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醫四診法之首——“望色”法的普及版本。察顔觀病色診法,失傳已久、瀕臨滅絕。作者曆經40多年發掘整理和臨床實踐,重新創建,日臻完備。發明色部三級定位法,可準确自查自診全身病征。從髒腑經絡的養護到血虛、腎虛、脾胃不和、冠心病、高血壓等常見病症的調理,簡明扼要、方便施行。
心髒色部——“君主之官”的臉色
心的色部在兩個眼睛内眼角之間的區域,相當于鼻梁骨的最低處,如果把鼻子比喻為一座山,心髒色部所在的位置就相當于山根,所以心色部又稱為“山根”、“下極”。心髒對我們人體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中醫把心稱為“君主之官”,所以心的色部又叫做“王宮”。心髒色部出現氣色變化,就會以這一中心向周圍擴散,可大可小。心髒的疾病一般可以在心髒色部顯現出來。
心髒色部和其他色部的顔色略微有些不同。正常情況下,心髒色部的顔色比其他部位的顔色都要偏紅一些,也就是說,我們兩眼之間的部位比周圍部位更紅一些。用色診學的術語說,心髒色部正常的氣色是紅黃隐隐,就像用透明的白色絲綢包裹的朱砂一樣,呈現出明亮潤澤的微紅色。這是身體平順健康的象征。
如果心髒色部過度發紅,就反映心髒出現了一些變化,最有可能是心火過旺。心色部顔色污濁發暗、發烏,就好像心色部這個地方好多天忘洗了,總洗不幹淨。這實際上和人體内部的痰有關,和濁有關。中醫形象地比喻說,痰把心眼堵塞了,于是人就由聰明變傻了。所以當有痰濕蒙蔽心竅的時候,人就會犯糊塗。要是心髒的色部出現了青紫的顔色,這是瘀血的标志。
耳色黑主腎虛
耳朵出現黑色,一般是病情較為嚴重的标志。特别是那些幹枯、晦暗、環繞在耳朵或者其他官竅周圍的,以及伴有部骨下陷的青黑色,意味着病情嚴重,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腎開竅于耳。耳色黑多為腎病征兆。耳色純黑是腎氣将絕;耳色淡黑為腎虛;耳黑幹燥是“腎憊”;耳輪焦黑幹枯是腎精虧極的征象;耳畔的顔色黑得像煤塊,多為腎精虛虧。
其實,隻要出現黑色,不論出現在顔面五官的哪一個部位,都是病情嚴重的标志,所以一旦出現了黑色的病色,我們一定要重視。
腎是主藏精的,無論先天之精也好,後天之精也好,還是五髒六腑之精,都儲藏在腎,因此當腎精腎氣充足的時候耳朵就大、厚、軟,就紅潤明亮。當腎精腎氣不足的時候,耳朵的明亮程度和潤澤程度就會減輕。
眼色——觀察身體内部的窗戶
眼睛和耳朵一樣,除了能反映身體某個器官之外,它也能反映全身所有的信息。眼睛又可以再分為眼睑、目眦、白睛、黑睛、瞳孔五部分,所以,中醫素來就有五輪之說,眼睑屬脾,眼白屬肺,大小眼角的血絡屬心,黑眼仁屬肝,瞳孔屬腎,正好像五個輪子,輪輪相扣。
我們的眼睛是一個圓,眼睑就像是一個輪,眼睑是主脾的,所以如果我們眼睑發紅了,是脾有熱,如果眼睑不但發紅而且還爛了,還流水,就是脾濕熱。
眼睑裡面就是眼白,眼白是屬肺的,所以滿眼都病了要治肝,但是單獨眼白出現病征了要治肺。眼白紅了清肺熱,眼白上長出一個像針尖、針柄大的小疙瘩,中間是黃的四周是紅的,這個時候去清肝火往往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們也得治肺才行。
兩個大眼角,兩個小眼角,裡邊都有微細的血管,這些血管是反映心髒功能狀況的,比如心火盛的時候,這些血管都會擴張,于是我們大小眼角就會發紅,這個時候清肝火就不如清心火。
黑眼仁主肝,所以當肝髒有病的時候,往往在黑眼仁上出現顔色或形狀的變化,這個時候就要治肝。也就是說,整個眼睛的變化要治肝,黑眼仁的變化還是要治肝。
最裡邊也是最關鍵的部位是瞳孔,中醫說,瞳孔歸腎所主,所以一旦瞳孔出現了病征,就要治腎。
從整體來說,正常的眼睛黑白分明,神光充沛,視物清晰。眼球轉動靈活,沒有突出、下陷或者偏斜。眼球軟硬适中,淚道、淚腺通暢,沒有黏濁淚水外溢或赤脈攀睛。眼睛各部位沒有疼痛或壓痛。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