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辣椒甫出青其光,紫蘇奪鼻噴黑香:從中國蔬菜變化看古代商路變遷

說起蔬菜的種類,現在可謂是數都數不過來,但有多少人知道,這些蔬菜最初是源自哪裡的呢?

辣椒甫出青其光,紫蘇奪鼻噴黑香:從中國蔬菜變化看古代商路變遷

其實現在許多的蔬菜,比如番茄、大蒜、辣椒,甚至馬鈴薯等蔬菜,一開始都不是中國的本土蔬菜,它們都是從西域或者海外引進的,屬于典型的外國蔬菜。

而最開始這些蔬菜是出現在秦漢時期,大範圍引進則是漢武帝開拓西域之後,随着時間的發展,這些蔬菜通過多次的配種和改造,最終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從而變成中國人現在常吃的本土蔬菜,屬于将外國蔬菜本土化了。

辣椒甫出青其光,紫蘇奪鼻噴黑香:從中國蔬菜變化看古代商路變遷

一、外國蔬菜什麼時候進入中國飲食圈的

在大航海時代還沒有形成的時候,當時對國外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晰。戰國時代,中原就開始與匈奴作戰,而戰争又促使了雙方之間的文化與經濟交流,貿易也是時有往來。

就是在這一期間,中原開始透過匈奴引進了一些外邦蔬菜,不過正常的蔬菜貿易,要到漢武帝派張骞出使西域才開始。如今國人餐桌上常見的大蒜、胡瓜和蠶豆等,就是從這個時間被引進的。

辣椒甫出青其光,紫蘇奪鼻噴黑香:從中國蔬菜變化看古代商路變遷

但其實外國蔬菜一開始在中國飲食的作用,并非是食用的配菜,而是作為調味料存在的。

這在漢代王逸撰寫的《正部論》中有明确記載,裡面對于張骞出使西域是這麼描寫的:“張骞使還,始得大蒜、苜蓿”。

蒜,這種農作物最早出現在西亞地區,是當地人民餐飲裡最重要的調味品,甚至還被出口到埃及、希臘等地,這些地區把大蒜作為貨币流通品使用,直到現在,希臘還有着把大蒜當做吉祥物挂在身上的傳統。

辣椒甫出青其光,紫蘇奪鼻噴黑香:從中國蔬菜變化看古代商路變遷

而外國蔬菜傳入中國之後,起到的作用也是調味,盡管大蒜、香菜等調味料,因為味太重的緣故,一開始被當做重口味食材對待,但卻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容易去腥。

在烹制肉類的時候,假如能加入一些蔥、姜、蒜的話,就可以把羊、雞等肉類身上的腥臭驅除,讓肉的味道更變得更加可口。

其實蒜在沒有傳入的時候,中國也有類似的蔬菜,我們稱其為小蒜,作用和西域傳來的蒜頭一樣,都是擔當調味料的角色。因此為了區分這種蔬菜的作用,古代人把西域傳入的蒜頭稱為胡蒜。

辣椒甫出青其光,紫蘇奪鼻噴黑香:從中國蔬菜變化看古代商路變遷

現在人們看過到的《本草綱目》中提到的胡,便是特指胡蒜,不過發展到了現代,人們更喜歡叫它大蒜。

不過大蒜雖然具備去腥臭的效果,但缺點就是味道太重,吃得多了嘴裡總是充斥着大量的蒜味,外人聞起來特别難受。

跟随張骞進入中原的另一種外國蔬菜,也更受國人的歡迎,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香菜。

辣椒甫出青其光,紫蘇奪鼻噴黑香:從中國蔬菜變化看古代商路變遷

根據唐代《博物志》的記載,香菜和大蒜一樣,都是在張骞出使西域後被傳入中國的,不過當時香菜并不叫香菜,而是被稱為胡荽(suī),後來又有元荽、鹽須子、漫天星等名稱。

它之所以被稱為香菜,是因為它作為調味料放入食物中進行烹煮時,總是能散發一種香氣,因此香菜這個名字更受大衆所接受。

香菜比大蒜更受中國群衆喜愛,是因為它的作用比大蒜更大。它不僅能作為調味,還能作為藥物使用,比如《本草綱目·菜部》就提到過,香菜一共具有九種藥用功能,尤其對痘疹有不錯的治療效果,因此古代人把香菜當做萬能藥使用,許多中藥中都會加入香菜。

辣椒甫出青其光,紫蘇奪鼻噴黑香:從中國蔬菜變化看古代商路變遷

在古代中原人對從西域來的外國人,基本都統一稱為胡人,因此許多進口的外國蔬菜,都會被打上一個“胡”字,比如大蒜叫做胡蒜,香菜叫做胡荽等。

但是随着時間的流逝,這些蔬菜的名字也在不斷地改變。以大蒜和香菜舉例,西晉爆發五胡亂華時,當時建立後趙的開國皇帝石勒,覺得這些帶有胡字的蔬菜有污蔑性,因此就開始了改名行動,比如胡瓜改成現在黃瓜,胡荽改成原荽等,許多蔬菜名的第一次大規模改變,就是這麼來的。

