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連生先生,國際盆景大師,中國盆景藝術大師。其作品多次榮獲全國及國際性盆景專業展會金獎,曾被前國家主席收藏。先後擔任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中國盆景展覽評委,多次榮任中國盆景精品展、中國盆景邀請展,以及亞太地區盆景賞石大會評委。現任國際盆景協會中國地區委員會副主席、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副理事長、鹹甯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
誰會想到,這樣一位享譽世界的大師,他的出身隻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油漆工。
▍油漆工的藝術起點
1968年,19歲的馮連生為生活所迫,離開家鄉武漢市黃陂縣王家河村,遠赴鹹甯,在這個小城市做起了一名油漆工。他清楚地記得,離家的那天,他光着一雙腳,背着一床棉被。
兩年時間裡,這位起早貪黑、手不離漆的小青年,轉眼成了鹹甯最有名的油漆工。“做什麼都靠用心,哪怕是一名油漆工,隻要用心,也可以做到最好。”馮連生說。
機會總是垂青那些用心做事的人。1970年,鹹甯地區電力局一輛汽車由于使用時間較長,油漆破損嚴重,需要“換裝”。大家慕名請來馮連生,果不其然,馮連生妙手回春,把車漆得如此嶄新的一般。電力局一下子看上了這個小夥子,不久,馮連生成了電力汽車修理廠一名臨時工,這一幹就是5年。1975年,憑着一貫的踏實認真和心靈手巧,馮連生成為鹹甯地區電力局一名正式工,他的工作依然是汽車修理。
▲ 馮連生作品《翠林春早》(對節白蠟、幽蘭石,盆長160cm)轉機出現在1987年。這一年,水利電力部舉辦首屆盆景展,旨在選出優秀作品參加全國大賽。作為參賽單位,湖北省電力局将任務交給了鹹甯,因為聽說鹹甯電力系統有個馮連生,平時喜歡擺弄一些花花草草,在當地小有名氣。
事實的确如此,出身農村的馮連生對花草樹木有着濃厚的感情,他喜歡畫它們,更喜歡擺弄它們。
▲馮連生新作《楓韻》(三角楓、龜紋石)
接到任務的馮連生開始尋思,創作一個什麼題材的作品呢?他想到了鹹甯溫泉河上的小水電站,既有行業特色,又為自己所熟知。在尋找靈感的那段日子,他每天他都到水電站壩上去觀察。幾個月過去了,一盆造型新穎、精巧,畫境優美,意境深遠的山水盆景《家鄉小水電》誕生了。作品送到北京後,一舉奪得水電部金獎。其後,《家鄉小水電》作為水電部唯一送選作品參加首屆中國花博會大賽,再一次獲得金獎。消息傳來,馮連生成了電力系統的功臣,被敲鑼打鼓迎回家。
從北京回來後,在湖北省電力局的支持下,鹹甯地區電力局專門建了一個盆景園,由馮連生負責,并為他配了兩名助手。至此,油漆工馮連生完成了人生旅途的華麗轉身,他的藝術人生迎來全新的起點。
▲馮連生新作《天門洞開》(龜紋石、六月雪,盆長150cm)。該作品為“景盆"式樹石盆景,是将山石制作成具有盆的功能,可栽植樹木植物。盆内是景盆外是景,造盆為景造景為盆。它以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象為造盆的依據,即盆就是景,景就是盆,可以樹石相依,多組合按意布景,組合多變。景盆樹石盆景分則可以獨立,合則能變換組合,結構成表現多種複雜多變、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其優點是化整為零,便于搬動,有利于組裝。
▍漫漫征程學藝忙
從業餘到專業,馮連生深深感到,要在藝術上更進一步,首要的任務是學習!隻有接受正規、科學和系統的學習,他的藝術道路才會更寬更廣,更有前途,否則,他将原地踏步,最終走向死胡同。
