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灣三島之争
作者|雄鷹
責編|Thomas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也是世界上的矛盾集中點,主要集中在波斯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間。
▲波斯灣沿岸,除了伊朗(藍),其餘都是阿拉伯國家
伊朗和阿拉伯國家的争議不僅在波斯灣的命名上,還存在于伊朗和阿聯酋的領土争議,即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的三座島嶼——大、小通布島和阿布穆薩島。
三島在1971年之前被劃歸沙迦酋長國(阿聯酋的酋長國之一)。1971年,伊朗占領了三島。目前,三島均被伊朗控制。
▲波斯灣三島的位置
這三座島嶼中,面積最大的阿布穆薩島面積12平方公裡,大小通布島加起來也有12平方公裡。三島人口加起來不到2000人。
那麼,阿聯酋和伊朗為什麼為了三座島嶼龃龉不斷呢?
一、阿拉伯占據波斯
霍爾木茲海峽扼守波斯灣的出海口,大小通布島和阿布穆薩島因為靠近霍爾木茲海峽附近而備受關注。
伊朗和阿聯酋的三島争議,實際上是伊朗和阿拉伯國家關系的曆史縮影。
波斯灣沿岸最早建立文明的是波斯人。早在公元前15世紀時期,來自東歐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遷徙到伊朗高原,建立了強大的波斯帝國。
▲雅利安人南下
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7世紀時期,雅利安人曾經兩度建立強大的波斯帝國。波斯灣北岸地區長期以來都是波斯帝國的領土。大小通布島的“通布”一詞源于古代波斯語“Tomb”,意為山丘。
▲大小通布島的位置(紅色字體),通布意為“山丘”
阿布穆薩島則被波斯人稱為“Gap-sabzu”,意為綠色的島嶼。
鼎盛時期的波斯的領土,包含了大小通布島和阿布穆薩島,甚至一度占據了希臘的部分地區,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
▲鼎盛時期的波斯第一帝國
第二帝國時期(224年-651年),波斯帝國的領土依然十分廣闊。不僅整個波斯灣沿岸,還包括外高加索、中亞、巴勒斯坦等。
▲薩珊波斯帝國的領土
此時,阿拉伯半島内陸依然處于部落林立的狀态,尚未形成統一的文明。
直到公元630年,來自麥加地區的穆聖統一了阿拉伯部落,創立了伊斯蘭教。穆罕默德的哈希姆家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建立後開啟了向四周擴張,占領了波斯灣沿岸,和波斯第二帝國接壤。波斯和阿拉伯帝國之間的戰争在所難免。
公元631年,阿拉伯人和波斯發生了卡迪西亞戰争。波斯被阿拉伯帝國擊潰,從此國運走向下坡路,領土大片淪陷。
▲卡迪西亞戰役
公元651年,波斯被阿拉伯帝國所滅,整個波斯的領土,包括三島都被阿拉伯帝國所控制。
▲波斯被阿拉伯帝國占領
阿拉伯人占領了波斯灣三島之後,将Gap-sabzu更名為“阿布穆薩島”,以紀念穆聖的夥伴穆薩。
▲阿布穆薩島
包括波斯灣三島在内的波斯領土全部淪陷,讓波斯人遭遇了滅國之痛,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民族矛盾正是從這時候開啟。
二、波斯重新占據三島
阿拉伯帝國占領波斯之後,波斯人放棄了傳統的宗教拜火教,皈依了伊斯蘭教。
就在阿拉伯帝國擴張之時,國教伊斯蘭教出現了教派分離——什葉派(支持穆聖後裔)和遜尼派(支持教徒中有資格的長老繼承)。
阿拉伯人多數選擇了遜尼派。波斯人雖然“伊斯蘭化”,但一直以來抗拒“阿拉伯化”,因此波斯人選擇了什葉派。
▲伊斯蘭教分離,波斯人主要皈依什葉派
