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國醫大師朱良春學術思想暨臨證經驗學習班

早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朱良春教授就撰文指出“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論點,強調中西醫各有所長,辯證論治是中醫的根本,結合西醫學的辨病,療效會更加提高。對急性病的診治,提出“先發制病,發于機先”和慢性久病“從腎論治”的觀點,大大提高了疑難病的療效。朱教授對蟲類藥悉心研究數十年,研制的新藥“益腎蠲痹丸”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的治療有突破性的發展;指導學生研制的鮮動物藥“金龍膠囊”治療肝癌、胰腺癌、食道癌、肺癌、卵巢癌等腫瘤和治療重症風濕病:紅斑狼瘡、硬皮病、皮肌炎、幹燥綜合征等都有突破性的進展。今就朱良春教授治療腫瘤病的豐富經驗作一介紹,以飨同道。

一、“扶正祛邪”相互結合

朱教授認為,腫瘤的治療大法,不歪扶正與祛邪兩方面。早期祛邪為主,佐以扶正;中期攻補兼施;晚期則以扶正為主,佐以祛邪。由于腫瘤發現時,多為中晚期,必須攻不傷正,時刻注意陰陽氣血之調燮,尤應側重補脾益腎,方可緩解症情,延長生存期。

1﹒扶正:在祛邪的同時,必須根據患者陰陽氣血的偏虛,予以調補,才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改善症狀,穩定病情。

(1)溫陽益氣:由于陽氣不足是腫瘤發生的重要原因,加之患病後長期使用清熱解毒藥,或放、化療後,體力大虛,而出現疲乏困憊,惡寒肢冷,口淡不渴,二便清利,舌白,質淡胖,邊有齒痕,脈細弱無力,一派“陽虛氣弱”之象,治宜溫陽益氣,藥如黃芪、黨參、附子、肉桂、白術、幹姜、山萸肉等,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症狀,抑制腫瘤發展。

(2)滋陰養血:腫瘤在中晚期由于陰血耗損,多見頭暈、心悸、口渴咽幹、煩熱不安,舌邊尖紅,或舌绛無苔,脈弦細而數的“陰虛内熱”之證,治當滋陰養血,藥如生地、川石斛、天門冬、麥門冬、女貞子、旱蓮草、白芍、阿膠、北沙參、西洋參、枸杞子等。如舌質紅绛轉淡,漸生薄苔,說明症情好轉,預後較好。

(3)補脾建中:長期使用清熱解毒,或活血化瘀、攻堅消癥之品,脾胃大傷,脾陽不振,形瘦,納呆,腹脹便溏,舌質淡胖,脈細軟之“脾胃虛餒”之證,治宜補脾健中,藥如香砂六君子湯加山藥、薏苡仁、雞内金、紅棗等,以增強體質,改善症狀。

朱教授指出,臨證應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整體觀念,按照八綱辨證為基本方法,具體分析每一個患者的正邪盛衰、寒熱變化,然後根據八法而立方。是先補後攻,或先攻後補;是以補為主,或以攻為主;寒熱藥物的搭配,孰多孰少,均依病情而定。對經治療緩解後的患者應遵照“大積大聚,衰其半而止”的理論,對峻猛藥應減之或斷續用之,以保證正氣不衰竭。總之,應遵循“病有千變,醫亦千變;病有萬變,治亦萬變”的原則配方。使治病如同打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裡“彼”就是疾病,“己”就是藥物及其配伍。

2﹒祛邪:腫瘤是“内有有形之積”,多有癥瘕痞塊存在,癌細胞不斷分裂增殖,腫塊壓迫周圍血管、神經出現疼痛、梗阻,甚則腐爛、壞死,而見發熱、出血、昏谵等症象。根據症情,朱教授采用下列三法以祛邪抗癌。

