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将自己的姓名、準考證号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将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後,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标号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幹淨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選擇題時,将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後,将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
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範圍。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自從人類有了文字和數字,數據也就産生了。我們的祖先可是稱得上運用數據的鼻祖。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在逢澤(今河南開封)舉行會盟,後魏國以韓國沒有前來赴會為借口,興兵讨伐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采用軍師孫膑的建議,待魏國與韓國交戰疲憊不堪時,大舉發兵救韓。魏國軍師龐涓率10萬大軍欲與齊國一決雌雄。孫膑見龐涓來勢洶洶,決定智取,于是下令軍隊向馬陵(今山東郯城縣一帶)方向撤軍,選擇在一溝壑密林處設伏,誘敵深入。孫膑提出建議,命士兵第一天挖供10萬人吃飯的竈,第二天減少5萬,第三天減少到3萬。龐涓偵察到齊軍的這一變化,認為齊軍士兵膽小畏戰,每天都有大量士兵逃跑,減員嚴重。于是,親自率兵追擊,結果大敗,龐涓自知在劫難逃,拔劍自刎。這就是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孫膑所用計策被稱之為“減竈之計”。這一戰役可以說“成亦數據”“敗亦數據”,也是我國最早運用數據的典型案例。
今天,大數據時代已悄然來臨,将開啟一個嶄新的時代,人類與世界的關系,将借助大數據的幫助進入一個新階段。
大數據時代需要數據思維,即養成對數據的敏感和分析習慣,根據數據來思考和分析問題。善于從數據中發現和挖掘其内在價值,在預測事物發展、判定當前态勢以及做決定決策時,先看看“數據怎麼說”,而不是主觀判定,或是從時過境遷的經驗出發。
數據是死的,本身不會說話。但對數據敏感的人或善于從數據中挖掘内在價值的人看來,數據就是活的,而且是極為有用的。特别是在今天的大數據時代,數據已經不再是“減竈之計”那樣的簡單數據了。著名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說過“萬物皆數”,即世界的本質就是數據,它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客觀反映,世間萬物都可以被數據化,它無處不在,蘊藏着巨大的價值。
從簡單數據到海量數據,它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隻能看到冰山的一角,而絕大部分卻隐藏在水面之下,需要廣泛而深入挖掘。數據好似望遠鏡,讓我們能夠窺視廣袤宇宙;它又像顯微鏡,讓我們能夠探究微觀世界。
在大數據時代、以數學、計算機科學和統計科學為基礎的大數據,又衍生出“數據科學”“數理統計學”“數據工程”“數據分析處理技術”等新的現代科學技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信息主權的一種表現形式。其核心是将數學算法運用到海量數據上,将數據化思維與先進數據分析處理技術相融合,探索數據之間的關系,預測事情發生的趨勢和可能性,以便及早尋求應對之策。
大數據核心的核心作用之一是預測,即通過從大數據推測未知事件,是用今天演繹未來的過程,其最大變革是放棄了對因果關系的渴求,取而代之的是對相互關系的關注。也就是說,隻要知道“是什麼”、而不需要知道“為什麼”。它直接颠覆了千百年來人類的思維慣例,對人類的認知和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大數據時代需要培養數據思維。”軍事運籌學專家、國防科技大學張維民教授認為。數據思維是借助于數據對客觀事物進行概括、探索,從而發現事物的内部本質聯系和規律性的一種思維習慣,并形成以數據為資源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
數據思維的方法主要體現在整體觀、發展觀和聯系觀這三個方面。張維民教授認為,在大數據時代,看問題、拿主意、做決策,要養成看“數據怎麼說?”的習慣,而不是“我們怎麼想”,或是憑經驗和傳統思維出發,要緊跟着問題進一步問:“這些數據從哪兒來的?從這些數據能得出什麼分析結果?我們對結果有多大信心?”決策者對數據與客觀證據的尊重是大數據發揮價值的重要保證。
在軍事領域,大數據将開啟一種新的作戰樣式,即“大數據戰”、張維民教授對其戰争特點做出了如下的歸納:
首先體現在組織結構重組。在軍隊組織形态上、扁平結構、層次簡捷、高度集成、體系融合,是大數據時代軍隊體制編制的基本特征。作戰将由力量聯合向數據融合方向發展,軍隊在幾乎不打破現有軍隊體制編制情況下,能夠另辟蹊徑,通過數據的融合實現軍種的聯合。
其次是作戰樣式的改變。未來戰争将呈現以數據攻擊和防護為基本手段的全新作戰樣式。在大數據技術支撐下,跨網或離網攻擊都将成為可能,實時的戰場信息、各種偵察平台搜集的信息、作戰指揮中心的每一項指令、傳感器信息等,都是以數據的形式存在并發揮作用。這些瞬息萬變、紛繁複雜的海量信息,構成了最基本的戰場生态。
第三是指揮流程縮短。随着數據挖掘技術、大規模并行算法及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完善并廣泛應用在軍事上,情報、決策與作戰一體化将取得快速進展。作戰部門可以組建無人機編隊對實時捕獲的重要目标進行“發現即摧毀”式的精确打擊,并能通過融合情報的前後端,縮短指揮流程,使數據流程與作戰流程無縫鍊接并相互驅動,構建全方位遂行聯合作戰的“偵打一體”體系,從而實現體系化的“從傳感器到射手”的重大突破。
最後是作戰主體和決策方式的改變。自主式作戰平台将成為未來作戰行動的主體。大數據技術将賦予無人作戰平台一定的“能動性”,帶來決策思維、模式和方法的變革,指揮員做出決策越來越取決于數據及其分析結果,而非經驗和直覺的主導。隻要提供的數據量足夠龐大真實,就可以通過數據挖掘,從而較為準确地把握諸如敵方指揮員的思維規律、預測對手的作戰行動、戰場态勢的發展變化等複雜問題。
“看數據怎麼說”,在大數據戰争中,數據搜集、分析和處理能力,以及基于數據作出的決策将會是未來戰場上的制勝關鍵。可以說,誰占領了大數據的制高點,誰就能在未來戰場上赢得軍事競争的主動權。
