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治學極為嚴謹,每以“學問之道,貴與年進”而自強不息。臨床家所憑借者,方藥也。故張氏“不惜腦力心血,以精研藥性于居恒,更審機察變于臨證”。在藥物學的認識和研究上多有獨到見解,而且非常可貴的是,他對藥物的性味和功效的認識,非常重視實踐體察和實際經驗,或取法于先哲,或博采于民間,或體驗于自己的親身實踐,如對甘遂、巴豆等藥性峻猛之藥,皆親口嘗驗以試其毒性。
郭霭春教授認為,張氏在藥物的配伍、應用方面确實具有獨到的經驗,其對前賢既定者,多能探奧索隐,而對古人所未發者,又多有增補創新。故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從《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總結、歸納出張氏的用藥配伍方法百餘則,并且能夠靈活地運用于臨床治療,每每收到良好效果。今節錄于下,以資同道臨證參考。
1 生石膏佐芍藥,可解陽明之熱。石膏性寒而能散,芍藥味苦寒,且能通利小便,治腹疼,故石膏佐芍藥更宜于治療熱痢。
2 生石膏佐薄荷,治牙痛有内熱者。
3 石膏配蟬蛻,用于溫病氣分有熱。
4 石膏、半夏、麥冬并用,能滋陰而不戀邪。麥冬能滋陰,但又能導緻留邪不散。若與生石膏、半夏合并使用,則無此忌,誠以生石膏能散邪,半夏能化滞也。
5 生石膏、三七、蒲黃并用,治闌尾炎。
6 生石膏、龍骨、山萸肉配伍,可用于傷寒、溫病之熱實而脈虛、心中怔忡、精神躁擾者。
7 赭石與石膏并用,最善通熱結之大便。且又用治肝氣、肝火相并上沖引起胃氣上逆之嘔吐。蓋用石膏能清陽明大熱,用赭石善平上逆之沖氣故也。
8 赭石能降胃以止吐衄。然胃之所以不降,有因熱者,宜佐以瓜蒌仁、白芍;其熱而兼虛者,可佐以人參;有因涼者,一可佐以幹姜、白芍(因涼猶用白芍者,防幹姜之熱侵肝膽);其涼而兼虛者,可佐以白術;有因下焦虛損,沖氣不攝而上沖,胃氣不降者,宜以山藥、芡實佐之;有因胃氣不降,緻胃中血管破裂,其證久不愈者,宜以龍骨、牡蛎、三七諸藥佐之。
9 人參配赭石,人參可以救氣分之脫,但有助氣上升之弊,與赭石并用,方能引氣歸原,更能引人參補益之力下行。且參、赭并用,不但能納氣歸原,設于逆氣上幹,填塞胸臆,或兼嘔吐,其證上盛下虛者,皆可以參、赭并用而治之。又參、赭并用,其補益之力直達湧泉,能導引肺氣歸腎。且能助心氣下降。又人參配赭石,可使人參之補力專于下達,故治吐衄方中凡用參者,必重用赭石以輔之。二藥配伍,又用于火不歸原等證。
10 人參、當歸得赭石則力能下行,有催生、開交骨之功。且當歸與赭石同用,其滑潤之力愈增。
11 赭石、牛膝與黃芪并用,能監制黃芪上升之性,而防止血之上升,用于腦充血證。
12 苁蓉、當歸與赭石并用,潤便通結甚效。
13 赭石、芒硝并用,能降逆、止吐、通便、下痰涎。又常用于癫狂。
14 赭石與山藥并用,能和胃、降胃,義同于半夏秫米湯而力實優之。