波斯被阿拉伯人占領了多達6個世紀,直到公元13世紀時期,阿拉伯帝國被蒙古帝國滅亡,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大部分土地都被蒙古帝國所占領。
但到了蒙古人退出後,阿拉伯人地區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狀态,再也沒有統一過。
其中,位于阿拉伯半島東部的阿曼建立了阿曼帝國。
16世紀初,薩法維王朝時隔1000多年重新統一了波斯,成立了什葉派伊斯蘭帝國,史稱“波斯第三帝國”。
▲薩法維波斯鼎盛時期的土地,包括波斯灣三島
除了阿曼、波斯第三帝國之外,塞爾柱突厥人(土耳其人的祖先)也建立了另一個伊斯蘭國家——奧斯曼帝國。中東地區形成了三個伊斯蘭國家鼎立的狀況。
▲阿曼曾占據三島,後被波斯奪回
薩法維王朝此後經過多次和奧斯曼、阿曼的戰争後,占據了波斯灣三島、南高加索地區、中亞等大片領土,成為了中東具有影響力的國家。
▲波斯和奧斯曼帝國的對峙
波斯薩法維王朝擴張之時,歐洲列強開啟了對外擴張的曆程,葡萄牙是大航海時代的先行者。
16世紀時期,葡萄牙來到了波斯灣地區,并占領了波斯灣三島,作為自己的勢力範圍。
16世紀時期,波斯帝國主要軍事力量集中在發展陸軍,海軍實力相對薄弱。
加上當時波斯灣三島面積較小,人口較少,因此波斯對于葡萄牙人在波斯灣三島的殖民活動沒有加以幹預。
▲葡萄牙殖民帝國(紅),曾占據波斯灣沿岸
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國力趨于衰落。1623年,波斯在英國、荷蘭的幫助下,趁着葡萄牙國力衰落,無力控制殖民地之際,從葡萄牙手裡奪回三島。
▲三島戰争,波斯奪回島嶼
三、英國占領波斯灣
18世紀末,波斯薩法維王朝因内部的争權奪利、強推什葉派的行為,使得國家逐漸陷入了内憂外患的局面。
從18世紀開始,波斯帝國面臨着北方俄國和英國(從南部)的入侵。
▲俄波戰争
18世紀末,俄國為了奪取南方溫暖的出海口,向波斯發動進攻,奪取了北方外高加索地區。
1736年,波斯薩法維王朝覆滅,波斯進入了内亂時期。1796年,波斯進入了卡紮爾王朝時期。
卡紮爾王朝雖然穩定了波斯,但再也無法複制薩法維王朝的雄風。随着波斯在18世紀時期逐漸走向衰落,波斯對于波斯灣三島的控制逐漸減弱。
▲俄國蠶食波斯領土
波斯灣沿岸的阿拉伯政權把目光投入到波斯灣三島。
波斯灣南岸主要分布着阿拉伯部落,這裡的阿拉伯部落被稱為“特魯希爾”。阿拉伯帝國滅亡後,他們主要依附于阿曼帝國。
19世紀初,波斯灣尚未發現石油資源,特魯希爾的酋長國主要從事捕魚、采珠業。
▲卡塔爾的采珠業遺址
19世紀随着捕魚業、采珠業的衰落,特魯希爾逐漸走向了劫掠的道路。波斯灣地區的海盜活動頻繁。
波斯南部不僅面臨對岸阿拉伯海盜的騷擾,也面臨着英國的入侵。
1810年,英國從奧斯曼帝國手裡占據了科威特在波斯灣的出海口,作為英國通往印度殖民地的必經之路。
此後,英國通過戰争的手段,從波斯手裡奪取了巴林島,作為通往印度殖民地的補給站。
波斯灣沿岸海盜泛濫給了英國幹涉的借口。英國憑借着強大的軍事實力,打敗了波斯灣沿岸的海盜。
1820年代,英國與波斯灣南岸的阿布紮比、迪拜、沙迦等5個酋長國簽訂《波斯灣和平條約》,初步控制波斯灣南岸地區(特魯希爾)。
當時的阿曼因為實力弱于英國,默認了英國對于5個酋長國的保護。
▲英國圍剿波斯灣海盜
1834年,阿曼将首都遷往更加濕潤的非洲桑給巴爾地區。英國利用阿曼首都南遷,無暇顧及波斯灣的契機,于1853年強迫波斯灣南岸的阿布紮比、沙迦等多個酋長國變成自己的保護國,将其更名為“特魯希爾阿曼國”。
英國占據了波斯灣南岸地區之後,将殖民的觸手伸向了北方的波斯。
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後,波斯灣對于英國殖民體系愈加重要。
英國不斷通過波斯灣南岸北上,占領了波斯南部地區。俄國則占據了波斯的北部地區,波斯成為了英、俄的半殖民地。