(摘編自國防科技大學王握文《看數據怎麼說》)
1. 下列對材料相關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數據思維”在文中是指根據數據來思考和分析問題,而不是主觀臆斷或經驗主義。
B. “萬物皆數”在文中是指世界萬物是由數據組成,數據無處不在,蘊藏着巨大的價值。
C. “數據科學”是以數學、計算機科學和統計科學為基礎的大數據衍生出的一門現代科學技術。
D. “大數據戰”的戰争特點體現在組織結構重組、作戰樣式改變、指揮流程縮短、作戰主體和決策方式的改變。
2. 下列對材料相關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馬陵之戰”是我們的祖先最早運用數據的典型案例,文中運用這一事例充分體現了“成亦數據”“敗亦數據”的觀點。
B. 從簡單數據中廣泛而深入地挖掘,往往可以發掘海量數據;通過這些數據我們既能窺視到廣袤宇宙,又能夠探究到微觀世界。
C. 基于數據作出的決策将會是未來戰場上的制勝關鍵,因此誰占領了大數據的制高點,誰就會在未來戰場上輕松赢得軍事勝利。
D. 通過數據挖掘,作戰部門可以組建無人機編隊對實時捕獲的重要目标進行“發現即摧毀”式的精确打擊,進而縮短指揮流程。
3. 根據材料内容,下列說法正确的一項是( )
A. 大數據的核心作用之一就是通過從大數據推測未知事件,是用今天演繹未來的過程,關注的是相互關系而非因果關系。
B. “大數據戰”的第一個特點是在不打破現有軍隊體制編制的前提下,通過數據的融合實現軍種間簡捷高效的聯合。
C. 軍事領域的“大數據戰”。使作戰主體和決策方式都發生變化,自主式作戰平台已成為發達國家作戰行動的主體。
D. “大數據戰”中,指揮員做出決策将越來越少依賴經驗和直覺,更多地将取決于足夠龐大而真實的數據及其分析結果。
4. 大數據時代如何培養“數據思維”?請依據材料簡要概括。
5. 作為科普性文章,本文在寫法上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案】
1. B 2. C 3. A
4. ①看問題、拿主意、做決策,要養成看“數據怎麼說”的習慣,而不是“我們怎麼想”,或是憑經驗和傳統思維出發;
②要緊跟着問題進一步問:“這些數據從哪兒來的?從這些數據能得出什麼分析結果?我們對結果有多大信心?”尊重數據與客觀證據,使大數據發揮出最大價值。
5. ①科學性、嚴謹性。在介紹科學知識的過程中,運用較多的科學術語;不妄下定論、用語嚴謹,如“将成為可能”“幾乎”。
②通俗性。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運用打比方等手法,如将數據比作冰山一角,好似望遠鏡、顯微鏡。将數據的特點等專業性内容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
③生動性。例如開篇引用“馬陵之戰”的事例,使專業性很強的文章變得生動,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解析】
【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世界萬物是由數據組成”錯,原文的表述是“畢達哥拉斯說過‘萬物皆數’,即世界的本質就是數據”,“世界的本質就是數據”不等于“世界萬物是由數據組成”。
【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C.“誰就會在未來戰場上輕松赢得軍事勝利”說法絕對,原文是說“赢得軍事競争的主動權”。
【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材料觀點的能力。
B.“在不打破現有軍隊體制編制的前提下”錯,原文“在幾乎不打破現有軍隊體制編制情況下”。
C.“自主式作戰平台已成為發達國家作戰行動的主體”錯誤,原文的表述是“自主式作戰平台将成為未來作戰行動的主體”。
D.“更多地将取決于足夠龐大而真實的數據及其分析結果”以偏概全,不僅僅是通過對數據的挖掘,還有大規模并行算法及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完善并廣泛應用在軍事上。
【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據“在大數據時代,看問題、拿主意、做決策,要養成看‘數據怎麼說?’的習慣,而不是‘我們怎麼想’,或是憑經驗和傳統思維出發”可概括出答案①;
依據“要緊跟着問題進一步問:“這些數據從哪兒來的?從這些數據能得出什麼分析結果?我們對結果有多大信心?”決策者對數據與客觀證據的尊重是大數據發揮價值的重要保證”可概括出答案②。
【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體裁特征及表現手法的能力。
①科學性、嚴謹性。在介紹科學知識的過程中,運用較多的科學術語,比如“數據科學”“數理統計學”“數據工程”“數據分析處理技術”“數據化思維”“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大數據戰”等;不妄下定論、用語嚴謹,如“将成為可能”“幾乎”等。
②通俗性。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比如“從簡單數據到海量數據,它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隻能看到冰山的一角,而絕大部分卻隐藏在水面之下,需要廣泛而深入挖掘。數據好似望遠鏡,讓我們能夠窺視廣袤宇宙;它又像顯微鏡,讓我們能夠探究微觀世界”,運用打比方的手法,将數據比作冰山一角,好似望遠鏡、顯微鏡。将數據的特點等專業性内容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
③生動性。“我們的祖先可是稱得上運用數據的鼻祖。公元前341年……這就是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這一戰役可以說‘成亦數據’‘敗亦數據’,也是我國最早運用數據的典型案例”,文章開篇引用“馬陵之戰”的事例,使專業性很強的文章變得生動,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二)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牛冢嶺
楊西京
麥根爺從城裡參加春晖公司建廠二十周年大慶回來的第四天,病了,随即叫保姆在“相親相愛一家人”微信群裡發了條微信:明兒“霜降”,是俺九十八歲生日。俺親手做了一桌菜,你們回來,啥人都不能帶,啥壽禮都不能捎。你們年輕人不是好野餐嘛,桌就擱在牛冢嶺咱家地田。有人招呼,你們甭操閑心。
這個微信群都是麥根爺的家人,孫子馬豆光,公司董事長;孫女馬豆妮,财務總監;重孫馬曙星,總經理。
馬豆光率先看到了爺爺的信息,忙跟妹妹馬豆妮私聊起來:父母過世時,咱們還在上小學。打奶奶走後,爺爺從不讓給他過壽。奶奶都走了二十年了,爺爺今天發的過生日的信息,回不回?
