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說匈奴之82:匈奴漢國——劉淵起事

劉淵起事

永興元年(304年)春。左國城。

匈奴左部的賢王帳内,左賢王劉宣正召集匈奴五部上層貴族們議事。

劉宣是羌渠單于的兒子,于扶羅單于的弟弟,劉淵的叔祖父。

劉宣為人純樸少言,但好學有修養,向往漢族文化,曾拜著名學者孫炎為師,是孫氏門下最優秀的弟子之一。孫炎常擊節而歎:“劉宣若遇漢武帝,才能當超過金日磾。”

劉宣飽讀《詩》、《書》,刻苦學習,精通漢文經史曲籍。每當讀到《漢書》蕭何、鄧禹傳時,很有感慨地說:“大丈夫若遇漢高祖、光武帝,一定不會讓蕭何、鄧禹獨擅其美。”

西晉初年,劉宣經并州刺史推薦,受到晉武帝接見。晉武帝對劉宣大加贊賞,并任命他為匈奴右部都尉。此後,劉宣又曆任匈奴北部都尉、左賢王。

劉宣目睹八王之亂,惠帝失馭,群賊蜂起,認為這正是中興匈奴的大好時機。他賞識劉淵之能,把希望寄托在劉淵身上。因此他召集了五部匈奴貴族,議論此事。

他說:“早先我們的祖先與漢約為兄弟,同甘共苦。自漢亡以來,魏晉更替,我們的單于卻徒有虛号,不再有尺土之業。而自王侯之下,地位降同編戶齊民。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複業,此其時也。左部帥劉淵器宇軒昂,才氣超人。上天如果不是想要光大尊崇單于,終不虛生此人。”

衆人紛紛點頭稱是。

于是衆人密謀,共推劉淵為大單于。事畢,劉宣派劉淵的妻弟呼延攸到邺城,将衆人之謀告知劉淵。

此時劉淵已不是匈奴五部帥。因為元康末年的一起匈奴部族叛逃事件,朝廷借題發揮,免掉了劉淵的官職。

當時,成都王司馬穎正鎮守邺城,為籠絡實力,上書惠帝任命劉淵為甯朔将軍,在邺城任官,名義上監五部軍事,使其脫離匈奴。

呼延攸見到劉淵,把劉宣的意圖告訴了自己的姐夫。

劉淵聽後大喜,即向成都王司馬穎請假,佯稱回部落參加葬禮。

司馬穎當然不答應。就是因為怕劉淵生事,才把他羁留在邺城,豈能放虎歸山?

劉淵無奈,隻好讓呼延攸先回去,告訴劉宣等人先糾集五部人馬,再招聚宜陽附近的諸胡族,打着幫助成都王司馬穎讨逆的旗号,為以後起兵做準備。

這一年,司馬穎廢掉太子司馬章為清河王,宣布自己為皇太弟,任命劉淵為屯騎校尉,劉淵的兒子劉聰為積弩将軍。

司馬穎的行為招緻東海王司馬越、并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和安北将軍王浚等人的反對。司馬越傳檄天下,召集兵馬,讨伐司馬穎。

劉淵終于等到了機會,趁機對司馬穎說:“如今兩鎮跋扈,擁衆十餘萬,恐怕不是區區皇家衛隊和京城的軍隊所能抵抗的。請讓我為殿下回本部遊說五部将士共赴國難!”

司馬穎說:“五部之衆能征發得來嗎?即便能夠征發得來,烏桓、鮮卑迅疾如風,豈是容易抵擋的?我欲保護皇上返回洛陽,以避其鋒芒,然後傳檄天下,根據他們的态度制裁他們。你以為如何?”

劉淵回答說:“殿下乃武皇帝之子,有大勳于王室,素有威信恩德,享重名于四海,誰不想為殿下捐軀獻身?發四方之兵是易如反掌。王浚豎子,司馬騰是宗室疏屬,怎能與殿下抗争?但殿下一旦離開邺城,示弱于人,恐怕連洛陽也到不了即便到了洛陽,恐怕殿下也難以再掌實權了。光憑一紙檄文,誰又肯事奉呢?況且東胡雖強悍,較之匈奴五部卻稍遜一籌。但願殿下能夠撫勉士兵,鎮之以靜,我可以為殿下用二部擊敗司馬騰,用三部打垮王浚,二人之首級指日可取。”

這正中司馬穎下懷!司馬穎非常高興,遂拜劉淵為北單于,參丞相軍事,派遣他回部落糾集五部,以抵禦司馬騰和王浚的進攻。

劉淵終于回到左國城(山西離石東北),一如蛟龍回大海。左國城前臨北川河,背倚關帝山,形勢險要,是塞北通離石(今山西離石縣)的要道。

右賢王劉宣終于盼回了劉淵,穗與部衆尊劉淵為大單于。

短短二十天,劉淵就招集了五萬餘衆,集中于離石。以兒子劉聰為鹿蠡王,派遣左于陸王劉宏帥精騎五千,前去援助司馬穎。

不巧司馬穎部将王粹為司馬騰所敗,左于陸王劉宏率兵返回離石。

王浚派部将祁弘率領鮮卑兵攻打邺城,司馬穎迎戰失利,遂挾惠帝南奔洛陽。劉淵聞訊,說:“司馬穎不聽我的勸告,稍敗就向洛陽奔逃,真是個奴才。但我與他先有許諾,不能不去救援。”

于是命令右于陸王劉景、左獨鹿王劉延年等率步騎二萬,準備進攻鮮卑。

劉宣等人再三進谏說:“晉朝無道,視匈奴如奴隸,右賢王劉猛不勝其憤率衆出塞。隻因當時晉朝綱紀未弛,遂使右賢王兵敗,功業未成。這是我們的恥辱。今司馬氏骨肉相殘,這是天厭晉德,授之于我。你躬行積德,為晉人所服,方當興我幫族,恢複呼韓邪之大業。鮮卑、烏桓可做我們的外援,怎麼能攻擊他們而拯救仇敵呢?上天命我滅晉,不可違背。天予不取,反受其咎,願單于不要再遲疑了。”

成都王司馬穎對劉淵有知遇之恩,救援司馬穎原是分内之事。但聲言救援是為信守諾言,則是說給手下聽了。因此,劉宣的幾句話,便打消了劉淵的念頭。

劉淵如夢方醒,激憤地說:“對!大丈夫在世,當如崇山峻嶺,豈能甘為蝼姑!哪有帝王之運長在一姓之理?大禹出自西戎,周文王生于東夷,他們之所以為王,隻是有德罷了。而今我有部衆十餘萬,皆能以一當十,征讨亂晉,必将摧枯拉朽。上可以成漢高祖一統天下大業,下可以效曹氏擁有半壁河山。隻恐晉人未必都能擁戴我。漢朝長期統治天下,恩德深入人心,故劉備樹漢家旗号,以一州之地而能與曹氏抗争。我漢劉氏之甥,與劉氏約為兄弟,兄亡而弟承,難道不可以嗎?姑且稱國号為漢,追尊漢後主,以招撫民心。”

劉宣建議劉淵稱帝,劉淵說:“今天下未定,不妨依高祖故事稱漢王。待宇宙混一當更議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