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是:認識方程。
本單元“教師教學用書”共安排了八課時,新課七課時,練習一課時。實際教學,我用了十課時學習新課,三課時進行練習。
就全班學生的掌握情況來看,也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特别是遇到應用題,該設哪一個數為x,有一半的學生,不能夠準确判斷,以至于列錯,或不會列方程。
究其根源,是他們不能正确地找出其中的等量關系。而等量關系是列方程的關鍵——找出等量關系,就能輕松地列出方程。
等量關系是這一單元安排的第二個内容。
等量關系就是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課本是通過三個例子,講解等量關系。一是跷跷闆兩邊平衡的現象;二是用線段圖和文字式子;三是說明相同的等量關系,可以用不同的文字式表示。
三個例子之間既有聯系,又是從具體到抽象的變化過程。用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引導學生找出其中的等量關系。
三個例子,其實每一個例子都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在觀察、思考、讨論、書寫中找出等量關系。
若說前兩個例子是正向思維,第三個例子,應該說是屬于逆向思維。
第一個和第二個例子是讓學生根據内容找出等量關系,第三個是讓學生根據等量關系式,說出關系式所表達的内容。意在加深學生對等量關系的認識。
經過兩節課的學習,通過學生的回答與練習情況看,大部分學生都能正确地找出所給題目中的等量關系,并能寫出等量關系式。
我和學生一起探尋了找等量關系的方法:
一、找關鍵詞:“一共”、“是……的多少倍”、“比……多(少)”。那麼在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時候,一般情況下,設誰為x呢?就是設“比”、“是”後面那個數量為x。
二、找常見的數量關系:如,速度×時間=路程。在題中找出三個數量,就設不知道的那個為x。
三、找學過的公式:學過的每一個公式都可以套用。先在題中找已知的數量,找不到的數量,也就是未知的數量,就設為x。
四、根據題目内容找關系:每一道應用題,都存在着等量關系。認真讀題,然後先找出其中的數量,再看看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最後用文字表示出它們的等量關系。
五、畫線段圖找關系:做題不但要腦子轉動,手也要跟上,邊讀題,邊畫線段圖,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線段圖的優點在于直觀、明了。隻要能畫出線段圖,等量關系自然就出現了。
第四和第五,當寫出了文字等量關系式後,再從題中找數,看哪些是已知的,哪個是未知的。然後再看該設哪一個為x,就顯而易見了。
方程,是這學期學生學得比較吃力的一章,尤其到了解應用題,本來學得很好的學生,一下子不知所措了。
其實一時半會的學不會也沒有關系,老師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讓學生多點練習,由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掌握用方程解應用題。
隻要你堅持學,方程就不難!
有話要說...