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什麼是價值觀 人生觀 世界觀

據所知,世界有稱普世價值的觀念。目前提出核心價值觀(18屆3中央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内容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那麼,什麼是價值觀?這當有哲學意義上的,也有實用選擇性的,一時難說清。說簡單的,價值觀就是人們認為什麼事物最重要,最有價值,最值得為之奮鬥的觀念(看法)。比如有人認為金錢最重要、最有價值、最值得為之奮鬥,要錢不要命,這是金錢價值觀。又如某人認為,做個人人敬仰的大英雄最有價值,對于英雄壯舉,生命無足輕重,這是英雄主義價值觀。當然這隻是打個比方。有一首人們耳熟能詳的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抛!”作這詩的烈士認為自由的價值最高,這就是價值觀。價值觀取決于人生觀、世界觀。人生在世,不由自主地面臨複雜的選擇:個人與社會、現實與理想、光榮與恥辱、付出與收獲、生存與死亡;終歸有所取舍、有所好惡、有贊成有反對、有認同有抵制。必須做出選擇時,人人心裡自有一杆稱,這杆稱就是價值觀或稱人生價值觀。價值觀就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價值判斷。它是人們心目中什麼最重要,什麼較重要,什麼次重要,什麼不重要……,這樣的一種排序。它一方面是價值取向、追求、目标的選擇和體現;另一方面又是衡量、評判價值的尺度和标準。與人生觀世界觀都來源于生活和實踐那樣,價值觀也源于個人的社會環境,經濟政治地位,精神文化水平。

由于每個人的社會實踐、經濟政治地位差異,價值觀會有不同。不同的社會和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群體和不同的個人,價值觀會有所不同。但是,人類社會,也一定會存在着普遍的、共同的價值追求與目标。這是所有人的自然性基礎,決定了人類在本質上的共同點。人的社會性,又決定了他們在一定的自然與社會環境下特定的訴求與觀念,價值觀的形成與變化,主要取決于人們所賴以生存與活動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及其變化。正因為價值觀的形成是經長期社會實踐形成的,它就具穩定性,無法說變就變;要改變,得先改變這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政治經濟地位。

總結一下教課書上的說法:

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客觀事物(人、事、物等)的意義、重要性(即價值)的總評價和總看法或觀點。對客觀事物的看法和評價在心目中的主次、輕重的排序,就是價值觀體系。價值觀是人們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是社會成員用來評價行為、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标中選擇自己合意目标的準則。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是決定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價值觀通過人們的行為取向及對事物的評價、态度反映出來,是世界觀的核心,是驅使人們行為的内部動力。它支配和調節一切社會行為,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價值觀的特點。價值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們的價值觀總是相對穩定和持久的。比如,對某種事物的好壞總有一個看法和評價,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種看法不會改變。但是,随着人們的經濟地位的改變,以及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改變,這種價值觀也會随之改變。因此價值觀也會發展變化。

價值觀取決于人生觀和世界觀。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在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社會各式各樣教育和宣傳的觀點以及親友和名人的觀點與行為,對一個人的價值觀形成有重要影響。個人所處的社會狀況,經濟政治地位,對其價值觀的形成則有決定性的影響。  

價值觀的影響效應。價值觀影響個人行為,也影響着群體和整個組織行為。在同一客觀條件下,對于同一個事物,由于價值觀不同,會産生不同的行為。在同一個單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錢報酬,也有人重視地位權力,這就是因為他們的價值觀不同。同一個規章制度,如果兩個人的價值觀相反,那麼就會采取完全相反的行為,将對組織目标的實現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價值觀的類型。

  1、理性價值觀。是以知識和真理為中心的價值觀。把追求真理看的高于一切。

  2、美的價值觀。是以外形協調和勻稱為中心的價值觀。把美看的比什麼都重要。

  3、政治性價值觀。是以權力地位為中心的價值觀。把權力和地位看的最有價值。

  4、社會性價值觀。是以群體和他人為中心,把為群體、他人服務認為是最有價值。

  5、經濟性價值觀。以有效和實惠為中心的價值觀。認為世上一切,實惠最有價值。

  6、宗教性價值觀。以信仰為中心的價值觀。認為信仰是人生最有價值的。

人生觀,就是對人生的總看法,是對人生目的、态度、價值和理想的看法或根本觀點。人生觀,是人的自我認識。主要是對人生、人生的意義、理想、信念、追求、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等問題的回答。人生觀由世界觀所決定。具體表現為道德觀、苦樂觀、公私觀、戀愛觀、審美觀、榮辱觀、生死觀等等。由于人們所處的社會地位、生活環境和文化素養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觀。我們必須提倡和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戰勝形形色色的個人主義,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态,是一定社會曆史條件和社會關系的産物。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産生和發展起來的,受人們世界觀的制約。不同社會或階級的人們有着不同的人生觀。

