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呼吸治療師浦其斌——守住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

【人物名片】 呼吸治療師浦其斌,1974年出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呼吸治療科學科帶頭人。他的職責是為全院的危重病人提供呼吸治療,幫助患者渡過難關。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浙大一院成為全省重型危重型患者的集中救治醫院,他帶領6名呼吸治療師戰鬥在戰“疫”一線,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守住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

治療師_治療師是什麼職業_治療師和醫生有什麼區别

浦其斌在重症監護房工作。

浙江在線4月3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紀馭亞 通訊員 王蕊 胡枭峰 吳海波)淩晨2時,一陣急促的電話鈴響起,駐守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之江院區的呼吸治療科學科帶頭人浦其斌,猛地從床上坐起。

電話是重症監護病房打來的。一位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呼吸衰竭,需要他馬上到場。十幾分鐘後,浦其斌就做好防護出現在病床旁。所幸,經過他的呼吸治療以及救治團隊的共同努力,患者化險為夷。

像這樣的“深夜行動”,在浦其斌和他的團隊進入之江院區隔離病區後,時常出現。如今已結束戰鬥“出艙”的他,還會在睡夢中驚醒。他說,在“艙内”24小時“戰鬥”的日子,已成為習慣。每一個患者都是他的牽挂。

直面生死時刻

提到重症救治,大家或許第一時間會想到醫生、護士、麻醉師等。但絕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呼吸治療師也是搶救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我們的工作往大了講,就是呼吸管理,往小了說,呼吸機管理、人工氣道管理、氧療的實施與評估,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都需要我們參與。”浦其斌說,跟呼吸相關的治療,他們都會在場。可以說,每一次救治都直面最危險的時刻。

呼吸管理,聽上去似乎“簡單”,但實際需要極高的功力:哪怕隻是每天都“盯着呼吸機”,能否第一時間從儀器跳動的數據中辨别出患者危與機的信号,就很可能将直接影響患者的生與死。

浦其斌告訴記者,自己在浙大一院從事呼吸治療工作已經20多年。當時,呼吸治療師這個職業剛剛進入國内,也沒有大學開設相關專業。别說普通市民,對于醫護人員來說,呼吸治療師也是很新鮮的職業。學臨床醫學的他,在入院後選擇改行,開始了在全新領域的探索。

2003年“非典”,他是第一批進入杭州隔離病房的醫生;2009年“甲流”,他臨危受命,趕赴外地參與浙江省第一例危重患者的救治……一場場“戰鬥”也讓他逐漸成長為呼吸治療戰線上的專家。“2009年,我們在省内較早成立呼吸治療科後,我們的業務範圍也越來越廣。從一開始專注于重症監護病房的危重患者救治,到為全院的危重患者服務。如今,各個科室如果遇上需要呼吸治療的危重患者,首先就會想到給我們打電話參與會診。”浦其斌說,近幾年,随着國内的呼吸治療行業不斷發展,呼吸治療師也正逐步走入公衆視野。

2020年2月,人社部發布了16個新職業,呼吸治療師正是其中一個。

要救命更要“雙赢”

雖然已積累豐富的經驗,這一次的戰“疫”也讓浦其斌一次次刷新着職業生涯的邊界。

浦其斌告訴記者,最多時,重症監護病房裡有十幾個危重患者,每個人病情的變化就在一瞬間,可能上一秒還好好的,下一秒就需要插管治療,神經時刻都是緊繃的。很多時候,呼吸治療師需要在距離患者十幾厘米處完成操作,随時可能産生的飛沫,讓周圍“危機四伏”。

讓浦其斌神經緊繃的,不僅僅是病情,還有實現“雙赢”的目标——要在确保安全的情況下,盡可能減少對患者的傷害。他舉例說,疫情期間,一位39歲的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氧合指數最差時低于。要知道這個指标小于300就提示呼吸功能存在障礙。“他的情況已經符合氣管插管所需要的指征,但氣管插管好比一把雙刃劍,在治療患者呼吸功能的同時,也會給人體造成一定損傷。嚴格把握這些有創措施的指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首選創傷最小的方式進行呼吸支持,這是我們治療的一個原則。”浦其斌說,這名患者沒有插管,經過嚴密監測和數天的經鼻高流量氧療、抗病毒藥物調整,病情明顯改善,氧合指數開始逐步正常,最終治愈出院。

浦其斌介紹,經過多學科團隊的協作,浙大一院很多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在沒有氣管插管的情況下,呼吸功能逐漸改善、病情好轉。

“超能戰士”會“讀心術”

此次戰“疫”,也讓浦其斌多了一個“超能戰士”的稱号。從早上7時半在病房查房,到全院組織的視頻會診,再到一次次緊急搶救,無論是白天還是深夜,重症監護病房裡總能看到他的身影。

浦其斌說,因為危重患者多,他們進行了科學排班,确保時時刻刻都有人在隔離病房,随叫随到。一次次險情也因此被化解。

浦其斌和他的團隊在救治患者的同時,還非常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态,竭盡全力給予人文關懷。浦其斌曾參與救治一例甲流危重患者,“當時這位患者白天剛拔管,半夜了我看到患者還在輾轉反側,肯定不對勁!”多年的“戰鬥”經驗也讓浦其斌練就了“讀心”的本領,根據他的判斷,病人當時一定是難以入睡,這樣下去很容易出現谵妄。對于剛拔管的病人來說,如果狀态不好還會影響到呼吸,進而再次影響病情。于是,他立馬安撫患者的情緒,耐心跟患者解釋病情以及家人的情況,并守在患者身邊,患者終于安然入睡,順利渡過了拔管後最艱難的幾天,最後平安出院。“讀心”的經驗也被浦其斌用到了此次疫情救治中,一次次為成功救治“保駕護航”。

如今,浦其斌已經回到浙大一院慶春院區,但他和團隊從臨床中摸索出的關于新冠肺炎患者呼吸支持策略,已形成“浙一方案”,為全國乃至全球的同道提供借鑒,依然在戰“疫”一線發揮着重要作用。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