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财經 > 正文

稻盛和夫:經營企業遇到困惑,不妨回歸原點,領悟最樸素的真理

很多企業在看過阿米巴經營的相關書籍之後,對這種經營方式非常的認可,模仿者日漸增多。

其中有不少的企業認為,阿米巴經營其實就是劃小單元的核算管理,并沒有什麼秘密,可是按照自己的套路做下去之後,難題卻開始接二連三的出現,最後認為阿米巴經營實在是太難效仿了,因此,不少企業又打起了退堂鼓。

其實之所以産生這樣的困惑,主要是由于,目前中國的企業對阿米巴經營,還處在一個盲人摸象的狀态。

稻盛和夫反複的強調,阿米巴經營并非是世人稱道的經營訣竅,如果僅僅是經營訣竅,那麼學習其方法和程序就夠了,但是僅僅模仿阿米巴經營的做法,并不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原因在于,阿米巴經營是以哲學為基礎,是與公司運作的各項制度息息相關的整體經營管理系統,也就是說, 阿米巴經營需要以哲學理念的滲透為前提,回歸原點經營。 經營企業會遇到種種的困惑,我們往往是被紛繁複雜的表象迷惑了雙眼,當我們在困難面前止步不前的時候,不妨嘗試着回歸原點,我們就能夠從中領悟到最樸素,最簡單的真理。 什麼是經營的原點?為何回歸、如何回歸? 稻盛和夫在他的書中曾說:
我在創辦公司的時候,作為一個經營者,不管願意與否,都要對所有的情況作出判斷,由于是剛成立不久的風險公司,如果判斷稍有差錯,公司立刻會陷入困境,我每天都為應以什麼樣的标準做出判斷而感到煩惱;
經過一番苦思冥想之後,我終于意識到,經營判斷應該是基于做人的道理,也就是何為正确的做人準則,按照孩提時代,被父母及祖輩訓斥教育的一個人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作為最基本的标準作為判斷,把何為正确的做人準則這一标準,作為公司經營的原理原則,以此為依據對所有事情作出判斷。
這是全球通用的普遍價值觀,正由于稻盛和夫對經營一竅不通,不具備人們常說的常識,所以在判斷事物的時候,隻能去考慮事物的本質,不拘泥于常識,這反而讓他找到了經營中最重要的原理原則。 稻盛創建的會計學基本思維方式,就是依據原理原則追求事物的本質,他不盲從地去湊合會計的常識和習慣,也不輕信一般公認的所謂事宜的會計準則,而是站在經營者的角度,有意識地去追問什麼是它的本質,為什麼是這樣。 比如在設備折舊的問題上: 日本政府頒布陶瓷生産設備的法定折舊年限是12年,但這種陶瓷生産設備在京瓷隻能用六年,稻盛就認為這樣的規定不符合京瓷的事實,因此他認為就算實物上的常識是這樣,根據經營和會計的原理,原則就是付稅也應該去折舊,所以在京瓷,他不依照法定的使用壽命折舊,而是依據設備的物理壽命、經濟壽命進行判定,确定自主使用壽命,這樣做出來的報表利潤才是真實的。 稻盛和夫認為:隻有汗水換來的收益,才是真正的收益,這種哲學判斷直接影響了他的經營決策。 上個世紀80年代,手握巨額現金的京瓷,被衆多的銀行勸去投資高回報的房地産行業,稻盛和夫斷然拒絕,後來經濟泡沫破裂,許多大公司破産虧損,信譽掃地,而稻盛和夫的企業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依然是穩健的成長着。 大家開始說,稻盛和夫有多麼偉大,多麼有預見性,但在稻盛和夫看來并非如此神奇,他隻不過是在堅持按照自己的經營哲學,做出了一個日常的決策罷了。
稻盛和夫說: 京瓷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京瓷集團的經營基準,不是作為京瓷何為正确,更不是作為經營者的稻盛和夫個人何謂正确,而是作為人何謂正确。
經營哲學是指導企業經營的 科學 ,京瓷 公司是從 京瓷 哲學作為原點 建立 京瓷 的經營理念 再建立集團的經營原則 和企業各個功能的經營原則,再建立經營的管理體制 最後才是把經營的工具和方法 把這樣一套體系用一個扇形來展開非常的形象,1個方法可以解決1個問題,1個基準可以解決5個問題,1個原則可以解決50個問題,1個原理可以解決100個問題,而回到了原點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理念是完美的,是沒有假設條件和前提條件的,而從原理到原則到基準再到方法,假設條件越來越多,前提條件也就越來越多,解決的問題也就越具體,原理是客觀存在的自然規律,它不會因個人的主觀感受而不同。 原則是企業内部的做人做事的原生态規則,它受個人的經驗、經曆、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影響而有所不同,原則可以讓事情變得簡單,經營行為符合了原則就果斷去做,不符合原則就果斷的否定。 經營的原理原則,是需要每個企業家懂得的,但并不需要每個企業家都經過長時間的親身摸索才能明确,而是能夠通過學習體悟快速掌握,唯有懂得了經營的原理原則,才能擺脫教條主義。 在經營企業的時候,如果不能從原理和原則出發,僅僅從表面的數字和具體的方法層面去指導員工,就會禁锢員工的創造力,限制員工的進步,因為點對點的解決問題是一個具體方法,往往隻能解決一個具體問題,而現實中的經營信息是瞬息萬變的,至于具體每件事的方法和流程,員工可以自己去思考,自己去用心,這樣不僅培養了人才,也是讓員工親身體會到經營哲學的作用,更好的貫徹哲學和經營的理念。 如何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應用回歸原點去做決策? 舉個制造業的例子: 假如有一批産品,由于質量問題導緻了客戶退貨,公司要補發新貨給客戶,那麼把問題産品換回來,就是一個方法解決了一個問題,公司在内部重新設計産品的出廠質量标準,并按新标準把沒有發出去的庫存産品重新檢驗一遍,不良品挑出來,重新返工後再出場,就解決了一批産品的質量問題,這就是一個基準可以解決5個問題。 到了這一步,質量管理還僅僅是停留在生産運營的部門,我們需要全員、全流程的全面質量管理、研發、采購、HR甚至IT部門,也都要關注産品的質量,這就是用一個TQC的原則解決50個問題。 進一步思考,制造業有句名言,質量不是檢驗出來的,質量是制造出來的,品質是設計出來的,如果我們制定一條質量原理原則,預防重于檢驗,那各個工序不接收、不生産和不傳遞不良品,就不會有不良品産生,就不會有不合格品流出公司,這就是一個原理可以解決100個問題 如果我們再進一步,回到質量管理的原點——零缺陷,建立一條零缺陷的品質理念,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無論是哪個部門,哪個領導,做任何有關質量的決策,要時時想到零缺陷這條質量決策的底線,其他的考慮,比如成本、效率、産量、績效、獎金等等,通通給質量讓路。 是不是每個公司都要把自己經營哲學的原點,設成做人何為正确或者敬天愛人? 我個人的理解是不一定,比如說每個專業的事業部、職能部門都有自己的原理原則,也都有自己的原點,如果每個人在思考問題和做決策的時候,都能連續追問5個為什麼,就回到了原點,答案就在那裡非常的清晰。 稻盛和夫的經營原點是做人何謂正确,每個企業家不妨扪心自問,我做人做事的原點是什麼?這個原點不一定是高大上的豪言壯語,可以是很樸素的一句話,比如我絕不做假賬,就體現了誠信精神的原則,在經營中就減少了許多感性的煩惱。 最後,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END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