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高中語文必修上教學設計:勞動最美《喜看稻菽千重浪》等三篇

統編高中語文必修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勞動最美

任務群:實用性閱讀與交流[說明]統編新教材(必修)以人文主題統領,打破文體界限;以任務群為學習旨歸,聚焦語文學科知識學習。本設計初衷既緊扣新課标,又結合教學實際,立足于單元學習任務,以統編教材的課為單位,一組一組設計教學。第四課任務主題 學習人物通訊,感受勞動之美。

第五課任務主題 學習新聞評論,理解勞動之價。

第六課任務主題學習古詩情韻,哼唱勞動之歌。

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團火,溫暖衆人心》《“探界者”鐘揚》

設計者:袁鳳

一、教學指南

(一)教學目标

1.閱讀與鑒賞:

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分析新聞通訊中的細節描寫,理解人物精神意義。

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文章結構,掌握評論的問題特征,學習評論角度與方法,針對具體的時間或人物進行評論。

2.表達與交流:

通過小組讨論、組間交流、教師引導等環節,能夠依據現實情況合理挑選方案與設計,學會拟寫工匠精神評選标準。

關注身邊或媒體中的普通勞動者, 小組合作設計人物通訊的問題,拟寫訪談提綱和調查問卷,學會撰寫勞動人物的先進事迹文章。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分析文本,概括人物特點了解人物通訊寫作的一般特征。

教學難點:讓學生嘗試寫一寫人物通訊。

(三)課時安排

3課時

(四)學習建議

勞動改造世界,勞動創造文明。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德;無私奉獻,銳意進取,勇于創造,是新時代青年應該樹立的勞動觀念。通過專題研讨等活動,深入體會“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勞動觀念。學會分析通訊的報道角度,理解事實與觀點的關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

(五)課前研學

1.預習作業

通讀課文,對照課下注解,參考工具書,疏通課文的字詞。

閱讀并梳理文本情節,了解學習傑出世界級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的創新精神和高尚品質。閱讀其他人物通訊《哥德巴赫猜想》。

2.閱讀指導

學習一篇文章,主要從兩方面入手:

(1)寫了什麼?(讀懂)——實用類文章重在信息的篩選、概括、歸納

(2)如何寫的?(學寫)——立意、選材、結構、手法、語言

(3)寫作準備。學習人物通訊的一般寫法

4.知識清單

課文中重點字詞的讀音和書寫,一些詞語的解釋;文體知識;背景;人物介紹等。詳見附錄

(六)知識支架

1.訓練内容: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

2.活動情境:

背景——學生對勞動已有一定的認識

任務——閱讀與鑒賞 表達與交流 實踐活動

分工——查找資料 資源共享

3.人物通訊的文體特征、概念、分類

4.袁隆平的生平事迹、主要貢獻

5.人物通訊的寫作特點

二、過程設計

第1課時 精讀文本,把握人物特征

中國農民說,吃飯靠“兩平”,一靠鄧小平(責任制),二靠袁隆平(雜交稻)。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他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是誰帶來了這樣的巨變呢?就是袁隆平。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袁隆平的人物通訊。

活動一、整體感知

1.标題寫了什麼。标題是文章的眼睛,通過全文總标題,大概猜測:文章會涉及到哪些内容?

稻菽——與農業、糧食有關

喜看——表明态度

副标——點名人物及其身份

[知識鍊接]

七律·到韶山

毛澤東

别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2.為什麼是袁隆平?