(1)清洩熱毒:凡是發熱,局部紅腫熱痛,口幹,便難,苔黃或糙,質紅,脈弦數之“熱證”者,均宜清洩熱毒,常用藥為野菊花、蚤休、白花蛇舌草、半枝蓮、金銀花、地龍、甘中黃、山豆根、山慈菇、生大黃等。如伴見胸脘脹滿,泛嘔納呆,乃兼夾濕濁之象,需加藿香、佩蘭、川厚樸、郁金、姜半夏等芳香宣化之品。如發熱加劇,煩躁不安,或有出血傾向,舌質紅降,脈洪數的“血熱證”者,應加犀角、鮮生地、牡丹皮、赤芍、生地榆、鮮石斛等涼血養陰之品。朱教授認為,“血熱證”多見于病情加劇或晚期癌症患者,凡見舌紅绛無苔,脈弦急的,都是病情惡化的先兆,預後多不良。

(2)滌痰散結:朱丹溪曰:“凡人身上、中、下有塊者多是痰”。《類證治裁》:“結核經年,不紅不腫,堅而難移,久而腫痛者為痰核,多生耳、項、肘、腋等處。”朱教授根據古人對人體腫塊的認識,認為以上古人的論述,符合惡性淋巴瘤的臨床所見,認為痰是多數腫瘤的緻病因素,因此滌痰散結是治療腫瘤的大法之一,常用藥物為天南星、生半夏、守宮、僵蠶、蜂房、川貝、海藻、昆布、紫背天葵、白芥子等。

(3)化痰軟堅:腫瘤質堅,推之不移,高低不平。腫瘤,舌質紫暗,脈堅澀呈“瘀積癥癖證”者,皆可用此法,常用藥物為三棱、莪術、水蛭、虻蟲、蟅蟲、桃仁、紅花、丹參、赤芍等,可以改善病竈周圍的血液循環,促進抗癌藥物的滲透,使腫瘤變軟,有所縮小,減輕疼痛,緩解症狀,控制發展。

二、辨病辨證,相輔相成

朱教授為中醫大家,卻從不排斥西醫學,而是與時俱進,提倡中西醫的結合,體現了中醫自古就有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和氣魄。他十分推崇中西醫彙通派人物張錫純,認為張氏“中西醫結合療效好,阿士匹林加石膏”的做法雖然囿于時代,有其局限性,但其革新精神開一代新風,難能可貴。在腫瘤治療方面,朱教授在辨證的基礎上常加用莪術、水蛭、蜈蚣、壁虎、蟅蟲、幹蟾皮、蛇蛻、蜂房、全蠍、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茯苓等現代藥理學證明具有抗瘤作用的中藥,尤其是莪術,朱教授認為可用于多種腫瘤,不僅能直接破壞腫瘤細胞,而且還可增強細胞的免疫活性,從而促進機體對腫瘤的免疫作用。在骨轉移癌的治療上,朱教授認為治療上要充分考慮以下原則:祛除病邪——痰毒瘀血;扶正補虛——通經活絡,益氣養血,補益肝腎;随證變化。朱教授根據骨轉移癌的疾病特點,拟定“骨痛方”如下:制南星、補骨脂、穿山龍、骨碎補、淫羊藿,以及地龍、露蜂房、半夏、川芎、蟅蟲等。該方主要功效是:化痰散結、溫陽通絡止痛。主治各類惡性腫瘤的骨轉移疼痛,有協助止痛的作用。上藥經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均有抗腫瘤作用,其中仙靈脾、補骨脂、骨碎補等有較好的止痛作用,因此經臨床應用有較好的協助止痛作用。臨床用其治療骨轉移疼痛有效率達70%,配合其他止痛藥聯合使用可明顯減少止痛藥的劑量,減輕毒副作用。

三、善用蟲藥,良方奇效

朱教授因擅用蟲類藥物治療疑難雜症,加之其所著的《蟲類藥的應用》一書,飲譽醫壇,蜚聲海外,故今人有“蟲類藥學家”稱之者。蟲類藥有獨到的較峻猛的破積化瘀作用,許多經現代藥理實驗證明有抑制癌細胞作用。以下為朱教授在臨床治療腫瘤中常用之蟲類藥物:

