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李笑來:如何真正消化一本書

書大抵上分為兩種:虛構類(),非虛構類(Non-)。

讀非虛構類的書籍,是為了**新知識,并應用到生活中,讓自己獲得進步;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看非虛構類的書籍,從中獲得的愉悅,感覺更大,因為那種愉悅通常有更為堅實的支撐 —— 進步。

而虛構類的書籍,在大學畢業之後已經很少讀了,可能是因為我自己在那裡很難體會到太多的樂趣,更可能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已經徹底把獲取那種愉悅的途徑轉移到了影視作品上。

01

我讀書很快,也因此讀得很多,但我從來不強調自己的閱讀速度 —— 甚至,我堅持認為“閱讀速度”是個僞概念,在我眼裡,隻有“理解速度”,理解速度快,才能有效提高閱讀量。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閱讀英文書籍的時候,幹脆是在電腦上用鍵盤敲,邊敲邊讀…… 因為那個時候我發現自己的理解速度甚至跟不上手指頭敲鍵盤的速度。别說遇到生詞需要去查了,甚至常常出現的情況是,手指已經将一句話敲完了,卻發現自己的腦子竟然不能理解這句話的确切意思……

沒多久,理解速度開始提高,我也沒啥興趣拿着一本書“一目十行”地讀。遇到好書,我會抽時間朗讀完,一本二十萬字左右的書朗讀完,也不過十幾個小時,中間斷斷續續,也能一個星期内搞定。

更多的時候,時間花在那些需要停下來認真思考的部分,需要停下來心平氣和地開開腦洞的部分,需要反複搜索尋找更多資料與關聯的部分……反正,眼球快速移動本身,沒有任何意義。

閱讀,是為了理解,而理解這事兒,慢,即是快;快,便是無。

02

大多數情況下,我的閱讀并沒有功利性。

完整性閱讀,是沒辦法有功利性的,因為其實完全沒辦法知道所讀、所學的東西究竟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發揮它的核能量。還有另外一層原因是,還沒讀完(輸入),還沒消化完(處理),當然也完全沒有開始行動(實踐),所以,别說發揮核能量了,連發揮一點能量的可能性都很少。

另外一種閱讀,我稱之為檢索性閱讀。這種閱讀本身就是功利性的,比如為了支持某個論點去搜索更為精彩、更為經典的事例;又比如為了思考得更為全面,去翻翻不同屬性的人群是如何看待某個問題的;再比如,為了以上同樣的目的去檢索自己已讀過的書庫……

我總覺得閱讀是構成自己生命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所以當然很舍不得降低它的質量。在信息泛濫的時代裡(注意,不是知識泛濫),有個小技巧特别管用:标題黨的文章直接不看了——說實話,即便錯過什麼了,也沒什麼可惜。這個小技巧真的不知道幫我節約了多少時間,提高了多少生活質量。

我從來都懶得接受“碎片化xx”之類的概念,比如,碎片化閱讀,碎片化思考,碎片化時間什麼的,誰愛碎誰自己碎去,我才不想要一個碎片化的生活呢。

信息這東西,必須系統才有價值。碎片化的信息也許有用,但就算完全忽略,也不至于緻命。舍了就舍了,沒啥。

這種勇氣其實不少人都有,巴菲特就是其中之一。害怕錯過什麼,是一種情緒,來自于空虛的情緒:因為什麼都沒有,所以就渴望有一點什麼,所以就特别害怕錯過任何機會。

充實的人,是不怕錯過什麼的,因為已經充實,錯過點什麼,真的無所謂,機會有的是,錯過一大把又如何,反正因為充實而能夠相信自己确實有實力終歸抓到至少一個适合自己的機會。

所以,一定要讀書,而不是把本來隻不過是獲得知識的輔助手段而已的雜志、文摘、新聞等等當做唯一主要手段。買好書,讀好書,讀懂好書,然後用知識改變自己的生活。

03

别人是不可能幫你吃飯的。同樣的道理,别人其實是完全沒辦法幫你讀書的。雖然我們在學校的時候,總是習慣了由老師帶着、逼着讀完整本書。

我一直覺得現在的學校其實是一種特别詭異的存在:一個學期好幾個月,好幾個老師就帶着學生們完整地讀完那麼幾本書,然後有些老師其實還講不明白,大部分學生還學不明白…… 于是,生命就那麼被浪費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望過去,這幾乎是在刻意把學生們變傻、變笨。這是在潛移默化地告訴學生們,“這東西好難的!難到什麼地步呢?難到一屆又一屆的學生,都要花很長時間學,然後大部分還學不會、學不好呢!”

最要命的還不是拉長原本可以很短的理解時間,而是讓學生們學啊學啊學啊學,就不讓學生們用!這是什麼道理?你看多少人,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本科四年,加起來都十六年了,學了十六年英語,然後竟然從來沒用過……

這是我 2011 年 5 月份在上海的 TEDx演講視頻 —— 那時候的我,在講演的時候還刻意使用很多技巧呢,不過,時至今日,我已經完全不用任何技巧了。(補充一句,那年幻燈平中提到的何骞同學還很嫩,所以在這個視頻中被“黑”了,可幾年後的今天,他已經是博士畢業,目前在 工作……)

