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大团结 你我的运动会」创造山地农耕文明奇迹的民族:哈尼族

2024-10-151

哈尼族的节曰_哈尼族的传统节日_哈尼族的民族节日

哈尼族是由远古和夷部族在南迁过程中逐渐聚合不同部族、民族而形成的一个部族群体。“和(古音读俄)”是哈尼族的先祖,是哈尼族最早的氏族称号。由于历史上的迁居环境、民族交往、文化融合的不同情况,哈尼族有着众多的自称、他称。其中以哈尼、和尼、黑尼、阿尼、雅尼、卡多、豪尼为最多。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族识别,于1950年统一族称为“哈尼族”。

人口与分布

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哈尼族总人口为1 660 932人,在全国56个民族人口数中位列16位。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人口为1 629 508人,位居全省各民族的第三位。从行政区划看,主要分布在红河、普洱、西双版纳、玉溪、昆明等州市;从自然地理分布看,多数聚居在“两山三江”(哀牢山、无量山和红河、澜沧江、李仙江)的崇山峻岭。

哈尼族的节曰_哈尼族的传统节日_哈尼族的民族节日

语言文字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可分为哈雅、碧卡、豪白三个方言。新中国成立前,墨江豪尼人曾以汉文字为基础创造过文字,未通用。1958年,中央民委批准试行《哈尼文字方案》,该方案以拉丁字母为基础,以哈雅方言的哈尼次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绿春大寨哈尼语的语音为标准音。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_哈尼族的民族节日_哈尼族的节曰

梯田与茶文明

哈尼族尤其以梯田稻作农耕文化闻名世界,利用山区自然条件开垦梯田种植水稻,是哈尼族的一大特长。哈尼人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开垦了上百万亩农业生态奇观,2013年6月22日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哈尼族是世界上较早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其聚居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和发现、驯化、培植茶的主要地区,普洱茶即以哈尼族地名“普洱”(水湾寨)命名。

哈尼族的民族节日_哈尼族的传统节日_哈尼族的节曰

民间文学

口传是哈尼族传统文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千百年来,哈尼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有神话、传说、史诗、故事、寓言、童谣、谚语、谜语等。哈尼族神话体系完整,结构庞大,内容丰富,既是民族宗教的经典,又是哈尼族先民生活和理想的写照,《窝罗策尼果》集粹了最著名的神话传说;目前已整理出版了数十部创世史诗、迁徙史诗、生产礼仪习俗歌、叙事诗歌等诗歌巨著,其中《哈尼阿培聪坡坡》被史诗学界称为“第二类史诗的代表”;《四季生产调》《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_哈尼族的节曰_哈尼族的民族节日

民间歌舞

哈尼族民间音乐调式较多,主要分为哈巴(吟唱古规和道德)、阿茨(山歌、情歌)、摩批突(祭祀歌)、迷刹威(送葬歌)、然密必(婚嫁歌)、阿尼托(哄娃娃歌)、然谷纳差昌(儿童游戏歌)、罗作(舞蹈歌)八大类。哈尼族民间传统舞蹈通常在宗教祭祀性活动、传统的节日、婚娶佳期和农事、农闲时等场合进行,主要有棕扇舞、鼓舞、侗尼尼(嘎尼尼)舞、罗作舞、阿迷车舞、竹筒舞等。

传统服饰

哈尼族崇尚黑色,服饰自成一体,并在不断迁徙、与各民族交流借鉴中,形成了区域性服饰特征。妇女服饰异彩纷呈,有长衣长裤、长衣长裙、长衣短裙(裤)、短衣长裤、短衣短裤、短衣短裙等六类款式造型;大量采用挑花等工艺,两襟、袖口和裤脚镶彩色花边;头饰繁富,采用银片、银币、银泡和海贝等做装饰。

特色饮食

哈尼族以稻米为主食。生食主要是凉拌,熟食中烧烤在滇西南地区名气很大,煮、炒是哈尼菜的主打,腊肉、干巴、香肠、干菜和腌菜、腌肉也很有特色。

哈尼族的民族节日_哈尼族的传统节日_哈尼族的节曰

节庆习俗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繁多,主要有十月年、六月年、黄饭节(祭献报春的布谷鸟)、栽秧节(开秧门)、尝新(吃新米饭)节等。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十月年,哈尼语称扎勒特、禾色扎、嘎汤帕等,即过新年,欢庆丰收,感恩大自然赋予的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祈求来年顺利,节期五到六天;全寨要共同杀一头猪并按户平均分配;要舂糯米粑粑,背新水回家烹制汤圆;各户以茶、酒、猪肉、鸡肉、汤圆祭祖;要举行长街宴,分组分户准备菜肴,桌数逐日增加,寓意为人丁、五谷、六畜逐渐增多。在农历六月举行的六月年,哈尼语称矻扎扎、耶库扎、惹苦扎等,是栽插结束后预祝稻谷丰收,进行休息调整、社交娱乐的节日,节期三到五天。

记者:李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