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藏清代瓷器藏品欣赏

2024-05-0714

图片

清 康熙 洒蓝釉地描金缠枝莲纹棒槌瓶 高44.7cm 口径12.5cm 足13.6cm

瓶盘口,直颈,丰肩,筒形腹,圈足。器外壁通体施洒蓝釉,上绘金彩纹样,颈部为双龙戏珠纹,肩部锦地开光内绘花卉纹,腹部为缠枝莲纹,胫部为莲瓣纹。

洒蓝釉为明代宣德时期创烧的一种色釉品种,为低温釉。采用吹釉工艺而成,釉面浓淡不一,浅蓝色地上散布着深蓝色点,犹如散落的蓝色水滴,故称为“洒蓝”或“雪花蓝”。清《南窑笔记》称为“吹青釉”。宣德洒蓝釉器传世品仅见钵类,装饰有刻划云龙纹。清康熙时期的洒蓝釉瓷较为多见,为高温色釉。造型丰富多样,有盘、碗、笔筒、棒槌瓶、罐等,釉面光润,洒点均匀,装饰手法多样,有洒蓝地釉下或釉上彩绘、洒蓝地白花、洒蓝地描金等。

此器胎薄坚细,釉质深沉素雅,金彩雍容华贵,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花纹繁密,但布局井然有序,为康熙朝的典型器物。

图片

清 康熙 紫地白花缠枝莲纹多穆壶 高40.8cm 直径12.5cm

壶呈圆筒形,口部如僧帽状,器身前置曲流,后设兽首双系以便穿绳提携,体饰三组弦纹。通体以紫釉为地,刻缠枝莲纹,再施以白釉。

多穆壶是蒙、藏民族的生活用具,多为金属质地,用于盛水、酒等。瓷器多穆壶始见于元代,清康熙时期又再流行。元代景德镇窑烧制有青花、青白瓷品种,元代器形较小,有执柄。1963年北京市崇文区元代铁可墓曾出土有青白瓷制品。康熙器形制较大,无执壶柄。康熙多穆壶除紫地白花器外,尚有蓝釉、黄釉、五彩、素三彩等品种。多穆壶造型别致,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

图片

清 康熙 五彩仙人图碗 清 康熙 高7.7cm口径17cm 足径7cm

碗口外撇,弧壁,深腹,圈足。器施以红、黄、黑等彩料的五彩装饰,外壁绘仙人图,人物以红彩勾勒轮廓,加以平涂敷色,碗心绘折枝桃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六字双行款。

五彩是明清时期御窑厂生产的重要彩瓷品种之一,到康熙时期,釉上蓝彩和黑彩的运用,使五彩瓷更加绚丽多姿。陈浏《陶雅》记:“康熙官窑彩碗上画过海八仙,而并无海水,面目秀异,身段灵活,乃叹康窑画手非后世所及。”此碗胎薄体轻,施彩釉搭配协调,人物形神兼备,构图疏朗明快,展示出清新典雅的艺术风格。

图片

清 康熙豆青地青花红彩旭日东升图碗 高6.9cm 口径15.6cm 足径7.3cm

碗敞口,弧壁,深腹,圈足。器内外以豆青釉为地,内心、外壁以青花红彩绘旭日东升图,青花绘海水礁石纹;红彩绘祥云红日纹。山石矗立于波涛翻滚的海水中,一轮红日跃于海面喷薄而出,与彩云连成一体,呈现出日出东海的壮丽景象。《小雅?天保》有“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之语,寓有国泰民安,祥瑞和平之意。此图又称为“海天浴日”图,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豆青地青花是青花瓷品种之一,创始于清代康熙时期,乾隆时期较为流行,其制作工艺是以钴料在坯胎上作画,施豆青釉高温还原而成,呈色雅洁清丽,风格独特。此碗绘制精致细腻,纹饰吉祥,构图严谨,色彩艳丽。

图片

清 康熙 五彩描金花蝶纹攒盘 大长22cm 小长15.8cm 直径50cm

攒盘由内外两层共十二件大小盘组成葵花式样。盘折沿,浅腹,平底,圈足。盘内五彩绘花卉蝴蝶纹,沿面红彩描金,“卍”字锦地团寿字,盘外壁红彩八吉祥纹,并描金篆书“寿”字。