馬豆妮:當然回了。爺爺家法嚴,誰敢犯犟?
馬豆光又給馬曙星打了招呼。
“霜降”當日上午半晌,三人如約而至。一進村口,馬豆光叫司機把“奔馳”開走,三人步行入村上嶺。
牛冢嶺坐落在邙山頭。一上嶺,見溝邊路沿,枯草黃蔓,披上一層白乎乎的濃霜,“霜降見霜,麥谷滿倉”啊。本地種“寒露麥”,這陣兒,滿地四五指高的麥苗,伴着五彩紅葉,為家鄉的土地點上了一縷春綠秋紅。
嶺頂,是千百年來葬埋耕牛的專地,方圓頃把地,羅了一眼墳頭。墳前一塊四五畝的麥田,便是自家的責任田。
三人一進地,見麥根爺坐在折疊式躺椅上,一張折疊小方桌上,四碗冒着熱氣的“雜燴菜”,一盤油炸饅頭幹,四雙筷子,三把馬紮。醒目的是,麥根爺兩手抱着一束連稈帶穗的小麥。
馬豆光兄妹知道,老家院子裡,東廂房檐下,常年挂的是鋤、钯、鐮、犁……西廂房檐下,挂的是連棵帶穗的小麥、谷子、玉米、高粱……那是爺爺生命的博物館,人生的展示廳。
三人看看這陣勢,看看麥根爺自然顯成的神态,惶惶入座。
麥根爺把手中麥束放到地上,拿筷端碗,示意都吃。馬豆妮知道爺爺的脾性,看看侄子馬曙星光動筷子不張嘴的樣兒,她品品略帶酸味的菜,呼呼啦啦,風卷殘雲般吃起來。馬曙星瞅瞅姑姑那男人似的吃相,看看老爺臉色,填鴨似的往嘴裡塞。
麥根爺吃完,笑着問重孫:“老爺咋在這過壽?這壽菜、壽馍哪來的,知道不?”
馬曙星看看老爺笑裡閃威的眼,一臉茫然。
“這壽菜,壽馍,是咱廠二十年大慶那晌,老爺打包回來的殘羹剩飯啊!”
馬曙星渾身不由得顫了顫。
“咱全組人打包回來的剩萊剩馍,百十口人吃了幾天,知道不?”
馬曙星心提到了嗓子眼。
那天晌午,公司三個大車間一千多員工同慶共賀。宴畢,馬曙星叫附近養豬場開車來清理。麥根爺看看,那些桌上都剩有大大小小饅頭塊,半盤子半盤子雞鴨魚肉,看着重孫那洋洋自得的半醉相,一個巴掌扇到重孫臉上。随即把馬豆光叫來,一邊叫廠裡接送員工上下班的大轎車開回村裡,一邊電告鄉親們家家帶桶,人人帶籃,乘車來廠裡打包。
“吃了三天,三天呐——”
“撲通”,馬曙星流着淚跪在老爺面前。
麥根爺問孫子馬豆光:“小時候俺給你噴的故事,小麥為啥一棵隻剩一穗的故事,忘了沒?給曙星噴噴。”
馬豆光想起來了,重述着爺爺當年噴的故事:
傳說先前,小麥稈從下到梢,周身結穗,由此人間多豐年。有年麥收,老天爺來人間私訪,見老百姓把吃不完的白蒸馍喂雞喂豬,半碗子半碗子剩面條倒到糞堆上……老天爺勃然大怒,拔起一株麥,從下到上,把麥穗一一掐掉。老天爺正準備掐掉梢上最後一穗,一旁吃草的耕牛雙角抵住了老天爺的手。老天爺看着淚眼汪汪的耕牛,歎了口氣,說:“這一穗留給你拌草料吧。”
這方百姓連哭了三天三夜,立下兩條規矩:磨面時,留下麸子,給耕牛拌草料;任何人不準宰殺耕牛,耕牛病老死後,一律到這片土地埋葬。于是,這嶺便叫了牛冢嶺。
“豆光,你才别鄉離土多少年,可把咱列祖列宗幾千年的農耕本色丢了?”麥根爺脖子上青筋蹦跶大高,晃晃手中這束麥。“這麥梢上最後一穗麥,你是不是想叫老天爺也掐掉?”
馬豆光掄起右手,一巴掌扇在自己右臉上,顫着聲道:“爺,孫子忘本啦!”
麥根爺臉轉向馬豆妮:“那天,村裡老少爺兒們打包,你在一旁嘟囔,殘湯剩馍,值幾個錢?财務總監就是這樣算賬哩?!”
