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一個人很難,與人交心更難。
北宋時,蘇轼和沈括,都是才子,還一起共事,卻鬧到翻臉的地步。
才子們的較量,給我們提個醒: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宏圖,踩着别人往上走,讓人難以提防。
因而,不管你和任何人打交道,都要看清人性的真相,不要被虛假的外表迷惑。
01
習慣性反駁, 最愚蠢。
沈括,一個比蘇轼大五歲的人,也是晚六年中進士的人。一前一後進入崇文院工作,惺惺相惜。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
兩個才高八鬥的人在一起,免不了要争執幾句,起碼是要“咬文嚼字”的。
蘇轼頭腦靈活,善于雄辯,因而赢的機會更多。
正如《沈括集》所雲:“(沈)括素與蘇轼同在館閣,轼論事與時異,補外。”
到了王安石變法時,蘇轼站出來反對,沈括則表示支持。從而,兩個人互相反駁的機會更多了,并且有了政治上的分歧。
心理學上,有一種行為叫“病理性詭辯”,也就是說一個人靠反駁别人,突出自己,尋找存在感。若是對方被反駁之後,表示出憤怒、哀傷、無奈等狀态,反駁者就會洋洋得意。
但凡别人喜歡的,他都不喜歡。遇到這樣的“他”,就要注意了。若是你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和對方翻臉。
打個比方。
你說創新就是好,可以帶來生機勃勃的景象,若是創新成功了,就能變成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财富和名氣,一定不少。
他說,創新有什麼用,要知道,槍打出頭鳥。人越冒尖,越會被人碾壓,還要注意有暗箭。
一正一反兩個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讓溝通存在困難,也是低情商的行為。
《道德經》有雲:“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若你不想與人結怨,那就記住,開口是銀,沉默是金。你對别人的觀點,表示支持,或者默許,彼此都會舒服。
02
損人就能利己,一廂情願。
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得好,同時不希望别人過得比自己好。這是利己主義。
好的人生,是會利他的,但是無法排除“利己”的一切想法。
沈括站在“王安石變法”的這一邊,因此對反對變法的蘇轼,耿耿于懷。想一想,若是能把反對變法的絆倒,那麼變法的人就越發高大了,并且能以此得到上司的認可,仕途也會更順。
沈括任職兩浙訪察使,去杭州出差,蘇轼在杭州當差。
兩個老熟人見面,聊起了民生,也講到了詩詞歌賦。蘇轼還把一些詩詞,抄寫給了沈括,以此表示真誠待人。
沈括從詩句裡摳出幾個字,認為涉嫌诽謗朝政,上報到皇上那裡,但一時間沒有掀起波瀾。
過了幾年,蘇轼去湖州當差,寫了《湖州謝上表》,有些句子過于激烈,很快被其死對頭李定等,抓住了把柄,創造了烏台詩案。
蘇轼也因案件入獄。
損人利己的行為最可恥,人人都厭惡。但是我們不能把這樣的人性,徹底根除。
同事之間,勾心鬥角。一旦把競争對手碾壓下去了,自己更有機會被提拔加薪,這是真實的想法。
當同事被提拔的時候,自己會心癢癢,有一種把人抓下來的想法。
“螃蟹效應”告訴我們,在人多的地方,你要是出類拔萃,就會被很多人抓住,直到你跌落下來為止。若是别人爬高了,你也會抓住他。
事實上,損人,就能利己,這是一廂情願的。
有人說:“強者人擡人,弱者人踩人。”
踩下别人,不如給人一點推動力。當别人登高之後,自己還能借一點力量。就是别人不能借力給你,起碼你沒有與人翻臉,還能和顔悅色地對話。
03
趨炎附勢,人之常情。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這樣的道理,通俗易懂,也體現了人性。
我們經常想,要是可以巴結有錢有勢的人,被拉一把就能迅速崛起了。靠近那些底層的人,毫無意義。
可是,我們還要懂得“此一時,彼一時”的道理,别缺少了做人的遠見。
王安石變法開始被否定時,沈括站出來,例舉了變法的很多弊端。其“風吹兩邊倒”的格局,就非常明顯了。連皇帝,也對其為人,有些厭惡了。
沈括被派往抵禦西夏的戰場,一開始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後來,兵敗永樂,導緻宋軍損失兩萬多人。他的仕途,一落千丈。
與此同時,蘇轼重新被啟用。沈括希望能與其和好,但是人情再也回不到當初了。
再往後,蘇轼的人生沉沉浮浮,去了惠州等地,沈括開始淡出職場,專注寫《夢溪筆談》。兩個人的交集,越發減少。
“日落西山你不配,東山再起你不配”,這句話,提醒了很多人,也讓很多失意的人,記住了曾經踩自己的人。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對于那些趨炎附勢的人,不要太較真了,任其去折騰吧。人要強大,多半是靠自己的。
04
很喜歡一句話:“人際交往的本質是價值互換,而不是感情。”
人性是複雜的,但深入感悟,都存在利己、排他、攀高踩低等特點。
善、惡就在一念之間,也同時存在一個人身上。
若我們看不清人性,那就按兵不動,慢慢來,讓時間證明一切。
真正靠譜的人,不是沒有人性之惡,而是懂得克制,日子過得很自律,并且持續性提升自己的修養。
對于社會,我們要懲惡揚善;對于個人,内心要正能勝邪。
總而言之,靠自己,做好自己,問心無愧。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