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症散
組成:豬牙皂、細辛、冰片、蒼術、半邊蓮、白礬、丁香、廣木香、廣郁金、辰砂、三棱、莪術、貫衆、大黃、槟榔、黃連、羌活、荊芥、防風、白芷各10克,香樟子、香薷、厚樸各15克,麝香1克。共研細末,瓷瓶密封備用。每次5~10克,涼開水送服,年老體弱者用量酌減。
主治:時症瘟疫,霍亂吐瀉,心腹疼痛,猝然昏仆,神志不清,肢體攣急,麻木疼痛,驚厥抽搐。或惡寒受暑,身熱寒戰,頭身痛楚,嘔吐腹瀉,自汗不收,便稀溲短,或暑濕下利等症。
解析:本方系汪振華之父于清宣統年間,與當地名醫翁仲仁合拟,多年用于急性瘟疫,活人無算。四時氣候異常,寒溫失節,以緻時邪疫毒,自口鼻而入,相互傳染,發病急驟,傳變迅速,輕則如流行感冒,重則如霍亂非典,其流行,在歲運有多少,在方隅有輕重,而在黔西北一帶,則必然多有寒濕穢濁,常見為消化系統之感染,如急性胃腸炎、急性菌痢、急性傳染性肝炎、食物飲水中毒等證,故本方所用藥,多芳香化濁,破氣祛濕,辟穢除痰,宣透氣機,行氣快膈之品,所用大黃、黃連者,寒濕郁氣穢濁之中,必蘊熱毒故也。
面神經麻痹1、秦艽,白芍,茯苓各15,川芎,黨歸,白附子,僵蠶,全蠍,羌活各10,生地18,防風6,白術12。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日服二次。本方養血祛風,适用于鳳痰阻絡之面神經麻痹。
2、蜈蚣一條〈去頭足〉,地龍,當歸各12,赤芍,羌活,防風,白芷各10,雞血藤15,川芎9。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日服二次。本方祛風散寒,去瘀化痰,通血活絡,主治風濕痰阻,瘀停經脈之面神經炎。
濕氣重治療驗方【組成】桑葉5克 蒼術5克 陳皮5克。
【用法】蒼術和陳皮先用水煮10~20分鐘,最後再放入桑葉煮幾分鐘,每日代茶飲即可
脾腎兩虧治療驗方【組成】仙鶴草30克 人參(另煎兌入) 炙黃芪30克 紫河車9克 白術5克 砂仁5克(後下) 鹿角膠12克(烊化) 雞血藤25克 山藥30克 制首烏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低燒日久不退治療驗方【處方】白芍18克 青藁10克 白薇10克。
【用法】加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分兩次服用。最末一次黃昏時服。
【注】本方适用于夜間低燒,日久不退。也可用于治療因膽囊炎、肝炎所緻的低熱,療效顯著。
治療精索靜脈曲張方【處方組成】青皮15克 川楝子12克 佛手18克 佛手18克 萆薢18克 荔枝核18克 茵陳30克 桔核10克 炙甘草10克 柴胡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連服15天
流行性感冒治療驗方【處方組成】蘇葉10克 薄荷10克 藿香10克 防風10克 荊芥10克 金銀花12克 蒼術10克 黃芪10克 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功效】解邪固表。
【主治】感冒時邪,鼻流清涕,咽痛,咳嗽或伴見惡心、大便稀,或有發熱惡寒,舌苔白薄或微黃膩,脈多浮緩。
【加減】咽喉痛者,加桔梗10克、僵蠶6克;咳嗽痰多稠者加浙貝10克,清稀者加半夏6克、陳皮9克;頭痛者加白芷9克、川芎9克;夏季感冒,惡寒無汗加香薷6克;口渴汗出、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5克、石膏20克、荷葉10克
養陰清熱,涼血止血方【組成】生地12克 龜版18克 石膏9克 龍齒6克 石斛9克 花粉6克 丹皮4.5克 羚羊角4.5克 沙參12克 白芍4.5克。
【用法】用藕節90克、茅根15克,同煎湯代水,再煎諸藥取湯汁服用
腎結石治療驗方【組成】金錢草50克 三棱15克 莪術15克 雞内金15克 桃仁15克 紅花15克 赤芍15克 瞿麥20克 扁蓄20克 滑石(先煎)20克 車前子(包煎)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功效】活血行氣、化積利水。
【主治】腎結石所緻血尿、腰痛
心髒神經官能症治療方【組成】淮小麥30克 炙甘草10克 大棗7枚 丹參15克 百合15克 生龍骨15克 生牡蛎15克 靈脂石20克 麥冬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