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自古以來就有“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之說。這裡群山環繞,層巒聳翠,成就了雄偉壯闊的風景。群山高聳入雲,帶來綿綿不絕的福運。而被稱為八閩首邑的閩侯,區位優越,資源豐富,亦有着悠久的曆史底蘊和濃郁的人文氣息。
老福州人常言:“一旗,二鼓,三高,四虎。”其所謂“虎”者,即位于閩侯縣的五虎山。在榕城廣袤的山林裡,它曾引衆多文人雅士登攀觀賞,也為旅遊愛好者提供了絕佳素材。
閩侯有“五虎”,雄踞山之巅
五虎山位于閩侯縣東南面,延永泰、福清、長樂三縣,地跨祥謙、南通兩鎮,是古時閩侯與侯官的天然分界線。因山有五峰,岩石狀若虎形,故名“五虎山”。
《鳳鳴三山》中說道:老福州素有一種說法:“一旗,二鼓,三高,四虎”其所謂“虎”者,即五虎山也。它地勢險峻,壁立千仞,谷口深隘,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由福州城南望,五虎山端方如幾,高大寬廣,面如城郭。舊時站在福州老城的東街口,向南極目遠眺,五虎山猶如一道藍色屏障,橫亘天際,因其外形平坦,遠望端正,又稱“方山”。
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皇帝敕号方山為“甘果山”。不論叫“方山”也好,還是皇帝敕名的“甘果山”也罷,都不如“五虎山”享有盛名。2005年11月,五虎山被列為省級森林公園。2014年7月,五虎山升級為集運動、休閑、教育等于一體的城郊型國家級森林公園,定名為“福建五虎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虎山的5個主峰巍然聳立,勢如五虎雄踞,鎮守一方,煞是威風。憑眺福州,它與雙門前(今福州八一七北路東街口附近)的三獅對峙,俗稱“三獅朝五虎”。世人敬畏自然、熱愛自然,根據它們的大小、形态,親切地稱之為小虎、大虎、白面虎、岐尾虎和回頭虎。
從右向左分别是:白面虎、岐尾虎、回頭虎
五虎山脈自北向南依次名為“小虎”“大虎”“白面虎”“岐尾虎”和“回頭虎”。其中前四虎齊頭并列面朝北,剛好面向福州市,唯海拔最高的尾虎頂這一隻面朝南,海拔高約610米,為五虎之最,故俗稱“回頭虎”。這些天造地設的“動物”形神兼具,威風凜凜,或仰天長嘯,或凝神專注,給人無限遐想。
天造地設的五虎山
五虎山山靈水秀,人文底蘊深厚,山中勝景無數,風景獨美。山間雲霧缭繞,有幽深的岩洞,有險峻的隘口,有傳車驿馬的驿道。山中有靈璧岩、天柱峰、鯉魚石、靈源岩、鴨母岩等等勝景無數,風景獨美。山上森林植被茂密,有不少珍貴植物。山上還有百畝露芽名茶、南方紅豆杉、福建柏等國家級重點保護動植物達30多種,開花時節似海洋。柑橘、荔枝也是當地特産。其中方山露芽名茶古時為貢茶之一。
山水相依剛柔相襯,使得五虎山愈加動人而富有魅力。曆來名人高僧也都對五虎山情有獨鐘,并對它的雄偉壯麗極盡贊美之辭,同時為佛、道所青睐。
漢代仙人介琰就曾隐居于方山中,從其師白羊公學習“玄一”“無為”道家學說;東晉道教學者葛洪也曾在這裡的葛藤洞中栖息,故有石壇、石床、石洞等遺迹。這裡也曾是聖人筆下“神仙所居”的名山,宋理學家朱熹有詩贊道:“到山不識山面目,但見九鼻盤溪曲。歸來兀坐小窗下,倚天百裡剖寒玉。”
800多年前朱熹稱它是“神仙所居”
五虎山自古被視為仙山也是文儒之鄉,千百年來,它見證着曆史文化的變遷,也流傳着衆多關于它的逸聞趣事。
1、朱熹與五虎山的不解之緣
南宋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某日,五虎山西南麓的三溪口,來了一位頭戴烏角巾的青衫老者,聽聞這裡風景優美,因此特來遊玩散心。這位老者即當世大儒朱熹,後世譽他為“理學大師”“孔孟之後第三聖”,他的學說也成為明清兩代正統的官方指導思想。
此時的朱熹卻因卷入朝庭政争遭到貶黜,他的學說被視為僞學遭封禁,他甚至入列僞學逆黨的“黑名單”,因此心情十分郁悶。幸運的是,朱熹在閩中找到了他的精神家園。當時,福州可算是安逸之地,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又遠離權鬥中心。據史料記載,朱熹在避“僞學”之禁期間,曾十多次來到福州,遍遊城區郊縣,遊山玩水,講學揚道。
2、吟翠山樓傳道授業
來到三溪口的朱熹,立即被這裡的湖光山色所吸引,“真人傑地靈之處也”!他決定在這裡建一書院,傳播自己的學說。
圖源:餘霆
在當地村民幫助下,幾楹石屋草堂很快就建了起來,朱熹給書院取名“吟翠山樓”。三溪口地處在方山驿中段,交通便捷,附近很多村民聽說大儒在此授課,都把子弟送到吟翠山樓。吟翠山樓名字雖風雅,實則簡陋,但正如唐劉禹錫《陋室銘》說的那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五虎山下七裡平洋的鄉間名士,聽說朱熹在此講學,也常來書院拜訪,詩酒互答,弦歌相和、談玄論道,其樂融融。現今,在閩侯縣祥謙鎮三溪口村下卓自然村一個小山包上,還殘留着吟翠山樓的遺迹。
