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她是在日寇鐵蹄下出生、成長的東北姑娘;

她是14歲就參加解放戰争,在槍林彈雨中救濟傷員的醫護兵;

她曾上過朝鮮戰場,與黃繼光一同參加過上甘嶺戰役;

她也是中國第一代女空降兵,被譽為“軍中居裡夫人”。

關于馬旭的參軍經曆和光榮事迹還有很多很多,但生性低調的她隻知道埋頭鑽研醫學和科研。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直到2018年,雙雙年過八旬的馬旭和老伴顔學庸,來到了中國工商銀行武漢機場河支行。

他們穿着縫縫補補又洗得發白的迷彩服,懷中抱着一隻鼓鼓囊囊的黑色書包。

在轉賬業務櫃台前,馬旭用爽朗的聲音說道:“你好,我想給黑龍江木蘭縣的一個賬戶轉300萬,還有700萬明年再轉。”

此言一出,業務人員當時便愣住了。

眼前這兩位樸素至極的老人到底是什麼身份?足足1000萬的巨款,又為何要轉去黑龍江木蘭縣?

巨額轉賬引發懷疑,警方介入查清緣由

2018年9月13日,當地派出所接到了機場河支行負責人打來的報警電話。

說是有兩位老人家要向異地賬戶轉賬300萬,而且接下來還要再轉700萬。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這足足1000萬可不是小數目呀!且不說這錢是怎麼來的,單論這麼多錢,也沒理由轉給别人呀!

并且門口的保安還發現,有兩名中年男子一直關注着兩位老人的一舉一動。

這番場景難免讓負責人有所懷疑,兩位老人家年事已高,怕不是遇上詐騙了吧?

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負責人趕緊将馬旭和老伴顔學庸請進了休息室,把那兩名中年男子留在了大廳裡。

打完報警電話後,他們再三向馬旭确認:“真的沒有遇上詐騙嗎?這個轉賬賬戶是正規的嗎?”

馬旭和顔學庸也沒料到,這筆慈善捐款竟然會驚動警察。

當着警察和支行負責人的面,她将自己的真實身份與轉賬原因娓娓道來。

她和老伴顔學庸都85歲了,20多年前兩人以大校軍銜從湖北省軍區離休。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但離休後他們也沒有放棄事業,而是繼續醫學科研。不僅發明了多項國家專利、論文碩果,還免費為有需要的人們義診。

這1000萬的确是一筆巨款,他們也足足積攢了大半輩子才攢出這個數。

由于兩位老人一向艱苦慣了,所以沒人相信他們能拿出這麼大一筆錢。

留在大廳裡的那兩個中年男子也不是什麼詐騙分子,而是黑龍江木蘭縣教育局的幹部。

“木蘭縣是我的老家,我和老伴攢下這麼多錢,原本就是打算捐出去的。”

“現在我看到老家的發展還很落後,許多孩子連義務教育都完成不了,我就想把這筆錢捐給當地教育局。”

一提起木蘭老家,馬旭的眼中飽含着熱淚。70多年不曾回去過的家鄉,在她心裡永遠有着特殊的位置。

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的生活都逐步欣欣向榮。可東三省内的那個小縣城,至今沒有摘掉貧困的帽子。

從戰争年代走過來的馬旭,對貧困有着切身的體會,她也極力主張搞好教育、造福後代。

有知識才能有财富,有财富更要回饋知識。這是一種良性循環,是一件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大事。

因此馬旭主動聯系了老家教育局的工作人員,表明了自己想要幫扶教育事業的意願。

但一聽說捐款數目,連教育局局長都被震驚了。他實在沒想到這麼一位年過八旬的老兵,竟還時刻關注着老家的發展。

尤其是在他和另一名工作人員風塵仆仆趕到武漢後,映入眼簾的就是那處破敗偏僻的小院子和兩位老人身上的舊衣服、破鞋子。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他們存有千萬巨款,對待自己卻清貧至極,将大半輩子的積蓄都獻給了家鄉學子。

這份貢獻,已經不足以用“感動”二字來形容了。

而在了解完轉賬原因并核實了兩名中年男子的身份後,警方和機場河支行的工作人員内心也升起了一股崇敬之情。

他們一步步指導馬旭填完了彙款單,最終将第一筆300萬的慈善捐款彙去了黑龍江木蘭縣。

反複看着那張彙款單,馬旭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這麼多年過去了,她終于能為家鄉父老做點什麼了。