1、攻堅破積類

髒腑經絡氣滞血瘀,形成癥積、肝脾腫大等宜配合此蟲類藥。

常用藥物:鼈甲、虻蟲、蟾酥、蜣螂蟲等。

舉例:如大黃蟄蟲丸治肝癌、宮頸癌、子宮肌瘤等。

2、活血逐瘀類

機體氣機阻滞,出現氣滞血瘀征象,宜配合此類蟲藥。

常用藥物:土鼈蟲、穿山甲、斑蝥、地龍、刺猬皮等。

舉例:如下瘀血湯(大黃、桃仁、蟅蟲)治療晚期宮頸癌、卵巢癌,腹痛或有瘀塊。

3、熄風定驚類

肝風内動,出現神昏、抽搐等一系列的神經系統症狀,宜配合此類蟲藥。

常用藥物:烏梢蛇、全蠍、蜈蚣、穿山甲、蟬蛻等。

舉例:如止痙散(全蠍,蜈蚣各等分)治療顱内轉移瘤的頭痛、頭暈、昏迷、抽搐等。

4、壯陽益腎類

腫瘤病久,腎陽虛衰,症見怕冷、腰軟腰痛、遺尿、小便失禁等,宜配合此類蟲藥。

常用藥物:蛤蚧、海馬、海龍、龜闆、狗腎、蜂房等。

舉例:如海馬健腎丸、慈仁膠囊等。

5、搜風解毒類

所謂大風、曆節諸證,即麻風病、類風濕性關節炎之類。肢體腫瘤、腫瘤肢體轉移或骨轉移等也可見疼痛、麻痹諸證,宜配合此類蟲類藥。

常用藥物:僵蠶、地龍、蜂房、全蠍、螞蟻等。

舉例:如牽正散(全蠍、白附子、僵蠶)治腦轉移所緻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麝香圓(麝香、川烏、地龍、全蠍)治曆節等。

6、收斂生肌類

表淺腫瘤,易于形成癰疽潰瘍,久而不愈,宜配合此類蟲藥。

常用藥物:蟲白蠟、守宮、蜈蚣等。

舉例:如治療各種金瘡或跌仆外傷出血,常用蟲白蠟。朱老用“守宮散”(守宮5條,切碎,曬幹,于清潔瓦上焙成炭,研細外用;日一次,2周左右可以收斂向愈)治頸部癌轉移的腫核。

蟲類藥抗腫瘤的主要作用機制

直接細胞毒作用(對癌細胞的直接殺傷作用)。

抗凝、抗纖、降低血粘度、改變細胞粘附運動。

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提高對癌細胞的殺傷能力,防止免疫逃逸。

抑制細胞外基質的降解,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抑制腫瘤血管形成,促進腫瘤消散。

增強腫瘤轉移抑制基因的表達,抑制瘤轉移。

斑蝥:别名斑蚝、花斑毛等,《神農本草經》稱其性味辛、寒、有大毒,歸肝、腎、胃、大腸、小腸經,具有攻毒蝕瘡,逐瘀散結的功效。内服多炒炙研末用,每次0.03~0.1g,先用小量,逐漸加量。現代研究:本品抗癌活性成份為斑蝥素(亦稱芫青素),它可抑制DNA和RNA合成,對肝髒和癌細胞有較強的親和性,對原發性肝癌及其他癌症有效,且無骨髓抑制作用,同時還具有升高白細胞數,抗病毒、抗炎作用。

壁虎:又名守宮、天龍。其味鹹,性寒,有小毒。功能祛風鎮驚、解毒散結。主治中風偏癱、曆節風痛、風痰驚痫、瘰疬惡瘡等病證。小量開始用,可逐漸加量到15~20g。朱教授常用本品治療食道癌、胃癌、子宮腫瘤等。藥理研究證明壁虎有抗腫瘤作用,體外實驗發現其水溶性可抑制人體癌細胞的呼吸。

