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耳、雲、仍、晜、來、玄、曾、孫、子、我、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
建炎四年(1130年),金将(漢名)帶兵進攻淮北重鎮山陽(即,今江蘇),
許有壬(1286~1364)文學家。字可用,彰德湯陰(今屬河南)人。二年(1315)進士及第,授同知遼州事。後來官中書左司員外郎時,京城外發生饑荒,他從“民,本也”的思想出發,主張放赈救濟。河南農民軍起,他建議備禦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賢大學士,不久改樞密副使,又拜中書。他看到元朝将士貪掠人口玉帛而無鬥志,就主張對起義農民實行招降政策。他的著作有《至正集》、《圭塘小稿》等。《至正集》系其一生詩詞文章之彙編,許氏逝世前由門生集錄編定,身後曆經數百年之周折,方得以付梓刊印,凡81卷。《圭塘小稿》為許有壬自輯,後由其弟許有孚(字可行)重加編次,乃《至正集》“不具錄者也”,即《至正集》所未收入的詩文。另有《圭塘欸乃集》,是數人詩作的結集,非許有壬一人之詩集,為許氏與其弟許有孚、子許桢、賓客馬煕(字明初)吟詠唱和之作。
征君墓碣銘(元朝秦斌)許有壬拜撰的《征君墓碣茗》許有壬
征君(征君,就是被朝廷征召但不去的隐士,算是一種身份,名譽。對沒有考功名或中功名的尊稱,比他父親“處士”高一些。)諱斌,字文甫,姓秦氏,家黃之麻(征君名叫斌,字文甫,姓秦,家在黃州麻城縣)。祖父以下族姓蕃盛,開田數萬(自祖輩以來人丁興旺,開墾田地數萬畝)。拟於封君(相當于王侯所封田地)。宋季,淮蠕值南北兵隊避地於江南,寓武昌城中(金國攻打南宋(1129-1161),淮地是金國跟南宋戰鬥前線,淮河沿岸南來北往軍隊調動頻繁,于是他們家避開原地到江南去,居住到武昌城裡)。---少遊公孫子秦通是1141年武舉,1160年前後40歲左右。
曾祖希仁、祖橚皆隐而不仕,父震龍以處士稱於時(曾祖父秦希仁、祖父秦橚都甘做平民而不為官,父親秦震龍當時以“處士”出名)。
君生元至元乙亥(即1275年)正月十四日(秦斌生于元朝至元乙亥年正月14日)。幼穎異不群,尤好學(他幼年時就聰明異常,不同常人,特别喜歡學習)。稍長,善理生,通時變(稍長大一些,就擅于經營生計,能夠與時俱進)。
請於處士,曰(有一天,秦斌向父親請示說):“聖朝久混一,法今【令】定,官府清,田裡晏然如平時(元朝統一已經很久了,法令已經制定,官府比較清明,鄉下現在跟和平年代一樣平靜)。請歸複疆畝,以毋忘祖德,庶有原乎(請你老人家帶領我們回到老家農村吧,這樣也算是不忘祖宗恩德,稱得上有根有源啊)!”
