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軍事 > 正文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清末至今已經有了160多年的時間,在這期間經曆過了多次戰争和改革,軍隊所使用的武器也是從弱到強,在手槍方面先是從引進到繳獲、再從繳獲到仿制和自主研發,大大小小的不同型号不下三十個種類,在正文中為大家整理出了四個階段,方便讀者們閱讀,下面就一起來看詳細的内容吧!

第一階段:引進

(1)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期間

在19世紀60年代期間,正處于洋務運動階段,當時的清政府引進了衆多西方先進武器,可謂是小到手槍,大到火炮,當時所裝備的任何武器,都是那個時代最突出的型号。

最早引進的手槍型号是美國生産的柯爾特M1860型轉輪手槍,這也算是第一種引進并成為制式武器的手槍。

柯爾特M1860型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柯爾特M1860型在當時的美國被稱為“陸軍手槍”,在1858年開始研制,1860年定型并裝備使用,發射0.44英寸黑火藥子彈,雖然威力很大,但是槍身整體重量高,光是空槍重量就達到2.06千克。

這種手槍在清朝時代雖然有引進,但數量并不多,通常作為官員的佩槍。

後期也引進了其他型号的美制轉輪手槍,不過數量少,影響力并不大。

(2)20世紀初期

到了20世紀初期,清政府組建了“北洋新軍”,同時又引進了不少西方武器,其中手槍就包括德制毛瑟C96系列。

毛瑟C96是當時世界上一款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軍用手槍,最初并非是應要求而設計,隻是在毛瑟工廠工作的菲德勒三兄弟,在業餘時間閑着沒事設計出來的産物,但沒想到意外獲得成功。

毛瑟C96系列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該槍的可靠性強,堅固耐用,發射7.63x25毫米手槍彈,彈倉容量10發,并且采用雙排供彈方式,先後被世界多個國家采購成為制式手槍,并衍生出多款變形槍,如緊湊型、9毫米型和全自動型等。

由于毛瑟C96的外形獨特,還曾被我們起了很多個外号,比如“匣子槍”、“盒子炮”和“駁殼槍”等。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并且在引進不久後,國内的各大兵工廠都開始紛紛進行仿制,無論是在軍閥混戰、抗戰、解放還是朝戰當中,毛瑟C96的原裝版及仿制版一直都在充當着主力手槍。

(3)1910年代~1920年代期間

上世紀10年代到20年代的國内,除了毛瑟C96手槍最常見外,當然也少不了在國内最有影響力的“一槍二馬三花口、四蛇五狗張嘴蹬”這六款手槍。

一槍:是指勃朗甯FN M1900型手槍,也有着“槍牌撸子”的綽号。

勃朗甯FN M1900型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該槍由約翰·摩西·勃朗甯設計,由比利時FN旗下生産,也作為勃朗甯系列最早的手槍之一,FN M1900發射7.65x17毫米柯爾特自動手槍彈,彈匣容量7發,有效射程30米,全槍構造也較為簡單,整體不超過40個零件。

因為握把護片上帶有一把槍的标志,所以當時被稱為“槍牌撸子”,曾在國内主要作為軍官或者警官的佩槍。

二馬:是指美國生産的柯爾特M1903型手槍,同樣也有着“馬牌撸子”的綽号。

柯爾特M1903型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該槍同樣由勃朗甯設計,是在比利時版FN M1903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由美國柯爾特廠商生産,定型後在西方也成為軍警武器,還有部分在民間用來防身。

柯爾特M1903有着與FN M1903相同的外觀,但是口徑不同,發射9x20毫米柯爾特自動手槍彈,彈匣容量7發,同樣也有着勃朗甯No.2的稱呼。

該槍當年在我國也成為将軍、指揮官和警察的佩槍,還因為握把護片上有一個馬的标志,因此被稱為“馬牌撸子”。

三花口:也就是“花口撸子”,實際上就是比利時FN生産的勃朗甯FN M1910型手槍。

FN M1910手槍是在前者M1903的基礎上改進而開來,槍身整體造型變得更加簡潔,槍管前端顯得較為圓潤。

FN M1910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彈藥方面仍是7.65x17毫米柯爾特自動手槍彈,彈匣容量7發,除此之外,後期還出現一款能夠發射9x17毫米勃朗甯短彈的型号。