蟬蛻:味甘鹹,性涼。入肺、肝經。能熄風止痙、疏散風熱。主治小兒驚痫等。《藥鑒》記載“蟬蛻氣寒、味甘鹹,無毒。主治小兒驚痫夜啼,大人眼目赤腫。”朱教授也用其治療腫瘤,尤其有肝風内熱表現者。現代藥理實踐證明,蟬蛻水提物體内對艾氏腹水瘤細胞增殖抑制率達90%以上,不屬直接細胞毒作用。

蟾酥肉、蟾酥皮:性寒味辛、有毒,解毒醫瘡,消積化瘕,是治小兒疳積之要藥。内服善功,外敷善撥。朱教授治療白血病、肝癌伴肝硬化、肺腫瘤、食管癌等疾病時常用其治療。

地龍:亦名蚯蚓。味鹹,性寒,入肝、脾、胃經。本品辛能發散,鹹能軟堅,為祛風解痙、化痰散結之藥。主治驚痫、中風、失音等。《本經》雲“主小兒驚痫夜啼”。其也是朱教授治療腫瘤,尤其是有腦轉移的惡性腫瘤是常用藥物。實踐證明,僵蠶有催眠與抗驚厥作用。

蝼蛄:俗名土狗。朱教授認為它是一位極佳的利水通便藥,對于各種水腫或術後尿潴留,如肝癌肝硬化腹水、水腫,甚有良效。《本經》隻稱其“主難産,出肉中刺,潰癰腫,下哽噎,解毒,除惡瘡。”未言及有利水之功。迨陶弘景始指出它“自腰以前甚澀,能止大小便”。朱教授經過臨床觀察,證實如需采用蝼蛄利尿,必須去其頭、足、翼,倘整體入藥,則毫無利尿作用。充分說明中藥炮制之重要性。朱教授用治各種水腫,如營養性、肝髒性、腎髒性、腳氣性及其它疾病引起的水腫均有效果。取蝼蛄(去頭、足、翼)、文火焙幹脆,研細末,每服2g,日2次,開水送服。對肝硬化腹水者,采用扶正祛邪,标本兼顧,推崇用蝼蛄(去頭、足、翼)、蟋蟀各2對,生黃芪10g,蟅蟲5g,研極細末,分4次服,1日2次,可以連續服用。

全蠍:亦名全蟲,如單用尾,名為蠍尾,味鹹,辛,性平,有毒。入肝經,主治祛風定痙、竄筋透骨、開瘀解毒。本品止痙作用較僵蠶強,且可功毒散結,本品有毒,量宜控制。全蠍不僅長于熄風定驚,而且又有化痰開瘀、解毒,醫治頑疽惡瘡之功。朱教授常用其與蜈蚣并用,其解毒消堅之功更著,用治癌腫、結核等。有研究顯示全蠍粗提物體外使Hela細胞全部死亡脫壁,抑制肺腺癌(LA—795)帶瘤小鼠的腫瘤生長,并防止其胸腺萎縮。

鳳凰衣:為雉科動物家雞的蛋殼内膜,朱教授常用其治療粘膜損傷、潰瘍,肺癌咳嗽等。鳳凰衣甘、淡、平,入脾胃、肺經,有養陰清肺、斂瘡、接骨等功能。主治久咳氣喘、咽痛失音、潰瘍不斂等。

蟅蟲:又名地鼈蟲、土元等,味鹹、寒,有小毒,歸肝經。主治破瘀血,續筋骨,用于筋骨折傷,瘀血經閉,癥瘕痞塊。作為活血化瘀是骨傷科的常用要藥。朱教授亦常用其治療腫瘤,見瘀血征象者。現代醫學研究及臨床試驗證明蟅蟲還具有抑制腫瘤作用,對白血病、肝癌、骨癌、胃癌及急性腫瘤有一定的治療和康複作用。