說來說去,總結起來就是:别被他們騙了,你本來沒那麼傻……

04

拿來一本書,就好像要打一場仗,打仗之前最好先考察一下地形吧?同樣的道理,拿來一本書,不應該是抓起來就從第一個字開始讀起,一直讀到最後……應該先看看目錄,再看看附錄,仔細讀讀前言,也不妨在網上先掃掃書評……要先大緻對這本書有個了解,然後再開始行動比較好。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組織方式,但大體上都是差不多的。總是要分章節。每一章其實都是在着重講解一個概念,它的應用,它的方法論。而陸續的章節,通常是必須理解上一個概念之後才能進一步理解的概念,及其應用與方法論。所以,一頭紮入内容之前,最好把這些概念大緻過一遍,不理解沒關系,哪怕先記住那些概念的名字和先後關系都很有幫助。

在讀的過程中,不斷整理這些概念與方法論之間的關系,其實是“消化”的必要過程。有些人從小就學會了并且早就習慣這麼做,而大多數人一輩子不會這麼幹 —— 這就是為什麼最終絕大多數人隻具備讀半本雜志,看個豆腐塊文章的能力,而不大可能真正獨立消化一整本書的根本原因。

05

在閱讀的過程中,要不斷向後總結,向前預期 —— 這是最基本的理解技巧。

在閱讀的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剛才輸入的東西都有什麼,它們之間是什麼樣的關系;與此同時,還要不斷預期下一步的内容是什麼……這是一個不斷循環的輸入處理的過程。

很多人懂得向後總結,卻不懂得也應該同時不斷向前預期,于是他們隻有輸入與處理這兩個部分。當然絕大多數人除了輸入之外什麼都沒有,連處理都沒有。最終隻有少數人的閱讀理解過程是不斷循環地“輸入、處理、輸出”的過程,盡管這裡的“輸出”某種意義上不過是“僞輸出”……

向前預期,常常相當于為“跳讀、略讀”提供一個安全機制。讀着讀着,發現作者提出了一個自己已經深入了解過的論點,再往下掃一眼,發現論據也是自己之前了解的,那這一部分就可以安全地跳過了。又由于一直保持着一個預期,再往下讀的時候,發現“嗯?怎麼回事兒?跟我想的不一樣呢?”那就要折回去認真找原因……反之,要是一樣,說明自己的跨越是正确的麼。

所以說,在良好的閱讀習慣下,理解速度會不斷積累,最終不斷加快 —— 因為所有的知識都有共同點:它們不一定能用在哪裡,它們早晚必然融會貫通。所以,理解過的東西越多,理解新的東西就越快。說穿了,理解能力差,無非就是見識少,僅此而已。

06

一旦遇到需要分享“如何讀書”的場合,我總是會提起這句話:

我有一個奇怪的本領:就是,把一本書拿過來,我即便讀不懂,我也能讀得完。

這句話總是引來哄堂大笑,可實際上,首先我是認真的;其次,卻也更為重要的是,覺得這事兒荒謬恰恰是大多數人其實不懂如何讀書的表現。

讀不懂怎麼辦?沒關系,隻有一個辦法靠譜:硬着頭皮讀完,然後反複讀很多遍。這是一個特别重要的本領,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重要的知識,從來都是通過反複學習才能獲得的。一下就能學會得東西,通常上價值不大。

有一點弄不明白就放棄,那能學會什麼呢?

還有一個常見現象:有些書籍就是難懂,因為它的内容結構并不完全線性,也就是說,第二章的内容需要第五章的知識才能理解徹底……

所以,最終,隻有我們這種不怕暫時讀不懂,能硬着頭皮讀完,然後再反複來過的人才能消化這種書籍。

07

一定要用起來。很多有用的東西,之所以最終沒用,是因為壓根沒用過。

知識無用,這是二貨思維,所有的知識都是有用的,哪怕巫術都有用,更何況知識。可是不用的東西,沒用起來的東西,還不如虛無 —— 因為讀過、學過,時間與精力已經耗費了,這可是最寶貴的不可逆不可回收不可再生資源!

2000 年,我突擊考了 TOEFL、GRE,就跑去新東方應聘出國留學培訓教師職位;

2005 年開始前後寫了兩年多,終于覺得自己能用文字講明白道理了,就寫了《把時間當作朋友》;

2012 年我學了 Ruby On Rails,就和李路和沙欣哲一起搞出來了一個 ;

2014 年我學會了使用 ,就用它設計了若幹個 APP 的原型,順帶逼着幾個程序員也變成了設計師;

2015 年上半年,我讀了許多本關于社區建設的書(其中包括那本著名的 The Art of : the New Age of , ),你看我正在打造社群…… 不僅如此,我還幫很多人打造社群。

不用,學它幹嘛?這與我讀書的原則也是相通的:不用認真讀的書,讀它幹嘛?這與我對生活的态度也是一樣的,既然活着,就要活好,活得精彩。

08

暫時用不起來怎麼辦?教!我總是重複這句話:

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把你學到的,總結好的,琢磨清楚的那些知識(不是胡說八道的那些東西)傳遞出去,分享給你身邊的人。

“教”,不一定非要像老師一樣在課堂上給一幫學生講(還不允許他們打斷)……“教”可以有很多種形式,比如,“分享”,就是“教”的一種形式。在飯桌上都可以進行:

“我最近讀到一個新的概念,特震撼:三度影響力…… 原來肥胖症居然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傳染的!”

如果你的朋友對此感興趣,那你就要再仔細一點說明其機理,其作用,甚至用更多的來自自己身邊的例子去講解。

在一來二去的交談中,你會發現自己也還有很多沒弄明白的地方,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更準确的陳述,需要更精彩、更令人信服、驚歎的論據…… 怎麼辦?回來改進呗,下次在另外一個飯桌上再演練一次……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