攒盘又称为拼盘,为盛放食物的器具。始制于明代万历时期,至清代康熙朝较为流行,并延续至晚清。一组拼盘的数量不等,少者五个,多者达二十多个,按件数的不同,又称为“五子”、“七巧”、“八仙”、“九子”、“十成”,可组成六方、八方形、葵花形、莲花形、扇形等式样。康熙攒盘以五彩、三彩多见,乾隆时期品种多样。

此盘造型别致,施彩丰富,以绿、红、紫、黄、金等彩描绘纹饰,五彩斑斓,不仅是美观大方的日用瓷,而且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图片

清 康熙 五彩凤仪亭图盘 高6.3cm,口径34.5cm,足径19.8cm

盘撇口,弧壁,平底,外底双圈足。器内五彩绘凤仪亭图,外底青花双圈内花押款,画一树叶纹。

康熙瓷器装饰丰富多彩,题材广泛,以文学名著中的人物故事绘制在瓷器上非常流行。凤仪亭取自《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人物刻划生动,展现出康熙民窑五彩瓷的艺术风韵。康熙民窑款识多仿前朝款、堂名款和花押款,这与康熙时期禁止民窑器书本朝款有关,《浮梁县志》记:“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仲,阳城人,禁镇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

图片

清 康熙五彩人物棒槌瓶 高46.3cm,口径13.5cm,足径15.2cm

瓶盘口,直颈,丰肩,筒形腹,圈足。外壁五彩装饰,颈、肩部锦地开光内绘博古图,腹部绘人物故事图,屋内一人手持诏书正在宣读,前有跪者,手持笏板倾听,旁有站立的文官、武将,院内有武士数人。

康熙五彩在明代五彩基础上不断创新,获得了空前发展,其烧制技艺纯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此器纹饰繁缛,施彩艳丽,人物刻划栩栩如生,为康熙民窑五彩的代表作。

图片

清 康熙 五彩长亭饯别图棒槌瓶 高46.3cm,口径12.8cm,足径14.6cm

瓶洗口,直颈,折肩,直筒形腹,圈足。外壁五彩绘长亭饯别图,描绘的是唐三藏奉诏取经离开长安时,太宗命文武百官到长亭饯别,老将尉迟恭(敬德)也亲自前来。唐僧久仰他的英名,便叩问当年战功及御果园勤王救驾之事,尉迟敬德一一道来。悟空伤人,唐僧罪其杀生害命,敬德表示愿意皈依佛法。

棒槌瓶为康熙朝创制的新器形,康熙早期短粗、敦厚,中期以后器腹修长秀美,胎体薄轻。此瓶为康熙早期制品,用笔粗犷豪迈,描绘人物众多,神态各异,形象生动,设色古雅。

图片

清 康熙 五彩花鸟纹八方花盆高32.2cm,口径50.5cm,足径31.1cm

盆通体呈八方形,折沿,深腹。通体五彩装饰,盆身绘花鸟图,老树新枝,梅花、玉兰绽放,喜鹊栖于枝上,折角处绘翠竹纹。折沿上绘折枝花卉和飞鹤纹,近足处外壁凸起如意头八个,内绘折枝花卉纹。折沿下自右向左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底有一圆孔。

康熙官窑五彩多为碗、盘等小件器物,大件器物有花盆、瓶类。此器形制较大,古朴浑厚,气魄雄伟,画工苍劲有力,静动相生,显示出康熙时期制瓷的高超技艺。

图片

清 康熙 五彩西厢记图缸 高33.2cm,口径39.6cm,底径21cm

直口,弧壁,深腹,圈足。外壁以五彩描绘花卉为地,开光内绘《西厢记》图。此缸以《西厢记》为题材,描绘“惊艳”、“听琴”、“佳期”、“惜别”四幅场景,生动地再现了张生和崔莺莺传奇般的爱情故事。张生忠厚志诚,一往情深,莺莺情深意切,欲情又怯,红娘有勇有谋,成人之美,描绘得丰富细腻,生动传神。

