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時光軸記錄:軟肝消積湯(廣州中醫藥大學)
黨參、白術、茯苓、甘草、雞内金、白茅根、丹參、鼈甲、綿茵陳
肝硬化病雖在肝,實為脾失健運,認為本病病因比較複雜,病機往往虛實互見,但均與肝脾有關,而病變中心主要在脾,這是因為肝病日
久,有乘克脾土之轉歸,《金匮要略》有“ 見肝之病,知肝轉脾,當先實脾” 的規律。
《内經· 素問至真要大論》日:“ 諸濕腫滿,皆屬于脾。” 說明濕與脾的關系非常密切。濕郁中焦,影響脾運,或脾陽( 氣) 虛,中士不運,導緻三焦不通,決渎失職,進一步妨礙水液之運行,緻濕郁于中,引起腫滿,前者為邪氣為病,後者為本氣自病,但總以妨礙脾之運化,脾失所司,則津液氣化凝滞,腫滿随之而生,臌脹多由此發。
治療上治當理脾,先運脾後健脾,老師治療本病,常以運脾法為先,邪去脹消後再健脾運化,扶正培本至為重要。運脾,臨證常用軟肝消積湯,由黨參、白術、茯苓、甘草、雞内金、白茅根、丹參、鼈甲、綿茵陳等組成,方中雞内金善化有形瘀積,直入于脾;自茅根,系取其行氣利水之作用,正如張錫純所雲:“ 氣之郁而不暢者,茅根皆能暢達之,善利水又善理氣,故能佐雞内金,以奏殊功也。” 丹參入血行肝之效,炙鼈甲入肝脾二經,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消癥瘕的作用,四君子以健脾,綿茵陳清化濕熱,利膽推黃。全方合用,健脾祛濕,清熱活血,軟堅散結,方小力堅,用之臨床效果顯著。收起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