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始戰國四大名将第三篇,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的廉頗,廉老将軍。
相比前兩位名将,白起,李牧輝煌戰績,廉頗的戰績較少,有的在曆史上也乏善可陳,沒有太多像白起或者李牧那樣很著名的戰例。
但是每當國家出現危難的時候,總能站出來力挽狂瀾,堪稱國家的中流砥柱。
我個人認為他不是那種出奇制勝,類似于白起、韓信那種總有奇謀的名将,而更像是一個老老實實“求穩”的名将,不會創造令人難以想象的戰果,但是也不會造成巨大的失敗。讓他攻城略地,為趙國增加領土能力一般,但讓他守城那絕對是一把好手。
負荊請罪
廉頗曆任趙國多個君主,他的生卒年曆史上沒有明确記載,具體什麼時候從軍沒有記錄,什麼時候成為一軍統帥也沒有具體的記載。查閱了《戰國策》、《資治通鑒》、《史記》都沒咋提。
廉頗的出場可謂高光無限,出場即巅峰。公元前284年,名将樂毅帶着秦韓魏趙燕五國聯軍聯合讨伐齊國,連下齊國七十多個城池,打得齊國差點滅國,隻剩下兩個城池苟延殘喘。
公元前283年,在齊國元氣大傷之際,廉頗痛打落水狗,率軍深入齊國境内,攻取了陽晉,可謂戰績輝煌,威震諸侯。如此功績趙王自然是欣喜不已,當即封廉頗當了上卿,趙國一種非常高的爵位。
之後就發生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負荊請罪”。
負荊請罪
這個故事其實和廉頗的軍事才能沒太大關系,主要體現出廉頗卓越的政治敏感性以及出色的大局觀。
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16年,趙國得到傳奇寶貝和氏璧。這消息傳到秦昭襄王耳中,他立刻派人出使趙國,表示願意用15座城池來換這個無價之寶。這事讓趙惠文王犯了難,給了吧,秦國向來喜歡放鴿子,城池肯定不會給;不給吧,萬一惹怒秦國,轉頭攻打趙國,老百姓又得遭殃。
在他糾結的時候,一個叫缪賢的太監推薦了門下的門客——蔺相如。 蔺相如表示可以帶着和氏璧到秦國出使,若是秦國真的把城池給了趙國,那麼和氏璧就給了秦國;若是秦國耍賴,那麼他保證把和氏璧完整帶回來。
蔺相如果然沒說大話,秦昭襄王本就想空手套白狼,沒想到碰見的蔺相如也是個光腳不怕穿鞋的主兒,偷雞不成蝕把米,總不能真把蔺相如殺了,把和氏璧給搶了吧,那以後秦國就别想在戰國混了。就這樣,蔺相如将和氏璧完整帶來了回來,史稱“完璧歸趙”,蔺相如升了官,官封上大夫。
但是丢了面子,秦昭襄王心裡頭自然不舒服。不久後,秦國攻伐趙國,占領了石城。第二年,秦國再次攻打趙國,又殺了兩萬人。要說這秦國也是,實力就是王道,想怼就怼,根本不講一點道理。
有了戰場上的勝利,秦昭襄王自然洋洋得意,他故意羞辱趙惠文王,想着和趙惠文王在渑池會盟罷兵。你說天底下還有這麼不要臉的人嗎?你動手打的人,現在又說不打你了,咱兩還是好朋友。
趙惠文王也不傻,他有點害怕,不太想去,我覺得主要還是不想見秦昭襄王那張無賴臉。廉頗和蔺相如勸他一定要去,不然丢人事小,丢國事大,必須要去,一定要讓秦王看看,我們趙國雖然失敗了,但是我們并不怕你們,我們趙王也是個勇武之輩。
蔺相如和趙惠文王一起去了。
臨走之際,廉頗展現出極高的政治水準,他話裡有話地跟趙惠文王說了句,大王這次會盟最多也就三十天,如果三十天您還沒回來,您就讓太子即位,讓秦國徹底死心。
這意思很明白,您要是回不來,秦國肯定以您為人質來威脅趙國,而這時趙國有了新的君主,秦國拿您來威脅趙國的作用就大大減小。不過話說回來,這話其實還有點危險,如果不是廉頗忠君愛國,趙惠文王比較英明,光這一番話,就可以懷疑廉頗是不是收了太子的好處。
書歸正傳,渑池相會再次成就了蔺相如。要說蔺相如也有些無賴的氣質,無賴正好治無賴。秦王在渑池讓趙王撫琴,還讓史官在旁邊記錄,這事能忍?!
