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仲景小方,隻三味藥,可補陰陽,專治腳涼腿抽筋!

1芍藥甘草附子湯出自《傷寒論》第68條,其原文說:“發汗後,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本方隻有三味藥組成,分别為芍藥9克,甘草9克(炙), 附子3克。上三味,用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溫三服。對于此條文的叙述,曆代都存在疑問,傷寒本來就有惡寒的現象,發汗後,病不解,則應當惡寒,這是正常現象,外感表證本來就有惡寒的症狀,發汗後表不解,還是可以有惡寒的。有一分惡寒就有一分表證,所以,有惡寒并不一定是虛的表現,它可能是表寒未盡的表現。張仲景在這裡沒有用“表不解”來表述,而是說“病不解”,則絕對還有其它的症狀。張仲景用“病”來表述,有可能是說這些兼症不解。而且在這裡什麼症狀都沒講,隻講“反惡寒”,可見不再是常見的未盡之表寒,而是陽虛之裡寒,也就是說陽氣因為發汗而遭到了損傷。發汗不僅傷陽,也會傷陰,傷損津液。如果傷陽很嚴重,那麼傷陰也會很嚴重。所以,發汗太過,會陰陽兩傷。故有醫者認為是表未解,但裡虛寒太甚,當先救裡而後救表。若是這樣的話,張仲景就不會隻用簡單的“反惡寒”來描述了。可見,此方證若表邪仍然還在,應當以發汗法解表,宜桂枝湯。

圖片

2而仲景用芍藥甘草附子湯來治療此證,并沒有走表的藥,很顯然,表證已除,兼證仍在,此惡寒是陽虛不能衛外所緻。傷寒發汗療法是正确的,但如果不得法,既可傷陽也可傷陰,也可以陰陽俱傷,至于患者出現哪種情況,與患者的體質有密切的關系。以藥側症,芍藥和甘草搭配,就是著名的芍藥甘草湯,張仲景用于治療腳攣急。芍藥甘草湯具有調和肝脾,緩急止痛的作用。主治津液受損,陰血不足,筋脈失濡所緻腿腳攣急,心煩,微惡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等。所以本條病症應該有抽筋攣急,顫抖等症狀。但醫聖都省略了,隻留下一個“反惡寒”,這是本方證和芍藥甘草湯證相鑒别的關鍵所在,有芍藥甘草湯證而見惡寒的,就用本方證。此方證具有類似腳攣急,抽筋,顫抖等症狀。這些症狀是津液損傷所導緻的,也就是裡陰虛。附子味辛、甘,性大熱,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補腎陽。芍藥甘草湯救陰和甘草幹姜湯救陽,兩方是相對的。《傷寒論》中的經方一般都是相對的,方證也是相對的。3兩方分别加上附子,就是芍藥甘草附子湯和四逆湯,分别用于傷陰和傷陽程度較深而及腎的情況,救裡陽一般用四逆湯,如果病沒有涉及到腎,一般用甘草幹姜湯,陽虛陰竭的患者,要用四逆加人參湯。當然,芍藥甘草附子湯中的附子是炮附子,而四逆湯的附子是生附子。這是因為四逆湯一般用于回陽救逆,用于危急重症,用生附子可以增強回陽的力度。僅就組方結構上講,兩方還是屬于相對的。此方證是傷寒發汗太過,導緻津液不足,所以用芍藥甘草湯生津救陰。又因為本條陽氣也有損傷,所以加一味炮附子以救陽。芍藥甘草附子湯是陰陽雙補的補益方劑,但偏于補陰。附子以扶陽,芍藥以補陰,甘草佐附子,芍藥補陰陽而調營衛。故《注解傷寒論》說:“芍藥之酸,收斂津液而益榮;附子之辛溫,固陽氣而補衛,甘草之甘,調和辛酸而安正氣”。成無己也說:“汗出則榮虛,惡寒則衛虛,與芍藥甘草附子湯,以補榮衛”。總之,芍藥甘草附子湯能夠緩解身體内出現的陰陽兩虛證。可有效地治療風寒導緻的關節強直疼痛。腰部神經疼痛,坐骨神經痛,腸胃痙攣的作用,在腰部以上要加茯苓15克、白術15克,蒼術15克。在腿部要加重芍藥15克和炙甘草12克,此方對于腳冰冷,血液循環不強,以及婦人病,月經來時腹痛,就是标準的芍藥甘草附子湯證。臨床上腳無力,膝蓋痛等問題,就可用此方,此方也被命名為去杖湯。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