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數學教會了我什麼?

數學教會了我什麼?


從一年級入學,到我遞上高考卷,這期間數學每天都沒有缺席 。我投入了如此多的時間,面對這巨大的機會成本,我反複诘問自己:

我到底都學會了什麼?

若回答是運算或者解題,這種可以輕易被電腦替代的東西,那顯然我白學了 。邏輯能力?似乎也可以被電腦取代,下圍棋不能說沒有邏輯,盡管通路可能不同,但結果是電腦赢了人類 。

我不是一個想深造、鑽研數學的人 。所以數學之于我,除了帶給我快樂之外,其作用應該落在應用上 。那它到底有怎樣的應用,又帶給我怎樣的改變呢?

我思前想後,總結了一句話:

數學教我成為一個理性的決策者 。

不妨就從做一道數學題做起 。審題是語文功夫,算不得嚴格的數學範疇 。審完題開始思考,其實就是開始決策 。這裡該往哪邊想?選用哪種轉化?用哪個形式表達合适……思考過後的落筆,隻不過是思維的表達,我覺得又是語文範疇了 。數學的本質是那段思考,而思考的落點是做出決策,每個岔路口我該怎麼選擇 。

之前蒙昧狀态下,那就是跟着感覺走 。題海戰術的作用,我認為就歸結于這種感覺 。某種程度上說,AlphaGo 不也是立足題海戰術赢了人?

數學這個學科到底有什麼用,迷霧撥開,才慢慢理解,如果每道題都用“記憶匹配”快速得到思路,而放棄了每一次從頭到尾完整獨立的思考,那這 12 年,除了換一個分數,真的算是白費了 。

于是,忘了哪天,我想明白這些以後開始把每道數學題當成一個個決策的關口來玩味,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在生活中遇不到如此理想化的岔路,但思維的訓練對于理性權衡能力的培養是相通的 。

舉個例子,比如當時讨論的“設點還是設線”,以往跟着感覺走,往往也能選到比較好的那種 。但在經曆理性思考,為什麼設點?為什麼設線?它們的優劣?它們的本質是在轉化什麼?當題目中的“動”的部分有怎樣的特征的時候選擇相應的哪種方法……越想,越有味 。生物是長篇大論的題目歸結于幾句關鍵的邏輯橋梁,而數學是兩行簡單的數學語言可以思量出幾頁“理性權衡”。

我試圖遷移這種能力到生活中,确實很多時候也很有用,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結合理三科的實驗思維,我從真實的生活選擇題中剝離出起主要作用的有限個變量,加以權重,理性權衡 。學數學之前,或者想明白這些之前,我做每個決策時腦子裡大概是一個混沌的狀态:一團雲霧,冥冥之中有一個答案 。

而現在是:幾個相對清晰的變量,有明确的“對比點”,我基本明白我看重它們的程度高低,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判結果 。

可能這兩種思維路徑得到的決策結果是一樣的,但就算後者沒有給我帶來更優選擇,經過這樣一番所謂的“理性思考”獲得的結論也會讓我更自信地選下這個選項,讓我更有底氣,我相信我一定是對的 。其實有時候真的不一定這就是最好的 。但在這種盲目的自信中,它依然可以和最好的匹敵——讓自己相信自己的決斷,這實在是一種加碼 。

所以歸結起來:

12 年的基礎數學教育,讓我成為一個更加理性的決策者 。這可以為我每一個決策增長信心,時而還能帶來更好的選擇,順帶把自己選拔到了一個相對更好的平台 。這是數學之于我的意義 。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