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詩,拓寬兒童心靈的容量。一方面,兒童複雜的生命體驗通過詩歌獲得印證,另一方面,童詩也将孩子心中難以言說之物表達出來。但走近童詩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應該給孩子讀什麼詩?又該怎樣理解詩呢?
其實,童詩和我們具體的生活息息相關,詩意正是對細小日常的凝視、想象與描摹。窗·道雄(1909-2014,原名石田道雄)就是這樣一位童詩詩人,他在1994年獲得國際安徒生獎,也是亞洲第一位得此大獎的創作者。他寫大象的鼻子很長;寫一到夏天就叮人的蚊子;寫因為吃掉信,總不知道信的内容的小羊……
104歲的窗·道雄在看夕陽時擡起手遮擋餘晖。(圖源:NHK紀錄片劇照)
在國際安徒生獎獲獎感言中,時年85歲的 窗·道雄說道:“我永遠對保護世間萬物生存的大自然報以感激,它遵從萬物各自的法則,不分高低貴賤……至于我自己,我希望我哪怕能再寫出一首詩來都好,去寬慰兒童,啟發他們的心靈,因為他們是未來的唯一希望。”
在本期“孩子與詩”系列專欄中,作者闫超華從窗·道雄不斷在童詩中描繪的“蚊子”意象入手,展現了這位獲得國際大獎的童心詩人所創造的童詩譜系。
細小的存在,也是詩
在《昆蟲記》中,法布爾曾這樣描述一隻蟲子的命運:“它來到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歡迎它,石頭是搖籃。”在自然之境,人與蟲子并無不同,都在自己的生命裡尋找光亮。這時,一隻蚊子來了,它在飛翔着唱歌,為什麼是一隻蚊子?當然也可能是一隻蒼蠅、一隻蟋蟀或一隻蜜蜂。日本兒童詩人窗·道雄總能聽見一些微小生物美妙而輕盈的歌聲,它們在童詩中醒來,像是一種夢境。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窗·道雄童詩繪本”系列,[日]窗·道雄 著,[日]南塚直子 繪,孔陽新照 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6月版。
也許有些孩子會說,一隻令人讨厭的蚊子也能寫成童詩嗎?也許德國詩人于爾克·舒比格可以告訴我們其中的秘密:“洋蔥,蘿蔔和西紅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這種東西/它們認為那是一種空想/南瓜不說話/默默地成長着。”(《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廖雲海譯)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德]于爾克·舒比格 著,[德]羅特勞特·蘇珊娜 ·貝爾納 繪,廖雲海 譯,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宇宙中的生命,無論大小,都有屬于自己的生存和形态,而這些就是詩。我記得西方古代有一個說法,形容地球是一個生了蟲的核桃,被邪惡的蛀蟲啃咬着。這裡包含着某種世界的本源,太奇妙了。地球縮小以後的童話世界讓詩意無處不在,關鍵取決于我們的身心。比如,蚊子會邀請我們進入它們的歌聲:
蚊子
作者:(日)窗·道雄
翻譯:吳菲
在昏暗中
微微地 聽見蚊子的聲音
但是擺好了拍打的架勢
躍躍欲試地等着
卻在不覺間 睡着了
因為太癢 醒了過來
打開燈一看
右手的手腕上
有一朵 粉紅的 小玫瑰
幸虧睡着了
才得以祝福了
幼小生命的誕生
像是要安慰
懊惱的心情
把那明證 撓了一撓
