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唐第一名媛,16歲就被迫成為樂妓。她是幸運的,因為富有才情,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杜牧等大唐有名号的風流才子,無不傾心于她。她又是不幸的,因為她隻是名流權門的玩物,雖然閱人無數,但卻沒有一個男人真心待她,閱盡千帆以後,她依然是那個孤獨的少女。
一、望江樓的前世今生
在成都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有一個望江樓公園。望江樓公園以望江樓為中心,是為了紀念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園中有薛濤井、薛濤墓、薛濤紀念館,來寄托今人對古人的追思。
薛濤像(筆者攝)
望江樓,又叫崇麗閣,取自晉文豪左思《蜀都賦》中的“既麗且崇,實号成都”。望江樓的曆史由來已久。為求科舉興盛,蜀中文人在錦江之畔修築迴瀾塔,裡面供奉着文曲星的神像。明崇祯末年,該塔不幸傾倒。
按照風水學的說法,清代四川科舉之所以衰落,是因為文風從錦江流出四川。為了振興蜀中文運,當地政府就在原址上重修了望江樓。光緒十五年(1889年)春,由四川總督劉秉璋主持,文武狀元親自開樓。當斜陽西照時,樓閣的倒影橫截錦江,能夠留住文風。
結果确實非常湊巧,之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蜀中就出了12名進士。如今在望江樓二樓,仍供奉着文曲星,前去參拜的學子們絡繹不絕,虔誠地希求自己學業有成。
崇麗閣
二、薛濤來到望江樓
薛濤的父親說話太直,得罪于人,因此被貶到四川,薛濤就跟着父親來到四川,在今天的望江樓公園内居住。由于年代久遠,加上資料的缺失,薛濤墓的原址已無法考證。
20世紀60年代,薛濤墓及墓碑題刻被發現于四川大學望江校區内。晚唐詩人鄭谷的《蜀中》,有一句詩“渚遠清江碧簟紋,小桃花繞薛濤墳”,就提到了薛濤墓,為薛濤墓的位置提供了一點線索。根據這首詩所說,薛濤墓應該在望江樓東面,錦江之畔。
後人據明清時期的零星資料,在望江樓公園西北角重修了薛濤墓,墓為圓,牆界為方,體現了“天圓地方”的傳統風水學說和“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文人墨客們群聚于此,憑吊古人,抒發懷古之思。
薛濤愛竹,在居所大量栽種,為其賦詩“蒼蒼勁節奇,虛心能自持”,并以此精神來勉勵自己。現望江樓公園内,會集了衆多的國内外名貴竹種,已有23個屬類,200餘個品種,竹樹環和,仙鶴成群。追憶薛濤和了解“竹文化”,已經成為各地遊客少來望江樓公園遊覽的重要動機。
竹蔭下的薛濤墓(筆者攝)
三、淪為樂妓
薛濤是個才女,八九歲時便能以“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接上父親在梧桐樹下“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的随機吟詠。隻可惜家道中落,薛濤淪為樂妓。
她的悲慘命運遮不住才情。她作詩500多首,與白居易、王建、劉禹錫、杜牧等文壇明星競有酬和。還得到禦史中丞武元衡的賞識,拟奏唐德宗授她秘書省校書郎的官銜,但由于以前還沒有女人當過校書郎,所以武元衡的提議就沒有實現,但人們還是管薛濤叫“女校書”,足以看出她的公文撰寫和典校藏書的能力。
薛濤周旋于權貴中間,用自己的才貌聲色侍奉達官貴人,看似是上層名流,榮華富貴享受不盡,但隻不過是他們的玩物罷了。她的内心是很凄苦的,直到她遇見了元稹,那年她已經40歲了。
白居易故居
四、意難平的愛情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31歲的元稹授監察禦史,來到東川。這裡與成都相距不遠,趁此良機,司空嚴绶牽線搭橋,安排元稹和薛濤會面。一個是洛陽才子,一個是蜀都才女,會面之前,兩人已心照不宣。初次見面就相互吸引,“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元稹在當地為政公正,所以口碑很好,但這讓朝中舊官僚階層及和藩鎮集團很不高興,因為元稹動了他們的奶酪。毫不意外,元稹就被誣陷了。同年六月,元稹就被召回京城。薛濤“臨行訣别”“泣之沾襟”,送别了相處僅3個月的戀人。
薛濤像
薛濤在蜀中苦苦等待自己的愛人,但等來的卻是元稹娶妻生子的消息。元和九年(814年),元稹喪妻喪妾,潦倒失意。得知這一消息後,已經45歲的薛濤遠赴江陵,與元稹會面。結果她此去是趁興前去,敗興而歸。元稹雖然偶爾想起薛濤,也寫過“别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的句子,但卻始終風流,沒能給薛濤一個好的結局。
晚年的薛濤喜歡穿女道士的服飾,在碧雞坊建了吟詩樓,清幽度日。10多年的感情糾纏,徒留給後人一陣唏噓。
五、浪漫的薛濤箋
薛濤的愛情固然是有缺憾的,但她的另一種浪漫卻流傳下來。薛濤好制小詩,惜紙幅長剩,就命工匠裁小,再用木芙蓉的花汁将紙染成粉紅色,題詩其上,一時間廣為流傳,名為“薛濤箋”。薛濤箋又名“十色箋”或“浣花箋”,有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淺雲等10種顔色。
薛濤箋(筆者攝)
明代蜀王朱椿,為紀念薛濤,于是打井作坊,并将井名“玉女津”更名為“薛濤井”。蜀王府會在三月三日這一天從薛濤井中汲水,制箋24幅,拿出16幅進貢京師,很多人都想仿制,但效果都一般般。可見薛濤箋的珍貴。
文史君說
無論是望江樓,還是薛濤墓,都給望江樓公園增添了厚重的曆史感和深深的情思。公園内部,薛濤紀念館、吟詩樓、五雲仙館、清婉室、枇杷巷門等風格典雅的明清古建築群錯落有緻;翠竹長廊、假山水池、薛濤井院落起承轉合,由幽暗狹長到豁然開朗,張弛有度,令人留戀忘返。
參考文獻
彭芸荪:《望江樓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汪輝秀:《望江樓園林空間分析》,《四川建築》2015年第1期。
寇研:《斷舍:薛濤與元稹的愛情》,《人民周刊》2018年 第22期。
臧榮:《唐代女詩人薛濤與成都望江樓》,《工會信息》2017年第4期。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