他拜了中國盆景藝術泰鬥級人物賀淦荪先生為師。賀先生是武漢人,不僅是傑出的盆景藝術家、盆景理論家、盆景教育家,也是書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堪稱一代宗師。在賀先生門下,馮連生着重學習美學知識,學習盆景的造型以及盆景藝術的繼承與創新。從老師那裡,他逐步學會如何将樹木盆景與山水盆景巧妙糅為一體,使盆景創作自然美與藝術美、意境美融合,從而提高盆景藝術的觀賞價值。
這個勤奮、有悟性而且特别執着的學生也深深打動了賀先生,雖然工作十分繁忙,但隻要是馮連生前來,他都有求必應。馮連生至今記得,1990年,他向師傅學習美學,重點研究三遠法,即近遠、平遠和高遠在樹石、山水盆景中的應用。每到武漢,他就向老師讨教,師生坐下來,一講就是兩個多小時,兩人常常全然忘記了時間。就是用這樣的方式,他花了一年的時間系統地學習了美學的理論知識,為他日後的樹木盆景藝術道路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 馮連生作品《蛟龍橫空》(對節白蠟,盆長130cm)除了向老師學習,馮連生還自學土壤學、植物學的知識。他清楚地記得,有一年,他種了多盆梅花,他以為,喜歡幹燥、透氣和透水的梅花一定适合用煤灰,沒想到,在煤灰的作用下,梅花樹竟然越來越萎靡。通過學習,他終于知道,煤灰雖好,但屬于堿性,而梅花是喜酸性土壤的。這一次的實踐與學習,讓他深深明白,盆景是藝術與技術的結合,缺一樣知識都不行。
每次到武漢,向老師求教以外,馮連生還要逛一逛花木盆景雜志社,購回一堆盆景書籍。有時間的話,再逛一逛書店,購一些山水畫、《芥子園畫譜》回來觀摩。而每次到外地,他更熱衷于參觀美術館,看畫展。1994年,馮連生到山東濰坊。按慣例,在酒店住下後,他就打聽美術館。那一次的參觀讓他印象深刻,那些美術作品中各種樹枝的畫法給了他極大震撼,他發現,鹿角枝、雞爪枝等枝法都可以用到樹木盆景藝術中,賦予盆景以國畫的風格。回來後,他就着這些靈感創作出《密林深處》等一批作品。
▲ 馮連生作品《我家就在岸邊住》(榆、龜紋石,盆長150cm)▍踏破鐵鞋無悔路
“記得我小時候,每到春天,爸爸就不見了。”馮連生的女兒馮利至今記憶猶新。
爸爸去哪裡了?他去了黃岡的大别山、通山的九宮山、鹹甯的大幕山、通城的黃龍山,他去了湖南、去了江西。他到山裡尋找樹樁去了。
品質和造型良好的樹樁是盆景創作的基礎。20多年來,他的足迹踏遍了鄂湘贛的山山水水,栉風沐雨,風餐露宿,對馮連生來說已是習以為常了,為了他衷愛的一棵樹,他受過傷,甚至差點付出生命的代價。
▲ 馮連生作品《水路彎彎》(黃楊、對節白蠟、幽蘭石,盆長150cm)有一回,他在一條堅硬的岩石縫裡他發現了一個赤楠古樁,為了不損壞樹根,他拼命用鐵錘鑿開岩石,結果一不小心,右手一歪,鐵錘重重地砸在了拿樹樁的左手上,中小指頓時骨折,從此,他的左手落下了終生殘疾。還有一次,他到陽新縣龍港大山裡挖樹樁,由于太用心,竟然沒有注意到天色正一點點暗下來。等意識到需要返程時,卻怎麼也找不着回家的路,就這樣,他在山上整整坐着等了一宿。
最危險的一次,他在九宮山上挖樹樁,由于樹樁的根太深太長,他格外地小心翼翼,唯恐弄斷。結果一失足,從懸崖上掉了下去。那是一個深達30餘米的懸崖,如果落下去,後果不堪設想。好在他命大,懸崖途中的一棵樹托住了他的身體,讓他幸免于難。
▲ 馮連生作品《危崖探幽》(小葉榆、鐘乳石,盆長140cm)然而,實踐與探尋的道路無論多麼艱辛,馮連生都沒有停止。為了配齊紋理相通、石色相近的幽蘭石,他花了四年時間,四下廣西柳州,終于如願以償。每次背着幾十塊200餘斤的石頭上火車,常常被人看作“異類”,有誰能理解他的樂在其中呢?