康熙五彩为著名的清代彩瓷品种之一,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有“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的最高评价。硬彩即“五彩”,它与雍正盛行的有柔软感的粉彩相比,质艳色坚而故名。康熙官窑五彩以规矩细腻而著称,装饰题材多受帝王喜恶的制约限制,而民窑器以釉彩浓重艳丽,纹饰题材丰富,画意清新活泼而独具艺术魅力。康熙五彩的装饰纹样比明代五彩更广泛,除了花鸟、草虫、山水、走兽、鱼藻纹外,大量采用以戏曲和古典小说为题材的人物故事图案,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红楼梦》等,这与明代以来版画、戏曲流行有关,构图绘画性较强,讲究虚实均衡,画风上,受陈老莲画派的影响,人物线条老辣,绘制纯熟准确,注重写实。

图片

清 康熙 釉里三彩山水图笔筒 高15cm,口径17.4cm,足径17.4cm

器呈直筒式,口足相若,底微凹入,玉璧形足。外壁以青花、釉里红、豆青三色绘山水图,远山近水、亭阁屋舍、苍松古柏等。用刻划、加彩等装饰技法描绘,自然逼真,为一幅精妙的山水画。外底脐心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釉里三彩是康熙朝新创烧的高温釉下彩品种,它以青花、釉里红和豆青釉三种釉下彩相结合,也称为釉里三色。它以蓝色、红色来表现主纹、辅纹,豆青色多以表现山石。釉下三种颜色相互映衬,色调雅致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三种颜色均发色纯正鲜艳,其烧造要比青花或釉里红难度更大,故为名贵的釉下彩瓷品种,康熙釉里三彩器有瓶、花觚、笔筒等。此器造型庄重,纹饰朴素淡雅,清心悦目,立体感强,色彩鲜丽纯正,堪称康窑釉里三彩中的精品。

图片

清 康熙釉里红团花纹苹果尊 高7.3cm,口径4cm,足径4.5cm

器因形似苹果,故称为“苹果尊”。口内敛、圆腹、内凹圈足。通体以釉里红装饰,口沿为缠枝花卉,腹部为四朵盛开的折枝花组成,有莲花、牡丹、菊花、茶花纹,胫部为莲瓣纹,外底磨款。

釉里红瓷是古代著名的釉下彩瓷品种之一,元代景德镇窑有烧制,明初洪武时期盛烧,永乐、宣德时期已十分成熟,明中期以后逐渐衰落,直至清康熙时期恢复烧造,釉里红色泽鲜丽,呈色稳定,制作工艺精湛。陈浏《陶雅》有“釉里红一种以康熙朝为独擅胜场”的赞誉。

苹果尊为康熙官窑的创新器型之一,为文房用具。有缩颈和无颈两种,无颈的以釉里红为多,缩颈的以苹果绿和天蓝釉为常见。后世民国仿品多见。此尊胎白质细,釉里红发色鲜艳明快,纹饰布局已图案化,但线条流畅自然,绘制工细,为康熙釉里红瓷中的名品。

图片

清 康熙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 高16cm,口径19.4cm,足径19.4cm

器呈筒形,直口,直壁,玉璧形底。外壁青花书馆阁体小楷《圣主得贤臣颂》文,字体工整,笔法精细,下钤釉里红“熙朝传古”篆书方款。底心施白釉,上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圣主得贤臣颂》是汉代王褒奉汉宣帝刘询之诏而作。清代康熙年间,政通人和,文化昌盛。瓷制笔筒的生产也达到了鼎盛时期,不仅品种繁多,有青花、五彩、斗彩、釉里三彩、豆青釉、乌金釉、洒蓝釉等,而且装饰图案丰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中以题写长篇诗词歌赋作装饰纹样最具特色,除《圣主得贤臣颂》外,尚有苏轼《赤壁赋》、诸葛亮《出师表》、欧阳修《秋声赋》、《醉翁亭记》、陶渊明《归去来辞》、王勃《滕王阁序》等。官窑器结尾多钤釉里红“熙朝传古”四字,有盛世之朝代代传袭之意。器底多铭青花康熙六字楷书款。

图片

清 康熙 青花夜宴桃李园图棒槌瓶 高44cm,口径12.7cm,足径11.8cm

器因形似旧时洗涤衣物的棒槌而得名。瓶洗口,直颈,丰肩,筒形长腹,圈足。腹部通景青花绘《夜宴桃李园图》,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伪托款。

