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名、牡丹
牡丹屬毛茛科灌木。有“花王”、“富貴花”之稱。我國已定為國花。牡丹是中國産的名花,在《神農本草》中即有記載,很古老。牡丹品種繁多,在《群芳譜》中載有一八零多種,在明代薛鳳翔的《毫州牡丹表》中載出二六九種之多,并将牡丹分為神品、名品、靈品、逸品、能品、具品六大品類。據傳,唐玄宗觀牡丹時曾問及詠贊牡丹之詩誰作的最好,有人奏推李正封的詩“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醋酒”佳句,後世便有“國色天香”之号稱。牡丹第一,芍藥第二,故世謂牡丹為花王。” 至宋代,洛陽牡丹已被推為天下之冠,遂有“洛陽花”之稱。牡丹花朵豐膄妍麗,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有“牡丹,花之貴者也”名句,牡丹為“富貴花”的稱譽,也更加流傳。牡丹既然是國色天香的富貴之花,曆代名人雅士賞以此命為書齋。園圃。如宋代周必大的“天香堂”,明代周王的“國色園”等。牡丹有美色和美譽,寓意吉祥,因此在造園中,常用以與壽石組合為“長命富貴”,與長春花組合為“富貴長春”的景觀。
第14名、蓮花
蓮花睡科水生宿根植物,别名很多:荷花、水芙蓉、芙蓉、水華、水芸、水旦。藕可食用,可藥用,蓮子可清心,解暑,藕能補中益氣。《本草綱目》說:“醫家取為服食,百病可卻”。除實用價值外,蓮花在中國有深邃的文化淵源。唐代将佛教立為國教後,蓮花備受敬愛。佛祖釋迦牟尼的家鄉盛産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蓮花自喻。 《本草綱目》載:“釋氏用為引臂,妙理俱存”。佛國也指蓮花所居之處。也稱“蓮界”。佛國也指蓮花所居之處。也稱“蓮界”。佛經稱“蓮經”,佛痤稱“蓮座”或“蓮界”。佛經稱“蓮經”,佛座稱“蓮座”或“蓮台”,生佛寺稱:蓮宇,僧舍稱“蓮房”,架裟稱“蓮衣”等等。蓮花圖案也成為佛教的标志,佛教的建築、裝修、器物也都有蓮花圖案。
在中國,蓮花被崇為君子,《群芳譜》中說,“凡物先華而後實,獨此華實齊生,百節疏通,萬竅玲珑,亭亭物華,出于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後有周敦頤的《愛蓮花》,影響深遠。《本草綱目》說:“夫蓮生畀污,而潔白自若:南柔而實堅,居下而有節。孔竅玲珑,紗綸内隐,生于嫩弱,而發為莖葉花實;又複生芽,以續生生之脈。四時可食,令人心歡,可謂靈根矣!”蓮有一蒂二花者稱為蒂蓮,以象男女好合,夫妻恩愛。喜聯常有:比翼鳥永栖常青樹,并蒂花久開勤儉家,等等。蓮諧音“廉”(潔)、“蓮”(生),民俗有“一品清廉”,“連生貴子”,等諧音取意,但有的國家、地區的民俗文化不同,而不可忽視,如日本民俗對蓮花并不認為“出淤泥而染”那麼貞潔,而視蓮花為“下賤”之花。
第15名、芙蓉
芙蓉,蓮花類,分為水靴蓉、木芙蓉。木芙蓉又稱木蓮、地芙蓉,拒霜等。四川盛産,秋冬開花,霜降最盛。五代時蜀後主孟昶于宮苑城頭,遍植木芙蓉,花開如錦,故後人稱成都為錦城、芙蓉。芙蓉耐寒,遇霜花盛,故又名“拒霜”。
王安石《拒霜花》詩中:“群芳落盡獨自芳。”蘇東坡在《和陳述古拒霜花》贊有“千林掃作一番黃,隻有芙蓉獨自芳。”芙蓉諧音“富榮”,在圖案中常與牡丹合組為“榮華富貴”,均具吉祥意蘊。 第16名、月季
月季屬薔薇科直立藻木。是由十五種薔薇屬植物反複雜交而成的,我國有六百多種月季,花期特長,又名月月紅。《群芳譜》說月季“逐月一開,四時不絕”。楊萬裡的《月季花》詩有:“隻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月季原産在中國,據傳十八世紀八十年代,月季經印度傳人歐洲,當時值英法戰争,為使中國傳人的名貴月季安全由英國傳入法國,雙方和談,護送此花。英國人至今奉月季花為國花。我國的天津,常州等市立月季為市花。因月季四季常開而民俗視為祥瑞,有“四季平安”的意蘊。月季與天竹組合有“四季常春”意蘊。 第17名、石榴