蜈蚣:異名天龍、百腳,味辛,性溫,有毒。入肝經。能祛風、定驚、攻毒、散結。主治中風、驚痫、破傷風等。據藥理證實研究,蜈蚣對腫瘤細胞具有抑制作用,對網狀内皮細胞機能具有增強作用。

四、驗案舉隅

患者譚×,男,70歲,患者因左肺腺癌行手術治療後,既往服用中藥半年餘,病情控制一般。2006年10月17日來診時少許咳嗽,幹咳無痰,時感頭暈,涎多,喜歎氣,矢氣多,左胸隐痛,納呆,眠差,二便調,舌紫暗,苔偏黃滑,脈弦有力,左關偏滑。骨ECT提示多發骨轉移。辨其證屬肝郁脾虛,木火刑金,治宜疏肝清肺,健脾行氣為主。

處方:柴胡10g,白芍20g,黃連10g,瓜蒌皮20g,茯苓15g,甘草10g,法夏15g,扁豆15g,白術15g,莪術15g,桃仁20g,川芎15g,柏子仁15g,澤瀉15g,巴戟天10g,全蠍10g,蜈蚣6條,仙鶴草30g。

10月31日複診:服上藥後咳嗽減少,納眠轉佳,仍訴胸痛。減黃連、瓜蒌、川芎、澤瀉,加桑寄生20g,木鼈子10g,全蠍10g,蜈蚣加至10條,仙鶴草加至60g。

11月21日複診:服藥後咳嗽漸平,胸痛明顯減輕,眠可,稍口苦,重在行氣芳香化濕,上方減法夏、扁豆、柏子仁,加香附10g,川厚樸15g,膽南星20g,肉豆蔻10g,全蠍加至15g,川足加至16條,仙鶴草用至100g,增用地鼈蟲15g,鹽蛇幹15g。

12月5日複診:服藥後身體舒暢,體重增加,末訴胸痛,偶咳,然不足為苦,胃納佳,二便調。繼續上方治療,川足漸加量至20條。後随診病情穩定,複查CT示:左側胸膜增厚,未見複發轉移;所見肋骨未見骨質破壞。複查腫瘤标記物(TPA、NSE、SCC、CA125、CEA、CA199)均未見異常。

按:患者肺癌術後骨轉移,仍因正氣不足,内邪由生,緻虛實夾雜,标本互見,治療當以扶正祛邪為主。“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而“窮必及腎”、“久必及腎”,故用藥時脾腎并調,益火生土,相得益彰,使正旺而邪自衰,此法乃朱教授“培補腎陽”之學術精髓。另外朱教授認為,全蠍、川足等蟲類藥,乃血肉有情之品,即可直達病所,消堅破結,解毒化瘀,其在攻伐的同時亦有強壯身體,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之功。朱教授指出,雖然蟲類藥物治療腫瘤效果較好,但必須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結合扶正。攻邪、清熱、引經等藥物共同作用,才能取得最大的療效。

舉隅——腦腫瘤(原發/繼發)

中醫認為本病乃談随風動,風痰毒邪阻滞腦府,蒙蔽清竅。

治療多從風痰論治,常以全蠍配僵蠶、蟬蛻。

僵蠶、蟬蛻兩藥氣味俱薄,引藥上行,功效散風清熱,化痰軟堅之力尤著。

臨證遵朱老“蠍麻散”方義,常配伍天麻、石決明、鈎藤、白附子等施治以加強熄風滌痰定眩之功,對緩解肺癌腦轉移所緻的頭痛、偏癱、口眼歪斜、抽搐等确有較好的療效。

舉隅——骨腫瘤(原發/繼發)

