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軍事 > 正文

中國航母發展預測:達到9艘常規動力航母,就可耗盡美航母資源

中國航母工程按照系統性、系列化的規劃在有序推進。中國發展第一代彈射起飛、攔阻降落型航母(CATOBAR)時,為了有效控制技術風險,在動力系統上選擇非核動力是合理的,但這種合理性又不十分充分。事實上,在選擇非核動力的合理因素中,除了對核動力技術風險過高的擔憂外,在航率方面未嘗不是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航母發展預測:達到9艘常規動力航母,就可耗盡美航母資源

決定海軍作戰能力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如戰略戰術的運用水平、人員的訓練水平、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等,而艦艇的技術狀态是決定海軍艦艇部隊作戰能力的關鍵要素之一。艦艇技術狀态是指艦艇為實現賦予其特定功能的既定的物理狀态和技術參數。

海軍還有一個裝備完好率的概念,是以百分比表示的完好裝備數與海軍裝備總數的比值,是裝備技術保障水平的标志,也是判定各種裝備對作戰、訓練和執勤可能保障的程度。海軍裝備總數包括停用、在修、堪用及完好的所有裝備。

中國航母發展預測:達到9艘常規動力航母,就可耗盡美航母資源

■ 艦艇的技術狀态對于作戰來說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衡量一支海軍作戰能力的強弱,不能僅僅看艦艇數量

艦艇實有數是指在航、在修和停航艦艇數量之和。裝備在航率是衡量艦艇技術保障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派遣艦艇執行作戰、訓練和執勤任務的重要依據。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裝備在航率應達到的指标是有明确規定的。那麼,如何從在航率、完好率等可部署性角度去理解中國新一代彈射型航母的非核動力選擇?

動力系統——航母系統在航率與完好率達标及格的關鍵

航母是一個典型的複雜巨系統。航母上包括大大小小的一級系統、二級系統以及三級各級系統,也就是說,它上面有幾個大的系統,也有許多中小系統,還有很多子系統。航空指揮和保障系統作為複雜系統,具有複雜性與不确定性特征。

而人往往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據統計,在民航客機事故原因中,有70%的事故是由于人為錯誤操作造成的。航空指揮和保障系統的運轉涉及數百個人員站位,在回路中人員操作的正确性直接影響了系統任務的正常推進,因此人在回路中大大增加了系統的不确定性。

中國航母發展預測:達到9艘常規動力航母,就可耗盡美航母資源

■ 航母艦載機的起降作業是非常複雜的,圖為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母上進行艦載機調度作業的“占蔔闆

對于航母這個複雜的巨系統來講,隻要艦載航空指揮和保障系統設計和運作得不算太過拉跨,那麼整個航母至少是可用的。但如果長期趴窩在碼頭或是船廠,實際上是遠比低效運作糟糕的情況,畢竟長期不能出海航行和作戰部署的航母是無用的。

那麼,在造成航母這個複雜巨系統在航率與完好率低于及格線的諸多因素中,哪個因素最具關鍵性呢?答案是動力系統。以俄海軍将其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将”号為例,在叙利亞戰場的戰鬥出航後,“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将”号就因動力系統的嚴重故障而“一病不起”,在船廠趴窩至今再未歸隊,俄國海軍的地位也因此一落千丈。

中國航母發展預測:達到9艘常規動力航母,就可耗盡美航母資源

■ 俄羅斯海軍“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将”号航母在進行海上機動航行,圖中可見其搭載的米格-29K艦載戰鬥機

颠覆性的認知——常規動力與核動力航母的在航率比較

動力系統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維護性是航母在航率、完好率達标的基本保障。而涉及于此,除了設計、制造和維護使用水平的因素之外,核動力與非核動力的不同構型差别顯著。核動力構型的綜合優勢十分明顯,由于不用考慮煙囪的布置,核動力航母的艦島體積緊湊、位置靈活,有利于最大限度優化飛行甲闆布局。

要知道,即便是8萬噸及以上級别的航母平台也是寸土寸金,每省一點空間,就能給艦載機留出更多的發揮空間。說到底,航母是艦載機的母艦,能夠容納更多的艦載機是航母一直以來的追求。同時還要看到,核動力航母艦島體積緊湊,尾流場較弱,對着艦飛機的幹擾較小。

中國航母發展預測:達到9艘常規動力航母,就可耗盡美航母資源

■ 核動力航母取消了煙囪,所以艦島尺寸可以顯著縮小,圖為美國海軍“福特”号航母的艦島,尺寸相當小

再有,核動力航母的上層建築與艦載機不再遭受燃燒産物的腐蝕,地勤人員擁有更為清潔健康的工作環境。另外,動力響應更為迅速,這是核動力構型大噸位航母的又一個突出優點。不過,若要就此将航母核動力構型視為對非核動力構型的“全方位碾壓”卻是不客觀的。