石榴又名安石榴。史載石榴乃漢武帝時,張骞出使西域從安石帶回,故稱安石榴。但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醫典中卻記載早在西漢以前在中國即有石榴。古文詠石榴詞賦甚多。如,梁元帝《詠石榴》詩:“塗林應未發,春暮轉相催。燃燈疑夜火,轄珠勝早梅。”潘嶽的《安石榴賦》中:“遙而望之,煥若隋珠耀重淵;詳而察之,灼若列宿出雲間。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禦饑療渴,解醒止醉。”在習俗文化中,認為“石榴百子”,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實際上,石榴花果紅似火,果又可解渴止醉,有美觀和實用價值,而廣為民居庭院宅房栽植。 第18名、梧桐
梧桐是桐樹之一種。桐有油桐、泡桐、紫花桐、白花桐、梧桐等。桐之用途很多,陳翥在《桐譜》中說:“桐之材,采伐不時而不蛀蟲,漬濕所加而不腐敗,風吹日曬而不折裂,雨濺污泥而不枯藓,幹濡相兼而其質不變,楠雖壽而其永不敵,與夫上所貴者舊矣。”油桐可榨油,泡桐最遮蔭,梧桐宜制琴。王充在其《論衡》中說:“神家皇帝削梧為琴”。《詩經?庸風定之方中》上說:“樹之榛栗,椅桐梓,爰伐琴瑟。”《齊民要術》說:“梧桐山石間生者,為樂器則鳴。”《後漢書》載有:“蔡邕泰山行,見焚桐,聞爆聲曰:‘此良木也’,取而為琴”,是為“焦尾”,名琴。
梧桐被視為“靈樹”,具有應驗時事之能。《太平禦覽》引《王逸子》說:“扶桑、梧桐、松柏,皆受氣淳矣,異于群類也”。《瑞應圖》說:“王者任用賢良,則梧桐生于東廂”,相反對“梧桐不生,則九州島島異主”。梧桐靈性還有它能知歲時,《花鏡》上說:“此木能知歲時,清明後桐始畢(畢字,古華、花同字――筆者注)桐不華,歲必大寒。立秋地,至期一葉先墜,故有‘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之句。”司馬光《梧桐》詩曰:“初聞一葉落,知是九秋來。”《花鏡》載有:梧桐“每枝十二葉,一邊六葉,從下數一葉為一月,有閏月則十三葉。視葉小處,即知閏何月也“。梧桐的靈性,傳說能引來鳳凰。《詩經?大雅?卷阿》雲:“鳳凰嗚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宋代鄒博的《見聞錄》說:“梧桐百鳥不敢栖,止避鳳凰也。”中國的龍、鳳,在神話傳說中,鳳是神鳥。能引來鳳凰的梧桐,自然是神異的植物。祥瑞的梧桐常在圖案中與喜鵲合構,諧音“同喜”,也是寓意吉祥。 第19名、竹
風水學對竹有特殊評論:在晉戴凱的《竹譜》上說:竹“不柔不剛,非草非木”。曆代對竹的詩詞歌賦,佳頌叠出。竹與民生關系密切,竹材可資用于建屋、制筆、造紙、家具、雕繪。
《花鏡》認為:“值霜雪而不凋,曆四時而常茂,頗無妖冶,雅俗共賞。”文人将竹視為賢人君子。白居易在其《養竹記》中說:“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見不拔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砺名行,夷險一緻者。夫如是,故号君子。”竹的高風亮節,令人願與賢者居,故有“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之詞。在中國竹文化中,把竹比作君子,國畫中,常将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友”。而“五清圖”是松、竹、梅、月、水,“五瑞圖”是松、竹、萱、蘭、壽石,常顯于畫家筆端。