槍口帶有一圈花紋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該槍在當年也被國内裝備,與M1903型一樣,都作為高級軍官或者将領的随身佩槍,由于槍口前端帶有一圈花紋,因此也被稱為“花口撸子”。

勃朗甯M1922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在進入20年代後,基于FN M1910的基礎,設計出了一款變形槍,為勃朗甯M1922型,槍身尺寸更大,槍管更長,同樣分為9毫米和7.65毫米兩種口徑,彈匣容量8~9發。

四蛇:代表“蛇牌撸子”,實際上就是德國生産的紹爾M1913型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該型号由德國在20世紀10年代生産,進入一戰後有少量裝備德國高級軍官使用,不過最初的紹爾M1913手槍并不完美,操作繁瑣,沒有獨立照門,保險系統還存在缺陷,經過三代改進後才推出了完美型号。

上紹爾M1913,下紹爾M1919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紹爾M1913手槍發射7.65x17毫米手槍彈,彈匣容量7發,在一戰結束後又在此基礎上研制出了一款能發射6.35毫米小口徑彈藥的紹爾M1919變形版本,這個型号尺寸更小,更便于攜帶,因此通常裝備給特工人員使用。

紹爾M1913型手槍當年在國内也作為高級将領的佩槍,尤其是在軍閥混戰時期,深受各路将領的喜愛,因為握把護片上帶有兩個“S”的字樣,因此被稱為“蛇牌撸子”。

五狗:是指西班牙生産的“快速牌”袖珍型手槍,自然也有着“狗牌撸子”的綽号。

原版勃朗甯M1906型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也被稱作Express型袖珍手槍,模仿勃朗甯M1906型袖珍手槍設計,全槍長度僅114毫米,全槍重量367千克,小巧靈活的特點在西方通常被女性用來防身,在軍事當中主要配發給特工人員使用。

“快速牌”袖珍型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彈藥方面發射6.35x15.5毫米小口徑手槍彈,彈匣容量6發,有效射程30米。

“快速牌”袖珍型手槍當年也是我國高級将領及特工人員的主要佩槍,也因為握把護片上帶有一條狗的标志,因此有着“狗牌撸子”的綽号。

張嘴蹬:就是德國毛瑟生産的M1934型手槍,由于槍管裸露在外面,再加上槍口前端也是開放式設計,從正面看就像是張着嘴,所以有着“張嘴登”的綽号。

上M1910,下M1914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實際上在M1934的前面,還有過毛瑟M1910和毛瑟M1914兩款過渡型号,從表面上看三個型号的外表沒有什麼不同,但M1910型是初代型号,并不是特别完善,而M1914型的尺寸較大,口徑為7.65毫米。

毛瑟M1934型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最後面的M1934繼承了M1910的特點,發射6.35毫米彈藥,也算是一種袖珍手槍,而且這個型号的生産工藝更好,槍身外表還進行了發藍處理。

在上世紀30年代期間,毛瑟M1934手槍曾與其他德式裝備進入國内,配發給了德械師的指揮官使用。

(4)1920年代~1930年代期間

在20~30年代期間又引進了不少西方其他手槍,如俄制納甘M1895轉輪手槍、德制毛瑟M1932沖鋒手槍、以及美制史密森·韋森系列轉輪手槍。

1、納甘M1895轉輪手槍:

20年代左右,還曾引進過一部分俄國生産的納甘M1895轉輪手槍。

這個型号也算是俄國的第一種國産手槍,發射7.62x38毫米R彈,彈巢容量7發,雖然子彈尺寸長,但有效射程不足50米。

納甘M1895型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這種轉輪手槍在19世紀90年代開始裝備俄國軍隊,在軍事方面一直使用到40年代初期才開始被托卡列夫TT33手槍取代,而在警用方面更是使用到八九十年代。

在20年代期間有少量的納甘M1895轉輪手槍被引進到國内,但是由于子彈特殊,基本上都作為警用槍械。

2、毛瑟M1932沖鋒手槍:

鑒于毛瑟C96系列手槍的成功,進入30年代毛瑟再一次對其改進,推出了一款采用可拆卸式彈匣,并具備全自動開火模式的毛瑟M1932型沖鋒手槍,另外也叫做毛瑟M712速射型手槍。

