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海瑞的戰場本質隻有他一個人

海瑞的戰場本質隻有他一個人

文/子玉

海瑞的坎坷命運一個是因為自身過于剛猛,不會變通,一個是他的職業生涯剛好遇上了大明國運的下行期,自然走的是跌跌撞撞。雖然海瑞在當時的大明格格不入,被各種排擠,但曆史、文化卻需要海瑞這樣的人。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海瑞就是一個文化符号,給曆史注入了特殊的正能量。

海瑞是廣東瓊山人,祖父是舉人,曾經做過知縣,父親是廪生,叔伯四人都是舉人,其中一個還中了進士,做過禦史。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筆者不相信海瑞不可能不懂官場文化,不可能不知道如何做官,在波谲雲詭的政治生态中求生存,但海瑞卻硬生生将自己活成了大明官僚隊伍的“孤本”,一生坎坷。

對于海瑞為什麼會孤獨上路,一生都在戰鬥,筆者覺得,答案就在他的原生家庭。海瑞四歲時,父親去世,雖然留下十畝田地,但根本無法維持家庭的開銷。

當時,海母二十七歲,拿着命運塞給她的爛牌海母并沒有選擇成為一個怨婦,而是做一些針線活補貼家用,且聘請最嚴厲的先生教授海瑞讀《孝經》《大學》《中庸》等傳統經典。

女人的要強往往會以影像的方式刻進孩子的基因中,成為其此後為人處世的“标準”,再加上對經典的苦讀,和長期清貧生活的打磨,海瑞最終将自立、清貧、正直、倔強等品行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

當他在老家的方寸之地時,這些品格所能影響的僅僅是他的家庭,但當海瑞成為大明官僚隊伍的一員時,他的這些品格馬上就與世俗文化産生了嚴重的排異反應:

在以舉人的身份任福建延平府南平縣儒學教谕時,由于沒有跪迎前來指導工作的提學禦史,他被同僚們戲稱為“筆架先生”;在任淳安知縣的時候,由于将總督胡宗憲的兒子抓起來打了一頓,從而被胡宗憲忌恨;由于拒絕招待都禦史鄢懋卿,海瑞被對方列為打擊重點;海瑞在做應天巡撫期間,成為了江南官員、鄉紳的公敵;海瑞生活節儉,在生日那天給母親買了二斤肉被總督胡宗憲當作“新聞”大肆傳播...

總之,在大明的官僚群體中,海瑞就是一個異類,根本不懂官場文化。

也是,按照正常邏輯,一個人在走進官場之後一般都要迎合群僚以更好地在團體中生存進而獲得升遷,但海瑞一上手就要掀桌子,所以自然會被各種排斥,結果就是,海瑞的職業生涯極其坎坷:

嘉靖三十七年(1558)五月,四十五歲的海瑞就職浙江淳安縣令,由于他拒不接受當時所流行的常例錢,不僅導緻自己的日子過得異常清貧,就連他手底下的縣丞、主薄都紛紛請求調離或者直接辭職不幹。在無法改變海瑞的情況下,浙江群僚就隻能上書将海瑞調離。

在被朝廷任命為嘉興通判(知府的副職)之後,曾經被海瑞得罪過的鄢懋卿指使他管轄的巡鹽禦史袁淳想辦法整海瑞,結果海瑞被降職為江西興國知縣。

但在興國知縣的任上,海瑞隻幹了一年零八個月就被升為戶部主事。原因和在淳安一樣,海瑞丈量土地的行為觸動了當地官紳的利益,大家集體建議,對海瑞進行升職。

嘉靖四十五年(1566),由于海瑞給嘉靖皇帝上了《直言天下第一疏》,将皇帝罵得太狠從而被嘉靖關進了大牢。

隆慶三年(1569)六月,海瑞被派為江南巡撫,但隻幹了七個月就被同僚攻擊,朝廷調其改督南京糧儲。由于宰相高拱将管糧的職務歸并到南京戶部導緻海瑞根本無事可做,隻能告病回家,從此開啟了長達十六年的閑居生活。

萬曆十三年(1585),七十二歲的海瑞被起用為南京吏部右侍郎,不久,升為南京督察院右督禦史。萬曆十七年(1587)十月十四日,海瑞病逝于任上。

翻看海瑞的“簡曆”,我們可以看到這并不符合一個正常官員的升遷邏輯,海瑞不僅在大部分崗位上任職期極短,且遭到了同僚的集體攻擊,甚至被嘉靖皇帝扔進了大牢。在幹了七個月的應天巡撫之後,海瑞甚至不得不過了十六年的閑居生活。