處士喜曰(父親大喜,說):“汝能如是,乃吾志也(你能夠這樣想,正合我心意)!”遂還舊闾(于是回到老家宅邸)。偕侄朝卿(即秦夢弼)、陳修,先疇累年而後定(和侄子秦朝卿、秦陳修這些年輕人,修葺家園核查田畝,幾年後才安定下來)。
處士卒,即能奮撥【發】早立,人無敢欺(父親逝世後,秦斌很快就能奮發圖強并早日立業,沒有人敢欺負)。既有積首,建義祠以祀先及同宗之無後者(有了一定積蓄後,就建立公益祠堂,祭祀祖先,祭祀沒有後人的宗親)。訪【仿】文正公家法,置義田,以親其九族,月皆有養(仿照範文正(範仲淹)一樣治家,購買田地,其産出以做公用,把宗族當作親人對待,每家每月都有供養)。儲谷於新安倉,以俟官府租庸之用(把稻谷儲藏在新蓋的倉庫裡面,以備官府征收田賦)。又創義塾於闾門之外,以訓族之子弟(又在家附近創辦學堂,以作公用,使得宗族子弟得到培養教育)。制義田以供其廪膳與春秋祭禮,餘則以為婚姻喪葬之資(規劃并管理公益田地來供養這些學生以及春秋兩季的祭祀禮物,剩餘的用作宗族人員婚嫁、安葬開支)。築書堂於門内之側,匾曰“義力”,歲聘名師以訓其子侄(在自家院内一側蓋書房,上有一匾,寫有:“義力”兩字,(義:宗義,仁義;力,勤奮。)每年聘請名師教育他的孩子和侄子)。長幼大小鹹得其所聞者,莫不敬之(長輩晚輩及年長年幼凡是聽說秦斌所作所為的,沒有不尊敬的)。
母持家甚嚴,君事之尤喜,養志至大(母親管理家務非常嚴厲,她非常高興的是秦斌的孝順之心非同一般)。庚戌(即1310年)作新居,奉而遷焉,溫清适宜,甘旨(甘和旨都是美好的意思)畢備(庚戌年有了新居處,就恭奉母親遷移過去,新家溫暖清靜,非常合适,好東西一應俱全)。母年八十,鄰黨堂曰“壽樂”,而共記之(母親八十大壽,同鄉的人在壽堂上獻一匾,上書“壽樂”(即有福有樂之意),使得大家共同紀念這些福事)。越四年,考終,君哀毀見顔貌,人不能堪(過了四年,母親逝世,秦斌悲痛不已,面容憔悴,其他人看了都不忍心)。葬之日,遠近鹹集,執绋者數百人,感而堕淚(安葬那天,遠近的人都來了,吊喪的有幾百人,都被秦斌感動而流淚)。
初,處士卒時,二弟一妹(這個說法存疑?該是一兄一弟一妹。)皆幼,君友愛務至,每服必親衣之,每食必親食之,冠笄(冠,表示男孩成人;笄,表示女孩成人)婚娶躬任其事,無少難色(當初,父親逝世時,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都很年幼,秦斌對他們友善疼愛周全備至,每天都親自幫他們穿衣,每餐都親自喂他們吃飯,弟弟妹妹長大後結婚出嫁都由他親自操辦,一點不露出為難的樣子)。兄瑤甫(即秦武)卒,無子,以季子夢祥後之,一女為擇胥,厚奁具嫁之,與女弟等(兄長秦武死時沒有兒子,秦斌就把自己最小的兒子秦夢祥過繼過去,并為兄長的女兒找好人家,備好豐厚的嫁妝,和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樣操辦婚事)。弟良甫(即秦賦)卒,亦無子,以次子夢松繼之(弟弟秦賦死時,也沒有兒子,秦斌就把自己的第二個兒子秦夢松過繼過去)。弟婦許氏繼卒,三女未嫁,又為治具如兄之女,弗以為難(接着,弟弟的媳婦許氏也去世了,有三個女兒沒有出嫁,秦斌又為她們和大哥的女兒一樣準備嫁妝,沒有讓人覺得他很為難)。
平時好交遊士大夫(交,交際;遊,來往;士大夫,紳士,有一定功名的人),道東西者必過其門,君送迎不倦(平時喜歡
與讀書人來往,路上來往的人都一定去他家裡,秦斌迎接歡送絲毫不倦)。所居對三角山,麟洲(即龍仁夫)先生愛其嶙峋蒼翠,因以“三山”為君号,且為說以況其德,名自是益彰(所居的地方正對着三角山,寓居名人龍仁夫先生喜歡三角山的嶙峋和蒼翠,就以“三山”為秦斌的号來稱呼他,并且寫一篇文章以描述秦斌的品德,從此秦斌的名聲更是顯揚)。