此图取材于唐代诗人李白的散文《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描绘李白与众兄弟在春季桃李盛开之时,聚会桃李园之景。明月高挂,幽赏夜景,叙天伦之乐事,饮酒赋诗。图侧青花楷书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下钤“木石居”印。

以浅淡的青花勾画描绘纹饰,称为“淡描青花”,此装饰技法始于明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至道光均十分流行。

此瓶用淡雅宜人的青花描绘,虽无浓艳富丽的色彩,但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文人雅士清高淡泊,洒脱飘逸的风骨。细腻流畅的线条,将李白等人才华横溢、放荡不羁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为康熙民窑青花瓷的代表作。

图片

清 康熙 青花双龙戏珠纹瓶 高44cm,口径10.5cm,足径9.5cm

瓶撇口,束颈,颈部堆两道弦纹,长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通体青花纹饰,颈部为折枝花卉纹,腹部海水云龙纹,四爪蛟龙,双目圆睁,龙身蟠曲成弓字形,腾跃于汹涌翻滚的海面上,表现出翻江倒海,叱咤风云之势,尽显巨龙之霸气。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伪托款。

康熙时期,民窑青花瓷的生产不仅数量大,而且制作精工,胎质坚细洁白,青花色泽鲜艳,装饰题材丰富,纹饰描绘层次分明。此器展现出康熙民窑青花瓷独特的艺术风韵。

图片

清 康熙 清青花夔凤纹摇铃尊 高18.7cm,口径4.2cm,足径10.1cm

器因其形似摇铃故称为“摇铃尊”。直口,卷唇,长直颈,斜肩,长直腹,平底,卧足。器青花装饰两组夔凤纹,高冠尖喙,喙衔一环,长目曲颈,双翅展开,身上的羽毛曲卷如云。外底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康熙官窑以工精质美而取胜,康熙五十四年,江西按察使刘廷玑《在园杂志》记:“至国朝御窑一出,超越前代,其款式规模,造作精巧。”摇铃尊是康熙时期流行的尊式之一,造型别致,胎釉细腻,青花纯正鲜丽,纹饰简洁明快,是康熙官窑青花器中的精品。除青花器外,尚有釉里红等品种。

图片

清 顺治 蓝釉刻云龙纹盘高4.3cm,口径25cm,足径15.8cm

盘撇口,弧壁,平底,圈足。器心和外壁刻云龙纹,外壁近足处刻变体莲瓣纹,器施蓝釉,外底施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顺治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由于明末清初的战乱,制瓷中心的景德镇窑业一度处于萧条状态,直到顺冶八年,景德镇御窑厂瓷器才恢复生产。文献记载,顺治八年(1651)清室沿袭明代宫廷旧制,下令烧造黄龙碗,沿袭明末的“有命则供,无命则止”的制度,御窑厂产量不大。顺治官窑瓷有青花、酱釉、茄皮紫釉、蓝釉等品种,器物造型有炉、盘,传世品少见。北京雍和宫藏有顺治八年江西监祭奉敕敬造款的官窑青花云龙纹香炉。此器铭有顺治年款的官窑器,是明末清初瓷器断代研究的重要标准器。

图片

清 乾隆仿汝窑双系鱼篓尊 高11.2cm、口径11.5cm

器呈撇口,束颈,阔肩,扁腹,底为三乳足。肩部有对称双系,腹下部有一周凸起的乳钉装饰。通体施仿汝粉青色釉,釉面有小开片纹。底部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器又称“花囊”,造型端庄秀美,胎质细腻,釉面凝厚莹润,光亮平净,代表了清代乾隆时期官窑制作水平。

图片

清 乾隆粉彩百花纹委角花盆 高13.7cm、口径23.5cm、足径15.7cm

器呈方形花口,委角,弧壁,四足。器内壁及底部施豆绿釉,口沿及外壁施粉彩百花纹,上绘有菊花、牡丹、海棠、牵牛花、月季、玫瑰等各色花卉,也称百花锦或百花不露地。底部有两孔,并书有礬红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粉彩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其烘烧时温度较五彩低,色彩比五彩柔和,因此又称“软彩”。粉彩用渲染手法彩绘纹饰,画面上表现出正、倒、仰、俯、翻、转的变化,因而立体感强,此器造型规整,纹饰精致,绘画细腻,色彩柔和清丽,代表了清代乾隆时期粉彩的工艺水平。

