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有了首位“文體治療師”
2006年12月03日10:30 溫州都市報
“文體治療師”究竟是做什麼的?“這是一個全新的職業,主要通過文娛、體育等方面的活動幫助病人恢複精神健康。”一番簡單介紹引起了林飛躍的濃厚興趣。結果,這個原本從事幼教工作的“外行人”卻從應征的護理人員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市第一位文體治療師。
碰鈴、鈴鼓、圓舞闆、三角鐵,随着《達坂城的姑娘》的樂曲有節奏地演奏着。11
月23日上午,記者循着這歡快的音樂,走進了溫州市民康醫院康複中心的文體治療室。我市首位精神康複文體治療師林飛躍時而随着音樂跳起新疆舞,時而指揮着10個男病人演奏手中的樂器。如果不是她穿的治療師服、病人們穿的藍白條子住院服,我會誤認為這隻是一堂普通的音樂課。
林飛躍在給病人上音樂課
林飛躍教病人做廣播體操
治療課上,林飛躍的目光不斷地在每一位病人的臉上移動,仔細觀察病人的不同反應。25歲的她舉手投足與其他的醫護人員有明顯的不同:一般醫護人員的面部表情往往會比較冷靜;而她不僅嘴角挂着微笑,連眼睛裡都含着笑意,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這是3年多幼兒教育的經曆在她臉上留下的印記,也是她成為一位文體治療師的關鍵因素之一。林飛躍轉行20多天來,一直有些困惑:過去,她可以用微笑、用眼神來表揚、鼓勵孩子們,孩子們也會給她天真無邪的笑臉;現在,她的笑容依然,但看到更多的是病人們沒有表情的臉和病人家屬痛苦的淚水,她不清楚自己的笑容是否還和從前一樣燦爛。
文體治療喚醒“書法家”
“她已經帶給病人改變了,或許她自己還沒有發現。”民康醫院男二病區的醫師劉立滢告訴記者,那位搖着鈴鼓的男病人阿東(化名)是30多位接受文體治療的病人中康複最快、效果最明顯的。
2006年8月,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阿東在瓯海殘聯與民康醫院聯合開展的“解鎖行動”中,被醫護人員從自家緊鎖的小房間裡解救了出來。當時,他患有被害妄想、幻聽、躁狂等症狀,已被關了兩年多。住院服藥後,他的病情明顯好轉,并于11月開始接受醫院新開展的文體康複治療。11月2日,林飛躍上崗第二天,就讓病人們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阿東說自己喜歡寫毛筆字,細心的飛躍立即給阿東買了毛筆、字帖和練習紙。
“阿東的毛筆字寫得很好,令我們醫護人員大吃一驚。”音樂課後,林飛躍一邊讓阿東現場表演才藝,一邊将阿東前些天臨摹的對聯、詩詞作品拿出來展示。阿東完成一副對聯後,飛躍用力地為他鼓掌。阿東露出憨厚的笑容。“飛躍的鼓勵和肯定給阿東的治療增添了信心,他的意志力明顯增強。”劉立滢醫師稱,“目前,阿東已臨床治愈。”
記者采訪時,正巧遇上阿東的母親來給他送冬天的鞋襪,看到兒子的書法作品,這位60餘歲的老母親激動得熱淚盈眶,“在家裡的兩年多時間裡,他都沒有練習,現在竟然還能寫得這麼好……”
看到阿東和母親自然交流的情境,林飛躍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是她走上這個特殊崗位後第一次體驗到成就感,也是她第一次看到了文體治療給患者帶來的變化。“病治好後,總是要重新回到社會上的。”飛躍說,“希望通過文體治療培養病人的特長、愛好,以便将來病人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并得到關心和尊重。”
34年的“老病号”不再麻木
