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平衡疼痛---- 肩部調節的力學特點

肩部調節是圍繞着肩關節力學特點進行的調節。肩關節并非狹義的盂肱關節,而是包括盂肱關節在内的肩關節複合體。其結構組成為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和肩胸關系在内的複雜結構。

盂肱關節(圖6-3-1)為球窩關節,特點為關節盂小,肱骨頭大,關節孟的關節面面積為肱骨頭關節面面積的1/4。站立上肢自然下垂位的肩關節盂與重力線形成4°的仰角,不能起到承托肱骨頭的作用。這樣的結構存在着明顯的不穩定性,但也為上肢的更大範圍的活動創造了條件。為了保證肩關節的穩定性,需要肩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肉

加強肩關節活動的約束力。在抗重力作用下,盂肱關節的前、後、上方肌肉均需在相應的體位下付出自己的力量。雖然跨越肩關節的大部分肌群提供了動态穩定性,但肩部的肱骨旋轉肌群還是發揮了主要作用。上肢自然下垂位的關節孟與重力線形成的平面夾角很小,不能對肱量頭起到承托作用,需要岡上肌、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長頭、喙肱肌的動力性懸吊及肱骨旋轉肌群内收時使肱骨頭與關節孟之間産生一定的摩擦力肱骨的旋轉肌群存在着内旋轉肌肉多于外旋轉肌肉的特點,長期靜力拮抗下的外旋轉肌群過度應用,出現岡下肌、小圓肌的高概率旁損。由于盂小頭大的特點,在肩關節的運動中需要肱骨頭的滾動及與關節面的相對滑動同時進行并且滑動速度要比關節面相差少的球窩關節滑動得快。滑動速度受滑動摩擦力的影響,滑動摩擦力受關節面粗糙程度、滑囊液的分泌情況和關節周圍肌肉收縮産生的壓力影響。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滑液分泌越多,肱骨大結節撞擊肩峰機會越多。

盂肱關節的穩定性通過神經肌肉調節和機械肌肉調節維持,盂肱關節周圍的結締組織内的本體感受器對肩部各軟組織信息上傳并整合後,迅速提供給相關肌肉,增加關節的穩定性。盂肱關節可提供150°範圍的上肢外展高舉動作。

肩鎖關節(圖6-3-2)為平面關節,有關節盤,适合反複的旋轉研磨,在上股活動時允許肩胛骨的肩峰與鎖骨遠端産生冠狀面上的相對旋轉。可旋轉範圍為60°的相對旋轉角。這種旋轉的速度和角度都是有限制的,一旦超過适應的範圍,就會出現損傷。周圍有肩鎖韌帶、喙鎖韌帶、喙肩韌帶穩定其結構。

平衡疼痛---- 肩部調節的力學特點

胸鎖關節為鞍形關節,是上肢與軀幹連接的唯一關節,使鎖骨遠端的前後和上下運動成為可能,成為肩部運動的支點。胸鎖關節内有關節盤,外有鎖骨間韌帶、肋鎖韌帶、胸鎖韌帶固定。

肩胸關系為肩胛骨與胸廓之間的空間關系,雖然沒有關節的結構,但肩胛骨與胸廓之間的空間關系非常穩定,其運動特點符合關節的運動特點,作為上肢運動的重要支撐結構,配合上肢進行各個方向的運動,肩胛下角适度的外旋轉使關節盂對肱骨頭産生更好的支撐作用。

肩胛骨的旋轉運動:①肩胛骨下旋:即肩胛下角向内下移動,需要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胸小肌、下斜方肌的協同收縮。在上肢下垂的遠固定情況下喙肱肌、肱二頭肌短頭腱的下移肩胛骨功能更顯著。②肩胛骨上旋:肩胛提肌即肩胛下角向外上移動,需要上斜方肌、岡下肌、大圓肌、小圓肌、肩胛肌、前鋸肌的協同收縮。尤其是上肢遠固定的情況下,岡下肌、大圓肌、小圓肌、肩胛下肌的肩胛骨上旋功能表現得非常明顯。肩胛骨與肱骨之間連接的肌肉出現痙攣或黏彈性緊張時,肩胛骨上旋速度明顯增加。當肩胛骨的上旋與下旋肌肉出現舒縮功能障礙時會引起相關肌肉的代償,引發各種臨床症狀。(圖6-3-3)

