀念碑、遊擊隊紀念碑等等,能很容易感受到這個城市的過去。
21、雖然是穆斯林為主的國度,但曆史上一度宣布為“無神論”國家,宗教信仰略自由,信徒亦不是十分的虔誠。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