在人類曆史上曾出現過幾種有代表性的人生觀:①享樂主義人生觀。它從人的生物本能出發,将人的生活歸結為滿足人的生理需要的過程,提出追求感官快樂,最大限度地滿足物質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厭世主義人生觀。宗教的厭世主義認為,人生是苦難的深淵,充滿各種煩惱與痛苦,唯有脫俗滅欲,才能真正解脫。③禁欲主義人生觀。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體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惡的根源,主張滅絕人欲,實行苦行主義。④幸福主義人生觀。一種觀點是強調個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價值;另一種觀點是在強調個人幸福的同時,也強調他人幸福和社會公共幸福,認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價值所在。⑤樂觀主義人生觀。它認為社會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在于追求真理,對人生抱着積極樂觀的态度。⑥共産主義人生觀。它是無産階級的科學的人生觀。它把人的生命活動曆程看作是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把消滅資本主義,實現共産主義,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于對社會所盡的責任和所作的貢獻,人生的最大價值和意義,在于努力為人民服務,無私地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共産主義事業。

世界觀也叫宇宙觀,是人們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由于人們的生産生活實踐、社會地位、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觀。因此,世界觀也是人們處在不同時間不同位置上對世界的認識。世界觀建立于一個人對自然、人生、社會和精神的科學的、系統的、豐富的認識基礎上,它包括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曆史觀。不同人們(階級)的世界觀相對立,如共産主義世界觀與資本主義世界觀之間。世界觀不僅僅是認識問題,而且還包括堅定的信念和積極的行動(如共産主義世界觀)。

世界觀是哲學的樸素形态。哲學是其理論表現形式。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精神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根據對這兩者關系的不同回答,劃分為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基本類型,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但唯物和唯心,和階級不直接挂鈎,如在勞工中也有唯心和唯物世界觀存在)。

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緻的,有怎樣的世界觀就有怎樣的方法論。方法論對世界觀也有一定影響(方法論,是如何去證明世界觀的學說,如辯證方法。)

哲學上說,世界觀是社會意識和對社會存在的反映。任何世界觀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遺留下來的現成的思想材料,這樣,新舊世界觀之間存在着某種曆史繼承關系。世界觀來源于人的生産和生活實踐。世界觀就是人們對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與世界的關系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形成原因。世界觀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産生和逐漸形成的。人們在實踐活動中,首先形成的是對于現實世界各種具體事物的看法和觀點。久而久之,人們逐漸形成了關于世界的本質、人和客觀世界的關系等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這就是世界觀。一般說來,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并以此來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在階級社會裡,世界觀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同階級的人們會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各種世界觀的對立和鬥争,歸根到底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鬥争。不同的世界觀會指導人們采取不同的行動,從而對社會的發展起着促進或阻礙作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是唯一徹底的科學的世界觀,是無産階級及其政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論武器。

三者統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者是統一的: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觀,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有什麼樣的價值觀。

一個人的世界觀與其理想、信念有機聯系着,又處于最高層次,對理想和信念起支配和導向作用;世界觀也是個性傾向性的最高層次,是人的行為的最高調節器,制約着人的整個心理面貌,直接影響人的個性品質。因此說,世界觀決定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于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着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對待生活的态度。領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對“人是什麼”或“人的本質是什麼”有一個科學的認識。人的自我認識既是一個古老的問題,又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在中外思想史上,許多思想家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見,為科學揭示人的本質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資料。馬克思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揭開了人的本質之謎。他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使人的本質問題首次次得到了科學的說明。

任何人都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人。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人的自然屬性也深深打上了社會屬性的烙印。每一個人從他來到人世的那天起,就從屬于一定的社會群體,同周圍的人發生着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如家庭關系、地緣關系、業緣關系、經濟關系、政治關系、法律關系、道德關系等。這些社會關系的總和決定了人的本質。人們正是在這種客觀的、現實的、變化的社會關系中塑造自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成為具有個性特征的自我。在實際生活中,人們不斷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逐漸地認識和領悟人生。到了一定年齡,無論自覺與否,人都會形成與自己的生活閱曆、實際體驗密切相關的關于人生的根本看法、價值判斷和生活态度,這就是一個人的人生觀。

世界觀和人生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觀決定人生觀,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觀。正确的世界觀,是正确的人生觀的基礎,人們對人生意義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對世界發展客觀規律正确認識的基礎之上。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人生觀從屬于世界觀,有正确的世界觀,才能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另一方面,人生觀又對世界觀的鞏固、發展和變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人的人生觀發生變化,往往會導緻世界觀發生變化。現實生活說明,一個人即使曾經樹立了正确的世界觀,但在人生實踐中,如果經不起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人生觀的侵蝕,放棄了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那麼,正确的世界觀必然也會喪失。(奇圖一幅。)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