鄉裡皆慕其為人,風俗為之一變。(當地人都仰慕秦斌的為人,當地社會風俗也因此大有改變)。孝友聞於朝,朝征以學士,不就,隐洛陽(秦斌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的事迹被朝廷知道了,朝廷就征召他去京城并賜學士銜,但他不願意當這個官,于是在洛陽隐居起來)。旋歸裡(不久後回歸故裡)。
娶盧氏,先君八年卒,辛已(即1341年)冬,葬三角山之陽,坐丁向癸,命書其右,曰:“吾他日後處焉,無相遠也。”(秦斌娶了姓盧的女子為妻,盧氏比他早逝世八年,辛巳年冬天,安葬在三角山的南邊,墳墓由丁向朝癸向,秦斌讓人在墓碑右邊寫上自己的名字,對人說:“這也是我過世後安身的地方,不能與她離得太遠了”。
丁亥(及1347年)夏,君感重疾,卒(丁亥年夏天,秦斌感染重病,後逝世)。子從治命,将以十二月甲申合葬於盧氏茔,來請銘(他的兒子按照遺訓,于十二月甲申日将他與盧氏合葬,并在其父親一過世就來請我為他寫銘文以紀念)。
嗚呼!君義士也,又能孝於親,友於弟,睦族而厚鄰,尊賢而尚友,孔子所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君其有焉!於法應銘(哎呀,秦斌真是義士啊!能孝順親人,友愛弟妹,與宗族和睦相處,對待鄰裡很厚道,尊敬賢人,禮待朋友,孔子說“即使隻有十家人的小地方,也會有忠信誠實的人”,秦斌就是這樣的人啊!按照慣例應該作墓志銘)。
乃叙而銘,曰(于是就記述他的事迹并作銘,銘文為:
“嗚呼!隐君,允如義士!孝友之實,稱於君子(“哎!秦斌作為隐士,的确是個義士啊!孝敬友愛實實在在,足稱得上君子)。三山蒼蒼,源遠而長;積厚流光,後人慶揚(三山蒼蒼,源遠而長,積累的功業深厚,流傳給後人的恩德寬廣,後人也會發揚光大)!”
元至正丁亥(即1347年)夏五既望翰林院學士承旨兼修國史知經筵事(給皇帝講過儒經的)許有壬拜撰并書(元朝至正丁亥年夏5月16日,翰林院學士承旨兼修國史知經筵事許有壬拜谒秦君撰寫銘文并書寫碑上)。
注:1、上文來自紅安家譜,斌乃我羅山秦氏五世祖。
2、墓碣銘:刻在石塊上放在墓裡面但銘文流傳出來,常為作者的作品保存。
3、許有壬情況參見4、麟洲(即龍仁夫)情況參見
上海陳行,紅安,崇明,洞庭秦氏世系時間對比。
崇明:1觀(1049)—2湛—3宗(通1119)進(1113)--4秦慶----5秦棟---6秦梁---7秦庚(1250)---8秦玉(1292)----9秦約(1315)南宋(1127-1279年)
上海:1觀(1049)—2湛—3進(1113)通(1119)—4世忠(字伯慶1150)—5遷(1181)—6知柔(1233)—7良顯—8良佐—9世傑
紅安接觀公孫秦通:1觀(1049)—2湛—3秦通(1119)---4秦執中---5希仁---6秦橚----7秦震龍---8秦斌(1275)。
紅安接洞庭秦通:1觀---2湛---3烈---4師古--5宗邁--6秦通(1229武舉)--7秦執中---8希仁---9秦橚----10震龍--11秦斌(1275)。即使秦通29歲參加考試(一般22歲左右),那麼最早也是1201年出生,75歲的秦通有第六代秦斌?而且秦斌并不是長房長孫,根本不符合自然規律。
洞庭秦氏記載:宗邁公第三子通,字子明登紹定己醜(1229年)武進士,殿試第一甲第一名,官湖北,徙居黃安(今紅安),為紅安秦氏始遷祖.洞庭通公跟紅安通公不是同一個人,時間上相差80年以上。
南宋(1127-1279年)
下一篇
13 種創造性的賺錢方式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