图片

清 乾隆炉钧釉灯笼尊 高23.8cm、口径7.6cm、底径8.2cm

器呈侈口,束颈,溜肩,直腹,圈足。腹部饰对称双耳。口内、外壁及器底施炉钧釉。底部暗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炉钧釉始烧于雍正时期,是两次入窑烧成的低温釉,釉色仿钧,雍正时期釉面呈红、蓝、紫、绿、月白等色,组成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乾隆时期炉钧釉制品,初其釉面仍有雍正时期釉面特征,以后釉面逐渐呈蓝、绿、月白各色条纹和垂流状小片斑。此器造型端庄,釉质凝厚,流动感强,蓝、绿等色相互交融,形成垂流条纹,甚为精美,为乾隆炉钧釉之代表作。

图片

清 乾隆粉彩菊花纹灯笼尊 高41.3cm、口径11.5cm、足径13.2cm

清代官窑瓷器。侈口,束颈,溜肩,直腹,圈足。造型呈直桶形,因形似灯笼,又名灯笼尊。器内壁施豆绿釉,外壁为白地粉彩,口沿描金彩,口部为如意云头纹,腹部绘各色菊花及山石纹,并有乾隆御题诗:“看到东篱觉有神,风流画史更诗人。素华独殿群芳后,个里原藏万卉春。”底施豆绿釉,书矾红“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粉彩为釉上彩,康熙晚期,利用进口彩料创烧了粉彩,其特点是每一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色调显得柔和淡雅。乾隆粉彩纹饰繁缛,色彩较浓艳。该器型在乾隆时较为流行,常见品种除粉彩外,还有青花、釉里红和炉钧釉等。此器制作工整,纹饰细腻,色泽雅淡,为乾隆粉彩瓷之佳作。

图片

清 雍正粉彩过枝桃纹盘 清 高3.4cm、口径17cm、足径1O.8cm

侈口,弧壁,浅腹广底,圈足。器表施白釉,盘外壁粉彩绘桃枝并折向盘内,枝茎上绘八个硕桃,盘内也饰有蝙蝠纹。外底书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这种从器外延伸至器内的画面,称为过枝画,有过墙龙,过墙凤,过墙花卉纹等。过枝图案兴起于清代雍正朝,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盘纹饰画意生动,寓意吉祥,八个硕桃取“八仙祝寿”之意,“蝠”与“福”谐音,寓有“洪福齐天”之意。雍正朝绘八桃纹,乾隆时期则常绘九桃纹,故有“雍八乾九”之说。粉彩始于清代康熙朝,雍正时期画笔更趋精细纤柔,在洁白的胎釉上作画,风格更接近中国传统绘画的没骨画法,构图疏密有致,釉彩浓淡相间。此盘制作规整,胎白质细。绘制精工,纹饰精美,图案新颖别致,为雍正官窑粉彩器中的精品。

图片

清 雍正粉彩仕女戏婴纹盘 高2.6cm、口径16.6cm、足径12.7cm

敞口,直壁,平底,圈足。内心粉彩绘仕女戏婴纹,外底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粉彩是清代著名的彩瓷品种,由于在彩料中掺入了“玻璃白”,其成份是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烧成后每一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且色调柔和,故又有“软彩”之称。粉彩始烧于清康熙时期,雍正朝发展到巅峰,此盘为雍正粉彩的代表作。造型规整,构图疏朗,笔功秀雅,所绘人物生动,其状颇现闲情逸趣,施彩明艳,艺术风格独特。

图片

清 雍正粉彩花蝶纹盘 高3.7cm、口径18.6cm、足径12.2cm

敛口,弧壁,浅腹平底,圈足。器内心粉彩绘有山石、花卉和飞蝶纹。外底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日趋成熟,其后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釉上彩的主流。所绘花鸟鱼虫逼真生动,有中国画的渲染划法和没骨划法的效果,其精者达到了“花有毛”的程度。此盘胎薄体轻,胎质洁白,釉质莹润,施彩艳丽,构图清新雅致,画面疏朗,有清院画之作风,为雍正粉彩器的上乘之作。