癌症骨轉移所緻疼痛常因邪毒入絡、瘀血凝滞、脈絡痹阻所緻,故疼痛劇烈,停著不移,拒按,入夜尤甚。

此類頑固性疼痛若采用一般草木之藥祛邪宣痹很難獲得療效,而蜈蚣、全蠍等蟲類通絡藥,搜剔穿透,方能使毒去凝開,經行絡暢,邪去正複。

臨證時兩藥多從小劑量開始用起,逐漸加量,全蠍最大可用至15g,蜈蚣最大可加至20條,臨床發現其不僅耐受性好,且久用能強壯身體。

如選用鹹溫之蕲蛇(或烏梢蛇)祛風通絡,配以制川草烏、桂枝,治寒濕盛者;取鹹寒之廣地龍洩熱通絡,配以黃柏、澤瀉治濕熱盛者;僵蠶長于祛風化痰,配膽南星、白芥子治痰濁阻于關節者;地鼈蟲善于消瘀破結,配以桃仁、紅花,療瘀阻經脈者。

滞氣凝阻背部,背部疼痛劇烈者,用九香蟲溫陽理氣,配以葛根、羌活,祛風除濕;關節疼痛劇烈者,常增用守宮,《本草綱目》載其“治中風癱瘓,手足不舉或曆節風痛……”可加強祛風定痛之功,多收通絡起廢之佳效。

朱老師認為,守宮是一味善于功散氣血凝結之佳品,除能通絡起廢蠲痹癱外,又有解毒消堅之功,可用于癌腫,并有良效。

朱老師曾創制“利膈散”治療晚期食道癌,其處方組成為:守宮、全蠍、蜂房、僵蠶、煅赭石(各)30g,共研極細末,每服4g,一日2~3次,有寬膈、消瘤、降逆之功,能緩解梗阻,改善吞咽困難,延長存活期,部分食道狹窄減輕,或癌竈消失。

并用此方治療十餘例食道腫瘤患者,均取佳效。一般服藥2d~3d後即明顯改善症狀,對不宜或不願手術者尤為适用。

病變在腰脊者,合用蜂房、地鼈蟲溫腎行瘀,配以補骨脂、獨活補腎通脈;經脈拘攣活動不利者,用穿山甲通經舒攣,配以雞血藤、伸筋草。

五、有效經驗方

朱教授治療腫瘤不拘泥于内服藥物,外用藥物亦療效顯著。已下列舉幾例朱教授治療腫瘤的有效經驗方:

[肝癌經驗方]

方1﹒蟾龍散(蟾酥5g,蜈蚣、兒茶各25g,參三七、丹參、白英、龍葵、山豆根各250g,共研極細末,每服4g,每日3次)有活血化瘀、散結消瘕、清熱解毒之功,并能鎮痛。

方2﹒守宮100條,低溫烘幹,研極細末,每服2g,每日3次,有解毒消堅、通絡定痛,并有強壯作用。

方3﹒蜣蛭散(蜣螂、全蠍、蜈蚣、水蛭、僵蠶、守宮、五靈脂等分,研極細末,每服4g,每日2次)有解毒消瘸、化瘀止痛之功,抗癌藥效較強。

[食管癌驗方]

方1﹒藻蛭散(海藻30g,生水蛭6g,研極細末,每服6g,每日2次,黃酒、溫水各半沖服)有軟堅、化瘀、消痰、散結之攻,本散适用于痰瘀互結,而苔膩,舌質襯紫,邊有瘀斑,脈細滑或細澀者最合。

方2﹒用解毒軟堅、通絡起廢的守宮粉(與米雙倍量,炒至微黃研細,每次4g,每日2次,黃酒調服),堅持使用,1~2周即見吞咽困難改善,随後食量及體重增加,病竈縮小或消失。

方3﹒複方烏蛇薏苡散(烏梢蛇、瓜蒌各250g,蜈蚣、全蠍各60g,生薏苡仁500g,硇砂7.5g,皂角刺125g組成,共研極細末,每服3g,每日3次,溫水送下),有化瘀消癥,解毒通利之功,對食道癌有較好療效。

方4﹒利膈散(守宮、全蠍、僵蠶、蜂房、代赭石各30g,共研細末,每服4g,每日2~3次。)有寬膈,消瘤、降逆之功,能緩解梗阻,改善吞咽困難,延長存活期,部分食道狹窄減輕,或癌竈消失。臨床用此方治十餘例食管腫瘤患者,均獲佳效,一般服藥2~3天後繼明顯改善症狀。對不宜或不願手術者尤為适用。

