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錦官故事一幅“攻心聯”,說盡了治國之道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這是武侯祠中最為人廣知的一幅對聯。短短的一段聯文,卻講透了治國的道理,不可不說其中的玄妙。

錦官故事一幅“攻心聯”,說盡了治國之道

▲武侯祠前部漢昭烈廟大門

這幅對聯是怎麼來的呢?圍繞着這幅名對,又展開了怎樣的故事呢?

成都武侯祠是為國人所廣知的。它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武侯祠、漢昭烈廟及惠陵組成,人們習慣将三者統稱為武侯祠。

錦官故事一幅“攻心聯”,說盡了治國之道

▲武侯祠中的諸葛廬

上面所述之聯的作者是清末詩人、詞人、書法家趙藩,而武侯諸葛亮是清末趙藩最崇拜的人。他喜歡三國英雄,尤其崇敬諸葛亮,景仰其正身立德的風範,贊揚他在亂世中為重振社稷、國家統一而不懈奮鬥的精神。

正因如此,趙藩早年就撰寫了很多贊揚諸葛亮的詩詞,如《隆中谒武鄉侯祠》《滿江紅·自書抱膝堪圖》等,以此贊譽諸葛亮經國濟世的才幹,頌揚他的豐功偉績。

錦官故事一幅“攻心聯”,說盡了治國之道

▲諸葛亮

光緒二十八年,四川總督岑春煊準備以武力鎮壓境内民亂。時任四川鹽茶道使的趙藩對此極為擔憂,但因為他與岑家有特殊的師徒關系,其心意不可直說,又不可不說,故憂心焦慮,難以處置。

當年冬天,他又來到武侯祠,伫立在武侯像下,想起曾經諸葛亮治理下的蜀地“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于吏不容奸,人懷自立,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華肅然”,再看當時的社會,四川烽火遍地,民不聊生。如何救民于水火,并告誡岑春煊要認真揣摩時勢,不可以肆意妄為,實行高壓政策?

錦官故事一幅“攻心聯”,說盡了治國之道

▲岑春煊

千思萬想之後,趙藩寫下了“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之聯,挂在了武侯祠中。

第二年春天,岑春煊來到武侯祠遊覽,一看到這副對聯,就明白了老師的用意。此後,他積極改變治理方略,學習孔明攻心之法,最終因治理有功而升遷遠調。

錦官故事一幅“攻心聯”,說盡了治國之道

▲趙藩

趙藩這一“攻心聯”不僅僅是對岑春煊的勸誡,也是對後人的警醒。用兵打仗、施政臨民時若能像孔明一樣善用攻心戰略,反叛自然就會消除;但如果不審時度勢,處置不當,一味施壓,就可能造成巨大損失。

它啟發治蜀者越過曆史長河,去回顧一千七百年前諸葛亮治蜀的經驗,從“攻心”“審勢”中思索治國安邦之道。同時,它還承載着趙藩忠于職守,體恤百姓的情懷,體現了中國文人對社會責任的承擔,讓人敬佩。

錦官故事一幅“攻心聯”,說盡了治國之道

▲ 趙藩書法

這一聯文也不斷引起後人的關注。在抗戰即将勝利時,中華民國中央考試院舉行高等文官考試,考題之一是“文翁治蜀尚寬,諸葛治蜀尚嚴,試申其義。”

從這個題目裡面,我們似乎看到了趙藩聯文的内涵所在。的确,其中所指的就是趙藩所說的“審勢”的意思。治理國家,寬嚴隻是手段,不是目的。治國的目的是要讓人民安居樂業。所以政策取向一定要根據社會發展态勢來決定。文翁尚寬,諸葛尚嚴,都把蜀地治理好了就是明證。

毛主席也對這一聯文留意有加。1958年,毛澤東主席來成都參加會議,閑暇之時,也前往武侯祠參觀考察。他在此聯下駐足良久,思索頗多。後來,毛主席還對四川主政者再次提及此聯,要求其髙度重視“攻心聯”中的政治智慧。而今,這一副對聯已成為遊人到武侯祠必看的景觀,舉世聞名。

錦官故事一幅“攻心聯”,說盡了治國之道

▲毛主席在成都

當然,武侯祠中的名聯還不止于此。蔣攸铦的“唯德與賢”聯,通過對劉備一生的感悟,揭示他成功的真谛——“唯德唯賢,能服于人”,凸顯“德”與“賢”的魅力。

錦官故事一幅“攻心聯”,說盡了治國之道

▲王天培

北伐名将王天培的“公本識字耕田人”的篆書長聯,通過呐喊、呼籲學習先賢諸葛亮,以抨擊當時追名逐利的軍閥不要再“同根相煎”,憂國愛民之情溢于言表。

凡此種種,都是先賢通過聯文表達治世智慧的表現。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