辣椒甫出青其光,紫蘇奪鼻噴黑香:從中國蔬菜變化看古代商路變遷

二、隋唐的再次大一統,引發了第二波蔬菜熱的出現

由于隋唐的建立者們都是關隴世家出身,這裡胡漢混雜,他們對西域的渴望比兩漢時期更強烈。

在這種文化交流的大環境下,最終引發了第二次外國蔬菜進口熱的出現,不過鑒于隋唐人更偏愛口味上的快感,因此這次外國蔬菜的進入,不再以大蒜、香菜等重口味蔬菜為主,而是換成了口感更佳的莴苣、菠菜等。

辣椒甫出青其光,紫蘇奪鼻噴黑香:從中國蔬菜變化看古代商路變遷

莴苣如今算得上大衆眼中的常規食材,但那是因為自它進入中國之後,經過數百年大規模種植形成的結果,在隋唐時期,莴苣可是被上流人士視為珍品的,因它不同于過去蔬菜的極佳口感,莴苣更有千金菜、生菜之稱。

這種被上層人士追捧的現象,直到宋朝仍然存在,比如南宋的《清波雜志》就提到,宋高宗在視察南京的時候,就因為想吃兩藍生菜,讓随從官員不得不在丹徒的辛豐鎮進行緊急采辦。生菜的價值水漲船高,成為上流人士的佳品。

辣椒甫出青其光,紫蘇奪鼻噴黑香:從中國蔬菜變化看古代商路變遷

雖然莴苣是隋唐宋三代的佳品蔬菜,不過根據現存的史料記載,莴苣最早并非在隋唐才開始進入,根據宋代陶谷所寫的《清異錄》曾這樣寫道:“西域呙國使者來漢,有人求得菜種,酬之甚厚,故名千金菜。”,因此推斷莴苣最早應該是在西漢張骞之後傳入的。

不過相比于莴苣,來自波斯的菠菜才是隋唐時代的最愛,菠菜又被稱為赤根菜、波斯草。根據《唐會要》所記載的“太宗時,尼婆羅國獻波棱菜,類紅藍,實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這一句可以看出,菠菜最早傳入應該是在唐朝時代。

辣椒甫出青其光,紫蘇奪鼻噴黑香:從中國蔬菜變化看古代商路變遷

唐朝時代的百姓和貴族,到底有多喜歡吃菠菜呢?這個可以從《食療本草》一書中窺探一二,書中寫道:“服丹石之人,食之佳。”。這句話的意思是經常服食丹藥的人,可以通過吃菠菜進行排毒。

要知道唐朝時代道教是十分鼎盛,許多皇帝特别喜歡吃丹藥,不過丹藥的重金屬毒性很高,不少道士為了煉丹藥,也得經常嘗試吃丹藥,因此中毒的不在少數。而菠菜較好的解毒特性,就是皇帝和道士最需要的蔬菜,從而深受皇帝和其他上流人士的追捧。

辣椒甫出青其光,紫蘇奪鼻噴黑香:從中國蔬菜變化看古代商路變遷

三、大海航時代的到來,明朝開啟第三次蔬菜熱

鄭和下西洋之後,歐洲開啟了浩浩湯湯的大航海時代,明朝中後期的海外貿易也變得越來越頻繁,再加上鄭和下西洋,為一大批外國蔬菜進入中國提供契機。像現在雲貴川最喜歡吃的辣椒,以及可口的西紅柿、胡蘿蔔等,就是從明朝進入中國的。

從胡蘿蔔、西紅柿、辣椒這些外國蔬菜的樣子和特性能夠看出,他們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口感都不錯,而且顔色特别鮮豔。

辣椒甫出青其光,紫蘇奪鼻噴黑香:從中國蔬菜變化看古代商路變遷

這讓素來對紅色情有獨鐘的明朝人,對它們天然有種好感,随後這些蔬菜傳遍中國,像川菜、湘菜就是在辣椒的進入之後,才逐漸在國内打響名聲的。

關于辣椒進入明朝的時間,最早記載在高濂的《遵生八箋》,裡面提道:“番椒叢生,白花,果俨似秃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

這本書是在萬曆年間出版的,因此大緻推斷辣椒的傳入,最早是在萬曆時代的前後,而康熙時代出版的《山陰縣志》也有一定的記載,這兩本書的作者都是浙江人士,因此可以推斷辣椒是由海上進入中國。

辣椒甫出青其光,紫蘇奪鼻噴黑香:從中國蔬菜變化看古代商路變遷

既然辣椒是通過海上貿易傳入中國的,那為何最後成就辣椒的,卻是四川這些内陸省份呢?

這其實與四川和浙江人的飲食習慣和居住環境有一定關系,而且在一開始辣椒、番茄進入中國時,都是作為觀賞植物,而非飲食蔬菜而存在。

甚至是現在最喜聞樂見的番茄,到了20世紀30年代左右,才逐漸成為中國餐桌的一部分,因此辣椒沒有在浙江地區流行就并不令人奇怪了。

辣椒甫出青其光,紫蘇奪鼻噴黑香:從中國蔬菜變化看古代商路變遷

外國蔬菜的進入和廣泛流行,其實是中國與外國文化交流的一個縮影,在清朝之前,曆代王朝與外國文的交流都十分頻繁,外國蔬菜讓中國的飲食變得更加豐富,反過來也證明了一個文化的強大和發展,是建立在開闊的文化交流,而并非固步自封上。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