竹種浩繁,類别上百。許多竹,都已寓有文化意蘊。如:斑竹(湘妃竹)、慈竹(亦稱孝竹、子母竹)、羅漢竹、金锒玉竹、天竹(天竺、南大竹)等等。如将天竹加南瓜、長春花合成圖案,諧音取意可構成“天地長春”、“天長地久”的寓意。竹又諧音“祝”,有美好祝福的習俗意蘊。 第20名、合歡
合歡:屬落葉喬木,羽狀對偶複葉,夜間雙雙閉合,夜合晨舒,象征夫妻恩愛和諧,婚姻美滿。故稱“合婚”樹。漢代開始,合歡二字深入中國婚姻文化中。有合歡殿、合歡被、合歡帽、合歡結、合歡宴、合歡杯。詩聯有:“并蒂花開連理樹,新醅酒進合歡杯”。合歡被文人視為釋仇解憂之樹。《花鏡》上說:“合歡,一名蠲人忿,則贈以青裳,青裳一名合歡,能忘忿”。嵇康的《養生論》也嘗謂:“合歡蠲忿,萱草忘憂”。因多“種之庭階”,适于宅旁庭院栽植。 第25名、葫蘆
八仙之一的張果老為什麼用“寶葫蘆”裝酒?原來在風水術中,葫蘆被認為是能驅邪的植物,古人常種植在房前屋後。現代物理測試證明“寶葫蘆”形狀的器皿能屏蔽各種波和輻射的幹擾。張果老用 “寶葫蘆”裝酒,除了能驅邪外,還因為“寶葫蘆”能保存酒的味道不變。
葫蘆為藤本植物。藤本綿延,結實累累,籽粒繁多,中國人視作象征子孫繁盛的吉祥植物。枝“蔓”與萬諧音,寓意萬代綿長。民俗傳統認為葫蘆吉祥而避邪氣。端午節習俗,民間門上插桃枝挂葫蘆。現代氣功測試證明,葫蘆有隔絕氣揚功能。民語有“不知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意即難以穿透葫蘆測視内中物品。從風水揚氣分皙,葫蘆的曲線外形狀含“S”形有太極陰陽分界線的神奇功能。因此常在風水化煞中應用。
另,葫蘆的“蘆”又諧音福祿壽的“祿”,是風水化煞植物常用的工具。 第26名、茱蓃(zhuyú)
“常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在這首詩中為什幺要“遍插茱萸”呢?原來風水學中認為茱萸是一種吉祥物,在重陽節登高時佩戴,認為可避災禍。
茱蓃,氣味香烈,九月九日前後成熟,色赤紅,民俗以此日插茱蓃,做茱蓃囊,以此避邪。《群芳譜》雲:“九月九日,折茱蓃戴首,可辟惡,除鬼魅”。《太平禦覽》引《雜五行志》說宅旁種茱蓃樹可“增年益壽,除患病”。《花鏡》也說“并側河邊,宜種此樹,葉落其中,人飲是水,水無瘟疫:圖吉祥,漢代錦緞有“茱蓃錦”。刺繡有“茱蓃繡”。
中國的重陽節九月九日民俗集團會也稱為“茱蓃會”。 第27名、菖蒲、艾葉
端午節草蒲、艾葉用草蒲、艾葉挂在門旁,或用艾做成“艾虎”帶在身上,能起到驅毒辟邪的作用。
菖蒲為多年生草木植物。多為野生,但也适于宅旁綠地中養植。《本草綱目》說菖蒲“乃蒲之昌盛者”。《呂氏春秋?任地》說“菖才,百草之先生才也”。民俗認為菖蒲其花生貴,其味使人延年益壽。中國古代認為菖蒲是天生的再生,《春秋運鬥樞》雲:“玉衡星散為菖蒲”,傳說人見菖蒲花當貴。菖蒲在民俗中廣為喜用,視為避邪氣的吉祥草木。
菖蒲有醫藥價值,《本草經》雲:“菖蒲主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髒,通九竅,明耳目,出聲音。外服輕身,不忘不迷,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道藏經?菖蒲經》雲:“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靈藥也”。“其藥以五德配五行,葉青,花赤,節白,心黃,根黑。能治一切諸風,手足頑痹……堅骨髓,長精神,潤五藏,裨六腑,開胃口和血脈,益口齒,明耳目,澤皮膚,去含熱……。 第28名、桃樹:傳為五行之精,能制百鬼