15 赭石、幹姜佐甘遂,使藥力下趨。甘遂去燥結,力甚猛悍,以攻決為用,能下行,亦能上達,若無以駕馭,服後常緻吐瀉交作,因而氣機不能下行,轉而上逆,未得施其攻決之力,既而吐出。故以赭石之鎮逆、幹姜之降逆協力下行,以參贊甘遂成功也。
16 赭石、麥芽并用,降胃升肝。
17 赭石、黃芩、瓜蒌仁、三七配伍,功近仲景大黃黃連瀉心湯,而較之緩和。
18 赭石、磁石二者同用,相得益彰,能維系元氣,入于補藥之中,使補益之力直趨下焦,以治上盛下虛之證。
19 赭石、滑石并用,治吐衄之因熱者甚效。
20 滑石、茅根配伍,治溫病肺胃有熱伴津傷證。
21 滑石與土狗并用,可通利小便而消水腫。用治内蘊濕熱,周身漫腫,心腹膨脹,小便不利者。
22 白芍善利小便,阿膠能滑大便,二藥并用又大能滋補真陰,而用治陰虛,小便不利,水腫之證。
23 白芍、牛蒡子同用,以瀉寒火之凝結。其中白芍善利小便,自小便以瀉寒火之凝結;牛蒡子能通大便,自大便以瀉寒火之凝結。
24 芍藥、幹姜、生姜同用,治因涼而胃氣不降所緻的吐衄。用芍藥以防幹姜之熱力入肝,肝為藏血之髒,得芍藥之涼潤以養之,則甯谧收斂,而血不妄行。芍藥與生姜同用,且能和營衛,調經絡,引血循經,使周身之氣化流通。
25 芍藥與附子并用,能收斂元陽,歸根于陰,且能分利小便而療洩瀉。
26 芍藥配熟地。芍藥善利小便,故能行熟地之膩。再加龜闆、地膚子,主治陰虛之小便不利。
27 熟地、茯苓,能止下焦不固之滑瀉。
28 熟地與茅根同煎,治平素陰虛,以緻小便不利,積成水腫者。
29 熟地佐炒薏苡仁,治勞疾咳嗽。熟地以其大滋真陰,恐其多用泥胃,故佐以薏苡仁,健胃利濕,以行熟地之滞。
30 生地黃與竹茹配伍,可涼血、止血,蓋生地黃有涼血之力,雖能止血,然恐止後血瘀經絡,緻生他病,輔以竹茹宣通、消瘀,且其性亦能涼血、止血,是以有益無弊也。
31 生地、硼砂并用,治咽喉腫痛。
32 玄參與柏子仁、枸杞并用,治肝腎虛而生熱,視物不了了者,恒有捷效。
33 山藥、牛蒡子并用,大能止嗽定喘,以成安肺之功。
34 山藥、薏苡仁并用,皆為清補脾肺之藥。然單用山藥,久則失于黏膩;單用薏苡仁,久則失于淡滲。唯等分并用,乃可久服無弊。若再合以甘涼潤肺健脾之柿霜,可用治脾肺陰虧、飲食懶進、虛熱勞嗽,并治一切陰虛之證。
35 山藥佐附子,可于補陰之中扶陽。若再與苦降之芍藥同用,自能引浮越之元陽下歸其宅,故可用于大病後陰陽不相維系,陽欲上脫之證。
36 山藥與滑石同用,一利小便,一固大便,一滋陰以退虛熱,一瀉火以除實熱,瀉熱補虛,一舉兩得。故可用治上焦有燥熱而下焦滑洩之證。更可合芍藥甘草湯同用。蓋芍藥甘草複真陰,補益氣化之虛損。而芍藥又善滋肝腎以利小便,甘草又善調脾胃以固大便,是可彙集一方,故治陰虛滑洩之證,功效卓著。
37 山藥、滑石、甘草同用,治暑濕洩瀉。滑石、甘草能清陰虛之熱。又重用山藥之大滋真陰、大固元氣以贊之。真陰足則小便自利,元氣固則洩瀉自止。山藥、甘草能逗留滑石,不至速于淡滲,使其清涼之性,得以轉輸而宜于治暑。
38 山藥、車前子同用,治陰虛小便不利、大便滑瀉,兼治虛勞有痰作嗽。蓋山藥能固大便,而陰虛小便不利者服之,又能利小便。車前子能利小便,而性兼滋陰,可為補腎藥之佐使,又能助山藥以止大便。二藥同用做粥服之,大能留戀腸胃。
