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九年級上新增名著閱讀《唐詩三百首》導讀

《唐詩三百首》

一、作家作品

孫洙(1711—1778),字臨西,一字芩(qín)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江蘇無錫人,祖籍安徽休甯。早年入京師國子監學習,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中舉,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出任江蘇上元(今江甯)縣學教谕。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中進士,以後曆任順天府大城縣知縣、直隸盧龍縣知縣、山東省鄒平縣知縣、江甯府學教授等職。孫洙能詩善文,有《蘅塘漫稿》《異聞錄》等著作傳世。

二、内容提要

《唐詩三百首》(中華書局2016年版)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3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七言古詩28首,五言律詩80首,七言律詩53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樂府39首,諸詩配有注釋和評點。

該書分為8卷,入選詩歌按照體裁的不同,分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六類,樂府詩附入各體之後。選本中所收的詩歌題材廣泛,涉及政治經濟、邊塞行旅、宮闱婦怨、酬酢應制、宦海升沉、隐逸山林等多方面的社會生活,書中彙集了唐代詩歌中脍炙人口、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又力圖反映出不同作者各自的詩歌風貌。

在這些作品中,能讀到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士人情懷,也能感受到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隐逸之風;有慷慨激昂的壯志,也有落寞黯然的愁腸,還有婉轉低回的心曲。

三 閱讀準備

在指導學生閱讀《唐詩三百首》之前,要做好“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的準備工作。

“硬件”方面的準備工作是購買一本合适的《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有不少版本,在選擇時要注意甄别。

不同版本《唐詩三百首》的篇目數量有微小差異,但都在三百首以上。有些打着“精選版”等旗号的《唐詩三百首》删減了篇目,隻能稱為“唐詩二百首”,甚至“唐詩一百首”,這些都不建議購買。

好的注釋和賞析能在閱讀學習時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當代著名學者中,喻守真、金性堯、袁行霈等都為《唐詩三百首》作過注解或賞析。在選擇書籍版本時,要将編注、評析者作為重要參考因素加以考慮。

此外,出版社是否正規權威,裝幀印刷是否精美清晰,生僻字是否有拼音标注等,都是在購買《唐詩三百首》前需要注意的。

“軟件”方面的準備工作即介紹學生大緻了解唐代詩歌的發展時期和格律常識。學生有了必要的知識儲備,在閱讀時更能體會到和專注于詩歌本身的價值。

唐代詩歌的發展大緻可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各自的代表人物。在介紹時,還應注意講解“安史之亂”等重要的曆史事件。

唐代是古體詩轉變為近體詩的重要時期,《唐詩三百首》中也同時包含了古詩、樂府等古體詩和絕句、律待等近體詩。因此學生應該了解平仄、押韻、對仗等基本的格律常識,以便更好的朗讀、鑒賞唐詩。

知識要點:《唐詩三百首》閱讀準備

九年級上新增名著閱讀《唐詩三百首》導讀

四、題材分類

按詩歌題材分類

(一)

詠史詩

1.借古諷今,抒發昔盛今衰、古今變化的感慨。如劉禹錫《烏衣巷》。

2.借古人的遭遇來類比自己的遭遇,抒寫懷才不遇之歎,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傷,或對現實不重用人才進行批評。如李商隐《賈生》。

3.贊揚古人建功立業的事迹,表達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如杜甫《蜀相》。

4.借用曆史典故諷喻當朝腐敗的政治局面。如韓翃(hónɡ)《寒食》。

(二)

邊塞詩

1.表達的情感多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或表現戰士英勇殺敵,或抒發保家衛國的決心,氣魄沉雄,慷慨悲涼。如王昌齡《從軍行》。

2.揭露戰争的殘酷性、非正義性,表現對戰争的厭惡,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如杜甫《兵車行》。

(三)

山水

田園詩

1.表現靜谧、美麗的自然環境,詩人往往從山水中體驗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來闡釋其人生觀、世界觀。如杜牧《山行》。

2.表現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懷,主要抒發詩人恬适的生活情趣。如張旭《桃花溪》、王維《山居秋暝》《渭川田家》。

(四)

離别詩

1.詩人被迫背井離鄉,思鄉、思親情結郁積不解,便發而為詩,以此寄托鄉思或羁旅行役之情。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表達詩人的離情别緒、依依難舍之情。如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坦承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4.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按詩歌情感分類

(一)