與朋友相約去釣魚,一條魚沒有釣到,倒是撿回來幾十斤石頭;回黃陂老家,就在山上轉悠,看到好的樹、樹樁都要想辦法弄回來;一個好好的樹樁被損壞了,他會難過得幾天茶飯不思……
有一回,他獲得一塊石頭,愛不釋手,但是,無論如何他也不知如何去雕琢和造型,這塊石頭一放就是八年。因為裝修房子,他把石頭移到屋外放置了兩個月。他驚奇地發現,石頭竟然從中間裂開了一條線。這條線一下子給了他靈感,依斷裂并接上多塊石料,他創作出大型山水盆景《村前小河水彎彎》,可謂巧奪天工。
▲馮連生作品《别有洞天》(黃楊、柘木、幽蘭石,盆長140cm)。此作以“多景組合,渾然一體“為構思,“山為骨、水為血脈、樹為衣裳”,“山因水而活,樹依石而生”等畫論作指導,樹木與山石相互補充;造景以石為盆而不現盆,多樣組合協調統一;奇石橫空,險石倒挂,凡中見奇;水岸多變,曲折而幽深,充分展現近、中、遠三景一體的藝術效果。
▍有心人天道酬勤
成功隻為那些執着與勤奮的人敞開大門。
1990年,馮連生的盆景作品《楓橋夜泊》獲十一屆亞運會藝術節二等獎;1992年,他的作品《故鄉行》、《南國牧歌》分别獲得中國海峽兩岸“中華杯”精品大賽金、銀獎;1993年,《幽居秋山》榮獲第三屆中國花卉博覽會金獎;1994年,《情滿淦溪》獲天津第三屆中國盆景評比展覽一等獎;1996年,《暮川夕照》獲第四屆中國花卉博覽會金獎;2001年,《我家就在岸上住》獲第五屆中國花卉博覽會金獎……
2006年,他以四下柳州配集的幽蘭石,配以精心培育20餘年的小葉黃楊,将樹與石融為一體創作的盆景《别有洞天》,一舉奪得國際金獎,成為他從藝生涯的最高獎賞。
▲馮連生作品《淦溪九曲》(對節白蠟、龜紋石,盆長150cm)這些清新秀美,自然樸實,意境深遠,極具時代精神的盆景藝術作品不僅被中央電視台、《中國日報》、《湖北日報》報道,而且多次在國内、國際花卉、盆景展上大放異彩。2004年,馮連生的名字出現在《世界名人錄》上,他已經成為盆景藝術界響當當的知名人士。馬來西亞《藝術走廊》刊物連續兩期為他制作專版。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紛紛邀請他參加國際盆景研讨會,請他進行盆景制作現場表演和學術報告,台灣盆景界對他更是格外尊崇。他撰寫的《樹石與盆景》、《樹木養護造型》、《山石盆創作》等20餘篇論文分别發表在中外各大刊物,他的60餘幅盆景作品照片入選《中國盆景藝術大師作品集》、《當代盆景金獎彙編》、《中國精品盆景》。
國際盆景大會評委、中國大型盆景展評委、《花木盆景》雜志編委、第四批中國盆景藝術大師評審小組成員……在今天的中國盆景界,馮連生是當之無愧的一流專家。2012年,他被中國民族文化研究會推選為終身名譽主席。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裡、國務院副總理陳慕華、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等均專程到鹹甯參觀馮連生的作品并大為贊賞,前國家主席李先念還收藏了他的作品。
▲1991年春,馮連生桂花樹樁盆景被前國家主席、時任全國政協主席李先念收藏。
馮連生沒有躺在榮譽的功勞簿上,而是着力于未來。他執著的是藝術的創新,将當今世界樹木盆景與山水盆景兩大類型融合,再融入天人合一的理念。他的這一創意獲得國際認可。如今,在這條路上,他還在不斷探索前行。