當了12年的亡國奴,後來一輩子跟黨走

1931年“九一八”之後,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南京國民政府與東北軍統帥張學良,以屈辱的形式将東三省的土地和人民拱手讓敵。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那一天開始,淪陷區的百姓們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中。1933年出生的馬旭,一落地就被烙印上了亡國奴的身份。

又過了兩年弟弟出生,一家四口無時無刻不擔驚受怕,生怕家裡的大門哪一天就被日寇踹開了。

如履薄冰般地長到四歲,父親操勞過度因病去世了。柔弱的母親拖着兩個年幼的孩子,走街串巷地唱大鼓、說評書。

在養家糊口的同時,這些舍生取義、精忠報國的英雄故事也在不知不覺間感染了馬旭和弟弟。

楊家将、嶽飛、花木蘭與穆桂英等民族英雄,成了姐弟倆心目中的榜樣。

自幼受盡欺辱、朝不保夕的他們,既期盼着東三省能早日解放,也期盼着自己能變成那種保家衛國的英雄。

1945年抗日戰争結束後,淪陷了14年的東北人民終于迎來了曙光。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共産黨的軍隊帶着土地革命政策來到了這片土地上,那是馬旭第一次見到父老鄉親們歡呼雀躍的神情。

她們一家也分到了田地,再也不用為那一口飯發愁了。猶如神兵天降的共産黨軍隊,得到了百姓們的真心擁護。

尤其是在解放戰争開始後,許多父母都支持兒女加入了解放軍。有一天,村貧農會的主任也上門來做馬旭母親的思想工作。

可母親看看身後的一雙兒女,一個是女孩子,一個雖然是男孩子但年齡還小。像他們這樣的人,能為革命做出什麼貢獻呢?

這時,馬旭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媽媽,送我去吧!我已經長大了,我想去當兵!”

1947年,年僅14歲的馬旭成了一名解放軍戰士。當時大多數女兵,尤其是像她這種年紀小的,都會被培養成戰地醫護人員。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在東北軍政大學系統學習了幾個月後,她就背着醫藥箱踏上了戰場。

槍林彈雨中,昨日還在一起唱歌吃飯的戰友,第二天就犧牲在了敵人的槍炮下。

年幼的馬旭親眼看着身邊的戰友負傷垂危,她每一次都竭盡全力去救治,但并非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

面對死亡,沒有人不害怕。可相比起沒有尊嚴、受盡壓迫地活着,每一位戰士都甯願為光明而死。

經曆解放戰争的磨練後,原本還有些膽小怯懦的馬旭,成長為了一名真正的革命戰士。

她也從一個沒什麼經驗的小護士,蛻變成了優秀的戰地醫生。不停地穿梭于前線、後方,在兩年時間内挽救了許多生命。

随着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迎來國家獨立的馬旭榮獲了解放獎章和勝利功勳榮譽章。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但安生的日子沒過多久,她再次跟随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異國戰場。

面對着“世界第一”的美軍先進部隊和一衆“聯合國軍”,志願軍所取得的每一次勝利,都是用巨大的犧牲換來的。

1952年10月14日,讓整個世界都為之一震的上甘嶺戰役爆發。馬旭與黃繼光同屬一支部隊,都堅守在那片隻有幾平方公裡的土地上。

敵軍的炮火鋪天蓋地般猛烈襲來,而不畏生死的志願軍戰士一次一次地前仆後繼,用頑強地意志擊退了敵軍的進攻。

當黃繼光壯烈犧牲的消息傳來時,馬旭正突破敵軍的封鎖線,争分奪秒地轉移傷員、運送補給。

前者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子彈,後者也豁出自己的性命蹚過了屍山血海。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轟炸暫時停止,疲憊不堪的志願軍戰士們,一方面為戰友的犧牲悲痛不已,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低迷。