自打小,到出嫁,爺爺沒嚷過自己一句,這會兒,馬豆妮看着爺爺氣得抖着的白胡子,一下子趴在爺爺腿上,泣不成聲。
麥根爺撫着孫女的長發,說:“記住,米是黃金,面是銀,糧食——無——價!”
“爺,我犯了良心罪……”
麥根爺看着眼前飄過的一片黃葉,心疼地撫着重孫那天挨了一巴掌的左臉,話柔得像棉花朵:“曙星呀,老爺、老奶守在這牛冢嶺,噔着眼為你孫孫輩輩看住,”麥根爺指着麥梢上的麥穗,“守住這最後一穗麥,不能叫老天爺掐去!”說罷,用麥束拍打馬豆光、馬豆妮,似乎用盡一生的力氣,吼道:“看住這穗麥,不能叫老天爺再掐去……”
一陣寒意濃濃的秋風掠過,麥根爺緩緩躺向折疊椅,雙手緊緊把那束麥護在心口處,一雙眼,睜得老大,瞪着水洗過一樣的藍天……
一群鳥兒被陡然沖天的哭号聲驚飛,乍着翅膀,報信兒似的,飛向白雲飄飄的遠方……
(有删改)
6. 下列對本文相關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項是( )
A. 在參加了公司建廠二十周年大慶回來的第四天,麥根爺就生病了,他生病的主要原因是九十八歲高齡所帶來的體質衰弱。
B. 馬豆妮将略帶酸味菜“風卷殘雲”地吃起來,馬曙星“填鴨似的往嘴裡塞”,其原因均為給過生日的麥根爺以面子。
C. 公司建廠二十周年大慶那天,鋪張浪費使麥根爺心生不滿,馬豆光的做法及酒後自得的醜态更讓麥根爺怒不可遏。
D. 麥根爺讓鄉親們來廠裡将剩飯剩菜打包,這些剩飯剩菜居然讓鄉親們吃了三天,由此可知麥根爺悲痛的原因。
7. 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馬豆光看到爺爺在家庭群裡的信息後,“忙跟妹妹馬豆妮私聊”,商議之後“又給馬曙星打了招呼”,由此正面顯示麥根爺治家有方。
B. 文中将懸挂着農具、農作物的東廂房檐下和西廂房檐下比喻為生命的博物館、人生的居示廳,生動形象地表明了麥根爺的農人本色。
C. 麥根爺在吃完後,笑着問了重孫兩個問題,文中以“笑裡閃威的眼”這一細節描寫,體現了麥根爺在後輩心中的威嚴形象。
D. “心疼地撫着重孫那天挨了一巴掌的左臉”“指着麥梢上的麥穗”“用麥束拍打馬豆光、豆妮”,動作描寫體現了麥根爺對晚輩的愛與氣。
8. 麥根爺讓孫子馬豆光“噴噴”自己當年噴的故事,用意何在?請結合内容分析。
9. 文章最後兩段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請結合文意加以分析。
【答案】
6. D 7. A
8. ①麥根爺爺希望通過這個故事,讓晚輩知道珍惜糧食、愛惜糧食的道理,從而避免鋪張浪費現象再次發生;
②麥根爺爺希望通過這個故事,讓晚輩知道他們也出身于農民,應當保持農耕本色,不要忘了本。
9. ①“一陣寒意濃濃的秋風掠過”以景物描寫來渲染悲涼的氛圍,表現了浪費糧食一事給麥根爺帶來的深重的心靈創傷;
②“一群鳥兒被陡然沖天的哭号聲驚飛”則從側而表現了麥根爺去世之後晚輩的悲痛之情與悔悟之意;
③寓情于景,含蓄蘊藉,起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解析】
【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相關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A.“主要原因是九十八歲高齡所帶來的體質衰弱”說法錯誤,麥根爺的生病也許跟年老體弱有一定關系,但主要原因還是心裡生氣。
B.“其原因均為給過生日的麥根爺以面子”說法錯誤,原因是他們敬畏麥根爺的脾氣和性格。
C.“馬豆光的做法及酒後自得的醜态更讓麥根爺怒不可遏”說法錯誤,張冠李戴,是重孫子馬曙星的行為讓麥根爺怒不可遏。
【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内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能力。
A.“正面顯示麥根爺治家有方”說法錯誤,應為“側面顯示麥根爺家法嚴”。
【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相關情節、語段作用的能力。
由文中“宴畢,馬曙星叫附近養豬場開車來清理。麥根爺看看,那些桌上都剩有大大小小饅頭塊,半盤子半盤子雞鴨魚肉,看着重孫那洋洋自得的半醉相,一個巴掌扇到重孫臉上”可知,是因為看到重孫曙星在宴會後浪費糧食的做法,麥根爺才讓孫子馬豆光“噴噴”自己當年噴的故事,再結合故事的内容可知,麥根爺爺希望通過這個故事,讓晚輩知道珍惜糧食、愛惜糧食的道理,從而避免鋪張浪費現象再次發生;
由文中“‘豆光,你才别鄉離土多少年,可把咱列祖列宗幾千年的農耕本色丢了?’麥根爺脖子上青筋蹦跶大高,晃晃手中這束麥。‘這麥梢上最後一穗麥,你是不是想叫老天爺也掐掉?’馬豆光掄起右手,一巴掌扇在自己右臉上,顫着聲道:‘爺,孫子忘本啦’”可知,麥根爺爺希望通過這個故事,讓晚輩知道他們也出身于農民,應當保持農耕本色,不要忘了本。
【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環境描寫作用的能力。