39 半夏配山藥,以止嘔吐。半夏為降胃安沖之主藥,山藥在上大能補肺生津,則多用半夏,不慮其燥;在下大能補腎斂沖,則沖氣得養,自安其位。且與半夏皆無藥味,故用于嘔吐甚劇、不能服藥者尤宜。二者配伍為粥,食粥則借其黏稠留滞之力,可以略存胃腑,以待藥力之施行。若上焦有熱者伍柿霜、涼者伍幹姜。
40 山藥配酸石榴,可甯嗽定喘。
41 山藥、水蛭并用。山藥饒有補益之力,水蛭善通瘀。水蛭稍有刺激性,屢服恐于胃不宜,用山藥能防其開破傷正,且又善于調胃腑。
42 懷山藥配雞内金,久服治虛勞。
43 懷山藥、山楂、雞内金、蔗糖配伍,功似大黃蟲丸而補虛化瘀。
44 白術、雞内金,治脾虛生痰。白術補脾胃,然土性壅滞,故白術多服久服,亦有壅滞之弊,有雞内金之善消瘀積者以佐之,則補益與宣通并用。又能開胃增食,久服可消融腹中積聚。
45 炒白術、雞内金、天冬、山楂配伍,以治癥瘕堅結及月事不通。
46 生雞内金、生于術、鮮茅根、生姜并用,治水臌、氣臌并病。茅根善利水,又善理氣,故能佐雞内金以奏殊功。加生姜,恐鮮茅根性微寒,且其味辛,能理氣,其皮又善利水。
47 雞内金與生酒曲并用,可消積,治胃脘有硬物堵塞。
48 雞内金與芡實并用,治老人氣虛痰盛。雞内金能補脾胃、化飲食、消積滞,芡實大能斂沖固氣,統攝下焦氣化。脾胃強健,痰涎自除。
49 黃芪配知母,可退虛熱。黃芪溫升補氣,知母寒潤滋陰,二藥并用,大具陽升陰應,雲行雨施之妙。勞瘵者多損腎,黃芪能大補肺氣,以益腎水之源,使氣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大能滋肺中津液,俾陰陽不至偏勝,即肺髒調和而生水之功益善也。然遇陰虛、熱甚者,又必須加生地黃同服。又黃芪佐知母,補氣而不熱。黃芪既善補氣,又善升氣,唯其性稍熱,故以知母之涼潤者濟之。若用黃芪補氣之方,恐其有熱不受者,恒輔以知母。
50 黃芪與桑寄生并用,為填補大氣之要藥。
51 黃芪、桑寄生、續斷,可補肝氣。
52 黃芪與赭石、蟲并用,可治肢體痿廢。
53 黃芪與桂枝相助,為理則善逐風。黃芪能逐入髒之風外出,且善補氣。桂枝亦逐風要藥,因其善平肝,故尤善平肝家之風,二藥并用則逐風之力愈大。
54 黃芪、桂枝、幹姜同用,能助心肺之陽。
55 桂枝、幹姜并用,善補少陰君火,而桂枝、黃芪并用,又善補少陽相火(即膽中寄主之相火)。又桂枝、幹姜能助心肺之陽而宣通之。
56 桂枝、龍膽草并用,治肝熱,脅下兼胃口疼痛。桂枝能舒肝氣之郁結而止脅疼,更能平肝木橫逆恣行,則胃疼亦可愈。唯其性偏溫,肝膽有熱者不宜,故加龍膽草以調劑之,俾其性歸和平而後用之,有益無損也。
57 桂枝、川芎,以舒肝氣。
58 桂枝、柴胡,皆為舒肝之妙品,合用能助脾氣之升,陳皮、厚樸能助胃氣之降。四藥并用,能使清升濁降,滿悶自去。
59 人參、威靈仙并用,治氣虛小便不利甚效。靈仙可行參之滞。
60 蘇子、瓜蒌仁、赭石、芒硝配伍,治傷寒、溫病結胸。
61 芒硝、鮮萊菔同煎,可治腸結。萊菔味甘性微溫,煨熟食之,善治勞嗽短氣,其性能補益可知。與樸硝同用,可化樸硝之鹹寒,其補益也可緩樸硝之攻破。脈虛不任通下者,可輔以人參以扶持保護。