這時,剛完成救治工作的馬旭站了出來。為了鼓舞大家的士氣,她帶頭唱起了歌。

嘹亮的歌聲背後,是逐漸燃起的鬥志和寸土不讓的決心。

而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同樣19歲的顔學庸正目不轉睛地盯着馬旭。

他出生川渝地區,在1951年2月赴朝參戰。和馬旭一樣,他也是一名救死扶傷的戰地醫護人員。

朝夕相處間,兩人一同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在異國戰場上許下了愛的誓言。

三年艱苦卓絕的戰鬥後,志願軍戰士們分批回國。

由于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他們都榮獲了抗美援朝紀念章、保衛和平紀念章以及朝鮮政府頒發的三等功勳章。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享受着這來之不易的和平,馬旭繼續進入第一軍醫大學提升自我。在不斷深造的過程中,隻有20多歲的她開始在軍醫界嶄露頭角。

為愛放棄生育,成為首批女空降兵

三年學成之後,馬旭被分配至原武漢軍區總醫院。她和顔學庸再次并肩作戰,成了别人眼中郎才女貌的革命伴侶。

此後她就在武漢定居,再也沒有回過木蘭縣城。而當年在馬旭離家參軍兩年後,年幼的弟弟也追随了姐姐的腳步。

他從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将畢生精力都奉獻在了羅布泊馬蘭基地。

雖然姐弟倆不在一起工作,但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為祖國貢獻着力量。

時間一晃就到了1961年,随着空降兵部隊的成立,新一批的軍醫也被選拔進了這個部隊。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馬旭和顔學庸主動申請支援,但顔學庸順利進行了跳傘訓練,可是馬旭卻被拒絕了。

因為在此之前沒有女兵跳傘的先例,尤其她的個子單薄矮小,根本無法承受嚴苛的訓練标準。

但曆經多場惡戰,一路從槍炮聲中成長起來的馬旭,面對這種“區别對待”是不能理解的。

她主動來到這個偏遠的部隊駐地,為的就是做好空降士兵們的衛勤保障和護理救治。

如果有戰友意外受傷,她卻不能第一時間展開工作,那麼她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戰友們的傘降到哪裡,我就要保障到哪裡!”

為此,馬旭言辭懇切地提出了參加訓練的請求。但不出意外,首長看着眼前瘦瘦小小的她,幾次三番駁回了這個請求。

多次申請無果後,越挫越勇的馬旭決定自己在私下裡訓練。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她偷偷在宿舍裡挖出了一個三尺深的大坑,又分多次從外面背回了一袋一袋的沙子,而跳傘平台就是用兩張桌子和兩把椅子搭建起來的。

一切準備就緒,她利用上班時間仔細觀摩集體訓練,回到單人宿舍後再以嚴格标準要求自己。

一次次的起跳、一次次的摔倒,每晚500次的訓練是雷打不動的。

這麼偷摸着練了大半年,直到1962年的秋天,馬旭信心滿滿地站在了首長的面前。

看着如此執着的馬旭,首長也被她的堅持打動了。可是訓練标準立在這,不達标一切免談。

在衆人的見證下,身姿矯健的馬旭在三次試跳中完美發揮。那般英姿飒爽的模樣、那樣一氣呵成的動作,赢得了戰友們的陣陣喝彩。

成績擺在這裡,馬旭如願以償成為了我國首批女空降兵之一。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不久之後,長跑十年的她和顔學庸結婚了。宿舍做新房,戎裝做婚紗,一切是那麼的簡單但又是那麼的崇高。

可緊接着,顔學庸卻做出了一件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結紮手術。

他主動做結紮,主動放棄了繁衍後代的權利。

而如此巨大的犧牲,隻是為了支持妻子的跳傘事業。沒有生兒育女的拖累,馬旭将在這一領域作出更大的成就。

20多年來她累計跳傘140多次,不僅是第一位跳傘女兵,還在跳傘次數和跳傘年齡上保持着最高記錄。

在獲得這些成績的同時,馬旭也無比感激丈夫的付出和犧牲。無論她做出什麼決定,顔學庸都是她最堅實的後盾。

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發表多項專利論文,甘于清貧隐居奉獻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為了降低空降兵的着陸損傷,馬旭和顔學庸夜以繼日的查閱資料、親身實驗。