蔺相如跑到秦昭襄王面前,讓他為趙王擊缶,秦昭襄王不幹。蔺相如說,大王,劍在我手上,您要是不聽我的,我就抹脖子濺你一臉血。秦王旁邊的衛士上前護衛,被蔺相如的眼神吓住了。秦王無奈,乖乖擊缶。
能為大王找回面子,蔺相如的功勞自然不小。趙惠文王龍心大悅,升官!蔺相如被封為上卿,位于廉頗之上。
廉頗不樂意了,你一個隻會耍嘴皮子的主,又是個平民,憑什麼騎在老子頭上。老子為趙國流血流汗,攻城拔寨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哪撒尿和泥呢,在我這裝什麼大尾巴狼。如果我在路上碰見你,一定好好羞辱羞辱。
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就故意不和廉頗見面了。即使是上朝的時候,也經常說自己有病,不願意和廉頗在一塊。哪怕外出碰見廉頗的車駕或者馬匹,也遠遠地避開。
時間長了,蔺相如的門客有點不舒服,他們直言進谏。
“大人啊,我們離開老婆孩子熱炕頭來追随您,就是覺得您品德高尚。現在您和廉頗将軍同朝為臣,卻每每躲開他,關鍵是您害怕的也太過分了,普通人都覺得受不了,何況是您這樣的大官呢。我們這些人都沒啥本事,還是讓我們走吧。”
蔺相如挽留他們,他說了一段很經典的話,“你們以為廉頗将軍和秦王誰厲害。”門客們說,“當然是秦王厲害。”蔺相如說,“秦王那麼厲害,我都敢在朝堂怒斥他,罵他的臣子。就算我再沒有本事,難道我會怕廉頗将軍嗎?秦國為什麼不敢随意攻打趙國,就是因為我和廉頗将軍在。要是我們兩個鬧僵了,互相起了嫌隙,那就真的中了秦國的下懷了。相比國家的危難,自己的榮辱又算得了什麼呢?”
廉頗聽了之後,立刻脫去上衣,背着荊條,并讓人帶着來到蔺相如的門前,亦表示自己足夠的誠意和歉意。
他心悅誠服地說,“我是個粗魯卑賤的人,沒想到大人您卻這麼的寬厚,以國家為重。”從此,兩人成為生死之交。
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廉頗對趙國的忠誠,而這種忠誠也伴随了廉頗的一生,直到其郁郁而終。
長平攻防戰
此後的廉頗倒是順風順水,從趙惠文王二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79年到趙惠文王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69年。廉頗幾乎無往不勝,先後擊敗齊國和魏國,奪得不少城池。
别人攻不下的,他能攻下,别人赢不了的,他能赢。尤其是在趙惠文王三十年,秦國再次發兵攻趙,在趙奢擊敗秦國之後,秦王卷土重來,廉頗率兵救援,擊敗秦軍,一時風頭大振,直到長平之戰的到來。
這是兩個戰國名将的真正對抗,一方是秦軍主将王龁,一方是趙軍主将廉頗。此時趙惠文王已死,趙孝成王繼位,而朝中的蔺相如年事已高,身體日沉。廉頗臨危受命,率領部隊抵禦秦軍。
其間,雙方互相試探,秦銳士屢占上風,不僅多次擊殺趙國重要将士,而且還占領了兩個重要據點,光狼城和二樟城。廉頗屢次敗退,隻好縮在營壘裡面,秦軍再次進攻,攻下西面營壘,再次擊殺兩名都尉。
連續失敗之後,趙軍士氣萎靡不振,廉頗隻好帶着軍隊退縮到丹河一帶,修築壁壘,繼續固守。其實在這種背景下,堅守無疑是最好的辦法。秦軍都是飽戰之士,戰鬥經驗豐富,如果貿然出擊對抗,肯定不是對手,不如消磨對手士氣,慢慢尋求戰機。
趙孝成王很生氣,一來趙國國力不如秦國,拖下去趙國也受不了。二來廉頗号稱名将,卻屢次敗退,始終不和秦國決戰,這也讓他非常不滿。在這種背景下,他和朝臣商量,要麼和秦國決一死戰,要麼就談判求和。
這在戰國很正常,與惠文王非常信賴廉頗不同,趙孝成王算是個非常務實的君王,他沒有惠文王的英明果斷,知人善任,反而更加剛愎自用一些。早在廉頗初次失利的時候,他就想帶領部隊和秦軍決戰。當然他這種想法也是腦子一熱,下面的大臣馬上勸住了他。他們認為趙軍和秦軍實力懸殊,就算大王帶着軍隊全過去也白給,還不如和秦國求和。
下面的人分成了兩派,一派說要武力威脅求和,派人到楚國和魏國,做出三國合縱的假象,讓秦國知難而退。另一派說不用那麼麻煩,直接派人到秦國求和就行了,簡單幹脆方便。