由“說罷,用麥束拍打馬豆光、馬豆妮,似乎用盡一生的力氣,吼道:‘看住這穗麥,不能叫老天爺再掐去……’”可知,麥根爺對于後代子孫們糧食的做法非常憤怒與傷心,此處“一陣寒意濃濃的秋風掠過”的環境描寫是通過滿是涼意的秋風來渲染悲涼的氛圍,表現了浪費糧食一事給麥根爺帶來的深重的心靈創傷;
由“麥根爺緩緩躺向折疊椅,雙手緊緊把那束麥護在心口處,一雙眼,睜得老大,瞪着水洗過一樣的藍天……”可知,麥根爺已經離開了人世,“一群鳥兒被陡然沖天的哭号聲驚飛”中的“哭号聲”是晚輩們的哭聲,所以此處的環境描寫從側而表現了麥根爺去世之後晚輩的悲痛之情與悔悟之意;
最後兩段的景物描寫中都蘊含着人物的情感,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使文章的情感表達的含蓄委婉,起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昔者,越王勾踐問大夫種曰:“吾欲伐吳,奈何能有功乎?”大夫種對曰:“伐吳有九術。”王曰:“何謂九術?”對曰:“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币,以遺其君;三曰貴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遺之美女,以熒其志;五曰遺之巧匠,使起宮室高台,盡其财,疲其力;六曰遺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強其谏臣,使之自殺;八曰邦家富而備器;九曰堅厲甲兵,以承其弊。故曰九者勿患,戒口勿傳,以取天下不難,況于吳乎?”越王曰:“善。”
于是作為策楯、嬰以白璧,镂以黃金,類龍蛇而行者。乃使大夫種獻之于吳,曰:“東海役臣孤勾踐,使者臣種,敢修下吏,問于左右。賴有天下之力,竊為小殿,有餘财,再拜獻之大王。”吳王大悅。申胥谏曰:“不可。王勿受。昔桀起靈門,纣起鹿台,陰陽不和,五谷不時,天與之災,邦國空虛,遂以之亡。大王受之,是後必有災。”吳王不聽,遂受之而起姑胥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見二百裡。行路之人,道死屍哭。
越乃飾美女西施、鄭旦,使大夫種獻之于吳王,曰:“昔者,越王勾踐竊有天之遺西施、鄭旦,越邦洿下貧窮,不敢當,使下臣種再拜獻之大王。”吳王大悅。申胥谏曰:“不可。王勿受。臣聞五色令人目不明,五音令人耳不聰。桀易湯而滅纣易周文而亡大王受之後必有殃。胥聞越王勾踐晝書不倦,晦誦竟旦,聚死臣數萬,是人不死,必得其願。胥聞越王勾踐服誠行仁,聽谏,進賢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胥聞越王勾踐冬披毛裘,夏披締绤,是人不死,必為利害。胥聞賢士,邦之寶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已,周亡于褒姒。”吳王不聽,遂受其女,以申胥為不忠而殺之①。
越乃興師伐吳,大敗之于秦餘杭山,滅吳,禽夫差,而戮太宰嚭與其妻子。
(節選自《越絕書》)
【注】①夫差派人送一把寶劍給申胥(即伍子胥),令其自殺。
10. 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将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标号塗黑。
桀 A 易 B 湯 C 而 D 滅 E 纣 F 易 G 周 H 文 I 而 J 亡 K 大 L 王 M 受 N 之 O 後 P 必 Q 有 R 殃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易,指容易,與“難”相對。與成語“以暴易暴”中“易”意思不同。
B. 敢,謙辭,表示冒昧請求。與成語“敢不承命”中的“敢”字意思不同。
C. 竊,偷偷地,暗地裡。與《促織》“窺父不在,竊發盆”中“竊”意思相同。
D. 咎,指災禍,與詩經《氓》“爾蔔爾筮,體無咎言”中“咎”意思相同。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大夫種認為,做到了他所講的九件事,且不把自己的心意聲張出去,奪取整個天下都是容易的事,更不必說對付一個吳國。
B. 越王命人制作精美的欄杆,形同龍蛇舞動,派文種進獻給吳國,目的是與吳國修好,以麻痹吳國,争取時間,以圖最後滅吳。
C. 申胥用夏桀築靈門、商纣造鹿台而導緻王朝覆滅的曆史教訓勸誡吳王。吳王不聽勸告,接受越國贈物,開始建造姑胥台。
D. 選文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了兩個性格鮮明的人物:越王虛心聽取臣下意見,勵精圖治;吳王剛愎自用,誅殺忠良,荒淫無度。
13. 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賴有天下之力,竊為小殿,有餘财,再拜獻之大王。
(2)胥聞越王勾踐服誠行仁,聽谏,進賢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
14. 結合第三段“越乃飾美女西施、鄭旦……以申胥為不忠而殺之”内容,簡要分析越國采用了“九術”中的哪幾術?