▲ 馮連生作品《翠崗煙雲》(榆,盆長150cm)▍苦難擊不倒硬漢子
一邊是至高的榮譽,一邊卻是辛酸的苦與淚。
1977年,馮連生欣喜萬分地迎來小女兒馮燕的誕生。然而,一年後,他得到醫院确診:馮燕患有痙攣性腦癱,馮連生當時眼前一黑,差點暈倒。
40餘年來,帶着智障女兒,他尋遍名醫名藥。每次到外地,他總是打聽良方良醫,對任何一個治智障兒的廣告都不放過。遇出門一段時間的時候,他每天總要向家人打電話問候,當電話那邊傳來好消息:馮燕能完整地說一句話了!馮燕能自己上下樓梯了!馮燕會與陌生人溝通了……他都會激動得熱淚盈眶。
▲ 馮連生作品《密林深處》(對節白蠟、千層石,盆長160cm)時光一點點地流逝,女兒成了大姑娘。看着人家的女子談戀愛、穿婚紗,他的馮燕生活還不能自理,馮連生把眼淚往肚子裡流。不過,那時的日子再苦,他心裡也有個依靠,老伴勤勞善良,任勞任怨,把女兒照顧得無微不至,這樣,走南闖北,他也少了許多牽挂。
然而,天不遂人願。2009年,老伴突然發病,一經診斷即為癌症晚期!
▲ 馮連生作品《靜林秀水》(廣榆、太湖石,盆長140cm)整整兩年半時間,馮連生丢下心愛的盆景園,帶着老伴跑遍武漢、上海、北京等地各大醫院,能想的辦法都想了,能用的手段也都用了,老伴的病卻越來越嚴重。整日整夜地陪護,衣不解帶地照料,他瘦了一圈,又瘦了一圈。2011年7月2日,他因勞累過度而休克!
2011年9月,老伴還是離開了人世,馮連生的心如同被掏空了般地難受。然而,再苦再難,眼前患病的女兒讓他明白,他唯有更加堅強,他抱着女兒發誓:隻要爸爸在一天,就不會讓你受委屈!
他開始了又當爹又當媽的日子。而此時,由于老伴離世給女兒心理上的打擊,女兒發病的頻率越來越高。多少個夜晚,他奔波在送女兒上醫院的途中;多少個黃昏,他學着當年老伴的樣子,為女兒洗臉洗衣;無論多麼忙碌,他總也不忘抽點時間,牽着女兒的手,在廣場、在河邊散散步;無論多累,一回到家裡,一面對女兒,他的語氣會馬上變得輕柔起來。
這位不再年輕的父親,要用他最博大的愛為女兒撐起一片生存的藍天。
▲馮連生作品《赤壁春曉》(小葉榆、對節白蠟、龜紋石,盆長160cm)。組合多變,單體樹景與完整山景結合并立,樹石并茂,整體協調統一。主景用山石依樹做成“景盆”,樹景山石融為一體,單成一景也可多面變換欣賞。組合配景,形态各異,可随意變換成景或單獨欣賞。整體畫面近、遠景主次分明,疏密有緻,相映成趣。
▍零出場費的大師
有人這樣給馮連生算了一筆帳:以他的名氣和能力,一盆盆景不說賣上萬元,十萬幾十萬元也有人求。幾十年時間,早就是大富翁了。
然而,除了因為家人治病急需錢曾賣過幾盆盆景外,馮連生對自己的盆景,一直沒舍得出手。而至今說起那些被賣掉的盆景,他還依依不舍,後悔不已。
雖然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從來不讓自己的名氣染上商業氣息。如今,他的學生到外地制作盆景,一天的出場費是2000元。但是,連續多屆擔任鹹甯市國際旅遊節盆景展總策劃、無數次到全國各地點評指導,馮連生都是義務勞動。
他帶學生,從不收一分錢的學費,還要負擔學生的生活。2009年,通山縣一個學生父親去世,家庭困難,他還資助了5000元。