平衡疼痛---- 肩部調節的力學特點

肩部各種運動的運動範圍:前屈70°~90°、後伸40°、旋内45°~70°、旋外45°~60°、外展80°~90°、水平後伸45°~50°、外展高舉180°。

在肩部外展高舉運動中存在着肩胛骨的上旋運動,并且有規律的肩肱節律關系(圖6-3-4),雖然各位學者的認識有所不同,但基本一緻的認識是這樣的:站立位,上肢在自然下垂的狀态下為0°,上肢外展到30°時,肩胛骨不動,這是因為肩内收肌群肌肉存在可延展性,當肌肉出現緊張時,其延展性會明顯下降;上肢外展由30°~150°

平衡疼痛---- 肩部調節的力學特點

時,肩胛骨産生肩胛下角向外移動的外旋轉運動,在康複醫學裡稱為上旋運動。肩胛骨外旋轉的最大角度大約為60°,這60的外旋轉是肩胛骨在肩鎖關節上的旋轉角度。上旋運動中,肩胛骨與上肢的外旋轉運動存在近似1:2的節律關系。在肩關節外展過程中,肱骨頭凸面向上滾動的同時,相對關節盂向下滑動,産生肱骨頭與關節盂中心點不變的對應關系。當肩部内收上肢的肌肉緊張度增高時,孟肱關節的關節面滑動摩擦力增加,滑動和滾動的協調性下降。在外展時,肱骨頭還沒有下滑肱骨大結節就滾動到肩峰的下方,出現肩峰撞擊症。開始的撞擊隻表現出肩部運動中的卡感,随着撞擊次數增多,肩峰下滑囊水腫發炎,出現上肢外展高舉過程中的疼痛弧。岡上肌腱穿肩關節囊上方的肩峰下間隙附着于肱骨大結節頂端,是肩峰撞擊難以避免的部分,反複地撞擊導緻岡上肌腱損傷斷裂啟部内收上肢的肌肉張力過高時,這種1:2的節律關系就會消失,出現1:1的運動關系。上肢高舉觸及的範圍明顯減小,需要擡高肩外側、反向彎曲軀幹等動作補充。上肢外展由150°~180°的最後30°需要鎖骨遠端上移的運動參與,鎖骨遠端上移産生擡肩運動,需要上斜方肌收縮完成,鎖骨遠端上移的最大角度為30°。頭頸空間位置前移使上斜方肌附着點前移,肩峰端懸吊點随之前移,導緻肩部外展高舉動作不能達到180°。肩外展過程中,鎖骨在肩鎖關節上後移大約15°,使鎖骨通過肩鎖關節将肩胛骨移至水平面上的最佳位置。肩胛骨随之向後傾并産生外旋轉,使關節盂對肱骨頭産生更好的力學承托。在此過程中,鎖骨繞其長軸向後旋轉,肱骨在岡下肌上束的牽拉下,肱骨頭向外後旋轉,使肱骨大結節快速轉至肩峰後方,減少兩者相撞的機會。

肩關節在進行外展運動時,下關節囊及韌帶的延展性是保證肱骨頭滾動順利進行的前提,如果肩關節下關節囊延展性不足或已經發生粘連,則肱骨頭滾動及下滑受限就會影響肩部外展功能。

肩部的運動功能直接影響上肢的運動狀态,主要通過肱骨的旋轉運動體現出來。肱骨的旋轉是前臂旋轉運動的基礎,内旋轉肱骨的肌肉(圖6-3-5)為肩胛下肌、大圓肌、背闊肌、三角肌前束和胸大肌。外旋轉肌肉(圖6-3-6)為岡下肌、小圓肌和三角肌後束。

平衡疼痛---- 肩部調節的力學特點

平衡疼痛---- 肩部調節的力學特點

肱骨内、外旋轉肌肉的數量存在差異,體現了進化的自私性,外旋轉給予的肌肉明顯少于内旋轉索取的肌肉。外旋轉肌群的整體質量比内旋轉肌群小。在進行上肢運動,尤其是快速旋轉運動時,岡下肌、小圓肌的快速牽拉制動,出現急性撕裂或慢性炎症的機會增多,這是支持岡下肌、小圓肌易損害的另一依據。在上肢固定的情況下,前臂包括手的整體旋轉範圍在175°左右,并且在前臂旋前運動的後期出現腕掌部的尺側偏,這是前臂屈肌腱過度應用的結果。在前臂旋後運動的後期出現腕掌部的桡側偏,這是前臂伸肌腱過度應用的結果。正常情況下,上肢的旋轉運動參與可以使前臂原有的175°活動範圍擴大到360°,并且内旋轉補充比外旋轉補充要大很多。前臂的旋轉範圍縮小到100°左右時,通過肱骨的旋内、旋外動作補充還是能完成很多日常動作的。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