“加油!跑起來!”上完男病人的音樂課,飛躍又投入到女病人的體育課中,醫院中央的小院子裡響起了她的助威聲。她帶着8位女病人分兩組玩起了往返接力跑的遊戲。遊戲中,每位女病人需跑到前方10多米處,撿回一塊石頭,再折回出發點。這些對于普通人來說非常簡單的體育比賽,對于這些有10多年、甚至30多年病史的女病人來說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由于長期住院,在病房裡缺少運動,這些女病人的身體機能退化,還養成了不願動彈的不良習慣。
比賽過程中,幾位病人基本是在走,有時撿回兩三塊石頭。飛躍一邊認真觀察着每個病人的表現,一邊給她們加油,即使發現病人做錯了也不批評。“阿紅(化名),很好!”看到有着34年病史的阿紅加快了腳步後,飛躍立即給予肯定。“做得好。”阿紅準确撿回了一塊石頭,她又連忙表揚。
“這對于阿紅來說實在不易,飛躍的文體治療起作用了。”該院三病區醫師郭振林介紹,阿紅患有精神分裂症,34年來反複住院,這一次住院是從四年前開始的。當時,她連生活都沒法自理。長期住院使阿紅變得懶惰、麻木,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甚至到了能坐着決不站着、能躺着決不坐着的地步。近來,接受文體治療後,阿紅的生活慢慢可以自理了,認知功能也逐漸開始恢複。
“病人的每一點變化對于我來說都如同‘定心丸’,能夠産生讓我繼續堅持下去的力量。”飛躍坦言,最初的兩周裡,她的信心一直受到打擊。因為一些女病人喜歡坐着或趴着來上她的文體課,個别男病人會突然拍她的腿并問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有時候,任她用柔和的語言、含笑的眼神、生動的肢體語言來調動病人們的積極性,病人們就是不買賬,她也一度因常唱“獨角戲”而感覺到灰心。上崗前,她曾想象過從事這份特殊職業的困難,但沒有料想到會如此之難。
“困難是困難,但我至今沒有一絲要放棄的念頭,絕不輕易放棄是我做人的一大原則。”從飛躍的話語中不難看出她是一個外柔内剛型的女子。她把病人當做自己的朋友,漸漸地,這些長期住院的“老病号”也開始參與到她組織的文體活動中來了。
體育課上,女病人們還跟着飛躍玩了拍皮球、用橡皮泥包“餃子”等遊戲。“飛躍玩的花樣還真不少!”民康醫院康複科主任張麗君說:“文體治療是一項全新的治療方法,沒有可以借鑒的成果,完全靠摸索,但飛躍這位康複治療方面的外行人卻用自己設置的課程愉悅了病人們的身心,使他們得到了放松。”
擇偶拒絕不懂奉獻的人
1999年至2002年間,飛躍曾先後在瓯海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甯波大學成教學院學習幼兒教育、音樂等方面的專業知識。2002年至2004年,她先後在瓯海區、鹿城區從事幼兒教育、早教等工作。她很喜歡幼兒教育工作,但2006年10月,喜歡挑戰自我的她從當護士的堂姐口中得知民康醫院開始招聘首位文體治療師的消息後,便做出了轉行的決定。
民康醫院院長胡立榮透露,讓林飛躍來擔任文體治療師有多方面的原因:嬰、幼兒教師的經曆賦予了她和善的笑容、豐富的形體語言、突出的文藝特長以及關心他人的愛心、教育引導的耐心。“精神病患者同樣需要人際交流,特别是處在恢複期的病人,而飛躍恰恰有這種迅速發現病人情感需求的能力。”胡立榮表示,今後醫院還将繼續引進飛躍這樣的“外行人”來擔任文體治療師,因為他認為,精神健康知識可以通過補習獲得,但是照顧病人的愛心與耐心卻無法通過補習來增加。
飛躍成為精神病患者文體治療師的消息傳開後,許多同學表示不解。飛躍的父母也有不少顧慮:病人失控會不會傷到女兒?這特殊職業會不會影響女兒未來的幸福?但這些顧慮在飛躍眼中卻都不是問題,她坦然地說:“既然選擇了這行就要承受這行的種種艱辛,而且通過一段時間的近距離接觸,我發現精神病患者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危險;即使影響到未來擇偶,我也不會改變,因為,不懂奉獻愛心的人,我是絕對不會接受的。”本報記者劉雪菲 攝影郭大斌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