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說文解字》第43課:“鮮鮮霜中菊”,吳昌碩為何刻成“鞠”

接着說文解字,今天是第43課,我們說過,在《說文解字》中,“艸”部的漢字有672個,重文也有80個,第篇文章隻讨論6個漢字,就算不讨論重文,我們也要有好長時間泡在“艸”部了,好在,重新認識現在我們見到的植物在古代叫什麼名字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需要提前聲明的是:這些植物,在不同的地區可能有不同的稱呼,又因中國各地方言的不同,又各有各的讀法,很可能相同的讀音在不同的地方又指的不同的植物,遇到這樣的情況,請讀者耐下性子,我們可以保證文中所提供的訓解,均有據可查,而不是我們杜撰來的。今天的6個漢字如圖:

《說文解字》第43課:“鮮鮮霜中菊”,吳昌碩為何刻成“鞠”

(今天的六個漢字)

1、蘧。讀作qú或jù。《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蘧麥也。”《爾雅.釋草》裡說“大菊,蘧麥”郝義行義疏:“《系傳》雲:”今謂之瞿麥,又名句麥,其小而華色深者,俗謂石竹“所謂的蘧麥,其實就是瞿麥,瞿麥現在仍然叫這個名字,屬石竹科,多年生草本,葉對生,狹披針形,夏季開花,花淡花或白色。可以栽培供觀賞,全草可入藥。它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43課:“鮮鮮霜中菊”,吳昌碩為何刻成“鞠”

(瞿麥)

《本草》裡稱:“瞿麥,一名巨句麥,一名大菊,一名大蘭”顯然,某些植物在不同地區是有完全不同的稱呼的,因此,我們的解說中,當你看到某種植物的名字跟自己平常的認知不一樣時,可能是由于地域差别引起的。

“蘧”在某些地方同“蕖”,如張衡《西京賦》“蘧藕拔,蜃蛤剝”指的是“芙蕖”,就是荷花。這是常見植物,不再上圖了。蘧字還讀jù,比如《莊子.大宗師》裡稱“成然寐,蘧然覺”成玄英解釋說“蘧然是驚喜之貌”指的是“驚喜的樣子”。蘧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43課:“鮮鮮霜中菊”,吳昌碩為何刻成“鞠”

(蘧的小篆寫法)

2、菊。讀作jú。這是個現在仍然常用的字,但是在古時候,“菊”并不完全是現在的菊的含義,《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大菊,蘧麥。”顯然,在古時,菊指的“大菊”,就是上面說的“蘧麥”。并不是指現代意義下秋天開花的菊花(如圖)。

《說文解字》第43課:“鮮鮮霜中菊”,吳昌碩為何刻成“鞠”

(菊花)

《說文解字》等古文字概念下指現代這種“菊”的是“蘜”,我們看吳昌碩有一方印,印中所刻的“鮮鮮霜中菊”,語出韓愈的《秋懷詩》其中的菊指的就是菊花,吳昌碩刻作“鞠”,而“鞠”并不是菊花,而是“蹴鞠”這種運動中的運動器具“鞠”,其實就是現在足球運動中的球,他甯肯把“蘜”省去了艹頭,并沒有寫作“菊”,就是這個原因。在古文字裡菊,是指的“蘧麥”,并不是現在的菊,刻成菊就顯然錯字,而刻成“鞠”一則是鞠本就有通菊的意思,或者是“蘜”的省改,都說得通。

《說文解字》第43課:“鮮鮮霜中菊”,吳昌碩為何刻成“鞠”

(吳昌碩的印作:鮮鮮霜中菊)

好的篆刻家都是古文字精熟的學問家,他們在處理文字和選擇篆法時,字字有依據。菊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43課:“鮮鮮霜中菊”,吳昌碩為何刻成“鞠”

(菊的小篆寫法)

3、葷(葷)。讀作hūn。這個字現在也常用,所謂的“葷”菜,就是帶肉的菜,就是肉食。但是古代葷菜并不是肉食,《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臭菜也。”什麼是“臭菜”呢?徐锴解釋說是“通謂芸苔、椿、韭、蒜、蔥、阿魏之屬,方術家所禁,謂氣不潔也。”就是有氣味的菜。《爾雅翼.釋草.茖》中稱:“蔥與冬蔥、漢蔥、胡蔥、茖蔥……古者此等通名葷菜。西方則以大蒜、小蒜、與渠、慈蔥、茖蔥列為五葷,以為熟之則發婬,生噉增恚,皆有損于性情,故絕而不食。……今道家亦有五葷,乃謂韭、蒜、芸苔、胡荽、薤也,無茖蔥等,此自随中國所多者為說,請退可也。”不管“五葷”分别所指何物,總之,在古代時的“葷”,并不是指肉食是肯定的。甚至在古代蔥、蒜、韭、香菜等這些有氣味的菜,在有些地方人們是不食用的(不管生熟),認為不潔。現在這些葷菜早已成為重要的調味品了。

《說文解字》第43課:“鮮鮮霜中菊”,吳昌碩為何刻成“鞠”

(古時的葷菜)

葷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43課:“鮮鮮霜中菊”,吳昌碩為何刻成“鞠”

(葷的小篆寫法)