毛瑟M1932型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該型号還增粗了槍管,修改了一些不必要的設計,整體變得更成熟更可靠,但這也是毛瑟C96系列最後一個衍生型。

槍盒可作為槍托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毛瑟M1932發射7.63毫米彈藥,可使用10發和20發彈匣供彈,全自動開火每分鐘理論射速可以達到1000發,在握把尾部也能安裝硬殼式槍盒作為槍托使用。

毛瑟M1932當年被德械師引進,一般裝備給炮兵、通訊兵等使用,同時也有着“快慢機”、“20向”和“自來得盒子炮”等綽号。

3、史密森·韋森系列轉輪手槍:

同樣在30年代期間,針對軍警方面引進過一部分史密森·韋森系列轉輪手槍。

史密森·韋森M1917型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種類較多,但常見的有史密森·韋森M1917型、史密森·韋森“勝利”型等等,其他具體的就不過多介紹了。

(5)40年代期間

進入40年代,正處于抗戰階段,尤其是遠征軍方面,接收到了英美及盟軍的援助。

先後裝備了柯爾特M1917型轉輪手槍、柯爾特M1911A1型手槍和勃朗甯M1935手槍。

1、柯爾特M1917轉輪手槍:

其中的M1917型在一戰期間作為美軍的制式手槍,發射0.45英寸ACP手槍彈,彈巢容量6發,但後來發現M1911A1手槍更符合未來作戰需求,因此美軍選擇換裝,這就使得一些老舊的柯爾特M1917面臨淘汰。

柯爾特M1917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而這些淘汰的産物開始向外出口,成為其他國家的軍警用槍,在40年代的緬甸戰線中,也有一部分淘汰的柯爾特M1917型轉輪手槍援助給了遠征軍使用。

2、柯爾特M1911A1手槍:

而柯爾特M1911A1型作為M1911的改良款,問世後就取代了美軍以往的轉輪手槍,M1911A1的生産工藝更好,還優化了重量,同樣發射0.45英寸ACP彈藥,彈匣容量7發,有效射程50米。

左M1911A1,右M1911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該槍的性能優秀,動作可靠,在二戰期間成為美軍以及同盟軍隊的主要武器,在美軍當中更是服役到80年代中期才被其他型号取代。

柯爾特M1911A1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M1911A1的構造也很簡單,生産也很低,在40年代也有一部分援助給了遠征軍使用,一般配發給軍官和前線指揮人員使用,也因為M1911A1口徑大的特點,在當時還被稱為“大眼撸子”。

3、勃朗甯M1935手槍:

除了以上兩款,遠征軍還接收到了一部分加拿大生産的勃朗甯M1935型手槍。

這個型号是勃朗甯生前設計的最後一款手槍,最初由比利時FN生産,但是二戰爆發後被德占領,M1935型就不再生産,不過後來加拿大得到了該槍的生産技術和圖紙,随後又重啟了對M1935手槍的生産。

勃朗甯M1935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勃朗甯M1935發射9x19毫米帕拉貝魯姆手槍彈,采用13發雙排彈匣供彈,有效射程50米,當時在西方這種手槍還有着“勃朗甯大威力”和“GP35”的額外稱呼。

當年還被國内稱為“加拿大撸子”,在遠征軍方面一般配發給軍官或者警衛人員使用。

如今加拿大軍隊的M1935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而如今的M1935還在進行生産,但經過了現代改進,依舊在英軍、加拿大軍和澳軍當中服役。

第二階段:繳獲

(1)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

進入抗戰時期,尤其是八路軍和新四軍部隊,所使用的武器裝備很簡陋,雖然也自行制造過一些土槍,比如“撅把子”,但無論是做工,還是實用性都遠不如真正的制式武器,所以主要裝備來源隻能依靠繳獲。

自制的“撅把子”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當年在戰場上,曾在日軍手中繳獲過南部14式手槍,部分地區還繳獲過少量的南部94式手槍和26式轉輪手槍。

1、南部14式手槍:

其中的南部14式手槍是二戰期間日軍的主力,不僅裝備給軍官和指揮人員使用,還有的裝備給機槍副射手、炮兵和汽車駕駛員等。

早期的過渡型号南部甲型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該槍在上世紀20年代中期定型,在它的前面還有南部甲型、南部乙型以及南部陸式等過渡型号,本質上模仿德國魯格P08型,但槍機部分參照其他槍型設計。

南部14式發射8x22毫米南部手槍彈,彈匣容量8發,有效射程50米,雖然該型手槍是二戰日軍的主力,但是性能不足,殺傷性弱,故障率也很高。

南部14式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曾在戰場上這種手槍被我軍繳獲後,對于部分品相較好的重新裝備使用,也因為該槍的形狀很獨特,在國内還被稱為“雞腿撸子”或者“王八盒子”。

2、南部94式手槍:

南部94式是二戰日軍裝備的第二種手槍,這個型号在30年代中期定型,有少量裝備給小隊長和指揮人員使用,但其中大部分都裝備給坦克兵和飛行員使用。

日軍手中的南部94式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該槍同樣發射8x22毫米南部手槍彈,别看槍身尺寸挺大,但是彈匣容量僅有6發,在性能方面上也表現得也比較差。

南部94式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這種手槍在戰場上也被繳獲過,但是數量較少,一般都被武工隊或者遊擊隊重新裝備利用。

3、26式轉輪手槍:

第三種就是26式轉輪手槍,此型号作為日本的第一種國産制式手槍,也叫做26式“無槌式”轉輪手槍,或者二十六年式拳铳。

26式轉輪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該槍在19世紀末期問世,在基本構造上還模仿了美制史密森·韋森3号轉輪手槍,最初發射9x22毫米黑火藥子彈,進入20世紀改為無煙火藥子彈,彈巢容量6發。

日軍的26式轉輪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在抗戰之前26式轉輪手槍一直都作為日軍的主力,直到南部14式手槍問世才開始被逐漸取代,但并沒有完全淘汰,甚至進入40年代仍有一小部分26式裝備憲兵使用。

當年這種手槍也曾被我軍繳獲,有的被民兵和遊擊隊重新裝備使用。

(2)40年代中期~50年代初期

40年代中期進入了“解放戰争”階段,曾繳獲過國軍的勃朗甯系列、毛瑟系列以及其他國外型号手槍,具體就不用再多介紹了,文章上半部分基本上都有。

英軍的偉伯利轉輪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到了50年代,在“朝鮮戰争”中繳獲了聯合軍很多的武器,其中數量最多的是美制柯爾特M1911手槍,其次有少量的英國及英聯邦軍隊裝備的偉伯利系列轉輪和勃朗甯M1935手槍。

當中的偉伯利系列轉輪手槍是英國最有影響力的型号,該槍早在19世紀末期就開始裝備英國及英聯邦軍隊,發射0.455英寸彈藥,彈巢容量6發,相比同一時期的手槍威力都要大。

偉伯利轉輪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而且自身構造簡單,堅固耐用,在英聯邦軍隊中一直裝備到50年代中期才被勃朗甯M1935手槍取代,在50年代還經曆了朝戰,有少量被我軍繳獲使用。

第三階段:仿制

在新中國成立後,接受了蘇聯的武器援助,得到了很多蘇式戰車、蘇式火炮和蘇式槍械等。

1、51式手槍:

但依靠别人給,還不如自己學會造,在掌握蘇式槍械技術後,模仿的第一種手槍就是前蘇聯在30年代設計的托卡列夫TT-33型,我國成功仿制後稱其為51式手槍,随即開始裝備部隊。

51式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這個型号有着與TT-33相同的構造和外形,也同樣發射7.62x25毫米彈藥,彈匣容量8發,在此彈藥被仿制後叫做51式手槍彈。

2、52式手槍:

接近着仿制了第二種手槍,被命名為52式,但這個型号的原型并不是蘇式手槍,而是德國在30年代定型的瓦爾特PPK型手槍。

52式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這個型号也是發射7.65x17毫米SR彈藥,彈匣容量7發,槍身尺寸也比較緊湊,全長154毫米,槍管長86.5毫米。

52式手槍仿制成功後并沒有大量裝備部隊,而主要作為警用槍械。

3、54式手槍:

在51式手槍裝備一段時間後,發現其性能不足,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最終研制出了54式手槍。