62 樸硝、白礬、炒麥面三藥配伍,可治心火熾盛、熱痰凝郁上焦而為胸滿惡逆之證。樸硝味鹹寒,禀寒水之氣,水能勝火,寒能治熱,為心家對宮之藥,為治心有實熱者之要品。白礬能助樸硝以消熱痰也。調以炒麥面者,誠以麥為心谷,以防樸硝、白礬之過瀉傷心,且炒之則氣香歸脾,又能防硝、礬之不宜于脾胃也。
63 幹姜、樸硝并用。幹姜性熱,樸硝性寒,二藥并用,善開寒火之凝滞。寒火凝滞于腸間者開,宿食停滞于腸間者亦易開也。
64 大黃、赤石脂并用,可治吐衄有熱象者。
65 大黃、肉桂并用,亦治吐衄有熱象者。
66 肉桂、大黃、代赭石配伍,平肝之藥,以桂為最要,單用之則失于熱;降胃之藥,以大黃為最要,單用之則失于寒,若二藥并用,則寒熱相濟,性歸和平,降胃平肝,兼顧無遺。再加入代赭石之降逆鎮肝、力專下行,故可用于肝郁多怒、胃郁氣逆,緻吐衄之證,屢用他藥不效者。
67 肉桂、黃連等分并用,能交陰陽于頃刻,以化其互争,實為燮理陰陽之主藥,即為解寒火凝滞之要品。況肉桂原善平肝,黃連原善厚腸,二藥相助為理,則平肝不失于熱,厚腸不失于涼。如佐以芍藥、甘草則善愈腹疼,亦即善解寒火凝滞而用于痢疾遷延不愈。
68 幹姜與厚樸同用,治寒飲堵塞胃脘,飲食不化。與桂枝同用,治寒飲積于胸中,呼吸短氣;與黃芪同用,治寒飲漬于肺中,肺痿咳嗽;與五味子同用,治感寒肺氣不降,喘逆迫促;與赭石同用,治因寒胃氣不降,吐血、衄血。
69 厚樸與桔梗、半夏并用,善除濕滿。
70 厚樸與姜、術并用,善開寒痰凝結。
71 厚樸與烏藥并用,善治小便因寒而白濁。
72 治沖氣上沖,并夾痰涎上逆之證,必于龍骨、牡蛎、半夏、赭石等降鎮藥中少佐厚樸以宣通之,則沖氣、痰涎下降,而中氣仍然升降自若,無滞礙。
73 金銀花、牛蒡子并用,善解瘡瘍熱毒,又可預防腸中潰爛而用于痢疾。
74 牛蒡子、三七合用,治髒腑内癰。
75 三七與大黃并用,外敷治瘡瘍初起腫疼。
76 三七、土鼈蟲并用,治瘀血腰痛。
77 三七、赭石配伍,治咳血難愈者。其有熱者,加鮮生地。
78 重用生地黃止血,必用三七輔之,因生地黃最善涼血,以治血熱妄行,猶恐妄行之血因寒而凝,瘀塞于經絡中也。三七善化瘀血,與生地黃并用,血止後無他虞。
79 三七、花蕊石、血餘炭配伍,治咳血,兼治吐衄,理瘀血及二便下血。三七、花蕊石為止血之聖藥,且又化瘀血而不傷新血,以治吐衄,愈後必無他患。至血餘炭,其化瘀血之力不如花蕊石、三七,而其補血之功則過之。
80 三七、鴉膽子并用,能化腸中腐爛而止痢。蓋久痢腸中或有腐爛也,若加山藥做粥,治久痢,腸中欲腐,下虛滑脫。又,三七、鴉膽子合用治力小任重,血瘀膈上,常覺短氣之證。
81 鴉膽子、三七、鮮小薊根并用,治血淋。
82 鴉膽子、硫黃并用者,因鴉膽子善治下血,而又恐單用失于寒涼,故少加硫黃輔之,況其腸中脂膜,因下血日久,易緻腐敗釀毒,二藥之性皆善消除毒邪。
83 鹿角膠輔以生硫黃,治相火衰微之下焦覺冷及陽痿。
84 硫黃、赤石脂配伍,治下焦寒涼洩瀉及五更瀉。若加炒小茴香,可引其溫暖之力以入奇經,用治女子血海虛寒不孕。又,因硫黃為溫補下焦第一良藥,唯其性能潤大便,于大便滑瀉者不宜,故輔以赤石脂之黏膩收澀,自有益無弊也。