在窗·道雄的詩句中,蚊子隻是一個詩句的引線,它們會點燃後面所有的詩行。這首童詩我覺得最美的是:蚊子的嘴就是玫瑰的那根刺,人類的手腕成了柔嫩的花枝,那些紅點慢慢綻放成花蕾,“右手的手腕上/有一朵粉紅的小玫瑰。”盡管如此,詩人依然覺得要祝福和安慰這些“幼小的生命”,這種憐惜源于對萬物的愛與悲憫。詩人在《愛動物的心》一文中早已言明:“這世上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應該以其原本的狀态得到認可,得到祝福吧。”窗·道雄擅長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事物的靈性與本真,他對“物”傾注了自己優雅的情感,仿佛他的目光可以透視蚊子密密麻麻的心髒:
蚊子
作者:(日)窗·道雄
翻譯:吳菲
那一瞬間
夏日的傍晚
臉上抽動了一下
就像自己挨了打
别人在鼻尖
拍打了一下
打扁了 落下
蚊子
悄悄地飛升而去
被傍晚第一顆星
遙遠的眼神指引着
現在 已經開始眨眼睛了吧
變成 不知是第幾顆星星
微乎其微 幾乎看不見
夏季的蚊蟲想叮咬自己的臉蛋兒,被拍了一下消失了,它去了哪裡?最微妙的在最後一節,他說那隻打扁的蚊蟲“變成/不知是第幾顆星星。”蚊子的宇宙開始運轉。誠如魯迅先生所說:“外面的進行着的夜,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也就是說在作者的心中,蚊子和星辰連接在一起,蚊子進入我們的生命,如同星辰進入夜空。就像小王子仰望宇宙時,星辰如同花蕾一樣。“物”與“物”之間因為建立了聯系而最終彙合在一起,對此,窗·道雄這樣說道:“我權且将構成我的愛之生活源泉的‘愛心’分為三種。其一是對人類的愛;其次是對人類以外的生物(也就是動植物)的愛;另一種是對無生命物的愛。”于是,窗·道雄構造了童詩的譜系。
窗·道雄的童詩譜系。(作者提供)
一切都在童年的記憶中不斷循環。因此,在介紹窗·道雄時,我希望像一隻蚊子一樣發出自己的聲音。你看母蚊子需要繁殖時,它們會很有禮貌地和你打個招呼,然後用吸管從你的身體裡吸着可樂、咖啡或牛奶口味的血液,作為回報,它們還會為你唱首動聽的歌。所以日本俳句大師小林一茶和松尾芭蕉就這樣贊美過蚊子:
何其有幸!
也被今年的蚊子
盡情叮食
——作者:小林一茶,周作人 譯
陋室無長物,小蚊款嘉賓
——作者:松尾芭蕉,周作人 譯
除了被“盡情叮食”還能怎麼款待蚊子呢?我們不得而知,也許可以像《柳林風聲》裡獾、河鼠、田鼠打敗霸占蟾蜍房間的黃鼠狼後那樣大吃大喝?是的,在另一個袖珍般的角落,一直都存在着另一個小小的詩意的國度。
擁有自然的瞳仁,就能化身萬物
在微物中發現神性,無論是金子美鈴還是窗·道雄,都在踐行英國詩人特德·休斯(Ted Hughes,1930年-1998年)在《詩的鍛造:休斯寫作教學手冊》中的暗示:“我覺得詩在某種程度上仿佛一種動物,也擁有自己的生命。”在詩集《山羊的信》和《豆粒之歌》中,窗·道雄共寫了二十多首關于蚊子的詩。當詩人擁有自然的瞳仁,他就能化身萬物。
《山羊的信》,[日]窗·道雄,吳菲 譯,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2020年11月版。
如同安徒生在《一個豆莢裡的五粒豆》中的描述:“有一個豆莢,裡面有五粒豌豆。它們是綠的,因此它們就以為整個世界都是綠的。”(葉君健譯)。生為蚊子就要吸血,就像生為蜘蛛就要結網一樣,這是生命的法則。所以,窗·道雄懷着一顆憐惜之心觀看微小的世界。對此,我想起奧地利詩人漢斯·雅尼什的描繪:
雅尼什的詩。(作者提供)
蚊子黝黑的服飾、透亮的翅膀、纖細的腰肢和神秘的行蹤都在完成它飛行的路線圖。也就是說,世間萬物,都像是生命之樹上的葉子或花,雖然姿态各異,有落有長,但都是自然的奇迹與魔法。童詩的魅力就在于它總是懷着兒童般的柔軟、遐思、純真和充滿想象的愛去觀看這個世界,辨析日常事物中的聲音,從而發現其中的樂趣:
有一隻蚊子
作者:(日)窗·道雄
翻譯:陳璇璇
走出浴缸沖洗身體的時候
有一隻蚊子
擦過我的臉
停在了那
滑溜溜的瓷磚牆上
唉居然沒有掉下來
瓷磚牆其實是
粗糙凹凸不平的嗎?