▲波斯被英、俄瓜分
英國雖然把波斯南部地區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但早期出版的歐洲地圖中,波斯灣三島還是波斯的領土。
▲19世紀末英國的波斯灣地圖。當時三島是波斯領土
20世紀初,英國占領了波斯灣三島。波斯雖然一直抗議英國的這個劃分。當時的波斯成為了英、俄的半殖民地,無法與英國抗争。
此後,英國對于占領的領土作出了調整。其中,大小通布島、阿布穆薩島波斯灣三島被劃給了特魯希爾的沙迦酋長國。這為後來的争奪埋下了隐患。
▲一戰後,英國瓜分中東,三島劃給特魯希爾
四、伊朗、阿聯酋争議
1914年,一戰爆發。波斯在一戰中保持中立。1917年,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後,為了結束戰争,召回了駐紮在波斯的俄國軍隊。波斯成為了英國獨占的勢力範圍。
一戰後,英國和波斯簽署了《英波條約》,強調英國對于波斯石油資源的控制。《英波條約》的簽訂使得波斯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卡紮爾王朝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
1925年,波斯的陸軍大臣禮薩·汗宣布廢黜卡紮爾王朝,建立巴列維王朝。
▲禮薩·汗,建立巴列維王朝
此時歐洲經曆了一戰的洗禮,進行重新的洗牌。蘇聯雖然退出了波斯北部,但依然盤踞在波斯北部。
經曆了一戰的洗禮的英國國力有所削弱。巴列維王朝利用這個時機,收複了包括财政自主權、石油開采權在内的部分權利。
一戰後,英國實力依然強于波斯,波斯灣三島在内的波斯南部依然被英國占據。
蘇聯依然盤踞在波斯北方。出于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波斯全力發展和美國的關系,希望借助美國牽制英國、蘇聯。
此外,波斯國内宗教勢力依然根深蒂固,和現代文明相距甚遠。20世紀30年代,為了實現國家的現代化,波斯在巴列維王朝的主持下,進行現代化和世俗化改革。
▲波斯(伊朗)的世俗化改革
一戰後,英國的曆史學者在研究中發現波斯語、印地語和歐洲諸多語言(匈牙利語、芬蘭語、巴斯克語等少數除外)有諸多相似之處。
▲印歐語系分布
因此,學術界提出了印歐語系一詞。“雅利安人”更被視為是印歐語系的祖先。
20世紀30年代,希特勒上台後,極力鼓吹“德國人是純正的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是最高貴的種族。”
波斯人也是雅利安人的後裔。1935年,巴列維王朝改國名為“伊朗”,意為“雅利安人的家園”。
▲波斯文化複興
二戰後,國際格局出現了新一輪的變動。英國逐漸退出了波斯南部。但依然占據着波斯灣三島(劃給沙迦酋長國)。
美、蘇成為了超級大國。美蘇因為國家利益、意識形态的對立走向了全面對抗。
美國為了防止蘇聯南下,全面扶持伊朗。伊朗和美國建立了戰略同盟關系。
▲美國扶持伊朗,阻止蘇聯南下
1950年代,民族解放運動席卷亞非地區。1956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
1956年,中東地區的猶太人國家——以色列發動了對埃及的第二次中東戰争。英國為了收回蘇伊士運河控制權,全力支持以色列,這使得英國遭到了國際社會和阿拉伯世界的空前孤立。英國控制的阿拉伯地區掀起反英獨立運動。
英國在波斯灣地區的殖民地趨于崩潰。1961年,英國在波斯灣的殖民地——科威特宣布獨立,推倒了第一幅多米諾骨牌。
1968年,特魯希爾境内的幾個酋長國脫離英國獨立。特魯希爾的幾個酋長國國土面積狹小,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為了保護自己,幾個酋長國成立了聯合酋長國——阿聯酋(卡塔爾、巴林退出)。