隻能說,這個人不适合做官。

但我們細看其“簡曆”的話又會發現,海瑞其實是一個能臣:在做淳安知縣期間,海瑞重視刑獄,審案着重調查取證,幾年中平反了好幾件冤獄,就連鄰縣的疑難案件都調他會審;在做地方官期間,海瑞積極貫徹一條鞭法,丈量土地進行重新分配,緩解了鄉紳和百姓之間的矛盾;在巡撫江南期間,海瑞疏浚了吳淞江,同時修治了白茆河、楊家濱等河,為當地的農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就說明,在能力層面,海瑞是超出大多數同僚的。

而且,在逼江南官紳退田這件事上海瑞也是講究戰術的,擒賊先擒王,直接将目标對準了曾經做過宰相的徐階,甚至還将徐階的弟弟徐陟給抓了。

基于此,江南鄉紳是不得不退田,有些人甚至還逃往了别處避風頭。

就是整頓官場這件事,海瑞也是講究策略的:在将總督胡宗憲的兒子打了一頓之後他還特意給胡宗憲寫信說有人冒充他兒子,搞得胡宗憲是哭笑不得;在拒絕都禦史鄢懋卿這件事上,海瑞也是将對方“凡飲食供應,都應儉樸,不要過分奢侈,浪費百姓錢财”的話拿出來讓對方妥協;就是逼徐階退田,海瑞也是将占田的責任歸到徐階兒子身上,給徐階留了臉面...

由此可見,海瑞并不是一個愣頭青。

如果非要說海瑞有什麼問題,那就是過于剛猛,做事根本不留緩沖的餘地,對于此,張居正就曾批評過海瑞:“吳中不講三尺法已經很久了,你一下子要改過了,他們當然受不了。”

海瑞的戰場本質隻有他一個人

張居正不太認可海瑞的做法

圖源/劇照

甚至前首輔高拱也曾否定過海瑞:“海瑞做的事,說是都好,不對。說是都不好呢,也不對。”

都不太肯定海瑞的做法。

其實,所謂痼疾,都是長期積累形成的曆史性問題,所以自然不能一朝一夕就能解決,張居正之所以能變法取得一定成績就在于他對現實的某種妥協:在政治層面合縱連橫因此得到了首輔的位置;在工作層面充分考慮現實,常常留有餘地。

靈活性,不過度用力,使張居正不僅在當時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且在曆史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海瑞卻有自己的看法:“矯枉過直,古今同之。不過直,不能矯其枉。”

和治亂世必用重典一樣,海瑞覺得治世的問題也必須下猛藥。

對于首輔徐階,海瑞也曾批評過,在給徐階兒子的信中海瑞說:“尊翁以調停國手自許,然調停處得之者少,調停處失之者多。”

同時代的首輔海瑞一個都沒看上。

說實話,都沒錯,張居正是首輔的角色,為了将變法順利推行下去他就必須得做某種程度的妥協,如果他也像海瑞一樣三天兩頭被罷官,那是根本做不成任何事的。相信,如果将海瑞放在首輔的位置上,他也必須那樣做,才能保證取得一定的成績。

可海瑞大多時候都隻是基層官吏,他自然可以在某個區域内向某些痼疾下猛藥,起到一定的沖擊作用。他沒有登上過山頂,自然不能對山頂的環境感同身受。

他的行事作風在做應天巡撫期間已經得到了現實的驗證,僅僅做了七個月就被迫去職。

面對同僚的攻擊,海瑞抱怨“這等世界,做得成什麼事業”,可是卻并沒有反思自己的做法問題。

我們不否認海瑞的剛猛,但一個人在角色不斷切換的同時認知也要相對提高,價值觀要做相應的調整,如此才能更好地踐行自己的意志。

隻能說,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巡撫已經是海瑞做官的極限。

但話又說回來,每個人行走社會都有自己的價值體系,海瑞能夠始終堅持自己的那套東西那必須是值得尊敬的。海瑞最讓人們敬重、佩服的是他對嘉靖皇帝的批評——

“你一意修道,隻想長生不老,你的心被迷惑了。”“我看你遠不如漢文帝。”“嘉靖嘉靖,家家皆淨。”...