憂國傷時

1.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過華清宮絕句》。

2.反映離亂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陳陶《隴西行》。

4.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杜甫《登樓》。

(二)

建功報國

1.建功立業的渴望。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保家衛國的決心。如王昌齡《從軍行》。

3.報國無門的悲傷。如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4.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歎。如杜甫《登高》。

5.揭露統治者的窮兵黩武。如杜甫《兵車行》。

6.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秦韬玉《貧女》。

(三)

思鄉懷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親念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白《靜夜思》。

3.邊關思鄉。如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4.閨中懷人。如王昌齡《閨怨》、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四)

生活雜感

1.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

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劉禹錫《烏衣巷》。

3.借古諷今的情懷。如韓翃(hónɡ)《寒食》。

4.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琵琶行》。

5.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6.托物言志。如駱賓王《詠蟬》。

7.即景抒懷。如韋應物《滁州西澗》。

(五)

送别之情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王維《渭城曲》。

2.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承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五、藝術特色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朝是詩歌創作的巅峰時期,諸體完備,名家輩出,流派衆多。在唐詩的普及和流播過程中,曆史唐詩選本難以勝數,其中流傳最廣、在中國民間影響最大的是《唐詩三百首》。人們都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唐詩三百首》影響之大。

l.唐詩數量适中,均為脍炙人口的名篇。早在唐代,流傳的唐詩選本就已有不少品種,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現了各種不同類型和版本的唐詩選本。清代蘅塘退士依照以簡去繁的原則,從中選取了脍炙人口的唐詩名篇300餘首,輯錄而成《唐詩三百首》,因篇幅适中、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優點,成為流傳最廣的唐詩普及讀本。

2.突出重點,選取重點詩人的代表詩作。《唐詩三百首》所選詩作突出盛唐和晚唐兩個時期。盛唐時期突出了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和韋應物,晚唐時期則突出杜牧和李商隐。在這些具有代表性的詩人當中,編者又抓住他們所擅長的詩歌體裁,選取他們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從而使全書的作品成為最優的選擇。

3.詩作題材多樣,力求反映唐詩的整體風貌。無論山水田園、詠史懷古、登山臨水,還是贈别懷遠、邊塞出征、思婦宮怨,等等,隻要是經典詩歌便予以錄入,全面反映社會各個階層的社會生活,囊括了唐代最著名的詩人和各流派優秀的詩篇。

4.有獨特的編排體例。《唐詩三百首》按詩體分為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六大類,并單列樂府詩于每類之後,囊括了唐代詩歌的全部體裁。這種先古體後律體、絕句的詩體安排,體現了唐代詩歌發展的曆程。

六、閱讀指導

由于前面所述《唐詩三百首》的特點,在進行《唐詩三百首》的整體閱讀時,不能以詩集本身的體裁順序作為引導依據,而要另尋足以串起集内大多篇目的線索。對《唐詩三百首》的整本書閱讀,也不是從第一頁開始順着往後看,而是在被老師給予思路、激發興趣的情況下,主動從各個角度搜索、探究這本書。

教師的方案一方面是思路指導,一方面是興趣激發。思路指導又可先從詩歌題材(邊塞行旅、宮闱婦怨、酬酢應制等)入手,待學生有一定認知後再選擇杜甫、王維、李白等入選篇目多、人生境遇波折、詩歌題材多樣的詩人,進行以詩人生平為線索和以詩歌主題為分類的閱讀指導。

想要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則可以開展基于《唐詩三百首》或者唐詩的唐詩大會,通過評分和競争讓學生主動閱讀,樂于學習。

七、強化運用

《唐詩三百首》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其價值的發掘也不是一課兩課之功。學生需要通過摘抄的方式持續學習《唐詩三百首》。此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唐詩三百首》中汲取的營養,一方面内化為了個人的文學内涵與精神氣質,一方面也應該外顯為自己的答題和習作能力。

對《唐詩三百首》的摘抄可分為原文摘錄、批注賞析、化用創作三個模塊,确保學有所得,學有所思,學有所用。學生掌握後,還可以把摘抄範圍拓展到《唐詩三百首》之外。

也可以在檢測中加入詩歌鑒賞的相關題型,在作文中對學生引用、化用詩句的地方進行批注和表揚。如此一來,學生更能夠看到自己閱讀學習《唐詩三百首》後的進步,自然也更願意進一步學習和拓展以提高自己,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