事實上,在很多方面,同一噸位級别的核動力構型的航母并沒有比非核動力(主要是指非核的蒸汽動力)構型顯示出特别的優勢。首先就是非核動力航母的速度,有具體數據表明兩者其實差不多。另外還有載油量上,雖然紙面上核動力航母确實明顯優于非核動力航母,但事實卻并非如此。

中國航母發展預測:達到9艘常規動力航母,就可耗盡美航母資源

■ 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無論是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構型,航母的整個壽命周期是由多個使用維修周期組成的。每個使用維修周期包括訓練、部署和維修三個大的階段。另外,無論是常規動力航母還是核動力航母,在每次部署後都要進行例行保養(選定維修 (SRA)或選定有限維修 (DSRA)),短則4~6個月,長則12~18個月,項目也五花八門。

在航率優勢背後的戰略價值

近年來的業内研究認為,對排水量完全相同的兩種“超級航母”(即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的大噸位彈射型航母)而言,10艘核動力航母的采購價格大概等于13艘常規動力航母。美國政府問責局的國會報告則顯示,常規航母的可部署時間占全壽命的74%,而核動力航母的可部署時間則隻有69%,這就進一步拉大了核動力航母和常規航母之間的差距。

綜合計算之下,投入同樣的造艦成本時,選擇全常規航母可以獲得對核動力航母1.4倍的數量優勢,再考慮兵力優勢對戰鬥力優勢帶來的加成,則戰鬥力差距會進一步擴大到兩倍。考慮到戰略競争對手是清一色的核動力超級航母,那麼在沒有足夠存量優勢的前提下,對于中國海軍的現實來講實際上是不存在疑問的。

中國航母發展預測:達到9艘常規動力航母,就可耗盡美航母資源

■ 美國在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局部

近年,美國海軍在澳大利亞、關島、韓國以及新加坡等地方尋找新的航母母港,其中關島優勢最大,大約在2000年底完成了改造。由于關島缺乏工業設施,難以持續支持核動力航母的部署。這種情況對于可能卷入同一場高烈度戰争的中美雙方來講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但中國經過多年努力,已經擁有了航母,特别是在不久的将來擁有在噸位、載機量、艦載機聯隊結構完整性、甲闆運作效率、出動率等指标上與美軍核動力航母高度接近的大噸位常規動力彈射型航母後,就可以在艦載戰鬥機護航下作為前沿偵察平台進入西太平洋跟蹤美軍航母,持續為反艦彈道導彈提供目标信息。

中國航母發展預測:達到9艘常規動力航母,就可耗盡美航母資源

■ 中國海軍“遼甯”艦航母編隊

美軍航母如果攻擊中國航母,就會冒着被中國航母發現并引來反艦彈道導彈攻擊的威脅,如果美國航母要避開中國航母帶來的反艦彈道導彈的攻擊威脅,就必須駛出2000千米導彈射程以外,這就意味着失去了幹涉中國的能力,如果想重新進入日本西南諸島則要航行兩天時間。

假設中國海軍遠海編隊壓制關島基地,需出動50架次艦載攻擊機和50架次艦載護航機向100個重要目标投擲4枚制導炸彈,這需要3艘大噸位彈射型航母,整個編隊才能在美軍航母和關島基地的夾擊中生存下來并完成戰略任務。這意味着中國海軍需要建造、裝備至少9艘大噸位常規動力彈射型航母。

雖然就中國的國力而言,這已然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但考慮噸位級别類似的常規動力彈射型航母在造價上要大大低于核動力航母(相當于5艘半核動力航母的造價),這仍是一個在戰略上非常劃算的投資。

中國航母發展預測:達到9艘常規動力航母,就可耗盡美航母資源

■ 美國在關島的海軍基地主要是阿普拉軍港

同等噸位條件下,常規動力航母不但造價比核動力航母顯著降低,更在在航率上擁有顯著優勢。9艘大噸位常規動力彈射型航母的高在航率,将足以耗盡并且透支美國海軍全部現役核動力航母的可部署性資源。所以,倘若在一個精心計算過的美海軍航母部署“緊周期”内打響台海之戰,那麼美國是否要參與這場戰争就會再三考慮。

結語

事實上,核動力航母與常規航母之間并不是技術上進步與替代的關系,而是為了滿足不同情況下需要的互為補充關系,核動力在和平時期全球的常态化部署與威懾巡航時,确實有着對後勤補給依賴更小的優勢,但在戰時,常規航母能靠着更長的部署時間、更靈活的應急部署能力實現比核動力航母更多的部署數量,并在蘭切斯特方程的加持下,于特定的合理作戰海區獲得遠比核動力航母更強的戰鬥力。

簡言之,一支健康的、面向大規模高強度實戰化的海軍,在航母建設上無疑應該是“核常并舉、以常為先”的,即使是美國政府問責局(GAO)也同樣承認這一點。

【編者按】本文節選自艦載武器2022年03期《秣馬枕戈——動力視角的國産新一代航母在航率考量》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