(1)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公布的一份報告稱,世界上36個國家和地區由于内戰或氣候惡劣等原因,面臨嚴重糧食短缺。在發展中國家,有1/5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全世界每年有600萬學齡前兒童因饑餓而夭折。在解決糧食緊缺問題的過程中科技進步無疑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國率先培育成功的增産20%的超級水稻必将造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和尊敬。

(2)勞動是我們永恒的話題,也是人類有别于其他動物的根本原因。

3.文章寫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體現出袁隆平什麼樣的品質?在書上标劃事例,在每則事例旁邊空白處寫出品質。

注意速讀方法:關注文章整體結構、标題、首段(句)、尾段(句)、觀點評論局、反複出現的關鍵詞。

明确:

第一部分。

2001 年春節後第二天,袁隆平領獎前仍在稻田裡工作。體現了他熱愛并獻身于農業科研事業的精神。

1961年袁隆平發現了“天然雜交稻”的第一代,并反複分析、實踐。體現了他勇于實踐,敢于探索的精神。

第二部分。

1964 年袁隆平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體現了他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創新的精神。

第三部分。

1992 年袁隆平發表文章回應貶斥雜交稻的文章。體現了他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精神。

第四部分。

1986 年以來,袁隆平提出并實現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我國糧食大幅度增産作出了突出貢獻。體現了他矢志為中國和世界人民作貢獻的精神。

4.請嘗試把文章四個小标題改成相對統一的句式:

(“即XXXX是XXXX”)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 ? )

創新是科學家的靈魂和本質——(創新是他的靈魂和本質)

事實是科學家的空氣——(實事求是是他的立場和态度)

饑餓的威脅在退卻——( ? )

明确: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 實踐是他發現真理的途徑 )

創新是科學家的靈魂和本質——(創新是他的靈魂和本質)

事實是科學家的空氣——(實事求是是他的立場和态度)

饑餓的威脅在退卻——(引領綠色革命是他的心願)

活動二、理解探究

1.探讨:袁隆平在研究雜交水稻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

困難:權威論斷的否定:雜交無優勢。有些人的嘲笑:對遺傳學的無知。有些學者認為:雜交制種無法應用于生産。

2.“事實是科學家的空氣”主要是圍繞什麼來寫的?這部分在選材上有什麼特點?

這部分主要是圍繞“三不稻”這個情節來寫的。

這部分在選材上的特點有兩個:一是有個性,突出了袁隆平對于雜交水稻的認知與衆不同;二是選材精,不龐雜。

3.作者為什麼以“喜看稻菽千重浪”為題?請結合四個小标題進行簡要分析。

(1)借用詩句,生動形象,富有神韻和文采。

(2)題目重在描述研究的結果,四個小标題重在揭示“喜看”的原因。

(3)題目中的“喜看”含義豐富:既寫出了袁隆平獲得最高科技獎的心情,也寫出了作者及人們看到袁隆平作出巨大貢獻的喜悅和激動。

(4)題目中的“稻菽”點明了袁隆平的研究對象。

(5)“千重浪”形象地描繪了水稻研究的廣闊遠景,鼓舞和振奮人心。

活動三、特點分析

本文作為人物通訊,都具有哪些特點?

1.選取事例典型。圍繞主題,選取可以突出人物個性的事例,使人物生動,個性豐滿,如立面前。

2.能用數字說話。例:“十三年來,雜交水稻累計種植面積十二點五六億畝,增添糧食約一千億公斤,增收近三百億元。根據農業部統計,全國水稻平均畝産三百五十七公斤,而雜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畝增産八十四公斤。”

“中國雜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結出豐碩之果,産量最高的比當地品種增産百分之五十,一般增産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這幾組數字有力地說明了雜交水稻的優越性,從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貢獻。(真實性)

3.注重細節刻畫。(1)“袁隆平眯起雙眼,出神地打量着這片幾百畝大的試驗田,然後跨過水渠,邁步走進田間。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分析劃線文字的表達效果。

一系列的動詞突出了袁隆平工作之認真、細心以及他對科學的嚴謹和一絲不苟。這段文字描寫了一位平凡的“農民”形象,正是這平凡的外貌與偉大的貢獻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實踐。

(2)突然,他那敏銳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異、鶴立雞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氣靜神地伸出雙手,欣喜地撫摸着那可愛的稻穗,激動得幾乎要喊出聲來”!