[胃癌驗方]

方1﹒消癌丸(僵蠶120g,蜈蚣48g,制馬錢子24g,浸潤去皮,切片,麻油炒黃,沙土抄去油,硫磺9g,共研極細末,以煉蜜為丸如桂圓核大,每日1粒)服用10日後痛減而嘔止,連服2~3月,可獲趨愈。

方2﹒胃癌散(蜣螂蟲、硇砂、西月石、火硝、蟅蟲各30g,守宮30條,綠萼梅15g,,冰片5%,共研極細末每服1.5g,1日3次)功能理氣止痛,攻毒制癌,破血祛瘀。

體虛者以①方為宜,體較實者以②方為宜。

臨床曾用消癌丸治療一胃癌術後腹水不退患者,引流口6月不閉合,患者痛苦,生活不便。與原方中蜈蚣加倍,同時配合服用(蒼術9g,白術9g,赤芍10g,豬苓10g,澤瀉10g,陳皮5g,淮山藥20g,扁豆衣10g,炒薏苡仁15g,萹蓄10g,萆薢10g)等健脾利濕之劑,腹水消退,引流管拔除,引流口愈合。

[乳腺癌驗方]

“乳癌散”(炙蜂房、苦楝子、雄鼠糞各等分,研極細末,每次服9g,水送下,間日服1次)。用于治療乳腺癌初起。臨床服本方1個月可使堅核趨向縮小,連服2~3月,輕者即愈,稍重者需連續服用。在腫瘤門診曾遇一乳腺癌患者,術後化療後複發,胸壁結節數個,色紫暗,無痛,厭食,胸悶不舒,腰軟痛,大便黃成形;檢查見少量腹水,體質狀态差,消瘦,神疲,舌淡紅苔白微膩,脈弦有力。不同意再次化療。即給予中藥健脾補腎之劑(太子參15g,當歸5g,生地15g,香附5g,地榆10g,茯苓10g,澤瀉10g,山萸肉15g)以扶助正氣,同時服用“乳癌散”。此後2月内,中藥處方随證加減,“乳癌散”裝膠囊,每次3g,每日3次,口服,連服2月。胸壁病竈開始略有縮小,胸悶減輕。檢查胸水消失。

[宮頸癌驗方]

朱教授認為該方對宮頸癌、陰道癌、直腸癌之晚期患者有一定療效。組成:蟾酥0.6g,三仙丹、雄黃各6g,兒茶5.5g,乳沒、血竭各4.5g,冰片7.5g,蛇床子2g,輕粉3g,白礬20g,将上藥研極細末,先将白礬用開水溶化,和入藥粉,最後加蛇床子、蟾酥、血竭,拌勻,制成1分錢币大小的藥片。用法:每次1片放癌組織處,隔2~3天換1次。有抗癌消瘤,收斂愈瘡之功。

[子宮肌瘤驗方]

朱教授治療子宮肌瘤亦善用張錫純“理沖湯”加減:基本方:生黃芪30g,黨參、生白術(各)15g,淮山藥、雞内金(各)18g,三棱、莪術(各)6~10g,天花粉30~60g,海藻20g,甘草6g,生貫衆25g,經行崩沖加花蕊石30g,且以自拟“外治婦瘤散”(由阿魏、生南星、參三七、海藻、歸尾、王不留行子、炒小茴香組成共碾細末,幹粗末裝入長15cm、寬10cm細白布袋内,幹敷神阙穴偏小腹,外用繃帶固定)配合内服湯藥提高療效,速消其瘤,療效卓著。

[惡性淋巴瘤驗方]

“消瘤丸”(全蠍100g,蜂房、僵蠶各200g,共研極細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服5g,每日3次),有軟堅消瘤、扶正解毒之功,堅持服用3~6個月,多能見效。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