針對踝關節容易骨折的難題,他們曆經無數次失敗終于研制出了“充氣護踝”。

這可以減少降落時的反沖力,讓戰士們猶如踩在氣墊上一樣。1989年,“充氣護踝”正式獲得了國家專利。

90年代初離休之後,馬旭和顔學庸也沒有停下科研的腳步。他們又相繼攻克了供氧難題,研發出了“單兵高原供氧背心”。

這項科研成果,也在1996年獲得了國家專利。

此外,夫妻倆聯名發表了百餘篇學術論文和相關科研教材,填補了我國空降部隊在心理學、生理學和病理學方面的空白。

由于種種突出成就,馬旭也被譽為“軍中居裡夫人”。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無兒無女的兩人,從來沒把在職和離休當回事兒,他們仍舊數十年如一日地攻堅克難。

為了能夠潛心鑽研,兩位老人也沒有住進位于市區的幹休所公寓樓,而是選擇住在黃坡近郊的獨門小院裡。

但說是小院,卻隻有兩間低矮的紅磚房。屋子外面破破舊舊,屋子裡面也找不出兩件好家具。

他們自食其力在院中開墾了菜地,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自給自足。為了增添幾分樂趣,院子裡還種着橘子樹和山楂樹。

家裡最多的東西就是書籍和科研資料,兩位老人從不逛街、從不旅遊,一年十二個月都是埋頭鑽研。

外套永遠都是一身迷彩服,腳上最好的鞋子也是開了膠、破了皮的。

早餐算是最隆重的,有蒸土豆、雞蛋和牛奶。但午餐要麼是稀粥鹹菜、要麼是青菜面條,晚餐幾塊點心或幹脆不吃。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可是他們不缺錢,即便沒有兒女接濟照料,憑着專利費、論文稿費、工資和退休金等收入,也能過上物質很豐裕的生活。

但在物質豐裕和精神充足之間,兩位老人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閑暇之餘,他們還會免費為周邊居民義診。而這也是他們不選擇搬家的理由之一,搬了家就沒辦法再給别人看病了。

2021年重陽節前夕,志願者們上門去看望了兩位老人。已經88歲高齡的他們聲音依然洪亮,沒事還能在旋梯和滾輪上練幾圈。

看着志願者們送來的按摩床墊及各種物資,馬旭和顔學庸都覺得很是破費。

住在這一方小院中,過着清貧自給的生活,他們已經覺得很滿足了。

“當年抗美援朝的時候,能吃上凍土豆就不錯了,現在能有這樣的幸福生活更要珍惜。”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而自從兩位老人無償捐贈千萬巨款的消息爆出後,他們所得到的關注也越來越多。

但對此馬旭卻覺得受之有愧:“小時候鄉親們用百家飯養大我,長大後跟着黨過上了好日子。能有今天全靠家鄉和黨,我做點回報也是理所應當的。”

無論外界賦予什麼稱贊和榮譽,兩位老人始終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讀書的态度決定人的走向,讀書的厚度改變人生的高度”,這句話挂在兩位老人的卧室門口,也是他們一輩子的真實寫照。

後記

2019年4月,第二筆700萬的捐款也彙了出去。至此,馬旭和顔學庸将二人的畢生積蓄都奉獻給了木蘭縣城。

而能湊齊這1000萬,馬旭再次對丈夫表示了感謝。如果沒有丈夫的支持,她憑一己之力也是做不到的。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同年6月,她回到了闊别72年的故鄉。松花江畔林立着高樓大廈,兒時記憶中的小家已經找不到了。

昔日的北大荒成為了北大倉,人民的生活幸福安康。

看着眼前的一幕幕,馬旭忍不住熱淚盈眶。再苦再難的日子都熬過來了,先輩們的付出果然是值得的。

2021年6月,斥資1000萬巨款修建的馬旭文博藝術中心在木蘭縣開幕使用。

兩位老人用過的一些舊家具和書籍筆記也陳列其中,成為了家鄉青少年學習愛國主義和馬旭精神的重要陣地。

而年邁的馬旭還有一個心願,那就是重回家鄉親自宣講真實經曆,讓那些血與火的感人故事生動再現。

紅色基因需要一代代傳承,愛國教育也應從小深植心中。

無論何時何地,馬旭都沒有忘了自己的軍人本色、沒有忘了為國為民的奉獻初心。

18年85歲老婦捐款1千萬,銀行吓得立刻報警,才知老人身份是老兵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