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名老中醫:一方在手,乙肝不愁!

小編導讀

提及乙肝,大家都知道,它一種常見的傳染性肝病。若不及時治療,後期可能會轉化為肝硬化、肝癌等十分惡劣的病證。中醫學在治療肝病方面,曆史悠久,經驗富足,名老中醫沈舒文在乙肝的治療上很有見地,且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具體方法是哪樣的?随小編一起一探究竟吧!

病毒混血潛伏肝,損傷肝脾凝氣血;

清解餘毒補肝脾,毒滞肝絡調肝血。

辨治述要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型肝炎或乙肝)是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髒炎症及肝細胞壞死持續6個月以上者。臨床症狀往往表現輕重不一,有些可隐匿發病而無臨床症狀,有症狀者常見乏力、肝區隐痛、食欲不振、腹脹、低熱、肝脾大等。久延不愈則易轉化為肝硬化、原發性肝癌。

乙型病毒性肝炎屬中醫的“脅痛”“虛勞”等範疇。乙肝病毒在正氣不足、免疫調節功能低下的條件下,經外源性感染混入血分、潛伏于肝,與肝細胞親合而發病。其基本病機為病毒入血損肝,先滞肝氣、繼凝肝血,滞肝氣者病及脾,緻脾失健運;凝肝血者病及絡,肝絡有所瘀阻。久病傷肝,肝腎精血虧虛。其發病過程具有病毒久羁損肝傷正,肝損正虛戀邪不解的病機特性,從而使疾病纏綿難愈,治療棘手。在疾病早期,木郁土壅,脾不運化。治以疏肝健脾為主,兼解濕熱毒邪。當肝功異常,病毒指數高,損肝傷絡在進行中,重用清熱解毒,兼健脾疏肝。病至肝損者,肝體受伐,陰精虧損,當兼補肝腎之陰;絡傷者,肝血凝滞,當疏肝通絡化毒瘀,防止病毒肆虐損肝,疾病向肝硬化發展。

臨床驗案

1.肝郁脾虛,濕毒留戀案

王某,男,45歲,陝西省興平市茂陵人。2011年8月3日診。

主訴:患乙型肝炎2年,乏力、腹脹1月。

現病史:2年前因困倦乏力、厭食,在鹹陽市某醫院确診為乙型肝炎,住院治療月餘,肝功能恢複正常,“大三陽”存在而出院,出院後繼用拉米夫定1年。因家族中其父有乙型肝炎後轉為肝癌病史,患者精神緊張。近1月因心情不好及勞累後乏困無力,食後腹脹,口淡無味,肝區不适,偶爾疼痛,大便稀,畏寒,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沉弦。查肝功能:谷丙轉氨酶126.4U/L,谷草轉氨酶60.5U/L,乙肝系列:乙肝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乙肝核心抗體(+),乙肝病毒定量HBV-DNA:8.7×106IU/mL。

西醫診斷: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醫診斷:①脅痛;②腹脹。

辨證:肝郁脾虛,濕毒留戀。

治法:補脾疏肝,化濕解毒。

方藥:生曬參10g,黃芪30g,白術10g,黃精15g,柴胡10g,郁金12g,姜黃10g,白芍15g,五味子15g,枸杞子15g,葉下珠30g,垂盆草30g,草果10g,炙甘草5g。18劑。水煎,早晚服。每服6劑,停藥2天。

二診(8月27日):神疲乏力好轉,食欲增強,右脅偶有脹感,勞累有隐痛,便稀,畏寒怕冷,舌淡,苔薄白,脈沉細。證轉肝郁脾虛,寒濕毒戀。治法:疏肝健脾,化濕解毒,兼溫補陽氣。方藥:上方去枸杞子、垂盆草;加補骨脂15g,淫羊藿10g。18劑。水煎,早晚服。每服6劑,停藥2天。

三診(10月15日):右脅脹滿隐痛消失,納食正常,勞累後偶有困乏,腰酸、怕冷減輕,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弦。肝郁已解,脾運始複,但毒邪仍留。調整方藥:

黃芪30g,黃精15g,白芍15g,白術15g,露蜂房6g,靈芝10g,旱蓮草15g,葉下珠30g,垂盆草20g,姜黃15g,五味子15g,桑寄生15g,炙甘草5g。24劑。水煎,早晚服。每服6劑,停藥2天。囑:服上藥無明顯不适時,停藥1~2周後就診。

四診(12月25日):乏力減輕,無明顯不适,精神好轉,納食量增,微畏寒,偶爾失眠。複查肝功:谷丙轉氨酶75U/L,餘項正常,乙肝病毒定量HBV-DNA:7.2×103IU/mL;乙肝系列: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體(+)。

2.肝腎陰虛,頑毒羁留案

吳某,男,31歲,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人。2012年3月5日初診。

主訴:患乙型肝炎2年,近期乏力,右脅下脹痛明顯。

現病史:1年前因乏困、納差在渭南市某醫院診斷為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治療1月餘,出院後服拉米夫定及保肝藥1年,後外出打工。近期困倦乏力,脅下隐隐作痛,口燥咽幹,手心熱,腰酸困。查見面色少華,形體消瘦,肝肋下一指,質軟。舌紅,少苔,脈沉細弦。查肝功能:谷丙轉氨酶142.4U/L,谷草轉氨酶54.7U/L,總蛋白80.7g/L,白蛋白48.1g/L,球蛋白32.6g/L,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1.48。乙肝系列: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體(+);乙肝病毒定量HBV-DNA:6.4×106IU/mL。