分析劃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動作、神情與心理描寫生動地表現了袁隆平發現高産稻穗的驚喜之情

(3)他頭頂烈日腳踩淤泥彎腰駝背去尋找這種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藥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上,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馬上把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條标記。袁隆平欣喜異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終于找到了。

分析劃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動作細節充分表現了袁隆平尋找新品種的艱辛和發現新品種的欣喜。

第2課時 比較閱讀,認識勞動精神

比較《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團火,溫暖衆人心》《“探界者”鐘揚》三篇人物通訊在寫作上的異同。

按照學生自主意願将其分成三組,分别以三篇通訊為研究對象,梳理文本,發現問題。自己制作個人問題卡片。然後同組交流,疑難問題彙總制作成小組問題卡片,投影進行班級研讨。

活動一:抓住要點

——《心有一團火,溫暖衆人心》

1.這篇通訊寫了什麼内容,怎樣寫的?

明确:先用特寫鏡頭描繪張秉貴工作的場景,然後再通過典型事例介紹張秉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态度。接着,作者通過典型事例剖析張秉貴之所以能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原因。最後講述張秉貴受到人們的愛戴和尊敬。不但有血有肉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又生動真實地傳遞了勞動者的勞動精神。

2.張秉貴事迹感人,人物形象,是怎樣刻畫的人物?

參考:通過語言、細節、動作等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日常生活中的張秉貴。通過人們的悄悄議論側面描寫,還有細節描寫:一個抱小孩的女顧客來買糖,張秉貴一系列的細心行為,豐富、多角度的描寫,讓我們切身地感受到了溫暖衆人心的“一團火”精神。

——《“探界者”鐘楊》

1.鐘揚身上具有哪些優秀品質?作者是運用什麼手法來刻畫這個人物的?

熱愛科學事業,不追求物質生活品質,卻緻力于種子事業和科普工作;具有忘我的犧牲精神,在惡劣的環境中,身體不适也不放松工作;理想崇高,有遠見,心懷祖國和人民;有責任,有擔當,關心熱愛學生,不抛棄、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作者在刻畫鐘揚時運用了正側面相結合的手法。

①正面刻畫:a.刻畫人物語言。文章每一部分都有直接引用的鐘揚的話,它們或是鐘揚與别人對話,或是鐘揚的演講内容,或是鐘揚寫的文字。b.刻畫人物行為、事迹。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種子,熱心科普事業等。

②側面刻畫:a.通過他人之口講述鐘揚的事迹;b.運用對比襯托手法,如寫鐘揚不在意生活品質與緻力于種子收集的對比,藏族同事對其“大膽”的評價等。

活動二:比較探究

1.袁隆平、張秉貴、鐘揚,他們三個人的工作崗位各不相同,但在他們身上卻體現着許多共同的精神品質。請簡要概括一下他們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質。

參考:①熱愛本職工作,緻力于做好本職工作;②有責任,有擔當,有着崇高、遠大的理想;③面對困難、挑戰,不屈不撓,不懈奮鬥;④主動探索,勇于實踐;⑤不計個人得失,無私奉獻。

2.這三篇文章在結構和刻畫人物方面各有哪些異同?

(1)文章結構:

①三篇文章都運用了倒叙手法。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鐘揚》都采用了小标題,層次清楚,結構鮮明。

(2)刻畫人物:

①《喜看稻菽千重浪》以正面描寫人物為主,《心有一團火,溫暖衆人心》《“探界者”鐘揚》則采用了正側面結合的手法描寫人物。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團火,溫暖衆人心》在描寫人物時,運用了細節描寫;《“探界者”鐘揚》則主要是概述事迹。

③《喜看稻菽千重浪》多處描繪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界者”鐘揚》多處用人物語言來表現人物;《心有一團火,溫暖衆人心》既有人物語言描寫、行動描寫,也有人物的心理描寫。

活動三:合作探究,突圍難點

比較閱讀三篇人物通訊,完成表格

人物通訊

典型事件(與文本對話)

細節描寫(與文本對話)

報道的角度(與文對話)

人物精神(與人物對話)

作者的立場态度(月作者對話)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