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情感 > 正文

擁有大智慧的人,總是“話很少”

作者:唯晨

來源:唯晨(ID:weichenip)

謹言慎行是一個人的覺悟,亦是一個人的智慧。

越是擁有大智慧的人越不會随便開口,人們總是很難從聒噪的語言中學到知識,無論哪種學習都需要安靜的環境和清晰的思路。

幾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被别人理解,而事實上能夠理解别人的或被别人理解的總是極少數。

每一個成年人都應該管好自己的嘴巴,人前不說不恰當的話,人後不論他人是非。

話說的越多越容易招惹是非,聰明人的嘴巴總是很緊,不會輕易表态,更不會在人前滔滔不絕。

在人際交往中有三個會破壞關系的因素:鋒芒畢露,自負和輕率。

擁有大智慧的人不會讓自己鋒芒畢露,也不會好為人師,更不會随随便便表态做決定。

少說話,多觀察,是為人處世的智慧,心浮氣躁者難成大事,表達過多者容易出錯。

喧嚣隻因平庸

人,要學會捂住自己總是喋喋不休的嘴。越平庸的人越喧嚣,越沉默的人越不凡。

那些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人,往往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發奮努力,即便做出巨大的成績依舊不竊喜不炫耀。

馮骥才說:“平庸的人用熱鬧填補空虛,優秀的人以獨處成就自己。”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熱衷于無用社交的人,往往人際關系不怎麼好還思想平庸。

對于大部分人而言社交如果不能産生利益價值的話都屬于一種負擔,畢竟在人性的特點裡明明白白有着“自私”二字。沒有人不自私,然而為了生存又不得不向生活低頭。

話真的不能說太多,說得多了就成了聒噪,沒有人會喜歡一個聒噪的人,尤其是在重要場合之中,話越多的人身份越低。

智者明白,喧嚣無用,有些道理無需多言。

弱者總是浮躁

人生是一場修行,修養越高的人内心世界越平靜,他們無論遇到怎麼樣的挫折都不會驚慌失措,因為胸有成竹,所以無懼風霜。

生活中,越是水平低的人越容易浮躁,但凡遇到點什麼事情就火冒三丈,仿佛發脾氣能夠解決問題一樣。

從心理學上來說,弱者的浮躁和暴跳如雷皆因為缺乏韌性。而一個人的韌性需要生活長期的磨砺,而後反思總結,如果不能堅持就很難真正讓心靜下來。

人生中所有的幸福快樂都是由心靜得來的,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世事的紛雜,卻能通過努力去改變自己内心深處的想法。

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比意識更加重要,本能沖動是人行為動機的主要來源。如果一個人從來都認知不到潛意識的存在,就很難擁有自知力,從而做出許多糊塗的無法控制的事情,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心情浮躁。

話多必然有失

大部分人都喜歡錦上添花,因為怎麼添都不會出錯,很少有人願意雪中送炭,畢竟這個時候送出去的東西很難收獲回報。

分内之事幹好,分外之事少管。與自己有關的事情尚且不能輕易發表觀點,更何況那些原本就與自己無關的事件。

好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一個人是否能夠被衆人待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在人群中如何表達。會表達的人将話說得恰到好處,不會表達的人要麼該說的話不說,要麼不該說的話亂說。

擁有大智慧的人不會随便亂說話,更不會多說錯說。

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常常會因為說錯話而給自己招來麻煩,說出去的話猶如潑出去的水,根本無法收回。

人多的場合盡量少說話,尤其是敏感話題,一旦說錯再想糾正就不容易了。

說話隻說三分

有人認為說話隻說三分的人滑頭,有人認為說話隻說三分的人聰明。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沒有錯,因為每個人對“三分”的了解并不一樣,三分話可以是場面話,也可以是點撥的話。

場面話很容易理解,那就是為了面子上過得去談天聊地說一些無所謂的東西,而點撥的三分話分量往往很重。三分提示,七分悟性,能悟到是智慧,悟不到就是無緣。

智者之間很少會有太多的語言交流,三言兩語,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能将事情交代清楚,這就是與明白人交流的省心之處。

說話隻說三分一方面是自我保護,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對方的反應輕松試探出彼此是否為同路人。

“三分話”是人際交往中相當恰當的交流方式,多一分吵鬧,少一分冷漠。掌控住語言的度,是人際交往的大智慧。

内容來源公衆号:唯晨【ID:weichenip】
作者簡介:唯晨,自由撰稿人,寫作導師。常态安靜,偶爾幽默。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