西醫診斷: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醫診斷:脅痛。

辨證:肝腎陰虛,濕熱毒留。

治法:補益肝腎,清熱解毒。

方藥:黃芪30g,山萸肉15g,枸杞子10g,五味子15g,白芍15g,沙參15g,石斛15g,姜黃12g,白礬4g(藥汁化服),鼈甲20g(先煎),丹參15g,葉下珠30g,垂盆草20g,白花蛇舌草20g,炙甘草5g。18劑。水煎,早晚服。每服6劑,停藥2天。

二診(3月26日):精神好轉,口幹燥消失,勞累後脅下隐痛,胃脘不适,偶有惡心,牙龈出血,舌紅,苔薄黃,脈弦細。繼續守法治療。上方去沙參、石斛、白花蛇舌草;加旱蓮草15g,川牛膝12g,陳皮12g,白豆蔻5g(後下)。18劑。用法同前。

三診(4月17日):乏力、腰酸困消失,手心熱減輕,右脅下偶有脹感、疼痛消失,食欲增強,舌淡紅,苔薄黃,脈沉細弦。醫不更法,調整方藥:

黃芪30g,黃精15g,鼈甲20g(先煎),枸杞子15g,五味子15g,白芍15g,葉下珠30g,垂盆草30g,丹參15g,姜黃15g,地鼈蟲5g,炙甘草4g。18劑。用法同前。

四診(5月15日):右脅下脹滿隐痛消失,乏力減輕,食欲增強,口稍幹,腰酸困,失眠多夢。肝肋下未及,面色紅潤,自稱體重增加4公斤。舌淡紅,苔薄黃,脈弦細。4月17日方去川楝子、地鼈蟲、炙甘草;加酸棗仁15g,靈芝10g。水提制成膠囊,連服3月。

五診(9月2日):精神恢複如病前,口不幹,納食正常,多夢,手心熱,舌紅,苔薄黃,脈澀細數。複查肝功各項正常;病毒定量:HBV-DNA:4.3×103IU/mL;乙肝系列:乙肝表面抗體(+),乙肝核心抗體-IgG(+)。

3.肝陰虧損,毒蘊絡瘀案

胡某,女,27歲,陝西省寶雞市人。2010年12月18日初診。

主訴:困倦、乏力半年,伴右脅脹痛3月。

現病史:1年前在江蘇打工,半年後自覺困倦乏力,頭昏眼花,在當地醫院檢查後,被診斷為“乙型肝炎、大三陽”,回原籍,在寶雞市人民醫院診治,住院兩周,乏力、頭暈好轉而出院,出院後未繼續治療。近3月右脅脹痛,勞累加重,頭暈口幹,偶爾盜汗,查乙肝系列: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體(+);肝功能測定:谷丙轉氨酶106U/L,谷草轉氨酶74U/L;乙肝病毒定量HBV-DNA:5.1×106IU/mL。舌紅,苔薄黃,脈沉細弦。

西醫診斷: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醫診斷:脅痛。

辨證:肝陰虧損,毒蘊絡瘀。

治法:滋陰養肝,解毒通絡。

方藥:生曬參10g,黃精15g,白芍15g,女貞子12g,枸杞子15g,五味子15g,醋柴胡10g,姜黃10g,丹參15g,郁金15g,葉下珠30g,垂盆草30g,草果10g,炙甘草5g。18劑。水煎,早晚服。每服6劑,停藥2天。

二診(2011年1月12日):右脅脹痛消失,盜汗未出現,頭暈好轉,飲食正常,勞累後易疲勞,失眠多夢,舌紅,苔薄白少津,脈沉細數。守法治療,調整方藥:

黃芪30g,生曬參10g,黃精15g,五味子15g,枸杞子12g,醋柴胡10g,郁金12g,炒蜂房6g,葉下珠30g,半邊蓮20g,丹參15g,姜黃15g,酸棗仁15g,白芍15g,炙甘草5g。18劑。用法同前。

三診(2月20日):精神好轉,睡眠良好,飲食正常,偶爾飽脹,餘無明顯不适。舌紅,苔白,脈沉細數。守法治療,以下藥制成膠囊劑:

黃芪30g,淫羊藿10g,五味子15g,白芍12g,枸杞子15g,靈芝10g,姜黃15g,丹參15g,葉下珠30g,垂盆草30g,炒蜂房6g,草果仁10g。10劑。水提制成膠囊劑,每次服4粒,每日服3次。

四診(6月5日):無明顯不适,複查肝功:谷丙轉氨酶66U/L,谷草轉氨酶48U/L;乙肝系列:乙肝核心抗體(+);病毒定量:HBV-DNA:3.6×103IU/mL。