4、蘘。讀作ráng。《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蘘荷也。一名葍蒩。”聽上去有點糊塗,不知為何物,《說文解字注》解釋說:“崔豹《古今注》曰。‘似薑。宜陰翳地’。師古曰,根旁生筍。可以爲葅。又治蠱毒。”約略可以找到點線索,蘘荷其實就是現在經常說的陽藿(跟“蘘荷”讀音其實是近似的),它的植物學名就叫蘘荷,屬姜科,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淡黃色,具辛辣味,葉片條狀披針形。夏季抽生穗狀花序,白色或淡黃色。生在陰蔽處,嫩花序可做蔬菜,根狀莖可以入藥。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43課:“鮮鮮霜中菊”,吳昌碩為何刻成“鞠”

(蘘荷)

陽藿在有些地方又稱陽霍、元霍、野姜、洋荷等。據《本草綱目》載,陽藿不僅可作為蔬菜食用,另外還有活血調經、鎮咳祛痰、消腫解毒、消積健胃等功效,對治療便秘、糖尿病有特效,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蘘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43課:“鮮鮮霜中菊”,吳昌碩為何刻成“鞠”

(蘘的小篆寫法)

5、菁。讀作jīng。《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韭華也。”如果單看《說文》,它就是韭菜開的花,但其實菁的意義已經引申開來,現在大緻有這幾個意義:(1)韭菜等的花,也泛指盛開的花。宋玉的《高唐賦》裡稱:“秋蘭茞蕙,江離載菁。”李善引《廣雅》給的的解釋是“菁,華也。”不單單指韭菜花。(2)菜名,就是蔓菁,顔師古注《急就篇》時稱“菁,蔓菁也,一曰冥菁,一曰蕪菁,又曰芴菁。”顯然,這裡的菁是指蔓菁,現在又名蕪菁又稱葑(feng)的菜,俗稱大頭菜,又叫九英菘、合掌菜、結頭菜、芣藍、芥藍、擘藍,茄連、撤藍、玉蔓青等(總之,各地有各地的稱呼了)。蔓菁是十字花科,芸苔屬二年生草本植物,如圖:

《說文解字》第43課:“鮮鮮霜中菊”,吳昌碩為何刻成“鞠”

(蔓菁)

(3)一種水草,《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裡載:“唼喋菁藻,咀嚼蔆藕”裴骃《集解》稱“菁,水草”。具體是哪種水草,沒有資料了。《呂氏春秋》裡有“太湖之菁也”至于是哪種水草,也沒有準确的記錄。(4)現在人們經常用在名字裡的“菁”或者褒義的帶菁的詞,如“菁華”,其中的菁,指的是茂盛的樣子,具體出自《詩經.唐風》“有杕之杜,其葉菁菁”《毛傳》給的解釋就是“菁菁,葉盛也。”菁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43課:“鮮鮮霜中菊”,吳昌碩為何刻成“鞠”

(菁的小篆寫法)

6、蘆(蘆)。讀作l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蘆菔也。一曰薺根。”先說第一個意義,什麼是蘆菔呢?其實就是蘿蔔(讀音是不是也有點相似呢)。《爾雅.釋草》:“葖,蘆萉”郭璞給的注解就是萉,宜為菔,蘆菔,蕪菁屬,紫花,大根,俗呼雹葖“。陸德明釋文稱:“蘆音羅,萉音蒲北切”邢昺疏:“今謂之蘿葡是也”,顯然,蘆菔其實就是蘿蔔。看看,蘿蔔這個詞的生成曆史有多複雜,但現在卻是平常常見的蔬菜,如圖:

《說文解字》第43課:“鮮鮮霜中菊”,吳昌碩為何刻成“鞠”

(蘿蔔)

當然,蘿蔔的品種有很多,圖上隻是其中的一種。《說文解字》中蘆的另一意義說是荠根,吳善述《廣義校訂》裡稱“蘆又訓荠根,故藥之近根者曰蘆。”

其實“蘆”現在用得最多的意義既不是蘿蔔,也不是荠根,而是“蘆葦”,蘆葦屬禾本科,多年生草本,多生水邊,為保土固堤類植物,稈可編席造紙,根莖叫蘆根,蘆根可入藥。蘆葦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43課:“鮮鮮霜中菊”,吳昌碩為何刻成“鞠”

(蘆葦)

另外,蘆還用在另一種植物,叫“漏蘆”,也稱漏蘆草,菊科,也被稱作野蘭、鬼油麻,狼頭花、和尚頭。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粗厚。根直伸莖直立,不分枝,灰白色,被棉毛。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全形橢圓形,長葉柄。頭狀花序單生莖頂,花序梗粗壯,裸露或有少數鑽形小葉。總苞半球形,全部苞片頂端有膜質附屬物,淺褐色。根可以入藥,藥名就叫漏蘆。漏蘆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43課:“鮮鮮霜中菊”,吳昌碩為何刻成“鞠”

(漏蘆)

此外,蘆還是個姓氏。由莫蘆氏改來。蘆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43課:“鮮鮮霜中菊”,吳昌碩為何刻成“鞠”

(蘆的小篆寫法)

文中配圖不一定完全準确,但也是我們查詢了盡可能多的資料,經過多次對照得來的跟文義配合最準确的圖片,歡迎植物達人指正。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