85 花椒、硫黃同用,能大補元陽。可配合四神丸以治五更瀉。花椒目配生硫黃,治因涼成水臌者。
86 椒目、小茴香、威靈仙三藥配伍,治下焦受寒、小便不通。椒目之滑而溫,茴香之香而熱,散其凝寒,即以通其竅絡。更佐以威靈仙溫竄之力,化三焦之凝滞,以達膀胱,即化膀胱之凝滞,以利尿也。
87 核桃仁、柿霜并用。核桃仁性善補腎,柿霜甘涼滑潤,甘能益肺氣,涼能清肺熱,滑能利肺痰,潤能滋肺燥。二者同用,肺腎同補,金水相生,宜于肺腎兩虛之喘咳,或腰膝酸疼,或四肢無力。
88 續斷、菟絲子并用,可代鹿角膠、虎骨膠治骨痿。
89 若治陡然腹脅疼痛,由于氣血凝滞者,可但用三棱、莪術,不必以補藥佐之。若治瘀血積久,過堅硬者,原非數劑所能愈,必以補藥佐之,方能久服無弊。或用黃芪,或用參、芪,使補、破之力相匹敵,不但氣血不受損,瘀血之化亦較速,蓋人之氣血壯旺,愈能駕馭藥力以勝病也。又, 參、芪得三棱、莪術以流通,則補而不滞,而元氣愈旺。元氣既旺,愈能鼓舞三棱、莪術以消瘀血。
90 乳香、沒藥、丹參同用,可使肺癰内消。丹參能上達于肺,以宣通髒腑之毒血郁熱而消融之。乳香、沒藥同為瘡家要藥,故用之則參贊丹參,而癰瘡可以内消。乳香、沒藥二藥并用,為宣通髒腑、流通經絡之要藥。配當歸、丹參,于流通氣血之中,大具融化氣血之力。内外瘡瘍,心腹、肢體疼痛,凡病之由于氣血凝滞者,恒多奇效。
91 山楂配紅糖,甘酸相合,治血虛經閉。
92 山楂、茶葉、紅白糖并用,治痢疾初起。
93 山楂、艾葉配伍,治腸風下血。
94 山楂、紫草,煎酒調服,治痘疹幹黑。
95 鮮萊菔汁、鮮藕汁并服,善止血,可用于吐衄不止。
96 半夏配萊菔,仿半夏秫米湯意,通陰陽、和脾胃而安眠。
97 生麥芽、生雞内金配伍,升肝降胃。治肝不升胃不降之證。并可伍山藥以培養髒腑之氣,以防升之降之而有所損傷。
98 生麥芽、鮮茅根并用,善達肝木之郁以調氣分。
99 麥芽、茵陳、川楝子 三味加入鎮肝藥中,可防止單服鎮肝之品,初用時反覺氣血上攻而病情加劇。肝為将軍之官,其性剛。若但用藥強制,或轉激其反動之力,而此三味能順肝木之性,故能引而抑之。
100 蟬蛻、連翹,表散濕疹之妙藥。
101 蟬蛻與蛇蛻并用,善治周身癞癬瘙癢。
102 蜈蚣、薄荷、鈎藤,入于白虎湯中,治高熱驚厥。
103 防風引以麝香,能深入髒腑以搜風。
104 地龍輔以蟲,可治中風偏枯,肢體痿廢。
105 朱砂、薄荷冰配伍,可掃除毒邪以治心髒之麻痹。而樟腦所生之冰片,有興奮心髒以除其麻痹之作用。故三者合用,可治霍亂證,六脈皆痹者。
106 硼砂、兒茶配伍,硼砂性涼而滑,能通利肺竅;兒茶之性涼而澀,能安斂肺葉。
以上是郭霭春先生對張錫純用藥配伍方法所做總結、歸納的一些具體内容,以此可見先生對《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學習、研究的仔細與入微。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