武力求和派表示,如果這麼幹了,秦國肯定會做出隆重接待趙國使臣的行為,那麼其它各國就會認為趙國已經求和,肯定就放棄救援趙國的心思。如果秦國知道其他各國不救援趙國,他們就會更加放心地攻打趙軍,這樣下去,趙軍肯定會失敗的。
趙王說,“不聽不聽,王八念經”。派人直接去了秦國,果然如武力求和派說的那樣,秦昭襄王和範雎隆重接待。剩下的五國一看,你們秦趙都談和了,我們還湊個什麼熱鬧,愛咋咋地吧。如此下去,趙國形勢更加孤立。
求和不成,趙孝成王又把邪火發到廉頗身上。你個老小子敗仗不斷不說,連作戰的勇氣都沒有,我趙國的臉都讓你丢盡了。你要是真的不行,就說一聲,我馬上換人。
這時候秦國也來拱火,秦國丞相範雎派人帶着寶物來到邯鄲,賄賂大臣,還在坊間傳播謠言。“廉頗不可怕啊,可怕的是馬服君的兒子趙括啊,這小子很厲害啊,連白起都怕啊”。
本來趙王都想換人,一聽到這話,當即決定讓廉頗下,趙括上。而秦昭襄王也換下了王龁,偷偷派出了柱國武将——武安君白起。這已經注定了長平之戰的結局,初出茅廬的趙括哪能是用兵如神的白起對手,戰死沙場不說,還連累了四十萬趙軍。
臨戰換獎
經此一役,趙國元氣大傷,幾乎滅國。位于西北的燕國這時候蠢蠢欲動,他們瞅準趙國主力全亡的時機,讓栗腹帶着二十萬軍隊,數千輛戰車浩浩蕩蕩地殺奔趙國。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放眼整個戰國時代,能讓趙國害怕的也就是秦國。一個小小的燕國也敢趁火打劫,簡直是癡心妄想。
趙王立刻派出廉頗,廉頗隻用了數萬兵馬就擊潰了燕軍,還殺死了栗腹,甚至都包圍了燕國的都城。吓得燕王趕緊讓出五個城池求和,這才把殺神們請了回去。此後不久,廉頗又帶兵攻占了魏國的城池。
廉頗逃亡
趙孝成王死後,趙悼襄王繼位。他一上位就撤掉了廉頗的軍職,讓樂毅的兒子樂乘來替代他。要說樂乘也是一代名将,當年曾經和廉頗作為戰友共同攻打齊國。眼下趙王天降大鍋,不背也得背啊。廉頗咽不下這口氣,帶着親兵就去揍樂乘了,吓得樂乘趕緊逃跑,廉頗也從趙國去了魏國。
到了魏國之後,廉頗也是郁郁寡歡,魏王雖然尊重他,卻不信任他。其實也是,作為趙國的三朝老臣,廉頗也是“身在魏營心在趙”啊,很想繼續獲得趙國的重用。
趙王也想他回來,但是又怕他老了,不中用了,就派人到魏國去看看廉頗的近況。一個叫郭開的小人嫉恨廉頗,生怕他回來繼續掌權,就賄賂使臣,讓他說廉頗的壞話。使臣到了魏國,廉頗表現的很積極,一頓飯都吃了一鬥米,10斤肉,可能吃撐了,但也表現出他還很有戰鬥力,還能上馬打仗。
使臣拿了錢當然說了廉頗的壞話,“廉頗将軍雖然很能吃,但是消化不太好,一會的功夫就跑了三趟廁所。”趙王一聽皺起了眉頭,看來他真的是老了啊,就放棄了任用他的機會。
趙國不想要,總有想要的。被秦國揍出翔的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就讓人把他接到了楚國。雖然廉頗成為楚将,卻還想着為趙國效力,加上年事已高,沒有怎麼打仗就郁郁而終了,臨死也沒回到故土。
一代名将就此消逝,盡管沒有像白起,李牧那樣死在自己君王手裡,但是這種窩囊的死法卻也是對一個名将最大的侮辱。他本可以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為自己的國家盡最後一分力,卻被君王始亂終棄,最終含恨而終。
應該說,相比李牧和白起,廉頗的作戰能力是稍有不如的。畢竟在對秦國的戰争中,廉頗往往以失敗告終,打赢的仗很少。但對其它五國的戰争中,廉頗倒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
相比白起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李牧能夠數次擊破秦軍,廉頗更擅長打順風仗,敵人一旦變成更難纏的秦軍,獲勝的概率就小了很多。不過這也并不影響廉頗在整個戰國時代的影響力,負荊請罪的故事早已成為流芳千古的佳話,而老骥伏枥,志在千裡也成為老年人奮起拼搏的最好代名詞!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