中國神話中說桃樹是追日的誇父的手杖化成的。《山海經》載:“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鄧林即桃林)”。而《春秋運鬥樞》又說:“玉衡星散為桃”。桃是神杖變的也好,是北鬥星變的也好,總之都帶有神異。《太平禦覽》引《典術》上說:“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伏邪氣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門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着門,以厭邪氣。”桃制百鬼,鬼畏桃木。古人多用桃木制做種中厭勝避邪用品。如:桃印、桃符、桃劍、桃人等。
自從五代後蜀時開始在桃木闆上書寫春聯以後,春節時至今仍流傳着春聯習俗,隻是改為紅紙材料。端午節,門上插桃枝,亦是桃可避邪氣的習俗觀念。此外,桃果有“仙桃”、“壽桃”之美稱。源自神話西王母瑤池所植的蟠桃,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吃了可增壽六百歲的傳說。桃樹花美,果鮮,在習俗心理上可趨吉避煞,又少病害而易植,故為庭園綠地宅居所常值。 第29名、銀杏樹
銀杏樹是中國獨有的古老名貴樹中之瑰寶,具有1.5億年的基因特征,是與恐龍同時代地球的統治者,被稱為地球“活化石”和植物界“熊貓”。因其具有長達3500多年的自然壽命,且不論數百上千年均能開花結果,生命力十分頑強,又享有“長壽樹”之美譽。最為神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彈爆炸中心,萬物俱滅,唯獨幾棵銀杏樹奇迹般的存活至今,這充分說明了銀杏樹長青不敗的生命力。
銀杏樹因在夜間開花,人不得見,傳為有陰靈,故而術家的符印要用銀杏木刻制。第30名、柏樹
剛直不阿,被尊為百木之長,傳能驅妖孽,墳墓旁多種植柏樹。有貞德者,故字從白。白,西方正色也。“不同流合污,堅貞有節,地位高潔。”王安石在《字說》中雲:“柏猶伯也,故字從白”。松為“公”,柏為“伯”,在“公侯伯子男”五爵中,伯列第三位,柏也比作“位列三公”。《風俗通》載:魍魅喜食死人肝腦,懼于虎、柏。故陰宅陵墓多植柏立石虎。民間習俗也喜用柏木“避邪”。《本草綱目》說“元旦以之浸酒避邪”(“柏性事凋而耐久,禀堅凝之質,乃多壽之木,是以可入服食,道家以之點湯常包飲,元旦以之浸酒避邪,皆取于些。麝食之而體香,毛女食之而體輕,亦其之正驗矣。(毛女,《抱樸子》載,成帝時,獵人在終南山見一裸女,全身毛,跳澗如飛,後合圍捕獲。
問之,是秦之宮女,避亂逃入山中,饑無食,一老翁教食柏樹葉實,遂不饑不寒,體輕如飛。至漢成帝時應已三百歲矣!)”《列仙傳》也說“赤須子好食柏實,齒落更生”,“服柏子人長年。”《漢宮儀》雲:“正旦飲柏葉酒上壽”。在民俗觀念中,柏的諧音“百”是極數,極言其多其全,諸事以百蓋其全部:百事、百鳥、百川等。故吉祥圖案常見有:柏與“如意”圖物合為“百事如意”,柏與桔子合成“百事大吉”(桔、吉音近)。《西湖遊覽志》有雲:“杭州習俗,元旦簽柏枝、柿餅以大桔承之,謂百事大吉。取柏、柿、大桔與百事大吉同音故也。”第31名、無患子
落葉或半常綠喬木,高達20-25米。枝開展,成廣卵形或扁球形樹冠。樹皮灰白色,平滑不裂;小枝無毛,芽兩個疊生。羽狀複葉互生,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橢圓形,先端尖,基部不對稱,全緣,薄革質,無毛。花黃白色或帶紫色,成頂生多花圓錐花序。核果近球形,黑色,堅硬。花期5-6月,果9-10成熟。
無患子有它“無患”尤為受到尊崇。這種落葉喬木,五六月間開白花,結實如楷杷稍大,生青熟黃,内有一核,堅梗如株,俗名鬼見愁,佛教稱為菩提子,用以串聯作念珠,有它“無患”。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