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古典文學《諸子百家》《禮記·儒行》良言錄(501-520)

收集人:潘長宏(文學之都居士)

2023年12月13日

親愛的的朋友們,在我的讀書筆記中記錄了好多古代聖賢之語,絕大部分是經典之作,我将這些話語的原文與譯文與朋友們分享,希望大家喜歡。

古典文學《諸子百家》《禮記·儒行》良言錄(501-520)

501、子曰:“隐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

[譯文]孔子說:“把人家的惡言隐藏起來不要過分宣揚,對人家的善言大力提倡。抓住兩頭進行分析,找出最佳方案用不偏不倚的辦法對待百姓。”

502、子曰:“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于人。”

[譯文]孔子說:“忠盡己之心和恕推己及人的品德離中庸之道不遠,用到自己身上也不願意的事,就不應該加到别人身上。”

503、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譯文]孔子說:“身居高位的人,不欺淩下面的人;身居下面的人,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的行為,規規矩矩做事,不求别人,這樣别人便無怨恨之心了。一個人應該上不怨恨天,下不歸咎人。”

504、子曰:“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譯文]孔子說:“求取君子之道的辦法,好比走遠路那樣,必須從近處開始;好比登高山那樣,必須從低處開始。”

505、子曰:“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譯文]孔子說:“治理國家大事,首先要得到人才,選拔人才取決于他自身的品德修養,品德修養取決于這個人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決于他有沒有仁心。”

506、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

[譯文]孔子說:“喜歡學習的品格接近于智慧,努力行善的品格接近于仁愛,知道羞恥的品格接近于勇敢。一個人懂得這三點,也就懂得如何修養自己的品德了……”

507、子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譯文]孔子說:“世間事物很多要從多方面學習研究;學習研究遇到疑難,要認真仔細地請教别人;請教之後,自己還要作一番思考;思考之後,還要判斷出是非得失;事事明确後,就切切實實地去做。”

508、子曰:“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譯文]孔子說:“真誠是天理賦予的所以由内心真誠而達到明曉事理,這叫做先天的本性;由明曉事理而達到内心真誠,這叫做後天的教化。做到内心真誠,一定會使人明曉事理;明曉事理,也一定會使人内心真誠。”

509、子曰:“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譯文]孔子說:“誠心用形象表現出來,形象表現出來便很顯著,顯著的表現便很明晰,明晰的表現便見諸行動,見諸行動後不斷地變,變了以後便能達到高的境界出神入化。隻有天下最大的誠心能達到這種出神入化的高境界。”

古典文學《諸子百家》《禮記·儒行》良言錄(501-520)

510、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緻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譯文]孔子說:“君子尊崇天賦予的道德本性,又通過求教和學習,使自己的道德既進入寬廣博大的境界,又深入到精微細妙之處;既有極端高明的修養,又能遵循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511、子曰:“居上不驕,為下不倍。”

[譯文]孔子說:“身居高位的人不驕傲跋扈,下面的人便不會背離他。”

512、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譯文]世間的萬物一起生長而不相互傷害,各種規律共同存在而不矛盾。小的道德很多,都在分别推行着,大的道德卻在一直支配着人們,從這裡就可表現出天地之大無所不容了。

513、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譯文]一個君子的主張和作為,看來平淡但不令人厭煩,雖然簡約但卻文雅,溫和中顯出道理來。能知道由遠及近的道理,風向來自何處,從一點小事上能看到大事。這就可以說進入道德之門了。

514、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譯文]孔子說:“君子對人的舉動沒有不得體的地方,對人的表情沒有不合适的地方,對人的言語也沒有失禮的地方。”

515、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義者天下之制也。”

[譯文]孔子說:“施行仁的人是天下人的表率,講求義的人為天下定下規制。”

516子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譯文]孔子說:“君主因為有民衆而存在,如果不行正的話也因為人民的叛離而滅亡。”

517、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

[譯文]孔子說:“說話實實在在,行為循規蹈矩,所以活着的時候志向堅定不移,死了以後也不會影響他的好名聲。”

古典文學《諸子百家》《禮記·儒行》良言錄(501-520)

518、子曰:“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譯文]孔子說:“說話必須首先體現信,行為一定要持中端正。”

519、子曰:“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

[譯文]孔子說:“不以金玉為寶物,而是以忠信為寶物。”

520、子曰:“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的身體可能出現危險,但他的意志卻不可改變。”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