【答案】
10. E K O 11. C 12. B
13. (1)幸賴天地的力量,我私下造了一座小殿,有多餘的材物,恭敬地獻給君王。
(2)我又聽說越王勾踐服膺誠信,推行仁道,好聽谏官,善薦賢人,這個人不死,一定會獲得好的名聲。
14. ①運用了第四術,送美女西施、鄭旦給吳王,以此來消磨吳王的志氣;②運用了第七術,讓申胥與夫差有矛盾,最終導緻夫差賜死申胥,迫其自殺。③運用了第九術,聚集了幾萬名敢死之士,随時準備利用吳國弊敗之機去進攻它。
【解析】
【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夏桀輕視湯,就滅亡了;商纣輕視周文王,也滅亡了。君王如果接受這兩個女子,以後一定會有災禍的。
“桀易湯而滅”“纣易周文而亡”,兩處句式結構一緻,其後斷開,即在E K處斷開;
“大王受之”與“後必有殃”構成假設複句,其間斷開;且“受之”是動賓結構,“之”後斷開,即在 O處斷開。
【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
A.正确,“以暴易暴”中“易”“代替”。句意:使得吳國容易遭受讨伐。/用殘暴勢力代替殘暴勢力。
B.正确,“敢不承命”中的“敢”是“怎麼敢,不敢”。句意:鬥膽讓他以低級官員的身份。/怎麼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
C.文中的“竊”是謙辭,有“私下裡”“私自”的意思;“窺父不在,竊發盆”中“竊”是副詞,意為“偷偷地”“暗地裡”。句意:越王勾踐私下得到了上天贈給的兩個美女西施和鄭旦。/看父親不在家,偷偷地打開盆子。
D.正确。句意:美女則是國家的禍根。/你用龜闆占蔔,用蓍草占卦,蔔筮的結果沒有不吉利。
【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目的是與吳國修好”理解有誤。目的是引誘吳國大修宮殿,消耗其國力。
【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賴”,幸賴;“竊”,私下;“再拜”,拜兩拜,表示恭敬。
(2)“服誠”,服膺誠信;“進”,推薦;“是”,這。
【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四曰遺之美女,以熒其志”“越乃飾美女西施、鄭旦,使大夫種獻之于吳王”可知,運用了第四術,送美女西施、鄭旦給吳王,以此來消磨吳王的志氣;
由“七曰強其谏臣,使之自殺”“吳王大悅。申胥谏曰……吳王不聽,遂受其女,以申胥為不忠而殺之”可知,運用了第七術,讓申胥與夫差有矛盾,最終導緻夫差賜死申胥,迫其自殺。
由“九曰堅厲甲兵,以承其弊”“越乃興師伐吳,大敗之于秦餘杭山,滅吳,禽夫差”可知,運用了第九術,聚集了幾萬名敢死之士,随時準備利用吳國弊敗之機去進攻它。
參考譯文:
從前,越王勾踐問大夫文種:“我想讨伐吳國,怎麼才能成功?”大夫文種回答說:“讨伐吳國有九條計策。”越王問:“哪九條計策?”文種回答說:“第一是尊崇天地,敬事鬼神;第二是拿出豐厚的财物,饋贈給吳國國君;第三是擡高價格向吳國購買糧草,使吳國的儲備變得空虛;第四是送美女給吳王,用這個來消磨吳王的志氣;第五是送能工巧匠給吳王,讓吳國建宮殿造高台,耗盡它的财物,疲勞它的力量;第六是送阿谀奉承的臣子給吳王,使得吳國容易遭受讨伐;第七是讓吳國的忠谏之臣變得更為剛強,迫使他們一一自殺;第八是把自己的國家治理得富強起來,準備好各種各樣的物資器材;第九是使自己國家軍隊強大、武器銳利,随時準備利用吳國弊敗之機去進攻它。所以說做到了這九件事就用不着擔心了,隻要不把自己的心意聲張出去,奪取整個天下都不是困難的事,何況隻是對付一個吳國呢?”越王說:“好。”
于是,越王就命人制作了飾有文采的欄杆,用白壁作裝飾,還鑲嵌有黃金,形狀如同龍蛇在舞動一般,越王派大夫文種将這些欄杆進獻到吳國,說道:“東海邊的奴仆勾踐,派遣使者文種,鬥膽讓他以低級官員的身份,通過您的左右來問候君王。幸賴天地的力量,我私下造了一座小殿,多餘的材物就貢獻給君王。”吳王大為高興。伍子胥勸谏說:“不能夠這樣做,君王不應該接受這些禮物。從前,夏桀築靈門,商纣造鹿台,都引起陰陽不和順,五谷不能按時成熟,上天降下災禍,國家為之空虛,于是走向滅亡。君王如果接受越國的這些禮物,以後一定會産生災禍的。”吳王沒有聽從勸谏,收下了越國進獻的禮物,開始建築姑胥台。花了三年時間聚集材料,五年後才建成姑胥台。台非常高,視野有二百裡。但是,因為築台,百姓勞役深重,走在路上随時看到在路上倒斃的人,聽到祭祀的哭聲。
于是,越王勾踐又将美女西施、鄭旦打扮整齊後,派大夫文種送給吳王,說:“從前,越王勾踐私下得到了上天贈給的兩個美女西施和鄭旦,但越國地勢低窪,十分貧窮,不敢接受她們,所以派文種将她倆獻給大王。”吳王非常高興,伍子胥進谏說:“不能夠這樣做,君王不應該接受這兩個女子。我聽說多看五色會使人眼睛看不清,多聽五音會讓人耳朵聽不清。夏桀輕視湯,就滅亡了;商纣輕視周文王,也滅亡了。君王如果接受這兩個女子,以後一定會有災禍的。我聽說越王勾踐白日不停地起草文件,晚上又往往述誦到天亮,他聚集了幾萬名敢死之士;這個人不死,一定能實現他的願望的。我又聽說越王勾踐服膺誠信,推行仁道,好聽谏言,善薦賢人,這個人不死,一定會獲得好的名聲。我還聽說越王勾踐冬天隻穿粗陋的皮衣,夏天也隻穿粗葛布衣服;這個人不死,一定會變得非常厲害,成為我們吳國的大患。我聽說,賢人是國家的珍寶,美女則是國家的禍根。夏代就是由于末喜而滅亡的,商代也因為妲己而滅亡,周代同樣是因為褒姒而滅亡的。”吳王不聽從谏勸,還是接受了越國送來的這兩個美女,而且認為伍子胥不忠,将他殺了。