▲ 馮連生作品《榆林小景》(小葉榆、龜紋石,盆長120cm)2013年9月10日,恩師賀淦荪以89歲高齡謝世。悲痛中的馮連生感覺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繼續恩師的事業,傳承湖北盆景事業,馮連生不能懈怠。而在他的骨子裡,繼承恩師遺志,同時也包括傳承恩師的品行。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德藝雙馨。這是恩師對他的一貫要求。他清楚地記得,有一年,他去看老師,順手帶了一袋金華火腿。沒有想到的是,回來後,賀先生将買火腿的100多元錢寄給了他。
“你家裡困難,孩子有病,在我身上不要花錢。”老師每每這樣對他說。
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下,馮連生越來越淡薄名利,把全部身心都用在盆景藝術的弘揚上。
▲馮連生作品《高峽出平湖》(對節白蠟,盆長150cm)▍為了春色滿園
如今,不再年輕的馮連生比後生還忙碌。除了打理自己的盆景園,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培養學生、推廣盆景藝術上。他不遺餘力地參加各種活動,在國際上推介中國,在中國推介湖北。
他在各種場合中為鄂南盆景事業鼓與呼。通過他的穿針引線,華中地區首屆盆景藝術研讨會在鹹甯召開。經過他幾年時間的呼籲和培養,鹹甯湧現了熊放良、孫勝望等一批盆景生産大戶,十餘件作品在全國盆景大賽上獲獎。2003年,第四屆中國竹文化節在鹹甯舉行,馮連生策劃的盆景根藝展充分展示鄂南特色,成為竹文化節亮點。2011年,世界盆景大會創作比賽在常州舉辦,馮連生的學生祝緒成三度上台表演盆景的制作,走上國際舞台。
在鹹甯香吾山腳下,馮連生有一片占地幾畝的盆景園,園裡有盆景600餘盆。晴天裡,他在園子裡澆水、修剪,雨天就在室内切割、雕琢石頭。起早貪黑,風裡來雨裡去,用女兒馮利的話說就是“比農民還農民”。但是,為了普及盆景知識,豐富市民文化生活,這個凝聚着馮連生太多心血與汗水的盆景園,全年免費為遊人開放。
如今,他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中,能獨立從事盆景事業的已經有11人。為了這些學生,他嘔心瀝血,像自己的老師對待自己一樣,不遺餘力,傾心教育。
▲ 馮連生作品《鐵骨仙姿》(對節白蠟,樹高95cm)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帶動更多的人進入盆景藝術的世界,讓盆景走進更多人的生活,馮連生一直在努力也正在努力着。
“是電力企業培育了我,我能取得一點點成績,首先要感謝企業。”如今,一說起盆景成就,馮連生總會這樣說。他忘不了,當年,是企業給了他踏上藝術道路的機會。後來,也是企業把他作為特殊人才,為他日後的成功創造了條件。
今天,鹹甯供電公司依然在關注着這位退休職工。一年秋天,當得知馮連生的盆景園水壓不足,公司立即幫助解決了這一問題。
▲馮連生新作《問泉》(對節白蠟、龜紋石,盆長130cm)
我們唯願大師在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把盆景藝術推向更高的高度。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