▲1971年,阿聯酋獨立(卡塔爾、巴林退出)
伊朗借助英國退出波斯灣的空隙,于1968年直接出兵占領了原本劃給阿聯酋的沙迦酋長國的三島。當時的英國急于脫身,默認了伊朗對于波斯灣三島的占領。
占領了波斯灣三島後,伊朗将三島的阿拉伯人驅逐,遷入了波斯人,完成了騰籠換鳥。行政區劃上,伊朗将三島劃給了霍爾木茲省管轄。
▲伊朗霍爾木茲甘省(橙色),包括三島
伊朗出兵占領三島的行為引起了阿聯酋的強烈不滿。獨立後的阿聯酋國土面積小,人口少,經濟、軍事與伊朗不是體量,難以收複“失地”。
20世紀70年代,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爆發了多次中東戰争。美國因扶持以色列的政策,遭到了包括阿聯酋在内的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的反對。
伊朗是美國的準盟友。因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僅沒有反對由伊朗控制該島,甚至對伊朗占據波斯灣三島表達支持。這使得阿聯酋收複土地變得難于上青天。
▲美伊關系蜜月期時,美國給予伊朗的軍事裝備
伊朗的巴列維王朝激進的改革雖然帶來了一系列成果,但它沒有改變伊朗的貧富差距。
1977年,在宗教領袖霍梅尼的帶領下,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1979年,伊朗建立伊斯蘭共和國。
▲伊斯蘭革命
伊斯蘭共和國繼承了過去的巴列維王朝的地區劃分,将波斯灣三島劃歸霍爾木茲省。
伊斯蘭共和國成立後,走向了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全面為敵的道路。美國的外交政策開始走向改變,從過去的支持伊朗走向了支持阿聯酋。
▲《逃出德黑蘭》的電影。該事件使得美伊關系惡化
伊斯蘭共和國成立後,伊朗走向輸出革命的道路。但伊朗輸出革命的方式引起了周邊阿拉伯國家的擔心。尤其是鄰國伊拉克。
為了抵禦伊朗伊斯蘭革命,伊拉克積極支持阿聯酋占據波斯灣三島,并于1980年發動了兩伊戰争。
▲兩伊戰争使伊朗更加團結,加劇了阿拉伯世界的分化
此次戰争,伊拉克得到了包括西方世界、多數阿拉伯國家的一緻支持。
但伊拉克的入侵使得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交織,使得伊朗軍隊變得空前團結。不僅将來犯的伊拉克趕出本土,還占領了部分伊拉克的領土。
兩伊戰争持續了8年,1988年兩伊戰争結束之時,伊拉克未能實現推翻伊朗政權,伊朗保住了革命果實。
兩伊戰争之後,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暴露了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裂痕。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同樣是阿拉伯人的國家科威特
伊斯蘭革命後,美國等西方國家雖然支持阿聯酋,但他們不願意冒着戰争的風險對伊朗作戰,幫助阿聯酋收複領土。
阿聯酋在武力收複失地無望的情況下,提出了波斯灣三島交由聯合國裁決的議案。伊朗堅稱對該島享有主權,拒絕參與海島主權的讨論。
阿聯酋對于領土的主權要求得到了多數國家的支持,卻很少獲得實質性的幫助。尤其是美伊關系緊張時,伊朗加強了在三島的軍備巡演,形成了對于美國、衆多阿拉伯國家的威懾。在絕對實力面前,阿聯酋隻能望島興歎。
▲伊朗占據三島
長期作者|雄鷹 直播吧體育作者|足球與曆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全文完)—
本文系「環球情報員」原創内容
未經授權,禁止随意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