越國于是起兵讨伐吳國,在秦餘杭山将吳軍打得大敗。勾踐滅了吳國,活捉了吳王夫差,同時殺死了太宰和他的妻子兒女。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别嚴士元
劉長卿
存風倚棹闳間城,水國春寒陰複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裡情。
君去若逢相識問,青袍①今已誤儒生②。
【注】①青袍:又稱青衿。唐代貞觀四年規定,八品九品官員的官服是青色的。②儒生:詩人的自稱。
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首聯交待分别之時、之地,其中“寒”字既寫時令特點,兼表此時心情。
B. 本詩中“閑花落地”以動寫靜,這種手法在王維的《鳥鳴澗》中也有。
C. 詩人囑托友人不要沉迷于官場,因為詩人自己就為官所誤,早生退意。
D. 本詩運用景語來叙述事件的發展和人物的行動,寫景叙事同時進行。
16. 本詩頸聯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抒發情感?請結合内容簡要分析。
【答案】
15. C 16. ①虛實結合。日落時分,詩人遠眺江上,看到友人乘坐的孤舟隻留下一抹影子,是實寫;下句寫詩人聯想到友人将會去湖南綠草叢生之地,這茫茫綠草,綿延萬裡,是虛寫。
②借景抒情。借“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等景色抒發依依惜别之情及無限思念之情。
【解析】
【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詩歌内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C.“詩人囑托友人不要沉迷于官場……早生退意”曲解文意。“君去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是一句牢騷話。劉長卿當時大概是八九品的官員,穿的是青色袍服。他認為自己當這一員小官,是很失意的,簡直是耽誤自己的前程,而非“早生退意”,也無“囑托友人不要沉迷于官場”之意。
【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藝術手法的能力。
“日斜江上孤帆影”寫日落時分,詩人遠眺江上,看到友人乘坐孤舟隻留下一抹影子,是實寫;“草綠湖南萬裡情”寫詩人聯想到友人将會去湖南綠草叢生之地,這茫茫綠草,綿延萬裡,為作者想象的内容,是虛寫。虛實結合,表達作者對友人的戀戀不舍之情。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裡情”這兩句借助“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等意象寫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和想象中友人的目的地“草綠”萌生、廣闊而有生機的景色,兩句借景抒情,抒發作者依依惜别之情及對友人無限的思念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四十三年,烽火揚州路”形成鮮明對比,寫出了百姓安于異族統治的現狀。
(2)白居易的《琵琶行》用語簡潔凝練,僅僅“________”一句就交代了地點、時間、人物和事件;“____________”一句就點明了季節特征,渲染了事件發生時的落寞氛圍。
(3)“扁舟”是我國古典詩文中常見的意象之一,它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承載悠然自由的情懷,或暗含淡泊隐逸的願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佛狸祠下 ②. 一片神鴉社鼓 ③. 浔陽江頭夜送客 ④. 楓葉荻花秋瑟瑟 ⑤. 誰家今夜扁舟子 ⑥. 何處相思明月樓(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玉鑒瓊田三萬頃,着我扁舟一葉/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詞:佛狸祠、鴉、浔、荻、瑟瑟、匏樽。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古城甘肅臨洮的花季,一朵朵、一片片、一樹樹 ① 的紫斑牡丹,在洮河兩岸彙成了花海碧浪。各類支農項目和生态工程宛如一艘艘龍舟,在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潮中千帆競發,鑼鼓相聞,奏響了一曲豪邁、悠揚、深情的牡丹之歌。
因花瓣上有獨特的紫斑而聞名又稱甘肅牡丹的紫斑牡丹與中原牡丹、西南牡丹、江南牡丹并稱我國“四大牡丹”。甘肅大地上的臨夏、蘭州、定西、天水、隴南、甘南一帶是紫斑牡丹的重要發源地。其中臨洮紫斑牡丹栽培始于唐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
曾經的梁峁上,到處可見兩三米高的野生,紫斑牡丹樹。趕騾子的人還能在牡丹樹下乘涼哩。可後來,很多牡丹樹被砍掉當柴火燒了。當年日子過得如此緊巴,誰還會注意到腳下的土地有牡丹這麼個寶貝呢?