54式無論是制作工藝,還是在人機功效上都進一步增強,同樣發射7.62x25毫米51式手槍彈,彈匣容量8發,有效射程50米。

54式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54式手槍問世後一直列裝部隊服役,因為握把護柄上帶有五角星,所以還有着“54大黑星”的綽号,直到90年代92式手槍問世才被逐漸取代。

54式9毫米外貿版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雖然在部隊退役了,不過如今的54式仍有部分作為警用槍械,同時還衍生出9毫米外貿版本,已走向海外民間。

4、59式手槍:

進入50年代末期,又仿制了前蘇聯在50年代初期定型的馬卡洛夫手槍,仿制成功後被命名為59式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59式手槍的構造和馬卡洛夫基本相似,同樣采用9x18毫米彈藥,彈匣容量8發,但在國内這種彈藥仿制後叫做59式手槍彈。

59式手槍問世後同樣作為警用和保衛人員的槍械,并沒有大量裝備部隊。

第四階段:自主研發

到了60年代,國産手槍進入了自主研發階段,開始慢慢的脫離仿制,後面設計的手槍以及兵器都漸漸的有了自己的特色。

1、64式手槍:

第一款國産自主研發的手槍為64式,還為其研制了一款新型彈藥,該槍在1964年定型,但進入80年代才開始投産。

64式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64式也相當于一款小型手槍,發射全新的7.62x17毫米64式手槍彈,彈匣容量7發,有效射程50米,問世後有的作為高級軍官的佩槍,其大部分還是警用槍械,而且至今仍在裝備。

64式工藝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64式手槍全長155毫米,重量0.56千克,因此還有着“小砸炮”的綽号,還有的64式被制作成了工藝手槍,作為一種榮譽品獎勵給有功勳的将軍,所以也有着“将軍手槍”的美稱。

2、64式微聲手槍:

第二種國産自主研發的是64式微聲手槍,也是國産第一種微聲手槍,最大特點就是自帶消音器,設計初衷是為了裝備偵察兵和特種部隊。

64式微聲手槍同樣是60年代的産物,其構造比較特殊,在非戰鬥的情況下不可像正常手槍那樣将消音器拆卸,而槍管及消音組件為一體式設計,隻有維護時能拆卸,而且是一整個組件。

64式微聲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該槍發射7.62x17毫米手槍彈,彈容量9發,雖然有效射程僅有30米,但是消音效果很好,可将開火噪音降低到75分貝以下。

64式微聲手槍問世後被偵察部隊試用,但由于重量較高,還有構造較為複雜的問題,最終被新型号取代。

3、67式微聲手槍:

由于64式微聲手槍的不足,進入60年代中期又在此基礎上定型了67式微聲手槍。

67式微聲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67式有着更加簡易的造型,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設計,發射7.62毫米手槍彈,彈匣容量9發,有效射程30米。

偵察兵手中的67式微聲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該槍同樣采用集成式消音器,操作和動作更可靠,也很便于維護保養,67式微聲手槍在60年代末期裝備了特戰和偵察部隊使用。

4、77式手槍:

進入70年代,又研制出了77式手槍,除了上面的微聲手槍外,那麼77式就是國産第二種正常的半自動手槍。

可以單手上膛的77式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77式手槍的設計參考了德制利格諾斯3A型袖珍手槍,77式也繼承了前者通過扳機護圈可單手快速上膛的特點,這種設計考慮到了隐藏性,便于偵察人員或者安全保衛人員使用。

77式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77式手槍發射7.62x17毫米64式手槍彈,彈匣容量7發,有效射程50米,該槍在80年代初期才開始生産,主要也是作為警用槍械。

出口版77式的出口版,NP22和NP24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随着國産兵器開始走向出口化,在77式的基礎上還推出了77B、77B2、NP20和NP24四種出口型号。

5、80式沖鋒手槍:

進入了80年代,又設計了一款可全自動開火的戰鬥手槍,為80式沖鋒手槍。

此型号參考了毛瑟M1932沖鋒手槍的框架,80式的彈匣也放置在扳機前部,整體布局就像是微型沖鋒槍,而不像是手槍,但整體尺寸又很接近正常的戰鬥手槍。

80式沖鋒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80式沖鋒手槍發射7.62x25毫米51式手槍彈,可以使用10發或者20發彈匣,除了能全自動開火外,也能調節單發開火,實際戰鬥射速每分鐘60發,有效射程100米,在槍身後部還能加裝簡易槍托以便增強控制性,而且簡易槍托拔出就是一把鋒利的匕首。

80式沖鋒手槍在生産後通常裝備給車輛駕駛員、坦克兵和後勤人員等使用。

6、84式袖珍手槍:

同樣是在80年代,針對安全人員和特殊部門又設計出了一款便于隐藏攜帶的袖珍型手槍,被命名為84式。

84式袖珍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84式手槍的尺寸很小,全長僅121毫米,重量0.38千克,發射7.62x17毫米64式手槍彈,彈匣容量6發。

這種手槍問世後主要配發給特殊部門使用,所以在軍用和警用領域當中比較罕見。

7、92式手槍:

進入90年代,國内輕武器技術已經成熟,設計出了一款具有現代化水平的92式手槍。

上92式9毫米版,下92式5.8毫米版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90年代末期先是有一款9毫米版本問世,進入2000年又誕生了5.8毫米版本,這個版本從此裝備部隊使用,而9毫米版本部分作為警用槍械,但大部分針對出口。

軍用版92式發射5.8x21毫米手槍彈,彈匣容量20發,雖然口徑小,但有着很強的穿透力,而且初速高,後坐力小,至今依舊作為最主要的軍用手槍。

92式出口型之一,CF98型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在92式手槍誕生後,也一直在不斷的進行改進升級,并根據此基礎研發出現了衆多變形槍,包括消音型、緊湊型、9毫米出口型、警用型和袖珍型等等。

8、05式轉輪手槍:

進入21世紀,為警用方面研發了一款轉輪手槍,被命名為05式,也叫NRP9型。

05式轉輪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該槍有着和傳統轉輪手槍一貫的特征,可以單發裝填,也可以使用裝彈器裝填,發射9x19毫米手槍彈,彈巢容量6發。

但是最初的05式轉輪手槍殺傷性很弱,經過改進和優化,推出了新型号才解決這些問題,但在警用方面常用的槍械還是半自動手槍,而05式轉輪手槍比較少見。

9、11式手槍:

同樣是在21世紀,針對高級軍、警衛和單兵自衛,開發出了一款11式緊湊型手槍。

11式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11式也采用5.8x21毫米手槍彈,彈匣容量8發,有效射程50米,全槍長度153毫米,重量0.6千克,握把部分通常使用木質護片,這種風格比常規的戰鬥手槍更顯沉穩。

軍官胸前的11式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11式手槍通常配發給團級以上軍官使用,除此之外還有的配發給了宇航員、戰鬥機飛行員、以及特殊部門等使用。

10、QSZ-193手槍:

在11式的後面,還開發了一款有着西方化造型的QSZ-193型手槍。

這個型号具備模塊化設計,套筒底座下面帶有導軌,可以安裝激光指示器或者戰術槍燈,槍口前端還可安裝專用消音器,槍身多處也采用聚合物材料,整體有着很強的西方化風格。

QSZ-193手槍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QSZ-193手槍還分為标準版、緊湊版和袖珍版三種型号,發射9毫米彈藥,目前該槍正處于試用階段。

如今的國産手槍也不僅僅隻有這些。

出口的NP22型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在針對海外出口方面,還有NP系列、CS/LP系列、CF系列等等,在這些當中就有幾十種型号,在海外也涉及到軍、警、民三大領域,具體的就不為大家詳細介紹了。

結語

以上這四個階段,從引進、繳獲、仿制再到自主研發,所提到的這些手槍就已經超過了30個種類,而實際上還有很多未記載的型号,如果全加起來會比這些還要多。

出口的VT-4坦克

清末至今,160餘年的中國手槍發展曆程

從19世紀60年代清末洋務運動開始引進武器,再到如今的21世紀20年代實現了自主研發,在這160餘年的時間裡,我們雖然經曆了很多困難,但通過人民的團結和努力,如今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武器靠仿制、裝備靠引進這些已經成為了過去式,而且如今的國産兵器也開始走向全世界。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