4.熱毒蘊肝,肝脾失損案

劉某,男,54歲,陝西省禮泉縣叱幹鄉人。2011年9月8日初診。

主訴:腹脹、乏力3月。

現病史:3月前因“腹脹、乏力1周”在陝西某三甲中醫院住院,診斷為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療1月因無力承擔醫療費而出院。現症見:腹脹,乏力,納差,口幹口苦,大便時幹時稀,排便不暢,小便量少色黃。查體:雙鞏膜輕度黃染,腹稍隆,腹部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移動性濁音(–)。舌紅,少苔,脈沉細。輔助檢查:肝功能:谷丙轉氨酶153.8U/L,谷草轉氨酶139.2U/L,γ–谷氨酸轉肽酶71.5U/L,堿性磷酸酶129.9U/L,總膽紅素66.6μmol/L;乙肝系列: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體(–),乙肝e抗原(+),乙肝e抗體(–),乙肝核心抗體(+);肝纖維化系列:透明質酸895.29ng/mL,層黏蛋白158.8ng/mL,IV型膠原89.13ng/mL,Ⅲ型前膠原164.95ng/mL;乙肝病毒定量HBV-DNA3.82×105IU/mL;上腹部彩超:肝光點增粗增強,腹腔少量積液,膽囊壁繼發改變,脾大;胃鏡報告:食道靜脈輕度曲張,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

西醫診斷: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

中醫診斷:①虛勞;②積聚。

辨證:濕毒蘊肝,肝脾受損。

治法:益氣養肝,解毒消脹。

方藥:黃芪30g,黃精15g,白術15g,鼈甲15g(先煎),丹參15g,白芍15g,五味子15g,石見穿20g,姜黃15g,大腹皮20g,枳實30g,葉下珠30g,垂盆草30g,白豆蔻5g(後下),炙甘草10g。18劑。水煎,早晚服;後6劑隔日服。

二診(10月10日):腹脹、乏力減輕,自覺耐力差,肝區不适,腰酸困,食欲不振,大便時幹時稀,小便黃,舌暗紅,苔黃,脈沉細弦。調整方藥:

生曬參10g,白術15g,靈芝10g,枸杞子15g,五味子15g,鼈甲20g(先煎),澤蘭15g,益母草20g,葉下珠30g,半邊蓮20g,大腹皮15g,厚樸10g,商陸10g,炙甘草5g。18劑。水煎,早晚服。每服6劑,停藥2天。

三診(11月6日):精神好轉,腹脹減輕,小便量多,大便稀,食欲差,胃脘不适,舌暗紅,苔黃膩,脈沉細弦。調整方藥:

黃芪30g,靈芝10g,黃精15g,鼈甲15g(先煎),炮穿山甲5g(研沖),絲瓜絡20g,葉下珠30g,半邊蓮20g,醋柴胡10g,姜黃15g,白術15g,草果仁10g,澤蘭15g,白芍15g,炙甘草6g。18劑。水煎,早晚服。每服6劑,停藥2天。

四診(2012年1月24日):服11月6日方感覺良好,食欲增強,腹脹消失,在當地醫院又取上方間斷服用20餘劑。查肝功能:谷丙轉氨酶68.4U/L,谷草轉氨酶54.3U/L,γ-谷氨酰轉肽酶48U/L;乙肝系列: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體(+);乙肝病毒定量HBV-DNA:6.7×102IU;上腹部彩超:肝光點增粗增強,脾大。患者要求停藥。囑:停藥後用輔酶Q10及保肝藥。

答疑解惑

問:您所說的治乙肝有兩個要點,補虛有兩條主線是什麼?

答:兩個要點:一是治乙肝必治肝,治肝即疏肝氣、養肝陰、通肝絡。蓋乙肝病毒混于血、潛于肝,滞肝氣、損肝陰、瘀肝絡,故要疏肝氣、養肝陰、通肝絡,此三法在上述驗案中都有體現。二是治乙肝必解混血潛肝之毒,驗案中所用的葉下珠、垂盆草、半邊蓮、炒蜂房等即是此意。補虛的兩條主線:一是補脾氣;二是養肝陰。肝與脾木土相關,肝病多及脾,使脾運化不健,如驗案中用生曬參、黃芪、黃精之屬補脾益氣;肝與腎乙癸同源,肝損傷在陰,即肝腎精血虧,驗案中常出現鼈甲、五味子、枸杞子、女貞子補肝腎陰而養肝體,若盜汗則用酸棗仁,或山萸肉。乙肝病毒能否有效地清除,不隻在清熱解毒,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肝陰、脾氣的恢複。

問:還有何經驗體會?

答:其一,抗乙肝病毒用清熱解毒藥與酸性藥相配。酸性藥取酸斂肝,可抑制病毒複制,藥如白芍、柴胡(醋制)、白礬等;其二,久用清熱解毒藥往往寒涼傷陽,使毒從寒化,故驗案3、4中用淫羊藿、草果溫化寒濕;其三,毒凝血而滞肝絡,解毒必通絡,如驗案中用鼈甲、丹參、姜黃軟肝化瘀通肝絡,防止肝硬化發生。

新媒體編輯:王丹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