3、五虎山上尋覓仙蹤
圖源:陳偉
朱熹聽說五虎山上有神仙遺迹,講學論道之餘,與友人攀絕壁、履巉岩,尋覓仙蹤,寫下“怡山良石、神仙所居”八字。飽覽五虎山雄奇風光後的朱熹還詩興大發,寫下《方山》一詩:到山不識山面目,但見九鼻盤溪曲。歸來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寒玉。此詩脍炙人口,流傳至今,七裡民衆耳熟能詳。
4、增設興林寺講學點
氣勢磅礴的五虎山,一百六十峰連綿起伏蜿蜒向東,終結于仙人峰下的塔林村。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早,朱熹帶一衆吟翠山樓的學子,到塔林村興林寺踏青,其時天清氣朗,鳥鳴花香,他覺得這裡是塊風水寶地,待與住持商量後,決定在寺内設點講學。 從此,五虎山下又多了一處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
後人在朱熹興林寺講學處建了座朱子樓,文人墨客不時雅集,吟詩作賦,瞻仰朱子遺像。從清末傳承至今的閩侯百六峰詩社,也常在此處為聚會。朱子樓遺址,現存于閩侯二中校園内。
現閩侯二中
朱熹在五虎山雖未呆太久,但他的到來,給五虎山增添了不少人文氣息,開創了尚幹七裡和南港九十三鄉“書院興起、文風鼎盛”的局面,使七裡平原成為後世的文儒之鄉,才俊輩出。
登高望遠·覽山川之奇
五虎山為火山噴發地質遺迹,經過斷裂、切割等多階段複雜的構造運動形成。各虎形神兼具,或威風凜凜、或仰天長嘯、或凝神專注。山勢時低時亢、時緩時突,綿延起伏。登臨五虎山,近處山景一覽無餘。
千百年來,五虎山俯瞰着七裡平原和烏龍江面,向世人展示着勃勃英姿,也靜靜護佑着這一方水土。由于強烈的地殼運動,形成了五虎山麓極具特色的火山岩遺迹,奇崖怪石,星羅棋布。漫步山中清風拂面、惬意無盡,曆史歲月的氣息撲面襲來。
古時有不少著名的文人墨客曾隐迹于此,留下詩詞佳作和摩崖石刻。站在五虎山頂,涼風徐徐,極目眺望,烏龍江、閩江,茫茫一片盡收眼底,一覽無餘,峰巒疊嶂,林木綠蔭如蓋,是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山中冒險——徒步越野的首選勝地
五虎山因兼具地質地貌奇特、曆史遺存豐厚、人文景觀彙集、森林資源豐富等特色,已成為衆多遊客和越野入門者心馳神往的首選勝地!五虎山同樣中短距離的路線,難易适中的路況,吸引了無數山地馬拉松愛好者前來挑戰。穿梭在五虎山,人們在享受越野激情的同時,又可以充分體驗縱情山野之樂,領略五虎山大美風光,感受五虎山身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别樣魅力。
深山藏“明鏡”——方山水庫
隐藏在山谷中的方山水庫宛若一面明鏡倒映着群山的美和藍天白雲的倩影。古人從福州向南遠望五虎山,覺得山體端方如幾,故五虎山又名“方山”。位于山谷中的方山水庫,也因此得名。站在大壩上,開闊的水庫盡收眼底,宛如一面明鏡!水庫旁稻浪翻湧,薯葉搖曳,一派豐收的景象。
千年古刹——五靈岩禅寺
五靈岩禅寺又稱王靈岩寺,位于五虎山第四峰的南半山腰,始建于唐,重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寺院依岩而建,小巧玲珑,别具風格。大雄寶殿緊依岩而建,殿内佛像莊嚴,令人頓生慈愛之心。殿前為新建天王殿,規模宏大,為小巧中增添一抹雄偉之氣。寺院巧妙利用五塊巨岩進行築建,或跨岩上,或倚岩側,或穿岩隙,錯落相間,尤為奇特。
依山而建的五靈岩寺
五虎守福,四季呈祥
如今,閩江、烏龍江上架設了多座橋梁,螺洲大橋直達五虎山下,福銀高速福州南連接線從五虎山下穿過,五虎山逐漸走進了福州城市生活圈。自然與人文俱佳的五虎山成為了人們向往的勝地,它與福州北邊的福州森林公園,東邊的鼓山風景區,西邊的旗山森林公園,連成福州自然生态圈,為美化福州增添靓麗的色彩,成為了鑲嵌在首邑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續寫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亮麗篇章。
·END·
責任編輯 | 廟小妖風大
校對丨古力波
圖文來源丨福建日報、網絡等
如侵請後台聯系我們删除
該文謹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本條内容歸福州小魚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