說實話,批皇帝批得如此直接、精準、狠辣海瑞絕對是曆史上的“孤本”,也難怪嘉靖被氣得發抖,直接将海瑞扔進了大牢。

海瑞的戰場本質隻有他一個人

嘉靖被海瑞公然否定

圖源/劇照

至于嘉靖為什麼沒殺海瑞是因為他聽說海瑞将棺材都已經準備好了,他隻能無奈地說:“這人真比得上比幹,但朕卻不是纣王。”

如果嘉靖殺了海瑞,那隻能是間接成就了海瑞。

行文至此,筆者終于理解了海瑞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曆史地位,那就是,不怕死。

而且,在給嘉靖的上疏中海瑞精準地找到了當時的問題:君道不正,臣職不明。

這八個字足以證明海瑞的水平。所以就别再一味否定海瑞的偏執行為。

幸運的是嘉靖也于此年駕崩,新帝隆慶皇帝朱載垕即位後大赦放了海瑞,還升任海瑞為大理寺左丞。隆慶三年(1569),在内閣首輔徐階的推薦下,海瑞更是被派為應天巡撫,達到了其職業生涯的巅峰期。

但海瑞也僅僅做了七個月的應天巡撫就再一次失去實職,隻能被迫回家休息,此後,本來就對海瑞有意見的張居正根本就不給海瑞機會,在張居正的認知中,海瑞這種人不适合做他變法政策的執行人。

此時的大明,隻有老家的方寸之地才容得下海瑞這個特殊的個體,可是,離開舞台的海瑞又能做什麼呢。

其實海瑞也對自己堅守的精神陣地有所動搖,隆慶六年(1572)是海瑞一生中最矛盾的一年,他也曾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糾結過、彷徨過,但最終海瑞還是選擇堅守陣地,哪怕終生再不能在政治領域開拓。

也是,如果海瑞轉換陣地,那麼他一定會迎來輿論的群體攻擊,他的一生都将會被否定,全面落敗。

即使萬曆皇帝後期啟用了海瑞,但實際上也隻是将他作為道德标兵而已。

對于此,筆者的猜測是,皇帝其實還是想重用海瑞的,畢竟海瑞的目的也是為了大明的江山,但在鄉紳階層已經全面崛起、文官集團坐大的情況下,皇帝也隻能向這些人妥協,将海瑞邊緣化。

海瑞難,皇帝也難。就像漢文帝明知賈誼是在維護自己利益但也不得不将賈誼外放一樣,他首先得維持政局的穩定。

但即使沒有任何實權,海瑞依然在嚴格執行着自己的義務:大家都不去上班,他去;誰要是遲到了,海瑞立馬就會對其進行懲罰;對于個别禦史給自己過生日這事,海瑞也是看不下去,直接将其按在地上打了一頓...

海瑞還是當年的海瑞,極其生猛。

所以,雖然他一生都在與鄉紳階層鬥争,但他還是得到了這些人的認可:張居正評價他說:“海剛峰(海瑞字)在吳,做的事情雖然有些過當,而其心則出于為民。”;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一書中評價海瑞:“海剛峰不怕死,不要錢,真是铮铮一漢子。”;另外,宰相李春芳、曾做過吏部文選司郎中的陸光祖也曾支持過海瑞...

萬曆十四年(1586),海瑞在被人誣告時,青年進士顧允成、彭遵古、諸壽賢馬上就站出來為海瑞說話:“我們從小就聽聞海大人的名聲,認為他是當代名人,值得被人永遠尊重。”

在當時,海瑞還是有一批忠實擁趸的。

而海瑞也對得起這些人對他的評價,去世前三天,他還将兵部多給他的柴薪錢給退了回去。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很難有人能夠做到慎始慎終。

“剛峰”的标簽,海瑞佩戴了一生,從來就沒有慫過。

海瑞的戰場本質隻有他一個人

海瑞一生從來就沒有慫過

圖源/劇照

複盤海瑞的人生,其命運之所以如此坎坷,一個是對其價值觀的嚴格踐行,最重要的還是大明當時的環境。明朝曆史嘉靖年間是一道分界線,之前的大明還算清明,但自嘉靖登基之後,由于土地兼并嚴重、人口大量流失、工商業蓬勃發展,政治和文化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就注定了海瑞以剛猛的處事标準行事必然會遇到重重阻力。

相反,于謙就幸運多了,雖然其行事也是至察、至明,但他卻從1430年到1448年連續做了十九年的山西巡撫,和海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原因就是,于謙在做巡撫期間大明的政治生态還算健康。

所以呀,一個人的命運不僅由其認知、價值觀所決定,更和他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

但不管怎麼說,海瑞還是非常值得被尊重的,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海瑞已經是曆史、文化的一個符号。

緻敬海瑞,夠剛,夠猛。

寫文不易,看完記得點個“贊”和“在看”。謝謝!/推薦閱讀:元朝之亡,大體如此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