難道蚊子能夠分得清
明明我自己都不知道
啊,在那凹凸不平中
蚊子将自己的頭湊在最喜歡的地方
蚊子也許能聽到呢
而我卻聽不到
從我身上升起的
是成千上萬水蒸氣們的大合唱
窗·道雄的詩歌語調永遠都是緩慢流淌的,像翅膀振動的聲息。也許可以這麼說,金子美鈴的童詩是“女孩”的,窗·道雄的詩意是“男孩”的。他們都在創造一個“永久的孩子和心靈。”
《好多好多蔬菜》,[日]窗·道雄 著,[日]齊藤恭久 繪,董方 譯,連環畫出版社,2017年9月版。
寂寞的童年,心中的詩意
也許我們可以從窗·道雄的身世窺探他的詩之謎。窗·道雄1909年生于日本山口縣,原名石田道雄,幼時父母帶着哥哥和妹妹移居台灣,他與祖父生活在寂寞的鄉下。這也讓他的内心沉浸于周圍的事物之中,大自然塑造了他的寂寞、敏感與想象。二十五歲那年,他在書店偶然看到北原北秋(1885-1942,日本詩人)主編的《兒童之國》雜志,心生歡喜,便以窗·道雄的筆名投稿,從而開啟了他八十多年的創作生涯。這期間,他做過門衛、編輯等,後來專心從事創作。他還是亞洲首位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作家。谷川俊太郎曾在《無關緊要的事》一文中這樣評價窗·道雄:“窗先生絕不會将自己置于世界的中心。窗先生的自我,與蚊子、蒲公英、彩虹、星星等等處于同樣的位置。”在紛繁的秩序中,窗·道雄總能找到事物中蘊藏的水晶:
蛐蛐兒
作者:(日)窗·道雄
翻譯:吳菲
草叢裡
蛐蛐兒在叫着
就像汩汩湧出的
泉水那樣
啊
好想捧一把
好想 就那樣
滿滿 捧在手裡
等小小的天空 降下來
就用臉蛋去摩挲它
然後 我要輕輕地
把它放回原處
蛐蛐兒的聲音在詩人眼中變成了湧出的泉水,無形的事物變得具體,整個畫面都變得奇妙起來,就像金子美鈴在詩中說花香是花朵的呼吸一樣。窗·道雄在詩中寫了許多種類的蟲子,但每個蟲子的閃光都不同,萬物皆有可愛之處。如果你還沒有喪失童年和純真的話,它們就是語言的一部分。亦如周作人在評《阿麗思漫遊奇境記》中所言:“世上太多的大人雖然都親自做過小孩子,卻早已喪失了‘赤子之心’,好像‘毛毛蟲’的變了蝴蝶,前後完全是兩種情狀:這是很不幸的。”因此,有時那些“物”不斷尋找詩人,朝着童年的方向:
蚊子
作者:(日)窗·道雄
翻譯:吳菲
螞蟻它
實在太小
就像 沒有身體似的
隻有生命 裸露着
亮晶晶的
像在旋轉似的
仿佛隻要 輕輕地
觸碰一下
火花 就會四散開來……
窗·道雄以平等的身份和蟲子對談,雖然蟲子并不能感受到。一旦螞蟻“火花四濺”,童詩的想象與遊戲就出現了。也就是說,當我們開始學會和萬物對話,萬物就會成為詩歌的種子,在我們的心田裡長出嫩芽,童詩的語言得以複活。然而,我們現在的生活其實在遠離自然。如何才能在城市的生活中尋找詩意的“金銀島”?窗·道雄也許是一個非常好的導師:“或可說是同病相憐,這種心情令人對動物真正地感到親近、感到安慰。”(選自《愛動物的心》)
蚊子
作者:(日)窗·道雄
翻譯:吳菲
不知從哪裡
蚊子 湊上來
名為蚊子的
生命
就連如此
可怕的我
這名為我的
生命
毫不知情地
湊上來
拼盡全力地
用聲音發光
因為它是
名為蚊子的生命
一切文學的創造,都是為了讓我們擁有對萬物的想象。名為蚊子的生命與名為“我”的生命融為一體,老子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每個事物都有自己生存的規律,即使渺小如蚊子,也是一種媒介,以此讓我們認清自我,走向内心:“先有的是物/是老早的先輩/不論什麼時候……”(《是先有雞蛋嗎》,吳菲譯)
事實上,我們真的認識蚊子嗎?如同美國詩人鮑勃·迪倫的詩句:“一個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見天空。”我們要審視多少次蚊子才能真正看見蚊子?一切都是未知的。窗·道雄的童詩告訴我們:作為詩人,你的第一位讀者永遠是你自己,其次才是寫給蟲子、花朵、飛鳥、石頭、河流、人類……去讀的。隻注重詩歌的外在韻律、節奏和趣味性,不去刻意凸顯詩歌的内在意義,是日本童詩的美妙之處。這其中有種兒童式物哀的呈現。當詩人引領我們逆流而上,召喚我們回到遙遠的童真時,我們隐隐看見了一隻蚊子流星一樣在詩行之間劃過:
蚊子
作者:(日)窗·道雄
翻譯:吳菲
在神靈的眼裡
你
是像星星那樣閃爍嗎?
撰文/闫超華
編輯/王銘博 青青子
校對/盧茜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