图片

清 雍正蓝地黄龙戏珠纹碗 高6.3cm、口径13.9cm、足径5.9cm

敞口,弧壁,深腹,圈足。外壁和内心饰以蓝地黄龙戏珠纹,胫部饰三层莲瓣纹,外底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青花是釉下彩绘瓷,为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的主流产品,各时期的青花瓷艺术风格不同,各领风骚。雍正朝的青花瓷工艺精湛,以典雅秀美的器形、洁白莹润的瓷质、稳定鲜艳的色调而闻名天下。蓝地黄釉为青花瓷的品种之一,始烧于明代,其制作工艺是先烧制青花,后上黄釉,低温烘烤而成。此碗造型规整,胎白质细,纹饰绘制精工,青花色泽淡雅,黄釉艳丽,色彩对比强烈,极富艺术感染力。

图片

清 雍正粉青釉瓶 高25.8cm、口径4.5cm、足径11cm

直口,溜肩,直腹,圈足。通体施粉青釉,外底书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雍正时期是清代制瓷业繁荣鼎盛时期,瓷器以精细典雅而著称于世,尤以颜色釉为最,品种丰富,雍正十三年《陶成纪事碑》中记有五十七种釉彩,烧造之精,无与伦比,以浅淡素雅的粉青釉、东青釉为最佳。粉青釉为南宋龙泉窑首创,经元、明时期的发展,到清代雍正朝发展到顶点。此瓶为雍正粉青釉瓷的代表作,形体优美,胎质洁白细腻,釉质莹润,纯净无暇,展现出雍正时期瓷器制作素朴古雅的艺术风格。

图片

清 嘉庆 陈鸿寿紫砂壶 高14.6、口沿长7.8cm、口沿宽5.8cm

长方形立体扁壶,壶盖、壶嘴和壶柄截面均呈方形。壶的一侧镌阴文行书三行:“仙露明珠之朗润,松风水月之清华。曼生'。另一侧有阳文篆书一行:“寿员于秋’’。壶底有一“阿曼陀室”篆书方印章。曼生为清嘉庆年间著名篆刻家和书画家陈鸿寿之号,曾设计紫砂壶样十八式,由当时制陶名家杨彭年为之制器,经其刻诗词书画,并加“阿曼陀室'方印。此类两人合作之壶在当时十分风行,被称作“曼生壶”。

图片

清 嘉庆粉彩番莲福寿纹渣斗 高8.7cm、口径7.8cm、足径5cm

器呈撇口,束颈,鼓腹,圈足。内壁施豆绿色釉,外壁施草绿地粉彩。口部饰如意纹,颈 部饰折枝番莲及寿字纹,腹部饰八宝纹、蝙蝠纹、桃实纹及花卉纹,腹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底部施豆绿色釉,书礬红“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器造型古朴规整,为色地粉彩,色彩浓艳,花纹繁缛,纹饰流畅。造型及纹饰均有乾隆遗风,为嘉庆粉彩的代表作。

图片

清 雍正仿钧窑变鱼口尊 高19.7cm、口径13.5cm、足径9.5cm

唇口,束颈,长腹,肩部饰凸起弦纹一道。器身施仿钧窑变釉,外底施酱釉,并刻有“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窑变釉为宋代钧窑所创烧,釉料中有多种呈色剂,如铁、铜、锰、钴等,经高温窑火烧制,釉料相互交融,自然流淌,在熔融过程中,出现鲜艳夺目的釉色,如红、紫、蓝等色交错在一起,绚丽多姿,妙趣横生。窑变釉开创了我国釉彩装饰的新途径,宋以后均有仿制。清代雍正朝也仿古烧制窑变釉,据清代《皇档》记载,雍正十三年,新得窑变。此尊造型端庄隽秀,釉质艳丽亮泽,色彩斑斓,为雍正仿钧窑的代表作。

图片

清 白地五彩云龙纹盘 高1.5cm、口径10.8cm

敞口、浅腹、平底。白釉为地,盘心红龙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龙的整体用矶红绘成,矶红以 青矶为原料,经锻烧漂洗后,主要着色剂是氧化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低温红釉,色泽稍暗,成红色。五爪盘龙,张口,露牙,龙身饰细鳞纹,鬣毛曲折挺拔,神态活跃。龙的周边有黄、绿彩流云围绕,主题突出,釉色明净,胎质洁白精细,红彩呈色纯正。是清代瓷器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