殊為可貴的是,盡管生計艱難,一代代、一輩輩臨洮人的牡丹情結,卻始終在農家小院裡如袅袅炊煙一樣_ ② 。一棵、兩棵……又一棵、又兩棵……盡管每一戶的牡丹數量非常有限,卻星星點點地分布在南屏鎮、玉井鎮、洮陽鎮、新添鎮、太石鎮等18個鄉鎮的莊戶人家。這些臨洮人,以西部農民特有的執着和堅韌,一個個走出農家小院,踏上了圓夢牡丹的艱辛旅程……如今,在臨洮,一撥又一撥新的種植能手如 ③ 般冒了出來……
花樣年華何處是?洮河兩岸請君來。
18. 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 請将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删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20.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答案】18. ①争奇鬥豔 ②連綿不絕(連綿不斷)③雨後春筍
19. 紫斑牡丹,因花瓣上有獨特的紫斑而聞名,又稱甘肅牡丹,與中原牡丹、西南牡丹、江南牡丹并稱我國“四大牡丹”。
20. 畫線句本體是“各類支農項目和生态工程”,喻體是“一艘艘龍舟”,一方面表明各類支農項目和生态工程數量多,同時也表明這些支農項目和生态工程蓄勢待發。用比喻來對事物的特征進行描繪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以此引發讀者聯想和想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解析】
【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确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①處,結合後文“彙成了花海碧浪”及前文“一朵朵、一片片、一樹樹”可知,此處強調的是紫斑牡丹百花競放,故此處可填“争奇鬥豔”。争奇鬥豔:相互競争誰更奇特、豔麗。形容百花競放的美麗景色。
第②處,結合前文将“一代代、一輩輩臨洮人的牡丹情結”比作“袅袅炊煙”可知,此處強調的是臨洮人的牡丹情結如袅袅炊煙一樣接連不斷,一直延續着,故此處可填“連綿不絕(連綿不斷)”。連綿不絕(連綿不斷):形容河流、山脈、雨雪、思緒、聲音等接連不斷。
第③處,結合前文“一撥又一撥新的種植能手如”及後文“般冒了出來”可知,此處強調的是新的種植能手一撥又一撥湧現出來,故此處可填“雨後春筍”。雨後春筍:春天雨後冒出的竹筍。比喻大量湧現、蓬勃發展的新生事物。
【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變換句式的能力。
先壓縮出句子主幹,再将修飾成分拿出來,獨立成句。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可壓縮出主幹句為:紫斑牡丹與中原牡丹、西南牡丹、江南牡丹并稱我國“四大牡丹”。再将修飾“紫斑牡丹”的定語“因花瓣上有獨特的紫斑而聞名又稱甘肅牡丹”獨立成句為:紫斑牡丹,因花瓣上有獨特的紫斑而聞名,又稱甘肅牡丹。
最後整合上面兩個句子,可将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較短的語句為:紫斑牡丹,因花瓣上有獨特的紫斑而聞名,又稱甘肅牡丹,與中原牡丹、西南牡丹、江南牡丹并稱我國“四大牡丹”。
【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确分析常見的修辭手法作用的能力。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本體是“各類支農項目和生态工程”,喻體是“一艘艘龍舟”,“一艘艘”表明各類支農項目和生态工程數量多,“龍舟”表明這些支農項目和生态工程蓄勢待發。語言文采斐然,用比喻來對事物的特征進行描繪和渲染,生動形象地突出了各類支農項目和生态工程蓄勢待發,引發讀者聯想和想象,富有很強的感染力,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
21. 學者楊博民做過射擊訓練中預定目标與訓練效果的相關性研究,下面是根據其實驗結果做的兩張圖。請你閱讀後完成小題。
注:兩組均為35人,學習起點相同;學習效果=最後成績/最初成績。
(1)根據兩圖信息,你能得出哪些結論?總數不超過80字。
(2)寫出兩圖帶給我們的有關學習的啟示。
【答案】(1)學習有目标,效果是沒有目标的兩倍多;學習有目标者比沒有目标者容易進步,且成績容易穩定,學習後退的概率低。
(2)學習要制訂合适的目标,朝着目标努力,盡量減少與目标無關的行為。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圖文轉換和語言表達準确、簡明、連貫、得體的能力。
解題時要注意題幹中的關鍵詞句和圖表中的各個要素,此類題目将數據以直觀的柱狀圖或直方圖的形式呈現出來,向答題者介紹或展示某種情況。需認真理解題意,厘清各項關系,然後準确地把握住規律來解答問題。
解答本題時“結論”是通過對圖表中兩組對比得出:根據“射擊成績比較”表中的“預定目标組”和“不預定目标組”的比較得出:“預定目标組”的學習效果是2.82,“不預定目标組”的學習效果是1.31,由此可見,學習有目标,效果是沒有目标的兩倍多;根據“射擊學習進展比較”表中的“繼續進步型人數”“成績穩定型人數”“學習後退型人數”三組比較,得出:學習有目标者比沒有目标者容易進步,且成績容易穩定,學習後退的概率低。
兩圖帶給我們的有關學習的啟示是:有沒有目标,對于學習的進步很重要。所以學習要制訂合适的目标,朝着目标努力,盡量減少與目标無關的行為。
四、寫作(60分)
22.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生活就像抖音,你關注什麼,就會給你推送什麼。所以一定要關注美好的人和事,給自己一個美好的磁場!
——某媒體
材料二: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
以上材料具有啟發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理解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這是一篇思辨型作文題。兩則材料提供貌似對立的觀點,究競何去何從,需要考生作出辯證的分析。
材料一提到了“抖音”這個新事物,說明這句話是在當下和平安定的環境下提出的,也是針對一些抖音用戶存在的不良現象提出的。在海量信息泥沙俱下的情況下,他們可能更多地關注其中“不美好的東西”而造成生活“磁場”的紊亂,從而給現實生活産生負面影響。對此,應旗幟鮮明地反對這種行為和結果。“美好的磁場”可以比喻條理順暢的,而非雜亂無章的生活境況。應該以“美好的人和事”占有他們的視野。生活同理。所以說材料一是針對現實問題開出的一劑“良方”。
材料二是古代名人名言,其合理性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句話是提倡士人(讀書人)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意識,要成為民族的脊梁。“事事關心”的重點是“關心”,是主人翁的意識。唯有如此才能改造現實世界中不合理的地方,推動社會發展。
對此,寫作時可結合“獲取信息”這一關鍵主題展開思考,可先指出,過去信息傳遞慢而少,強調讀書人不能死讀書,要主動吸納書本外的信息,齊家治國平天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們要有勇氣、用能力主動獲取信息。此後,則可說明現在信息充斥,我們則需要有選擇地接受信息,避免因為信息的蕪雜而亂了陣腳。但不論時代如何變化。判斷的标準不變,還是美好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外,還可進一步深入話題,說明其實這裡隻是道德倫理教育的第一步,“知”充其量是理論層面的讨論,接下來實踐層面的“行”更重要。
立意:
1.摒棄假醜惡,擁抱真善美。
2.新時代新青年更要以天下為己任。
3.構建美好“磁場”,成就美麗中國。
4.“知”重要,“行”更重要。
下一篇
期權裡面詢價什麼意思?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